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文梓却不以为意,不会仅因外貌相同便将这般荒诞因果揽与自身。<br />
“也是,咱们同妖族之间的关系好像并不很和睦,未必能够指使得动轩辕坟一脉。”<br />
他依旧顺着自己的思路,帮文化出着主意:“不过,阿修罗族人样貌也很出色。你可以让文玄安排几位阿修罗公主进入帝辛后宫,祸乱一下大商国运。”<br />
最后还不忘补充:“前提是帝辛依旧爱好女色。”<br />
见本尊一直在说风凉话,文化心中不免生出一丝疑惑:“本尊为何半点不曾生气,是不是对此早有预料,所以才将人师之位让度于我?”<br />
文梓大呼冤枉:“这等变故,分明是两位圣人机缘巧合下的决策,我如何能够提前预料。况且你接任人师之位时,我还尚未证道。”<br />
他强压下翘起的嘴角:“我不过限于先前承诺,不能轻易干涉,便只好帮你出出主意,却又被这般猜疑!”<br />
文化对于本尊之言却是半点不信。<br />
不过,面对准提这般算计,他也有自己的处理方式:“既然准提圣人这般算计,那就由我来亲自开启封神大劫便是,也不必祸乱朝纲、糟践黎民。”<br />
言下之意,他不屑于借助外力鱼肉百姓以乱朝纲,竟是要亲身下场。<br />
“你要舍身进入帝辛后宫不成?”<br />
文梓大惊失色,不敢想象文化竟还有这等魄力。<br />
他慌忙劝说:“你若实在气不过,就先把封神之事放下,去灵山找准提打一架,或许也能有几分胜算。”<br />
只是,他的劝说并无几分真心,更像是在拱火。<br />
“堂堂上古人师,委身纣王后宫之中,牺牲却是太大。”<br />
文化满面恼火地看着本尊:“我去他后宫做什么?我既已也说了不必祸乱朝纲、糟践黎民百姓,还能以色惑君不成!”<br />
若非没有胜算,他今日定要本尊好看。<br />
文化对于前往灵山一事置若罔闻,毕竟灵山之上不止一位圣人。<br />
他十分确定,本尊定然是故意这样言语,以满足他自身的恶趣味。<br />
文化吐槽过后,也不再搭理本尊,透过混沌看向灵山方向:“封神大战由我开启,就看你们西方教能不能遭得住。”<br />
然后,转身进了人师殿,将一脸蒙圈的水烛留在本尊身边。<br />
他并不准备亲自下界,师父有事弟子服其劳,这事自然要交给伯邑考。<br />
文梓饶有兴味地看着这一切,眼神中满是对于这场好戏后续剧情的期待。<br />
当夜,伯邑考在梦中便碰见一道陌生而熟悉的身影。<br />
陌生的是,他十分确定自己今生并未见过此人。<br />
而熟悉的感觉,却源于其先前陪同父侯前去朝歌朝贡之时曾去往人师殿拜谒。<br />
梦中这道身影,同人师殿中那尊泥塑金身面容一致。<br />
第二天一早,他醒来后对于夜间梦境略有印象,却并不十分清晰。<br />
伯邑考百思不得其解,上古人师为何会进入自己梦中,而且还向自己讲述那些似懂非懂、莫名其妙的言论。<br />
对于人师梦中所言,伯邑考并不十分明了。<br />
他却隐隐记得,那番言论同自己现今身份并不相合,也有几分道理。<br />
他大约能不能忘记,在梦中听到那番言论时,下意识的抵触以及内心深处隐隐的赞同。<br />
梦中的感受是那般的矛盾,以至于他醒来后,依旧有些心神不定。<br />
因为此事,伯邑考白日处理事务之时,便多了几分恍惚。<br />
若非旁人提醒,险些造就几桩不大不小的过失。<br />
“伯邑考,今日面色为何这么差,可是昨夜未曾睡好?”<br />
西伯候姬昌从臣下口中得知伯邑考状态不对,便特意赶来。<br />
如今见到儿子果然面色不佳,关切地问道。<br />
自家这位长子一向忠厚宽和,于封地中素有贤名,姬昌一向引以为傲。<br />
今日见到伯邑考神思不定,姬昌关切之余也有几分猜测。<br />
近来伯邑考一直协助自己打理西岐事务,或许是遇到了什么事情比较费神。<br />
“吾儿是有何事劳神,说与为父听听。”<br />
姬昌询问缘由,欲对其开解一二。<br />
伯邑考沉吟再三,不知当不当讲。<br />
他有些不敢回味梦中言论,生怕会背离自身立场。<br />
那些言论,他每多一次品味,心中天平便向着人师所讲多一分偏向。<br />
姬昌见伯邑考依旧沉默,面色踟蹰,却也并未继续追问,只是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br />
