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再之后他们知道竹心在辽宫混得还不错。上京城的密探出现了叛徒,不过竹心利用这点成功让西夏军撤出辽国。一切仿佛向好得方向发展,直到那日传出竹心被囚的消息。<br />
之后裴珩定下的计划是,大齐带骑兵从绒花城南城门出去然后往西走一路绕行向北。装成西夏军对辽国那五百巡查骑兵发起进攻。<br />
辽兵领队的韩将军是萧国丈的亲信。也是亲西夏派的,对夏兵防备应该会少一些。看他巡视就知道只是做样子罢了。<br />
裴珩说,水搅的越浑越好。现在最重要的是装夏兵得装得像,别出破绽。毕竟那位韩将军对西夏军比较了解。<br />
可宋鹤鸣以前在西北,防得就是西夏军。这对于他来说并不难。难得是宋鹤鸣想全歼西夏军。毕竟为了掩人耳目,他带的人并不多。<br />
出发前宋鹤鸣得到竹心疯了的消息,他想他得再快一些,不然她可能等不到他了。<br />
幽州军提前做了探查,草原太大这支骑兵是二十人一组,分队巡查。<br />
他们杀了两队人后,装成夏兵过去给辽国骑兵主力报信。<br />
阿寿用蹩脚的辽语夹杂着西夏语对韩将军说,“将军,我们是西夏李大将军的部下。今早发现齐大同军有异动。之后我们一队骑兵就不见了。不知将军可见过我们的人。”<br />
韩将军一想,坏了,他们已经有两队人没消息了。于是一面派人跟喀喇城报信,自己带了两百精锐去大同府方向探查,剩下的人原地待命。<br />
韩将军走后半个时辰,有一人穿着辽方骑兵服狼狈地跑过来,对原地留守的辽军说。<br />
“韩将军在前方遇见了齐兵的主力,正跟夏军一起抵抗,请副将速去支援。”说完那人昏死过去。<br />
辽军的副将带着人往前走,然后看见穿着夏兵衣服的幽州军。没什么防备的他们,自然是有来无回。<br />
而韩将军这边被带着逛草原,最后发现了他们两队巡查兵的尸体,有一奄奄一息的辽兵说,杀他们的就是西夏兵。<br />
这时原来带队的夏人(也就是阿寿)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br />
韩将军命人赶紧回城报信不是齐军是西夏有异动。<br />
当韩将军返回来时,看见了穿着辽军骑兵服的一群人。宋鹤鸣用地道的辽语说,“韩将军,我们遇见西夏的主力了。你们快走,我们断后。”<br />
折腾到这时天已经黑了。韩将军一看后面果然是西夏军。来不及多想只能带人往前跑。<br />
韩将军再往前逃,宋鹤鸣领着些人再一次追上他们。<br />
“将军,我们暂时甩掉夏军了。”<br />
韩将军看宋鹤鸣他们原来大概有几十人,现在只剩下十几个了。长叹一声,“今日只怕天要亡我。”<br />
这时宋鹤鸣道,“夏军有上千人,我们若跟他们撞上了就等于以卵击石。将军,我有一计,草原这么大,我们不如弃马,藏在草中。等夏军走后,我们再回城报信。”<br />
弃马?马奔跑起来声音大,草原上的人用耳朵贴着地面就能辨认出马的方向,确实更容易暴露。可弃马若是遇见敌兵也跑不了。<br />
可手底下的人都觉得此计甚好,毕竟他们现在只有二百人对方上千人,就算不弃马,他们也赢不了,不如赌一把。<br />
韩将军问宋鹤鸣,“你这般骁勇,我以前怎么没见过你?”<br />
宋鹤鸣不慌不忙地说,“某是兀颜家的小子,昨儿才调过来,老头子还说这比绒花城安全,在世叔手底下混个军功。谁曾想某第一天就碰见这样的事。”<br />
兀颜将军确实要送孙子过来,韩将军还以为人没到呢。此时也不是闲聊的地方,他们这两百精锐便弃了马。<br />
……<br />
宋鹤鸣没说他一路的艰辛,可竹心猜也能猜到。冒充辽兵,单枪匹马进皇宫。他以为他在唱戏啊。演砸了还能重来吗?<br />
竹心扬扬下巴,“现在这局面打算如何收场?”<br />
“辽国兵临城下,我们等不到援军。和谈又让我们称臣纳贡,我想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br />
竹心点头,“直接给人弄死呗,是这意思吗?”<br />
宋鹤鸣没有回答他,指着书案上的手谕。<br />
“辽主已经同意和谈了,你带着手谕和使团直接回汴京吧。我现在的身份是西夏人。不会影响齐、辽两国的和谈。”<br />
竹心低头看着书案的手谕。<br />
