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这还不是随他娘,哈哈。”戴老三见酒碗空了,给薛慎添满。男人趁这个空隙,挑眉看了她一眼。<br />
俞知光低头,整顿饭再也没有看过薛慎。<br />
最后周春娘收拾碗筷,她还是看到薛慎吃得干干净净的饭碗。她看着空碗呆了呆,明明是三书六礼,名正言顺的夫妻,扶她下车,背她走路,夜夜手足相抵同塌而眠,好似都不比夹走的两颗狮子头来得亲密。<br />
周春娘特地小声问她:“大娘子脸颊这么红?是不是饭菜二荆条放得多了?我给你倒碗茶解解?”<br />
“好,谢谢春娘。”半温良的茶水流淌过唇舌,茶味里有一股清新微甜,一问才知,是晒干棠梨叶泡的。<br />
戴家老太太见她喜欢,塞给她一大把,又给她个竹筒做的茶壶,“拿着在路上喝,黄馍馍也拿一个。”<br />
隔壁张家套来骡子,代戴老三将二人送回庄子。<br />
小小骡车在乡道上前进,微微摇晃。<br />
俞知光曲腿坐在板车铺得满满的草絮上,将斗篷一角铺平,竹筒茶壶和棠梨叶片都放在上面,好似怕它们也受到颠簸,继而捧起那个黄馍馍,递给对面的男人。<br />
“将军今日都没有添饭,光喝酒了,路上吃吧。”<br />
薛慎看着她满脸真诚:“不想吃了,才给我。”<br />
话是这么说,还是接过去了,看眼前女郎眉开眼笑,细腻白皙的鹅蛋脸鼓起微微的弧度。他拇指一摁,黄馍馍的表面顿时凹下去一个指印。<br />
第18章<br />
薛慎说她在田庄住几日,他就住几日。<br />
果真陪她盘完账,又看果农摘了橘子林的收成,待到一切妥当能够出发回城里,俞知光的脚开始痛,脚掌才一触地,脚趾头就一阵麻麻胀胀。<br />
元宝已在外头指挥杂役与护卫装车。<br />
俞知光慢慢挪步回床榻边,脱下原本穿好的翘头履,罗袜解下,薛慎推门进来,望见她赤足踩在地面。<br />
“不走?”<br />
“不知怎么回事,脚痛。”俞知光纳闷,低头瞧了好几眼,没红没肿连个蚊虫叮咬的包都没有,就是不爽利。<br />
薛慎拎了张兀子到床边坐下,“手帕给我。”<br />
俞知光抽出来给他,薛慎将帕子铺在掌上,二话不说来捉她脚踝,将她脚掌抬到自己膝上踩着。<br />
“痒。”<br />
“别动。”<br />
纤细的脚踝被一手扣住,男人指头隔着薄薄的手帕,从距骨到趾骨慢慢触碰,“按到痛的地方出声。”<br />
触到拇趾甲时,俞知光痛呼了一声。<br />
薛慎松开,又去按她其余脚趾,“痛吗?”<br />
俞知光摇摇头,看着明明完好无损,泛着健康粉色的拇趾甲,“我不是得了什么奇难怪症吧?”<br />
“路走少了。”薛慎抽出她的帕子,“新兵入营日日绕着校场跑几十圈,要是领了不合脚的军鞋,平日又少锻炼,不出三日就像你这样痛。”<br />
“是不是痛完就好了?”<br />
“痛完了,拇趾甲的淤血才会浮出来。”<br />
薛慎低头看,他穿一身黑,更显得她脚背白皙如玉,两人同屋共住,俞知光不避着他,但这样触碰是第一次。<br />
“豆腐块都比它结实。”<br />
“?”<br />
俞知光不服气,抬脚在他膝头轻蹬,不料薛慎突然间倾身靠近,她一下子不偏不倚,踩在了他胸口上。<br />
那触感结实弹韧,还很暖和。<br />
俞知光眨眼,觑他神情,不知他是嫌弃还是生气。<br />