他对于伯邑考的心性十分自信,一向敢于放手,并没有掌控儿子一切事务、思想的欲望。<br />
儿子如今已然长大成人,或许心中烦恼并非自己所想。<br />
父亲不再追问,却让伯邑考心中定住了神。<br />
正如父亲对于自己的信任,自己也该对父亲有几份信赖。<br />
他定了定心,鼓足勇气,开口问出困扰自己近乎整日的问题:“父亲,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r />
此言一出,姬昌一时竟有些站立不稳,身体微微摇晃。<br />
他伸手扶住案几,缓缓放低身体,最终趺坐于地。<br />
姬昌眼神直直注视着伯邑考,一时间忘记了该如何思考。<br />
他用尽全身最大的力气克制着自己情绪,却仍旧从喉间溢出一道气语:“你为西伯侯世子,怎能说出这般大逆之言!”<br />
伯邑考此言虽是在屋中说出,却仍旧惊动了诸天诸圣。<br />
三清于各自宫中沉默不语,接引准提却在灵山之上面面相觑。<br />
不仅如此,就在伯邑考言语出口之时,天地之间劫气仿若被立时点燃,翻涌不息。<br />
大商尚存的数十载国运,在劫气翻涌间,急速流逝。<br />
“这就是你的开启方式?就算让西岐直接扯大旗造反,也该考虑一下时代背景吧!”<br />
文梓对于现今局面无奈至极,从未料到文化竟是这般行事。<br />
在他看来,伯邑考此言有颇有一种自绝于洪荒的悲哀。<br />
“这个口号未免太过超前,你把国际歌直接搬过来才好呢!”他忍不住吐槽。<br />
与此同时,处于朝歌城中的尤浑、费仲二人,不知从何处得到了这个消息。<br />
他们当即奔赴王宫:“启奏大王,西岐西伯侯之子伯邑考有反心!其曾妄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r />
第149章 遍地反旗<br />
帝辛听得尤浑、费仲二人告揭发, 怒不可遏。<br />
他当场便召集文武群臣,宣布免去姬昌西伯侯之位,命令武成王发兵征伐西岐。<br />
首相商容念及西伯侯姬昌素有贤名, 其世子伯邑考也一向忠厚,对于尤浑、费仲二人指控并不尽信。<br />
他力劝大王三思:“西伯侯为人素来贤良,忠君体国, 其子也断然不会说出这种大逆之言。万望大王明察, 莫受小人蛊惑。”<br />
帝辛对于姬昌贤明也素有耳闻, 对比尤浑, 费仲二人往日的行径,他心中也并不十分相信今日指控。<br />
然而那等言语,却是为君者之逆鳞, 他自然宁可信其有, 不可信其无。<br />
况且,此番言论一经口中说出,必被有心人传播。为震慑一切不轨,他也不能将此事轻轻揭过。<br />
只是, 对于商容之言,他也不得不有所考量。<br />
姬昌既是素有贤名, 自己仅凭二人指控便将其罢黜、征伐, 恐落下其余诸侯口实。<br />
随即, 帝辛将废除西伯侯之位的决定收回, 却仍旧命黄飞虎率兵前往西岐。<br />
“你率部前往西岐, 将姬昌父子押解至朝歌。二人若有不从, 当即兴兵讨伐。”<br />
黄飞虎当即领命而出, 点兵前往西岐。<br />
伴随着文武群臣各自散去, 朝堂中的情形终究传播开来。<br />
不几日, 黄飞虎方行至半途,各方诸侯以及各镇主将皆已听闻大王问罪西岐之事。<br />
有耳目灵通者,却是将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大逆之语也一并探知。<br />
伯邑考先前言论一经出口,西伯侯姬昌在尚不知此言已被传至朝歌之时,已是被震惊的六神无主、不知所措。<br />
如今这般消息传来,他更是大惊失色。当即便命人绑了伯邑考,他要亲自押往朝歌请罪。<br />
这一连串的变故,将几位关注此事的圣人皆打了个措手不及。<br />
只有通天圣人转换了内心立场,满心期待地看着自家弟子搅局,毫不关心这场大戏该如何唱下去。<br />
而太清、元始以及西方二圣面对突然升腾的大劫气息,皆是紧急转变了自己原定的策略。<br />
一方面要保证伯邑考在这般地狱模式开局下,能够取得最终胜利。<br />
另一方面还要加快进度,推进尚未开始具体筹备的封神事宜,尽力不被即将开启的人族战争落下。<br />
元始一时无措,前往大赤天向大哥请教。<br />
太清圣人此时也在忙碌,只以四字回复:“一切从简。”<br />
而西方二圣更是无奈。<br />
原本只是西方教坐享其成的局势,被文化这不讲武德的操作一通乱搅,却是不得不亲自入场。
