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韩信有兵仙之名,但也是日后成就的名声,而且各自命题,彼此皆可取各自擅长之处,听着倒也公平。<br />
“叔父,答应他们!”项籍说道。<br />
既然是考察兵法,那他便不该露怯。<br />
项伯这时也微微点头,“二哥。”<br />
“好。”项梁答应了。<br />
于是,为了避免干扰,侍从将项籍和韩信邀入了内殿等候,项氏一族与他们各分一殿命题,互不干涉。<br />
尉缭向熙和建议:“太子,韩信住在您府上,您对他定然知之甚多,此次兵法就由您亲自命题吧。”<br />
然而,熙和却是推拒了:“太尉不是一直想指点韩信吗?此次命题,不如由您操持?”<br />
“老夫虽然爱才心切,但此次比斗,涉及颇多,还是由太子主持为宜。”尉缭说道。<br />
若他出题太难,已致韩信输了,陛下的颜面恐怕就有些过不去了。<br />
熙和:“您似乎小瞧了兵仙之名。那孩子在我府上时,敏而好学,借阅过我所收录的所有兵书,包括太尉您亲自所著的兵法。”<br />
尉缭大为惊讶:“太子的意思是……”<br />
“您可以从各家兵书中随意取题考校。”熙和面露笑意。<br />
“放心,这局,他不会输。”<br />
尉缭闻言,便不再推辞,提笔开始命题。<br />
而另一边,项梁等人还在为考哪几个兵书的没有而焦头烂额。<br />
“二哥,您之前考过姜太公的六韬,籍儿想必还记得,不如就出其中之题?”项伯建议道。<br />
项梁这时却有些不自信。<br />
几年前项籍倒是答得上来,可近期忙着躲避追兵,他倒是少问,也不知那臭小子还记不记得。<br />
“不如考孙子兵法?整卷只有数千字,籍儿应该会的。”见项梁犹豫,项伯改口建议。<br />
项梁这时已经做了决定,“还是考吴子兵法吧。”<br />
这本书比孙子兵法字数更少,而且他前段时间还与籍儿问答过,若那小子敢答不上来他出的题。等这场文斗结束,他定要将他抽得屁股开花!<br />
项梁与项伯商议好,便陆陆续续动笔。半个时辰后,双方各自都出好了题,再由侍官统一抄录完。<br />
熙和让侍从再呈给项梁查看,以示两份竹简皆未动手脚。<br />
项梁过目后,略微松了口气。<br />
他知道秦人已造出了纸,正担心籍儿会写不习惯。可是文斗比试却仍用竹简,这位长公主心思细腻,倒是没有在此处刁难他们。<br />
“可。”<br />
话音刚落,侍从便将考题分别送至两人案间,并在大殿中央点燃了香烛。<br />
项籍方才等得都快瞌睡了,如今临近开考时,内殿里附近倒是坐了不少人。<br />
有好奇看热闹的文武百官大臣,以及为他无声助力的叔父等人。项籍环视了一周,见到了那位长公主,但却没有看到那个暴君。<br />
难道对方自信他赢不了韩信,所以干脆未来观赛?<br />
项籍想到如此,内心愤怒不已,隔空瞪了韩信一眼后,这才提笔作答。<br />
这第一题简单,他还记得叔父问过他,莫非是叔父命的题?<br />
项籍胸有成竹地写下了答案。<br />
见项籍动笔写题,项梁略微松了口气,看来这小子倒也没有全然荒废功课。<br />
然而,写到第五题之后,项籍便有些犯难了。他扫了一眼接下来的题目。他皆没有把握,有几题他明知是叔父出的,但是却已想不起来了。<br />
项籍这时偷偷瞥了一眼韩信,发现对方依然在流畅地作答时,更是心急不已。<br />
这小子难道都会?<br />
项籍额头不由得露出密汗。<br />
他不是出身不好吗?怎么能记得这么多?<br />
瞧见二人状态,项梁不免有些皱眉。<br />
项伯压低声音,安慰他,“二哥莫慌,籍儿方才应该写了数十题,定然是那秦人出的题太难了。虽说那韩信并未停笔,但是答得未必对。”<br />
……但愿如此吧。<br />
项梁不免捏了把汗。<br />
赶在一炷香燃完之前,项籍交上了答卷。此卷由秦之文官统一批改,但答卷亦会公示。<br />
众人耐心等着结果。<br />
不到半个时辰,文官便改完了答卷,宣布:“此次文斗,由韩信获胜。若有异议,可亲自上来查看二人答卷。”<br />
尉缭全程在旁边围观改卷,心中感慨不已。不愧是兵仙,就连他最新的布阵之法都答得上来,等这比斗结束之后,他得好好与这小友交谈一番了。<br />
