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就这么定下了。<br/><br/> 五日后,正在实验室捣鼓什么东西的诸葛亮,被打包送上了庞统的马车,茫然地跟着他一起前往荆州。<br/><br/> 这些年粮食丰收,百姓生活安定下来,手头也阔绰不少。朝廷拿出一些税收铺设官道,用上了一种叫做水泥的东西。<br/><br/> 现在,各州郡的主官道都已经很宽阔平坦,周遭偏僻的郡县里也已经安排上了。<br/><br/> 诸葛亮刚从实验室出来还有些懵,听着庞统说了几句话便捋清事情经过,恢复惯来的儒雅,毫无障碍地从容与庞统交流。<br/><br/> 他们暗暗较劲着,比拼学识、眼界、才能……最终惊喜的发现,两人居然不相上下。<br/><br/> 于是马车之中,两名十五岁的少年放下戒备,相视而笑引为知己。<br/><br/> 他们很快抵达荆中书院。<br/><br/> 送上司马徽的信件,诸葛亮便跟着庞德公、黄彦成学习阵法、机关,平日里则与庞统谈天说地,畅所欲言,打败各种前来挑战的书院学子。<br/><br/> 还暂居于隆中草庐。因为庞统号“凤雏”,他也跟着玩儿,自号“卧龙”。<br/><br/> ……<br/><br/> 日子天天过去。<br/><br/> 翌年秋耕时,他在书院中发现一名女子。<br/><br/> 那女子其貌不扬,诸葛亮瞧见时就蹲在地上把玩一堆木头,时不时还拿着钉锤敲打那些木头。<br/><br/> 诸葛亮起了兴致。<br/><br/> 他捡起散落在旁的图纸,站在一旁瞧了一会,疑惑道:“这是什么?”<br/><br/> 这木车看着像是简易的小牛车,但下方装着木轮,并不需要马力驱动,人就能推动。<br/><br/> 女子连看都没看他,随口答道:“一种省力的运粮工具。”<br/><br/> 诸葛亮恍然。<br/><br/> 虽然糜丞相改良农耕的工具,但百姓负担依旧很重,几百斤粮从田地里运来运去,几天下来也能把人累得够呛。<br/><br/> 见她皱眉,许久不动,他问:“怎么不继续往下呢?”<br/><br/> 女子沉浸在思绪中,没有回答。<br/><br/> 诸葛亮被无视了,也不恼,反而提醒道:“或许是这里的问题,这条轴说不定可以改改?”<br/><br/> 女子这才抬首看了他一眼:“你也懂这个?”<br/><br/> 诸葛亮谦虚道:“略知一二。”<br/><br/> 女子道了句“多谢”,低头尝试他的方案。<br/><br/> “鄙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诸葛亮见她在图纸上写写画画,“不知姑娘如何称呼?”<br/><br/> 女子道:“鄙姓黄,小字月英。”<br/><br/> 诸葛亮微笑道:“黄姑娘,亮可否与你一同研究此物?”<br/><br/> 黄月英挑眉。<br/><br/> 她在乡间的名声不好,别人都叫她“阿丑”,闺中女子大多认为她行事古怪,不愿与她玩。这会见诸葛亮居然毫不避讳,点头道:“好啊。”<br/><br/> 两人很快研制出这种工具,取名为“木牛流马”,可以节省农人们运粮的力气。<br/><br/> 不久之后,荆州百姓都用上了这一工具,甚至很快普及到了全国各地。<br/><br/> 荆州牧刘表大喜,上表朝廷诸葛亮的功劳。他只字未提黄月英,于是封赏下来后,诸葛亮推辞不受。<br/><br/> 他亲自写信给糜荏,陈述此事经过。不久,糜荏重新下旨,给了黄月英应得的封赏。<br/><br/> ……<br/><br/> 经此一役,诸葛亮、黄月英名声大振。<br/><br/> 他这年堪堪十八岁,荆州士族见他风姿卓越、出身儒经书院、兄长诸葛瑾已步入官场,纷纷上门询问他的婚事,被他一一拒绝。<br/><br/> 庞统听闻此事,提着酒来找他:“你不会吧?”<br/><br/> 诸葛亮摇着羽扇:“什么不会?”<br/><br/> “黄姑娘?”<br/><br/> 诸葛亮轻摇羽扇,但笑不语。