“也是,咱们同妖族之间的关系好像并不很和睦,未必能够指使得动轩辕坟一脉。”<br />
他依旧顺着自己的思路,帮文化出着主意:“不过,阿修罗族人样貌也很出色。你可以让文玄安排几位阿修罗公主进入帝辛后宫,祸乱一下大商国运。”<br />
最后还不忘补充:“前提是帝辛依旧爱好女色。”<br />
见本尊一直在说风凉话,文化心中不免生出一丝疑惑:“本尊为何半点不曾生气,是不是对此早有预料,所以才将人师之位让度于我?”<br />
文梓大呼冤枉:“这等变故,分明是两位圣人机缘巧合下的决策,我如何能够提前预料。况且你接任人师之位时,我还尚未证道。”<br />
他强压下翘起的嘴角:“我不过限于先前承诺,不能轻易干涉,便只好帮你出出主意,却又被这般猜疑!”<br />
文化对于本尊之言却是半点不信。<br />
不过,面对准提这般算计,他也有自己的处理方式:“既然准提圣人这般算计,那就由我来亲自开启封神大劫便是,也不必祸乱朝纲、糟践黎民。”<br />
言下之意,他不屑于借助外力鱼肉百姓以乱朝纲,竟是要亲身下场。<br />
“你要舍身进入帝辛后宫不成?”<br />
文梓大惊失色,不敢想象文化竟还有这等魄力。<br />
他慌忙劝说:“你若实在气不过,就先把封神之事放下,去灵山找准提打一架,或许也能有几分胜算。”<br />
只是,他的劝说并无几分真心,更像是在拱火。<br />
“堂堂上古人师,委身纣王后宫之中,牺牲却是太大。”<br />
文化满面恼火地看着本尊:“我去他后宫做什么?我既已也说了不必祸乱朝纲、糟践黎民百姓,还能以色惑君不成!”<br />
若非没有胜算,他今日定要本尊好看。<br />
文化对于前往灵山一事置若罔闻,毕竟灵山之上不止一位圣人。<br />
他十分确定,本尊定然是故意这样言语,以满足他自身的恶趣味。<br />
文化吐槽过后,也不再搭理本尊,透过混沌看向灵山方向:“封神大战由我开启,就看你们西方教能不能遭得住。”<br />
然后,转身进了人师殿,将一脸蒙圈的水烛留在本尊身边。<br />
他并不准备亲自下界,师父有事弟子服其劳,这事自然要交给伯邑考。<br />
文梓饶有兴味地看着这一切,眼神中满是对于这场好戏后续剧情的期待。<br />
当夜,伯邑考在梦中便碰见一道陌生而熟悉的身影。<br />
陌生的是,他十分确定自己今生并未见过此人。<br />
而熟悉的感觉,却源于其先前陪同父侯前去朝歌朝贡之时曾去往人师殿拜谒。<br />
梦中这道身影,同人师殿中那尊泥塑金身面容一致。<br />
第二天一早,他醒来后对于夜间梦境略有印象,却并不十分清晰。<br />
伯邑考百思不得其解,上古人师为何会进入自己梦中,而且还向自己讲述那些似懂非懂、莫名其妙的言论。<br />
对于人师梦中所言,伯邑考并不十分明了。<br />
他却隐隐记得,那番言论同自己现今身份并不相合,也有几分道理。<br />
他大约能不能忘记,在梦中听到那番言论时,下意识的抵触以及内心深处隐隐的赞同。<br />
梦中的感受是那般的矛盾,以至于他醒来后,依旧有些心神不定。<br />
因为此事,伯邑考白日处理事务之时,便多了几分恍惚。<br />
若非旁人提醒,险些造就几桩不大不小的过失。<br />
“伯邑考,今日面色为何这么差,可是昨夜未曾睡好?”<br />
西伯候姬昌从臣下口中得知伯邑考状态不对,便特意赶来。<br />
如今见到儿子果然面色不佳,关切地问道。<br />
自家这位长子一向忠厚宽和,于封地中素有贤名,姬昌一向引以为傲。<br />
今日见到伯邑考神思不定,姬昌关切之余也有几分猜测。<br />
近来伯邑考一直协助自己打理西岐事务,或许是遇到了什么事情比较费神。<br />
“吾儿是有何事劳神,说与为父听听。”<br />
姬昌询问缘由,欲对其开解一二。<br />
伯邑考沉吟再三,不知当不当讲。<br />
他有些不敢回味梦中言论,生怕会背离自身立场。<br />
那些言论,他每多一次品味,心中天平便向着人师所讲多一分偏向。<br />
姬昌见伯邑考依旧沉默,面色踟蹰,却也并未继续追问,只是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br />
他对于伯邑考的心性十分自信,一向敢于放手,并没有掌控儿子一切事务、思想的欲望。<br />
儿子如今已然长大成人,或许心中烦恼并非自己所想。<br />