韩信面上难掩激动,目光望向了熙和。<br />
既然胜了,熙和便夸赞了一句,“做得不错。”<br />
项籍是第一个冲上来查看自己与韩信的答卷的。韩信所答皆是无误,而他却连其中半数都未答过。<br />
若是全由秦人命题,他恐怕当即便要质疑其中公正性。但是……答卷的一半是由叔父命题,叔父总不会向着韩信吧?<br />
所以……是他败了。<br />
兵法之道,他确实不如韩信。<br />
“韩信,你别得意。明后两日的争斗,我绝不会输给你!”项籍文斗虽输,但气势不减。<br />
“那便明日再见分晓。”韩信应下了他的战书。<br />
项梁这时候也来查看项籍的答卷,越看便越来气。<br />
……他还是高看这小子了,耳提面命多次的兵法之道,竟还是记不住!<br />
瞧着叔父的脸色,项籍心里瞬间就慌了。<br />
但项梁分得清楚场合,不会在这个时候拆项籍的台,“我等对结果并无异议。既然今日文斗已结束,那我等便先行告退了!”<br />
熙和准许他们离场。<br />
回到驻地之后,项梁立刻板着脸教训项籍。<br />
“你脑子里装的难道都是水吗?我半月前才教你的兵法,你竟然就望得差不多了!”<br />
莫说是秦人所命之题,就连他所命的都答不上来!这要如何赢那韩信?<br />
“……叔父,那韩信可是全数都答上来了。籍儿哪怕答全了叔父所有的题也胜不过他。此局让他便是。”项籍说道。<br />
项梁皱眉:“听你之言,输在兵法之道,似乎还很骄傲?”<br />
眼见项梁欲动手为快,项伯赶紧拦住,“二哥莫急,明日的箭术比斗,籍儿一定不会输给韩信。”<br />
“叔父放心,明日我便让秦人见识一番什么叫做神射手。”项籍笃定地说道。<br />
第123章 一箭双雕!<br />
太子府。<br />
“太子, 我方才路过韩信别院,见他还在操练。”陈平说道。<br />
熙和蹙眉,回道,“我这便遣人请他回去休憩。”<br />
明日比拼的是箭术, 这大晚上的瞎折腾力气做什么呢?<br />
“你夜里寻我何事?”<br />
陈平斟酌一番, 还是选择将他与张良相遇的经过以及自己输了赌约, 将人放走之事和全盘托出。<br />
“……在下技不如人, 没能留下对方, 还望太子责罚。”<br />
“此事你可与父皇道之?”熙和听着头大,不由得揉了揉眉心。<br />
“并未, 太子是我告之的第一人。”陈平回道。<br />
他其实私心想过要瞒住, 但是他遇见张良之事并非密不透风, 多的是人证。<br />
若真要遮掩,也遮掩不了多时,君臣之间反倒要留下疙瘩。<br />
他可不愿如天幕那般失宠,被罚去种地。<br />
“罢了,他若不真心留下, 倒也是个麻烦。”熙和觉得既然无缘,也不必强求。<br />
只是父皇若是知晓,恐怕会有些闹脾气。<br />
“这赌约既是你们二人私下定的,那随行的他人想必不知。呈给父皇的公文, 不必如实道之。就说, 你虽遇张良, 然而被其蒙骗,等人逃走之后, 才才发觉此人身份。其中缘由,自你己编, 记得将自己摘干净一点。”熙和指点道。<br />
反正张良也不在咸阳,任陈平怎么编,父皇也无从查证,干脆将这锅全扣在张良身上。<br />
若是父皇还欲怪罪,那她便替陈平担着。<br />
陈平:“诺。”<br />
“我算是懂得父皇为何要在民间禁赌坊,若像你们这般人再多一些,指不定全都得赔个倾家荡产。”熙和取笑他说道。<br />
“平知错。不过平虽败给张良,但是韩信却未必会输项羽。如今,他已领先了一局。”陈平说道。<br />
“是么。”熙和却有预感,“明日那局,韩信会输。”<br />
陈平有些讶异,“可天幕并未指出项羽擅长骑射。”<br />
“他毕竟是武将之后,自幼有长辈教导武艺兵法。他交答卷之时,我曾近距离观过他的手,善拉弓弦处的指尖与掌心皆有厚茧。这意味着,他一定经常拉弓射箭。”熙和说道。<br />
战场拼杀并不一定是近距离。项羽之勇,亦可在箭术造诣。<br />
陈平神情严肃。<br />
太子也擅长用箭,她所做的判断恐怕不假。<br />
韩信自幼家贫,少时难以接触弓弦。是来了公主府后,才有专人教导。如此短的时间,怎比得过自幼习武,又天生神力的项羽呢?<br />
