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陈俊英点头:“成。”说罢,提着食盒走了。<br />
那碗樱桃酥山放到后半夜,化成一摊。<br />
俞知光睡不着,有捧起来慢慢饮了去。<br />
这夜睡了不够两个时辰,清晨被郑嬷嬷喊去抄经,人还迷迷瞪瞪的,一落笔就写错好几个字。<br />
郑嬷嬷手拿着长长的戒尺,“啪”一下打在她手背上,瞬间起来一道红痕。<br />
“将军夫人莫怪,老奴是一时心急,太后娘娘的病刚有起色,没准是先前金刚经祈福有了作用,这严华经更是要认认真真地抄,不得有一点儿错漏。”<br />
俞知光把脱手掉落的狼毫捡起来,继续落笔。<br />
这夜来的还是陈俊英,“头儿还在大理寺狱。”<br />
第二夜是一个叫郑舵的急性子大汉,“他奶奶的,大理寺那群狗东西,他们给头儿用刑了。”<br />
第三夜是晏如,给她带了一些时兴的话本子,“殊意说你喜欢这些,就当解解闷。”<br />
俞知光将话本子收好,问了殊意的近况。<br />
晏如瞧见她手背青青紫紫,眸色一凝,“那群糙汉怎也不知道说,早知我给你带瓶药膏。”<br />
俞知光不甚在意,将衣袖拉下,“手背皮肉细,轻轻碰一下就这样,看着吓人,实则不痛。”这些天她跟宫女们同吃同喝,已跟其中一个心善的叫杏儿的宫女混熟了,杏儿偷偷给她拿药膏擦过了。<br />
翌日清晨,不待郑嬷嬷来喊她,俞知光便醒了。<br />
门扉被人轻轻叩响,圆圆脸的宫女杏儿在屋外,手里拿个细布,里头裹着俞知光摘下来给她的首饰钗环,这是俞知光求她出紫宸宫,找皇后递话的报酬。<br />
“俞娘子,皇后娘娘身边的小顺子不肯见我,这些东西,我就不收了。”<br />
“你可有说,是我想见皇后娘娘?”<br />
“我说了。”<br />
杏儿眸中有不忍,她帮俞知光,是因为自己家里困难,每个月都要拜托能出宫的嬷嬷给她家里捎银钱。除此之外,她是真心喜欢眼前的俞娘子。<br />
俞知光捏捏她的手,“你留着吧,我在紫宸宫穿戴得再齐整漂亮,郑嬷嬷也不会让我好过些。”<br />
她送走杏儿,坐回到窗边,盯着自己的绣花翘头履,呆呆地看了片刻。<br />
太后气色渐好,不再频频让她侍药。<br />
郑嬷嬷昨日打了她手背五下,比前日多了两下。<br />
卢若音身边的小内监不肯代她传话。<br />
这些是一种暗示,代表薛慎在大理寺狱的处境越来越不好的暗示。<br />
俞知光向着虚空,轻声问了句:“影二,你还在吗?在的话,丢一颗小石子进来。”<br />
屋外忽然传来一点动静,她眼眸一亮,站了起来,推门而来的人却是郑嬷嬷。<br />
俞知光的期待熄灭下去,蔫头巴脑,正要跟她走,听见她波澜不惊的声调道:“太后娘娘病愈,俞娘子今日便可出宫了,赶紧收拾一下吧。”<br />
俞知光环顾了一圈她住了这么久的厢房。<br />
来时就没多少东西,离去时多带的,全是薛慎想着法子给她添进来的。<br />
小夏子把背着个瘪瘪包袱皮子的俞知光领出了紫宸宫,送到宫道外头去,交给她一个楠木匣子,里头是上好的珍珠。“俞娘子这些天,伺候太后娘娘辛苦了,这些是太后娘娘的一番心意。”<br />
宫道外,早有俞府的马车在等候,家里人急急地围拢过来,阿兄接过了她的包袱皮子和楠木匣子。<br />
