第198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哪怕被主人家客气组织,亦当做没看懂对方的脸色继续说道。<br/><br/> 这些言论如燎原般,很快传遍士族之中,即便九成士族不愿赞同。<br/><br/> 首先,糜丞相本来就富可敌国,他嫁妹妹奢华是他的事,这些人酸什么酸?<br/><br/> 再者,糜丞相早就说过削减陛下的用度是为军营,他实行那么多仁政养兵马,陛下就减少一些用度,这都委屈不能减?<br/><br/> 那真如糜丞相所言,陛下什么都不干,都是糜丞相养的兵马,干脆让位算了!<br/><br/> 他们冷眼瞧着,算是看出来了。<br/><br/> ——有什么人在背后做推手,推动这一言论的传播。<br/><br/> 糜荏自然也看的出。<br/><br/> 这件事不算什么大事。处理了显得他小肚鸡肠,若不处理又一直会败坏他的名声。<br/><br/> 荀彧本想禁了这些不利于的言论,被糜荏阻拦。<br/><br/> 自古以来,舆论都是非常麻烦的东西。舆论的骤然兴起,必然是幕后之人想要达成某种目的。<br/><br/> 现在,这把火烧的还不够旺,不足以叫背后之人做出什么大动作。他便在荀彧不解的目光里,自己出手推了一把。<br/><br/> 于是半月内,民间出现无数文章赞美天子,称刘协是“天授之命”,要求糜荏上缴手中兵权。否则便是犯上作乱的逆臣贼子,将来在史书上也要背负千古骂名。<br/><br/> 糜荏佯装大怒,抓捕了几名跳的最欢的士人。<br/><br/> 士族之间的舆论暂且停止,不久却兴起一股诡异的怒骂之声,止都止不住。<br/><br/> 朝中气氛愈发古怪,百官担心自己触糜荏霉头,不敢发表任何意见。<br/><br/> 造成这场面的袁绍收到天子送来的密诏,抚掌大笑:“布局多年,终于将糜荏的面具撕下来,让天下人都看清他的狼子野心!”<br/><br/> 或许是表面的飘摇风雨蒙蔽了袁绍的心,亦或是最近的计划太过顺利,他渐渐有些飘了,甚至都忘记了自己曾经如何惨败在糜荏手上。<br/><br/> 逢纪跟在他身旁,抚着自己的美须笑道:“主公明鉴,或许您很快便能得尝所愿。”<br/><br/> “还是元图你的计谋用得好,孤才能有此机会,打败糜荏!”<br/><br/> 袁绍朗声大笑,施施然写了一封奏疏,送入朝中。<br/><br/> 他写道:<br/><br/> 八年前天下大乱,逆贼张角说“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现如今天下太平、海清河晏,自然就是天降明君之故。陛下何不择吉日封禅岱山,昭告天下。<br/><br/> 这一封奏疏,使得百官心下一凛。他们面面相觑,没敢发表任何意见。<br/><br/> 岱山即为泰山,泰山封禅自古有之,始/皇嬴政赋予它更高的政治意义。在他之后,无数天子心神向往,真正封禅的却只有武帝刘彻与光武帝刘秀。<br/><br/> 刘协坐在上座,环视百官的表情,最终定格在最前方的糜荏身上。<br/><br/> 他的内心激荡不已,必须要死死握着拳头,才能克制澎湃的心情。<br/><br/> 因为他知道,能不能扳倒糜荏,只在此举!<br/><br/> 庙堂之上,一袭玄色长袍的年轻丞相从容静立,云淡风轻一笑。<br/><br/> “陛下想封,那便封吧。”<br/><br/> 以天下为局,只看封禅之日——鹿死谁手。<br/><br/> 作者有话要说:<br/><br/> 还有完结章,立个flag我明天一定发出来!!!<br/><br/> 那么除了那3个番外,会再加一个后世的论坛体,在里面给迷人君和文若秀恩爱吧。。。<br/><br/> 第一百十五章<br/><br/> 大儒班固曾在《白虎通义》中说: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br/><br/>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封禅便是一项极为盛大的政治活动。