“当然,他若败了此局,也不见得是坏事。”熙和补充一句说道。
“叔父,答应他们!”项籍说道。<br />
既然是考察兵法,那他便不该露怯。<br />
项伯这时也微微点头,“二哥。”<br />
“好。”项梁答应了。<br />
于是,为了避免干扰,侍从将项籍和韩信邀入了内殿等候,项氏一族与他们各分一殿命题,互不干涉。<br />
尉缭向熙和建议:“太子,韩信住在您府上,您对他定然知之甚多,此次兵法就由您亲自命题吧。”<br />
然而,熙和却是推拒了:“太尉不是一直想指点韩信吗?此次命题,不如由您操持?”<br />
“老夫虽然爱才心切,但此次比斗,涉及颇多,还是由太子主持为宜。”尉缭说道。<br />
若他出题太难,已致韩信输了,陛下的颜面恐怕就有些过不去了。<br />
熙和:“您似乎小瞧了兵仙之名。那孩子在我府上时,敏而好学,借阅过我所收录的所有兵书,包括太尉您亲自所著的兵法。”<br />
尉缭大为惊讶:“太子的意思是……”<br />
“您可以从各家兵书中随意取题考校。”熙和面露笑意。<br />
“放心,这局,他不会输。”<br />
尉缭闻言,便不再推辞,提笔开始命题。<br />
而另一边,项梁等人还在为考哪几个兵书的没有而焦头烂额。<br />
“二哥,您之前考过姜太公的六韬,籍儿想必还记得,不如就出其中之题?”项伯建议道。<br />
项梁这时却有些不自信。<br />
几年前项籍倒是答得上来,可近期忙着躲避追兵,他倒是少问,也不知那臭小子还记不记得。<br />
“不如考孙子兵法?整卷只有数千字,籍儿应该会的。”见项梁犹豫,项伯改口建议。<br />
项梁这时已经做了决定,“还是考吴子兵法吧。”<br />
这本书比孙子兵法字数更少,而且他前段时间还与籍儿问答过,若那小子敢答不上来他出的题。等这场文斗结束,他定要将他抽得屁股开花!<br />
项梁与项伯商议好,便陆陆续续动笔。半个时辰后,双方各自都出好了题,再由侍官统一抄录完。<br />
熙和让侍从再呈给项梁查看,以示两份竹简皆未动手脚。<br />
项梁过目后,略微松了口气。<br />
他知道秦人已造出了纸,正担心籍儿会写不习惯。可是文斗比试却仍用竹简,这位长公主心思细腻,倒是没有在此处刁难他们。<br />
“可。”<br />
话音刚落,侍从便将考题分别送至两人案间,并在大殿中央点燃了香烛。<br />
项籍方才等得都快瞌睡了,如今临近开考时,内殿里附近倒是坐了不少人。<br />
有好奇看热闹的文武百官大臣,以及为他无声助力的叔父等人。项籍环视了一周,见到了那位长公主,但却没有看到那个暴君。<br />
难道对方自信他赢不了韩信,所以干脆未来观赛?<br />
项籍想到如此,内心愤怒不已,隔空瞪了韩信一眼后,这才提笔作答。<br />
这第一题简单,他还记得叔父问过他,莫非是叔父命的题?<br />
项籍胸有成竹地写下了答案。<br />
见项籍动笔写题,项梁略微松了口气,看来这小子倒也没有全然荒废功课。<br />
然而,写到第五题之后,项籍便有些犯难了。他扫了一眼接下来的题目。他皆没有把握,有几题他明知是叔父出的,但是却已想不起来了。<br />
项籍这时偷偷瞥了一眼韩信,发现对方依然在流畅地作答时,更是心急不已。<br />
这小子难道都会?<br />
项籍额头不由得露出密汗。<br />
他不是出身不好吗?怎么能记得这么多?<br />
瞧见二人状态,项梁不免有些皱眉。<br />
项伯压低声音,安慰他,“二哥莫慌,籍儿方才应该写了数十题,定然是那秦人出的题太难了。虽说那韩信并未停笔,但是答得未必对。”<br />
……但愿如此吧。<br />
项梁不免捏了把汗。<br />
赶在一炷香燃完之前,项籍交上了答卷。此卷由秦之文官统一批改,但答卷亦会公示。<br />
众人耐心等着结果。<br />
不到半个时辰,文官便改完了答卷,宣布:“此次文斗,由韩信获胜。若有异议,可亲自上来查看二人答卷。”<br />
尉缭全程在旁边围观改卷,心中感慨不已。不愧是兵仙,就连他最新的布阵之法都答得上来,等这比斗结束之后,他得好好与这小友交谈一番了。<br />
韩信面上难掩激动,目光望向了熙和。<br />
既然胜了,熙和便夸赞了一句,“做得不错。”<br />