“可怜见的,脸都小了一圈。”<br />
“跟阿娘回家,给你炖了汤,回去好好补补。”<br />
“笙笙手上怎么回事?痛不痛啊?”<br />
阿娘和嫂嫂你一句我一句,俞知光茫茫然地看了一圈,不见薛慎的踪影,“爹,薛慎还在狱里?”<br />
离开紫宸宫的路上,她做了很多揣测,她还以为,还以为是薛慎安然无恙了,她才能脱离。<br />
俞弘看着亲闺女的脸蛋憔悴了那么多,心里头对紫宸宫同样有怨怼,但面上还维持着镇定,“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回到家里再说。”<br />
俞府里的饭桌上,俞知光还是忍不住问起来。<br />
“祈福大典出乱子,最近参薛慎的折子很多,陛下即便有心,也不好立刻将他放出来。”俞弘语气严肃了几分,“加之今日有人往兵部检举,说薛慎养了一批私兵,屯在砚正峰以北二十里。祈福大典护卫不力,又牵扯进这忌讳里,大理寺不会轻易放人的。”<br />
“他没有养私兵呀,他哪来的钱粮。”<br />
俞知光连汤都顾不上喝了,搁下勺子解释:“将军府的账簿是我经手的,一笔笔都很干净清楚,爹,你能不能同陛下说说,这些都可以查的。”<br />
“你也是的,非得这时候就说嘛,能不能让笙笙先好好吃顿饭。”俞母埋怨道。<br />
“我这不是看笙笙着急嘛,哎,横竖这段日子,你就先在家里好好住着,哪儿也别去了,薛将军的事你别再操心了。”俞弘给她夹了一筷子菜,没敢告诉闺女,她原本住得好好的将军府,已经被查封了。<br />
豢养死士和私兵的罪名,严重点就要往谋逆上扯,陛下还是看在他查探曹州有功的份上,才让俞知光回俞府暂避风头。</p>
那碗樱桃酥山放到后半夜,化成一摊。<br />
俞知光睡不着,有捧起来慢慢饮了去。<br />
这夜睡了不够两个时辰,清晨被郑嬷嬷喊去抄经,人还迷迷瞪瞪的,一落笔就写错好几个字。<br />
郑嬷嬷手拿着长长的戒尺,“啪”一下打在她手背上,瞬间起来一道红痕。<br />
“将军夫人莫怪,老奴是一时心急,太后娘娘的病刚有起色,没准是先前金刚经祈福有了作用,这严华经更是要认认真真地抄,不得有一点儿错漏。”<br />
俞知光把脱手掉落的狼毫捡起来,继续落笔。<br />
这夜来的还是陈俊英,“头儿还在大理寺狱。”<br />
第二夜是一个叫郑舵的急性子大汉,“他奶奶的,大理寺那群狗东西,他们给头儿用刑了。”<br />
第三夜是晏如,给她带了一些时兴的话本子,“殊意说你喜欢这些,就当解解闷。”<br />
俞知光将话本子收好,问了殊意的近况。<br />
晏如瞧见她手背青青紫紫,眸色一凝,“那群糙汉怎也不知道说,早知我给你带瓶药膏。”<br />
俞知光不甚在意,将衣袖拉下,“手背皮肉细,轻轻碰一下就这样,看着吓人,实则不痛。”这些天她跟宫女们同吃同喝,已跟其中一个心善的叫杏儿的宫女混熟了,杏儿偷偷给她拿药膏擦过了。<br />
翌日清晨,不待郑嬷嬷来喊她,俞知光便醒了。<br />
门扉被人轻轻叩响,圆圆脸的宫女杏儿在屋外,手里拿个细布,里头裹着俞知光摘下来给她的首饰钗环,这是俞知光求她出紫宸宫,找皇后递话的报酬。<br />
“俞娘子,皇后娘娘身边的小顺子不肯见我,这些东西,我就不收了。”<br />
“你可有说,是我想见皇后娘娘?”<br />