父亲不再追问,却让伯邑考心中定住了神。<br />
正如父亲对于自己的信任,自己也该对父亲有几份信赖。<br />
他定了定心,鼓足勇气,开口问出困扰自己近乎整日的问题:“父亲,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r />
此言一出,姬昌一时竟有些站立不稳,身体微微摇晃。<br />
他伸手扶住案几,缓缓放低身体,最终趺坐于地。<br />
姬昌眼神直直注视着伯邑考,一时间忘记了该如何思考。<br />
他用尽全身最大的力气克制着自己情绪,却仍旧从喉间溢出一道气语:“你为西伯侯世子,怎能说出这般大逆之言!”<br />
伯邑考此言虽是在屋中说出,却仍旧惊动了诸天诸圣。<br />
三清于各自宫中沉默不语,接引准提却在灵山之上面面相觑。<br />
不仅如此,就在伯邑考言语出口之时,天地之间劫气仿若被立时点燃,翻涌不息。<br />
大商尚存的数十载国运,在劫气翻涌间,急速流逝。<br />
“这就是你的开启方式?就算让西岐直接扯大旗造反,也该考虑一下时代背景吧!”<br />
文梓对于现今局面无奈至极,从未料到文化竟是这般行事。<br />
在他看来,伯邑考此言有颇有一种自绝于洪荒的悲哀。<br />
“这个口号未免太过超前,你把国际歌直接搬过来才好呢!”他忍不住吐槽。<br />
与此同时,处于朝歌城中的尤浑、费仲二人,不知从何处得到了这个消息。<br />
他们当即奔赴王宫:“启奏大王,西岐西伯侯之子伯邑考有反心!其曾妄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r />
第149章 遍地反旗<br />
帝辛听得尤浑、费仲二人告揭发, 怒不可遏。<br />
他当场便召集文武群臣,宣布免去姬昌西伯侯之位,命令武成王发兵征伐西岐。<br />
首相商容念及西伯侯姬昌素有贤名, 其世子伯邑考也一向忠厚,对于尤浑、费仲二人指控并不尽信。<br />
他力劝大王三思:“西伯侯为人素来贤良,忠君体国, 其子也断然不会说出这种大逆之言。万望大王明察, 莫受小人蛊惑。”<br />
帝辛对于姬昌贤明也素有耳闻, 对比尤浑, 费仲二人往日的行径,他心中也并不十分相信今日指控。<br />
然而那等言语,却是为君者之逆鳞, 他自然宁可信其有, 不可信其无。<br />
况且,此番言论一经口中说出,必被有心人传播。为震慑一切不轨,他也不能将此事轻轻揭过。<br />
只是, 对于商容之言,他也不得不有所考量。<br />
姬昌既是素有贤名, 自己仅凭二人指控便将其罢黜、征伐, 恐落下其余诸侯口实。<br />
随即, 帝辛将废除西伯侯之位的决定收回, 却仍旧命黄飞虎率兵前往西岐。<br />
“你率部前往西岐, 将姬昌父子押解至朝歌。二人若有不从, 当即兴兵讨伐。”<br />
黄飞虎当即领命而出, 点兵前往西岐。<br />
伴随着文武群臣各自散去, 朝堂中的情形终究传播开来。<br />
不几日, 黄飞虎方行至半途,各方诸侯以及各镇主将皆已听闻大王问罪西岐之事。<br />
有耳目灵通者,却是将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大逆之语也一并探知。<br />
伯邑考先前言论一经出口,西伯侯姬昌在尚不知此言已被传至朝歌之时,已是被震惊的六神无主、不知所措。<br />
如今这般消息传来,他更是大惊失色。当即便命人绑了伯邑考,他要亲自押往朝歌请罪。<br />
这一连串的变故,将几位关注此事的圣人皆打了个措手不及。<br />
只有通天圣人转换了内心立场,满心期待地看着自家弟子搅局,毫不关心这场大戏该如何唱下去。<br />
而太清、元始以及西方二圣面对突然升腾的大劫气息,皆是紧急转变了自己原定的策略。<br />
一方面要保证伯邑考在这般地狱模式开局下,能够取得最终胜利。<br />
另一方面还要加快进度,推进尚未开始具体筹备的封神事宜,尽力不被即将开启的人族战争落下。<br />
元始一时无措,前往大赤天向大哥请教。<br />
太清圣人此时也在忙碌,只以四字回复:“一切从简。”<br />
而西方二圣更是无奈。<br />
原本只是西方教坐享其成的局势,被文化这不讲武德的操作一通乱搅,却是不得不亲自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