薛慎冷厉眉眼依旧:“我说错了?去桃溪村两趟,我背一次,骡车载一次,你实打实走的路,只有一时辰。”<br />
男人五指带着厚茧,就这么在她脚背上揉了一下,激出刺刺麻麻,才重新拎回他膝头放好,替她穿上鞋袜。<br />
“回去换双宽松的鞋,歇晌三五日就没事了。”<br />
回皇城不过两日,趾甲果真浮出一片暗红淤血。<br />
俞知光闲得无事,开始处理这些天不在皇城时,各家各户的拜帖。兵部尚书喜得嫡孙,大办百日宴。薛家表亲的盛家长子考过了博学鸿词科。庞天昊老将军大寿摆宴。<br />
……<br />
她将赴宴的帖子一一摊开来,方便回帖,只送礼的帖都阖上搁置,给曹叔拟定礼单。<br />
薛家直系亲属大多都不在皇城,薛慎又是独来独往的性子,需要留意的人家就剩下与军职相关的官员。<br />
分门别类的手一顿,目光落到最后一张请帖上。<br />
永恩寺办斋宴,发帖人是右威卫将军的夫人姚冰夏,上次大比武她见过,明艳女郎愤愤不平的神情犹在眼前。<br />
“曹叔,将军可是与右威卫将军家交恶?”<br />
“我未曾听闻,但将军闲暇时,爱出城狩猎,有一回卫镶送回来一整张熊皮,说是遇到右威卫将军,两人合力猎得,熊掌熊胆和肉骨都给了右威卫将军。”<br />
如此看来,关系应该也不太差。<br />
姚冰夏对薛慎的敌意,更可能是别的缘故。<br />
“那斋宴请帖,往日是怎么处理?”<br />
“将军不信鬼神,连寺庙都鲜少去,像抄经、斋宴、佛诞庆典这些礼佛事宜都一律推脱。夫人要是也不想去,捐一份香火钱,聊表心意就行。”<br />
俞知光本还想推了,听曹叔这么说,不禁再确认,“像这样的礼佛邀请,一年中是否有很多呀?”<br />
“不说多,一个月两三回总是有的,尤其边疆有兵戈或各州有兵乱的日子,夫人们去寺庙礼佛更是频繁。”</p>
俞知光低头,整顿饭再也没有看过薛慎。<br />
最后周春娘收拾碗筷,她还是看到薛慎吃得干干净净的饭碗。她看着空碗呆了呆,明明是三书六礼,名正言顺的夫妻,扶她下车,背她走路,夜夜手足相抵同塌而眠,好似都不比夹走的两颗狮子头来得亲密。<br />
周春娘特地小声问她:“大娘子脸颊这么红?是不是饭菜二荆条放得多了?我给你倒碗茶解解?”<br />
“好,谢谢春娘。”半温良的茶水流淌过唇舌,茶味里有一股清新微甜,一问才知,是晒干棠梨叶泡的。<br />
戴家老太太见她喜欢,塞给她一大把,又给她个竹筒做的茶壶,“拿着在路上喝,黄馍馍也拿一个。”<br />
隔壁张家套来骡子,代戴老三将二人送回庄子。<br />
小小骡车在乡道上前进,微微摇晃。<br />
俞知光曲腿坐在板车铺得满满的草絮上,将斗篷一角铺平,竹筒茶壶和棠梨叶片都放在上面,好似怕它们也受到颠簸,继而捧起那个黄馍馍,递给对面的男人。<br />
“将军今日都没有添饭,光喝酒了,路上吃吧。”<br />
薛慎看着她满脸真诚:“不想吃了,才给我。”<br />
话是这么说,还是接过去了,看眼前女郎眉开眼笑,细腻白皙的鹅蛋脸鼓起微微的弧度。他拇指一摁,黄馍馍的表面顿时凹下去一个指印。<br />
第18章<br />
薛慎说她在田庄住几日,他就住几日。<br />
果真陪她盘完账,又看果农摘了橘子林的收成,待到一切妥当能够出发回城里,俞知光的脚开始痛,脚掌才一触地,脚趾头就一阵麻麻胀胀。<br />
元宝已在外头指挥杂役与护卫装车。<br />
俞知光慢慢挪步回床榻边,脱下原本穿好的翘头履,罗袜解下,薛慎推门进来,望见她赤足踩在地面。<br />