“我说了。”<br />
杏儿眸中有不忍,她帮俞知光,是因为自己家里困难,每个月都要拜托能出宫的嬷嬷给她家里捎银钱。除此之外,她是真心喜欢眼前的俞娘子。<br />
俞知光捏捏她的手,“你留着吧,我在紫宸宫穿戴得再齐整漂亮,郑嬷嬷也不会让我好过些。”<br />
她送走杏儿,坐回到窗边,盯着自己的绣花翘头履,呆呆地看了片刻。<br />
太后气色渐好,不再频频让她侍药。<br />
郑嬷嬷昨日打了她手背五下,比前日多了两下。<br />
卢若音身边的小内监不肯代她传话。<br />
这些是一种暗示,代表薛慎在大理寺狱的处境越来越不好的暗示。<br />
俞知光向着虚空,轻声问了句:“影二,你还在吗?在的话,丢一颗小石子进来。”<br />
屋外忽然传来一点动静,她眼眸一亮,站了起来,推门而来的人却是郑嬷嬷。<br />
俞知光的期待熄灭下去,蔫头巴脑,正要跟她走,听见她波澜不惊的声调道:“太后娘娘病愈,俞娘子今日便可出宫了,赶紧收拾一下吧。”<br />
俞知光环顾了一圈她住了这么久的厢房。<br />
来时就没多少东西,离去时多带的,全是薛慎想着法子给她添进来的。<br />
小夏子把背着个瘪瘪包袱皮子的俞知光领出了紫宸宫,送到宫道外头去,交给她一个楠木匣子,里头是上好的珍珠。“俞娘子这些天,伺候太后娘娘辛苦了,这些是太后娘娘的一番心意。”<br />
宫道外,早有俞府的马车在等候,家里人急急地围拢过来,阿兄接过了她的包袱皮子和楠木匣子。<br />
“可怜见的,脸都小了一圈。”<br />
“跟阿娘回家,给你炖了汤,回去好好补补。”<br />
“笙笙手上怎么回事?痛不痛啊?”<br />
阿娘和嫂嫂你一句我一句,俞知光茫茫然地看了一圈,不见薛慎的踪影,“爹,薛慎还在狱里?”<br />
离开紫宸宫的路上,她做了很多揣测,她还以为,还以为是薛慎安然无恙了,她才能脱离。<br />
俞弘看着亲闺女的脸蛋憔悴了那么多,心里头对紫宸宫同样有怨怼,但面上还维持着镇定,“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回到家里再说。”<br />
俞府里的饭桌上,俞知光还是忍不住问起来。<br />
“祈福大典出乱子,最近参薛慎的折子很多,陛下即便有心,也不好立刻将他放出来。”俞弘语气严肃了几分,“加之今日有人往兵部检举,说薛慎养了一批私兵,屯在砚正峰以北二十里。祈福大典护卫不力,又牵扯进这忌讳里,大理寺不会轻易放人的。”<br />
“他没有养私兵呀,他哪来的钱粮。”<br />
俞知光连汤都顾不上喝了,搁下勺子解释:“将军府的账簿是我经手的,一笔笔都很干净清楚,爹,你能不能同陛下说说,这些都可以查的。”<br />
“你也是的,非得这时候就说嘛,能不能让笙笙先好好吃顿饭。”俞母埋怨道。<br />
“我这不是看笙笙着急嘛,哎,横竖这段日子,你就先在家里好好住着,哪儿也别去了,薛将军的事你别再操心了。”俞弘给她夹了一筷子菜,没敢告诉闺女,她原本住得好好的将军府,已经被查封了。<br />
豢养死士和私兵的罪名,严重点就要往谋逆上扯,陛下还是看在他查探曹州有功的份上,才让俞知光回俞府暂避风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