“在进辽宫之前怎么不去皇家别院看看?”<br />
“永州那个刺史给我送进宫的,去不了别的地方。”<br />
竹心依旧不抬头,“那就是来之前就打算好了呗。”<br />
“嗯,我以为你疯了。”<br />
“我要是真疯了,你打算如何?”<br />
宋鹤鸣说得轻巧,“杀了你!省着你活着遭罪。”<br />
竹心被气笑了。<br />
“好死不如赖活着,我可能不想死呢。”<br />
宋鹤鸣也跟着笑。<br />
“既然不想死,那就好好活着,快走吧。”<br />
竹心把手谕放在袖子里,转头往外走。<br />
看着竹心干脆的模样,宋鹤鸣五味杂陈。<br />
“竹心,如果有来生我们……”<br />
“大哥,这辈子已经够够的了,来生你就换个人霍霍吧。”<br />
宋鹤鸣垂着眸,辽主那边有转醒的迹象,他又补了个手刀。<br />
“好。我答应你。”<br />
竹心淡淡地说,“为了使团顺利离京,最好多撑一段时间。”<br />
“好。”<br />
竹心很冷静,没有因为他的话有半刻的停留。<br />
很好,比他强。<br />
第268章 去而复返<br />
竹心从御书房出来,神色有些匆忙。<br />
多善向前问道,“夫人,怎么这么快就出来了?”<br />
竹心一脸敬佩的看着多善,让他看了一眼袖子里的手谕。<br />
“哥哥,果然是大辽最了解陛下的人。陛下现在确实很生气。你给我找匹马,事不宜迟,我骑马出宫。”<br />
多善见竹心有皇命在身不敢耽延,立刻送她往宫门方向走。<br />
“宫门口就有马,跟咱家走。”<br />
竹心神色自若,暗自加快了脚步。<br />
多善跟着竹心,问道,“里面怎么样了?”<br />
“陛下跟个大胡子对着地图哇啦哇啦地说个不停,我也听不懂啊。”<br />
多善一脸骄傲地说,“那个大胡子可是个狠人,背着韩将军的尸体一夜跑了几百里的路,后来马都累死了,他还背着韩将军往前走呢。”<br />
竹心也跟着叹气,弄死人家还折腾人家的尸首,真是一点人性都没有。<br />
多善却得意起来,“我们大辽的将士就是这么骁勇。”<br />
竹心点头,“佩服,佩服。”<br />
只有“削”没有“勇”。<br />
竹心出宫上马,一路急行,不到一刻钟就到了皇家别院。<br />
别院的前厅里灯火通明。<br />
李大人和乔子舒一见竹心回来,便放下心来。<br />
“竹心,你回来了。我跟你说,辽国这边出事了,他们的骑兵被西夏……”<br />
竹心打断李大人要说的话。<br />
“大人不必给我讲,我刚从宫里出来,还有什么不知道的。”<br />
李大人一拍脑门。<br />
“我怎么把这事给忘了。对了,辽主找你进宫是什么事?”<br />
竹心从袖子里拿出手谕递给李大人。<br />
“辽主已经同意我们和谈的条件了。还有意跟我们大齐结盟。你们带着手谕出城,回汴京跟皇上报信吧。”<br />
乔子舒闻言眉心微皱。<br />
“什么叫你们?你呢?不跟我们走吗?”<br />
竹心双手环胸,眉飞色舞地说,“谁叫人家是西厂督主呢。辽主要跟我谈结盟共抗西夏的事。你们先走,我已经给王远传信了。等他安排人来了上京,我就回去。”<br />
李大人见状揶揄她,“瞧,把她神气的。”<br />
竹心晃了晃脑袋,“叫关大督主。”<br />
“好好好,关大督主。”<br />
一时间,前厅里其乐融融。<br />
竹心随后道,“你们收拾一下现在就走。”<br />
“这么急啊,这天马上就要黑了。”<br />
竹心小声说道,“上京城出了西夏的细作,你们现在不走,一会封城了,再走就要等好几天之后了。”<br />
李大人随即想着风起云涌的上京城,此地确实不宜久留。<br />
“那你小心些。”<br />
乔子舒叫来常妈妈,“竹心,你把常妈妈带着。”<br />
竹心笑嘻嘻地拉着常妈妈。<br />
“这还用你提醒?常妈妈,我们走吧。”<br />
竹心本来出了门口,又回过头冲到乔子舒面前,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br />
“一路顺风!”<br />
乔子舒还没反应过来,李大人先调侃道,“哎呦呦!你可真是不害臊。”<br />
竹心又过来抱了下李大人。<br />
“老头,你是不是吃醋啦?”<br />
李大人吹胡子瞪眼,“男女授受……”<br />