项籍是第一个冲上来查看自己与韩信的答卷的。韩信所答皆是无误,而他却连其中半数都未答过。<br />
若是全由秦人命题,他恐怕当即便要质疑其中公正性。但是……答卷的一半是由叔父命题,叔父总不会向着韩信吧?<br />
所以……是他败了。<br />
兵法之道,他确实不如韩信。<br />
“韩信,你别得意。明后两日的争斗,我绝不会输给你!”项籍文斗虽输,但气势不减。<br />
“那便明日再见分晓。”韩信应下了他的战书。<br />
项梁这时候也来查看项籍的答卷,越看便越来气。<br />
……他还是高看这小子了,耳提面命多次的兵法之道,竟还是记不住!<br />
瞧着叔父的脸色,项籍心里瞬间就慌了。<br />
但项梁分得清楚场合,不会在这个时候拆项籍的台,“我等对结果并无异议。既然今日文斗已结束,那我等便先行告退了!”<br />
熙和准许他们离场。<br />
回到驻地之后,项梁立刻板着脸教训项籍。<br />
“你脑子里装的难道都是水吗?我半月前才教你的兵法,你竟然就望得差不多了!”<br />
莫说是秦人所命之题,就连他所命的都答不上来!这要如何赢那韩信?<br />
“……叔父,那韩信可是全数都答上来了。籍儿哪怕答全了叔父所有的题也胜不过他。此局让他便是。”项籍说道。<br />
项梁皱眉:“听你之言,输在兵法之道,似乎还很骄傲?”<br />
眼见项梁欲动手为快,项伯赶紧拦住,“二哥莫急,明日的箭术比斗,籍儿一定不会输给韩信。”<br />
“叔父放心,明日我便让秦人见识一番什么叫做神射手。”项籍笃定地说道。<br />
第123章 一箭双雕!<br />
太子府。<br />
“太子, 我方才路过韩信别院,见他还在操练。”陈平说道。<br />
熙和蹙眉,回道,“我这便遣人请他回去休憩。”<br />
明日比拼的是箭术, 这大晚上的瞎折腾力气做什么呢?<br />
“你夜里寻我何事?”<br />
陈平斟酌一番, 还是选择将他与张良相遇的经过以及自己输了赌约, 将人放走之事和全盘托出。<br />
“……在下技不如人, 没能留下对方, 还望太子责罚。”<br />
“此事你可与父皇道之?”熙和听着头大,不由得揉了揉眉心。<br />
“并未, 太子是我告之的第一人。”陈平回道。<br />
他其实私心想过要瞒住, 但是他遇见张良之事并非密不透风, 多的是人证。<br />
若真要遮掩,也遮掩不了多时,君臣之间反倒要留下疙瘩。<br />
他可不愿如天幕那般失宠,被罚去种地。<br />
“罢了,他若不真心留下, 倒也是个麻烦。”熙和觉得既然无缘,也不必强求。<br />
只是父皇若是知晓,恐怕会有些闹脾气。<br />
“这赌约既是你们二人私下定的,那随行的他人想必不知。呈给父皇的公文, 不必如实道之。就说, 你虽遇张良, 然而被其蒙骗,等人逃走之后, 才才发觉此人身份。其中缘由,自你己编, 记得将自己摘干净一点。”熙和指点道。<br />
反正张良也不在咸阳,任陈平怎么编,父皇也无从查证,干脆将这锅全扣在张良身上。<br />
若是父皇还欲怪罪,那她便替陈平担着。<br />
陈平:“诺。”<br />
“我算是懂得父皇为何要在民间禁赌坊,若像你们这般人再多一些,指不定全都得赔个倾家荡产。”熙和取笑他说道。<br />
“平知错。不过平虽败给张良,但是韩信却未必会输项羽。如今,他已领先了一局。”陈平说道。<br />
“是么。”熙和却有预感,“明日那局,韩信会输。”<br />
陈平有些讶异,“可天幕并未指出项羽擅长骑射。”<br />
“他毕竟是武将之后,自幼有长辈教导武艺兵法。他交答卷之时,我曾近距离观过他的手,善拉弓弦处的指尖与掌心皆有厚茧。这意味着,他一定经常拉弓射箭。”熙和说道。<br />
战场拼杀并不一定是近距离。项羽之勇,亦可在箭术造诣。<br />
陈平神情严肃。<br />
太子也擅长用箭,她所做的判断恐怕不假。<br />
韩信自幼家贫,少时难以接触弓弦。是来了公主府后,才有专人教导。如此短的时间,怎比得过自幼习武,又天生神力的项羽呢?<br />
“当然,他若败了此局,也不见得是坏事。”熙和补充一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