除了向上天汇报天下太平,感谢上天的庇佑,更宣扬天子的显赫政绩,表示君王受命于天。<br/><br/> 刘协本来很犹豫。<br/><br/> 他是想除去糜荏,可他也知道自己的功德并不足以封禅,因此举棋难定。<br/><br/> <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 袁绍似乎料到他的想法,在信中劝说他道:“陛下,臣之所以劝您封禅,主要是是为了向上天禀报,历经大乱后天下依然重归于刘氏、重归于您。若是能得上天承认,那么您的地位就会很稳固,糜荏再也不能威胁您。”<br/><br/> “更何况,臣有一计,可以在封禅时除去糜荏。”袁绍诱惑道,“您难道不想在除去糜荏的同时,被上天承认,被百官所承认吗?”<br/><br/> 刘协彻底被信中所描绘的内容与前景诱惑了。<br/><br/> 他自小颠沛,历经蹇硕、董卓霍乱,又在糜荏的压迫之下成长。今糜荏名满天下而他这个天子却如摆设,他便越发渴望被天下人承认。<br/><br/> 袁绍说有办法解决此事,他自然答应。<br/><br/> 他在信中回复道:“百官一定会阻拦此事,如何让他们同意呢?”<br/><br/> 袁绍回道:“陛下,您封禅的目的主要是向上天禀报汉室的正统,不是糜荏这等宵小能够觊觎的。只要糜荏有不臣之心,他一定会认为您的功德不足以封禅,反而同意此事,看您的笑话。”<br/><br/> 刘协见状,暗暗握拳。<br/><br/> 之后便在朝中提议此事,果然如袁绍所料,糜荏同意。<br/><br/> 封禅之事就此定下,定于翌年春二月二十五,大吉之日。<br/><br/> 岱山在地理位置上属于兖州,不过岱山山脉以北与冀州接壤,刘协便将之全权交由太常与冀州牧袁绍处理。<br/><br/> 袁绍收到诏书,笑着对逄纪道:“刘协这个无知小儿,果然答应了。”<br/><br/> 逢纪拱手笑道:“恭喜主公,即将得尝所愿。”<br/><br/> 两人对视大笑,仿佛依然预见了之后的成功,一人为丞相一人为尚书令,眼中皆是志得意满。<br/><br/> 震天雷的研究接近尾声。在建议刘协封禅时,他麾下所制的震天雷威力已不下于糜荏的。<br/><br/> 这一场布局已近三年。<br/><br/> 决定从与刘协联手时,他便存着将糜荏与刘协一网打尽的念头。<br/><br/> 是以才要女儿嫁给刘协为后,快些诞下长子——就算是女孩也无所谓,事实上只要怀孕,袁皇后生的就会是儿子——将来刘协身死,由他效仿何进与糜荏,把持朝政。<br/><br/> 泰山,正是他为这两人挑选的坟冢。<br/><br/> 时间翩跹而过,很快便至翌年二月十五。这个时候,袁皇后怀孕满九个月,即将诞下麒麟儿。<br/><br/> 刘协一想到此行可以解决心腹大患,便觉意气风发。他率领群臣,在二月初五抵达奉高。<br/><br/> 冀州牧袁绍与兖州牧曹操已等候在奉高,亲自率兵迎接天子与朝臣。<br/><br/> 瞧见糜荏,袁绍似笑非笑。<br/><br/> 经过长时间的自我催眠,他已然认定当年之所以会败于糜荏,不过是被震天雷击碎麾下军心。否则三公世家出身、军队人数又远胜于曹操的他,怎么可能会输得那么惨烈?<br/><br/> 现在他也拥有了震天雷,与糜荏处于同一个位置。<br/><br/> 不,当年是糜荏仗着震天雷稳坐钓鱼台。如今换成自己先知先觉,比糜荏站得更高。<br/><br/> 这一局,他胜券在握。<br/><br/> 他一定要让糜荏和曹操身首异处,不得好死!<br/><br/> 糜荏若有所觉。<br/><br/> 他抬眸,瞥过一看就瞧见眼底恶意,必然是在打歪主意的袁绍,漫不经心对着他一颔首。<br/><br/> 袁绍回以一个更虚伪的笑。<br/><br/> 一场丰盛的接风宴会<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