“别瘦瘦,你们要胖胖的,我走啦。”<br />
竹心一边摆手一边头也不回地往前走。
之后裴珩定下的计划是,大齐带骑兵从绒花城南城门出去然后往西走一路绕行向北。装成西夏军对辽国那五百巡查骑兵发起进攻。<br />
辽兵领队的韩将军是萧国丈的亲信。也是亲西夏派的,对夏兵防备应该会少一些。看他巡视就知道只是做样子罢了。<br />
裴珩说,水搅的越浑越好。现在最重要的是装夏兵得装得像,别出破绽。毕竟那位韩将军对西夏军比较了解。<br />
可宋鹤鸣以前在西北,防得就是西夏军。这对于他来说并不难。难得是宋鹤鸣想全歼西夏军。毕竟为了掩人耳目,他带的人并不多。<br />
出发前宋鹤鸣得到竹心疯了的消息,他想他得再快一些,不然她可能等不到他了。<br />
幽州军提前做了探查,草原太大这支骑兵是二十人一组,分队巡查。<br />
他们杀了两队人后,装成夏兵过去给辽国骑兵主力报信。<br />
阿寿用蹩脚的辽语夹杂着西夏语对韩将军说,“将军,我们是西夏李大将军的部下。今早发现齐大同军有异动。之后我们一队骑兵就不见了。不知将军可见过我们的人。”<br />
韩将军一想,坏了,他们已经有两队人没消息了。于是一面派人跟喀喇城报信,自己带了两百精锐去大同府方向探查,剩下的人原地待命。<br />
韩将军走后半个时辰,有一人穿着辽方骑兵服狼狈地跑过来,对原地留守的辽军说。<br />
“韩将军在前方遇见了齐兵的主力,正跟夏军一起抵抗,请副将速去支援。”说完那人昏死过去。<br />
辽军的副将带着人往前走,然后看见穿着夏兵衣服的幽州军。没什么防备的他们,自然是有来无回。<br />
而韩将军这边被带着逛草原,最后发现了他们两队巡查兵的尸体,有一奄奄一息的辽兵说,杀他们的就是西夏兵。<br />
这时原来带队的夏人(也就是阿寿)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br />
韩将军命人赶紧回城报信不是齐军是西夏有异动。<br />
当韩将军返回来时,看见了穿着辽军骑兵服的一群人。宋鹤鸣用地道的辽语说,“韩将军,我们遇见西夏的主力了。你们快走,我们断后。”<br />
折腾到这时天已经黑了。韩将军一看后面果然是西夏军。来不及多想只能带人往前跑。<br />
韩将军再往前逃,宋鹤鸣领着些人再一次追上他们。<br />
“将军,我们暂时甩掉夏军了。”<br />
韩将军看宋鹤鸣他们原来大概有几十人,现在只剩下十几个了。长叹一声,“今日只怕天要亡我。”<br />
这时宋鹤鸣道,“夏军有上千人,我们若跟他们撞上了就等于以卵击石。将军,我有一计,草原这么大,我们不如弃马,藏在草中。等夏军走后,我们再回城报信。”<br />
弃马?马奔跑起来声音大,草原上的人用耳朵贴着地面就能辨认出马的方向,确实更容易暴露。可弃马若是遇见敌兵也跑不了。<br />
可手底下的人都觉得此计甚好,毕竟他们现在只有二百人对方上千人,就算不弃马,他们也赢不了,不如赌一把。<br />
韩将军问宋鹤鸣,“你这般骁勇,我以前怎么没见过你?”<br />
宋鹤鸣不慌不忙地说,“某是兀颜家的小子,昨儿才调过来,老头子还说这比绒花城安全,在世叔手底下混个军功。谁曾想某第一天就碰见这样的事。”<br />
兀颜将军确实要送孙子过来,韩将军还以为人没到呢。此时也不是闲聊的地方,他们这两百精锐便弃了马。<br />
……<br />
宋鹤鸣没说他一路的艰辛,可竹心猜也能猜到。冒充辽兵,单枪匹马进皇宫。他以为他在唱戏啊。演砸了还能重来吗?<br />
竹心扬扬下巴,“现在这局面打算如何收场?”<br />
“辽国兵临城下,我们等不到援军。和谈又让我们称臣纳贡,我想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br />
竹心点头,“直接给人弄死呗,是这意思吗?”<br />
宋鹤鸣没有回答他,指着书案上的手谕。<br />
“辽主已经同意和谈了,你带着手谕和使团直接回汴京吧。我现在的身份是西夏人。不会影响齐、辽两国的和谈。”<br />
竹心低头看着书案的手谕。<br />
“在进辽宫之前怎么不去皇家别院看看?”<br />
“永州那个刺史给我送进宫的,去不了别的地方。”<br />
竹心依旧不抬头,“那就是来之前就打算好了呗。”<br />
“嗯,我以为你疯了。”<br />