<br/><br/> 这世界上就有一种人,表面或许平平无奇,内里却藏锦绣荣华。<br/><br/> 他希望有朝一日,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可以从对方的才学、品性出发,不带任何偏<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见或歧视。<br/><br/> 无论男女,无关容貌,无关出身。<br/><br/> 只识风采。<br/><br/> 作者有话要说:<br/><br/> 下一章,西北偏北的凉州地主傻儿子马超进城记……吧?<br/><br/> -<br/><br/> 第117章番外二<br/><br/> 兴安元年五月,三十五岁的糜荏登基为帝。<br/><br/> 继位之后,改国号为“华”,将被迫西迁的朝廷搬回重建完成的新洛阳。他没有大刀阔斧改革,而是继续任用原班官吏,慢慢引入人才。<br/><br/> 不久,捉拿出逃的袁绍家人,流放边疆;又封刘协为陈留王,回归陈留。<br/><br/> 朝中官吏大多愿意跟随新朝新帝,但也有执拗追随汉室的,纷纷辞官归乡。<br/><br/> 于是朝中空缺不少,糜荏便决定开武考与文考,并成为科举,为朝廷吸纳新鲜血液。<br/><br/> 他下了圣旨,凡及冠之人皆可前来京洛参加科举。科举分为两场,相隔半个月,拿到书院结业证书的学子可以不必参加第一场考试。<br/><br/> 考虑到时间仓促,最终将科举定在今年九月中旬。<br/><br/> ……<br/><br/> 九月初,一行人从凉州策马、坐马车而来,正是前往洛阳参加科举的凉州年轻人。<br/><br/> 三十余人的小将团,皆出生于凉州将士、士族。里头有马腾的儿子马超、马越,韩遂的儿子韩琦、韩尚……等等年轻一代凉州小将。<br/><br/> 这段时间文士们大多不愿承认谁人才学第一,没有选出榜首。而武将们相互比拼过几次,每次都是马超最为勇猛,最终众人以他为首。<br/><br/> 马越笑道:“兄长你一定能拔的头筹,成为今次武状元!”<br/><br/> 其余人纷纷附和,枣色骏马上容貌俊美的青年,便露出一个志得意满的笑容。<br/><br/> 从凉州一路策马而来,身下马匹奔走的灰色水泥官路,渐渐变得宽敞起来。<br/><br/> 这水泥路是这几年朝廷铺设的。等到繁华之地,便是四驾马车并行的路了。<br/><br/> 路变得坚硬而平坦,天子又推广了一种名为“马蹄铁”的东西,据说可以延缓马蹄脱落的时间,让马儿更好的奔跑。<br/><br/> 韩遂、马腾本来不以为意。但等到试验之后,给麾下马匹全部订上“马蹄铁”。<br/><br/> 一行人很快便至凉州与司隶的交界处。<br/><br/> 这些年轻人没有来过中原,不过越往东南行,与凉州的区别越是肉眼可见。<br/><br/> 首先,州郡中的人口多了不少,从稀稀拉拉变得拥挤繁华。<br/><br/> 路边不再是荒山,而是整整齐齐的稻、麦田,上头抽出了穗子,九月又能成熟。地里偶尔竖着几座高大宽敞的玻璃暖棚,是朝廷为各村庄统一搭建的冬季蔬菜基地。<br/><br/> 冬季若是能吃上新鲜的蔬菜,那是何等的惬意啊!而想要这个蔬菜基地,村民可以应征去造桥铺路,能造怎样的规模,全由各村庄出的劳动力决定。<br/><br/> 除此之外,沿途的村庄整洁有序。偶尔还能听到一些哼哼、咯咯哒的声音,正是农人养的牲畜。<br/><br/> 这些年屯田下来,农人们的粮食多有盈余,拿着多的向朝廷兑换两、三只鸡崽、鸭崽未尝不可。等到年关拿去城中贩卖,或者自家享用,都是不错的方案。<br/><br/> 到了京洛,城中愈发繁华。<br/><br/> 青砖与水泥浇筑的城墙高大牢固,城中百姓脸上平和安定,都穿着名棉布制成的衣裳。街边还有小孩跑来跑去,手里拿着糖画之类的<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