“不走?”<br />
“不知怎么回事,脚痛。”俞知光纳闷,低头瞧了好几眼,没红没肿连个蚊虫叮咬的包都没有,就是不爽利。<br />
薛慎拎了张兀子到床边坐下,“手帕给我。”<br />
俞知光抽出来给他,薛慎将帕子铺在掌上,二话不说来捉她脚踝,将她脚掌抬到自己膝上踩着。<br />
“痒。”<br />
“别动。”<br />
纤细的脚踝被一手扣住,男人指头隔着薄薄的手帕,从距骨到趾骨慢慢触碰,“按到痛的地方出声。”<br />
触到拇趾甲时,俞知光痛呼了一声。<br />
薛慎松开,又去按她其余脚趾,“痛吗?”<br />
俞知光摇摇头,看着明明完好无损,泛着健康粉色的拇趾甲,“我不是得了什么奇难怪症吧?”<br />
“路走少了。”薛慎抽出她的帕子,“新兵入营日日绕着校场跑几十圈,要是领了不合脚的军鞋,平日又少锻炼,不出三日就像你这样痛。”<br />
“是不是痛完就好了?”<br />
“痛完了,拇趾甲的淤血才会浮出来。”<br />
薛慎低头看,他穿一身黑,更显得她脚背白皙如玉,两人同屋共住,俞知光不避着他,但这样触碰是第一次。<br />
“豆腐块都比它结实。”<br />
“?”<br />
俞知光不服气,抬脚在他膝头轻蹬,不料薛慎突然间倾身靠近,她一下子不偏不倚,踩在了他胸口上。<br />
那触感结实弹韧,还很暖和。<br />
俞知光眨眼,觑他神情,不知他是嫌弃还是生气。<br />
薛慎冷厉眉眼依旧:“我说错了?去桃溪村两趟,我背一次,骡车载一次,你实打实走的路,只有一时辰。”<br />
男人五指带着厚茧,就这么在她脚背上揉了一下,激出刺刺麻麻,才重新拎回他膝头放好,替她穿上鞋袜。<br />
“回去换双宽松的鞋,歇晌三五日就没事了。”<br />
回皇城不过两日,趾甲果真浮出一片暗红淤血。<br />
俞知光闲得无事,开始处理这些天不在皇城时,各家各户的拜帖。兵部尚书喜得嫡孙,大办百日宴。薛家表亲的盛家长子考过了博学鸿词科。庞天昊老将军大寿摆宴。<br />
……<br />
她将赴宴的帖子一一摊开来,方便回帖,只送礼的帖都阖上搁置,给曹叔拟定礼单。<br />
薛家直系亲属大多都不在皇城,薛慎又是独来独往的性子,需要留意的人家就剩下与军职相关的官员。<br />
分门别类的手一顿,目光落到最后一张请帖上。<br />
永恩寺办斋宴,发帖人是右威卫将军的夫人姚冰夏,上次大比武她见过,明艳女郎愤愤不平的神情犹在眼前。<br />
“曹叔,将军可是与右威卫将军家交恶?”<br />
“我未曾听闻,但将军闲暇时,爱出城狩猎,有一回卫镶送回来一整张熊皮,说是遇到右威卫将军,两人合力猎得,熊掌熊胆和肉骨都给了右威卫将军。”<br />
如此看来,关系应该也不太差。<br />
姚冰夏对薛慎的敌意,更可能是别的缘故。<br />
“那斋宴请帖,往日是怎么处理?”<br />
“将军不信鬼神,连寺庙都鲜少去,像抄经、斋宴、佛诞庆典这些礼佛事宜都一律推脱。夫人要是也不想去,捐一份香火钱,聊表心意就行。”<br />
俞知光本还想推了,听曹叔这么说,不禁再确认,“像这样的礼佛邀请,一年中是否有很多呀?”<br />
“不说多,一个月两三回总是有的,尤其边疆有兵戈或各州有兵乱的日子,夫人们去寺庙礼佛更是频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