“我要是真疯了,你打算如何?”<br />
宋鹤鸣说得轻巧,“杀了你!省着你活着遭罪。”<br />
竹心被气笑了。<br />
“好死不如赖活着,我可能不想死呢。”<br />
宋鹤鸣也跟着笑。<br />
“既然不想死,那就好好活着,快走吧。”<br />
竹心把手谕放在袖子里,转头往外走。<br />
看着竹心干脆的模样,宋鹤鸣五味杂陈。<br />
“竹心,如果有来生我们……”<br />
“大哥,这辈子已经够够的了,来生你就换个人霍霍吧。”<br />
宋鹤鸣垂着眸,辽主那边有转醒的迹象,他又补了个手刀。<br />
“好。我答应你。”<br />
竹心淡淡地说,“为了使团顺利离京,最好多撑一段时间。”<br />
“好。”<br />
竹心很冷静,没有因为他的话有半刻的停留。<br />
很好,比他强。<br />
第268章 去而复返<br />
竹心从御书房出来,神色有些匆忙。<br />
多善向前问道,“夫人,怎么这么快就出来了?”<br />
竹心一脸敬佩的看着多善,让他看了一眼袖子里的手谕。<br />
“哥哥,果然是大辽最了解陛下的人。陛下现在确实很生气。你给我找匹马,事不宜迟,我骑马出宫。”<br />
多善见竹心有皇命在身不敢耽延,立刻送她往宫门方向走。<br />
“宫门口就有马,跟咱家走。”<br />
竹心神色自若,暗自加快了脚步。<br />
多善跟着竹心,问道,“里面怎么样了?”<br />
“陛下跟个大胡子对着地图哇啦哇啦地说个不停,我也听不懂啊。”<br />
多善一脸骄傲地说,“那个大胡子可是个狠人,背着韩将军的尸体一夜跑了几百里的路,后来马都累死了,他还背着韩将军往前走呢。”<br />
竹心也跟着叹气,弄死人家还折腾人家的尸首,真是一点人性都没有。<br />
多善却得意起来,“我们大辽的将士就是这么骁勇。”<br />
竹心点头,“佩服,佩服。”<br />
只有“削”没有“勇”。<br />
竹心出宫上马,一路急行,不到一刻钟就到了皇家别院。<br />
别院的前厅里灯火通明。<br />
李大人和乔子舒一见竹心回来,便放下心来。<br />
“竹心,你回来了。我跟你说,辽国这边出事了,他们的骑兵被西夏……”<br />
竹心打断李大人要说的话。<br />
“大人不必给我讲,我刚从宫里出来,还有什么不知道的。”<br />
李大人一拍脑门。<br />
“我怎么把这事给忘了。对了,辽主找你进宫是什么事?”<br />
竹心从袖子里拿出手谕递给李大人。<br />
“辽主已经同意我们和谈的条件了。还有意跟我们大齐结盟。你们带着手谕出城,回汴京跟皇上报信吧。”<br />
乔子舒闻言眉心微皱。<br />
“什么叫你们?你呢?不跟我们走吗?”<br />
竹心双手环胸,眉飞色舞地说,“谁叫人家是西厂督主呢。辽主要跟我谈结盟共抗西夏的事。你们先走,我已经给王远传信了。等他安排人来了上京,我就回去。”<br />
李大人见状揶揄她,“瞧,把她神气的。”<br />
竹心晃了晃脑袋,“叫关大督主。”<br />
“好好好,关大督主。”<br />
一时间,前厅里其乐融融。<br />
竹心随后道,“你们收拾一下现在就走。”<br />
“这么急啊,这天马上就要黑了。”<br />
竹心小声说道,“上京城出了西夏的细作,你们现在不走,一会封城了,再走就要等好几天之后了。”<br />
李大人随即想着风起云涌的上京城,此地确实不宜久留。<br />
“那你小心些。”<br />
乔子舒叫来常妈妈,“竹心,你把常妈妈带着。”<br />
竹心笑嘻嘻地拉着常妈妈。<br />
“这还用你提醒?常妈妈,我们走吧。”<br />
竹心本来出了门口,又回过头冲到乔子舒面前,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br />
“一路顺风!”<br />
乔子舒还没反应过来,李大人先调侃道,“哎呦呦!你可真是不害臊。”<br />
竹心又过来抱了下李大人。<br />
“老头,你是不是吃醋啦?”<br />
李大人吹胡子瞪眼,“男女授受……”<br />
“别瘦瘦,你们要胖胖的,我走啦。”<br />
竹心一边摆手一边头也不回地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