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泠静抿唇微默。<br />
他那四把又重又长的刀剑俱在。<br />
他却独独取走了二爷的那柄银雪剑。<br />
*<br />
京外不知何时,层山遍野悄然染上了绿意,新嫩的绿如同天上飘落的青纱,柔柔覆盖在起起伏伏的山川大地上。<br />
某人真是发了善心,先叫马车去了趟归林楼。杜泠静在归林楼里逗留了大半日,才又启程,去了魏琮和年嘉静养的山房。<br />
绿意充盈的四野,下起了油润的春雨。<br />
侯府的马车刚靠近山房别院的门前,杜泠静便见一双人站在春绿萌生的门前石阶上,挑着伞朝着马车看来。<br />
年嘉高高地朝她挥了手,春风将她的身影与轻快悦色一并吹进车窗里来。<br />
杜泠静心下亦不由轻快,迎着雨也跟她摆了摆手。<br />
崇平亲自驾马,马车很快停在门前。<br />
有人先下了马车,挑伞接了她下来。<br />
杜泠静自是不用挑伞,却这才看见门下年嘉高高举着一只手,替她自己和魏琮打了伞。<br />
杜泠静微讶,看见一旁魏世子十分无奈,转头同年嘉道,“郡主,还是我来吧,还不至于扯了伤势。”<br />
然而年嘉却迟疑又摇头,“母妃说我没把世子你照看好,我再让你打伞,回头被她知道了,说不准还要告诉太妃娘娘。”<br />
“可是郡主,已经把伞打到我头上来了。”<br />
魏琮身形极高,年嘉就算举着手,此刻也是把伞挂在了魏琮的发冠上。<br />
年嘉:“……”<br />
但她真的怕挨训,“……世子忍忍不行吗?”<br />
杜泠静见魏琮微顿,又笑起来。<br />
“自是行的。”<br />
杜泠静也跟着笑了,一旁有人看她。<br />
杜泠静正不欲与他共在伞下,待四人相互见礼,她上前拉了年嘉,“你给我打伞吧,别为难世子了。”<br />
年嘉连忙道好,杜泠静接过伞来。<br />
另一边的魏琮却没得让侯爷替他撑伞,男人直接让崇平过来为他打伞,又问起了他伤势恢复得如何。<br />
年嘉则引着杜泠静去了一处安静的落脚院子。<br />
将门窗打开,两人坐在门前观雨闲话。<br />
年嘉左右瞧了杜泠静,“之后保国夫人没如何为难你吧?”<br />
她低了低声,“我只怕是因为我的缘故,连累了你。”<br />
到底保国夫人是长辈、是姑母,静娘只是侄媳。<br />
杜泠静摇摇头说没什么。<br />
不过看了年嘉一眼,“所以当年……是因为保国夫人?”<br />
是因为保国夫人,年嘉与魏玦,最终走失在世间人海里?<br />
外面雨幕连连,雨水滴滴答答落在石板上,又飞溅到窗内门里。<br />
年嘉摇了头,声音糅在雨声中。<br />
她说恰恰相反。<br />
“与保国夫人无关。”<br />
第65章<br />
“可能是我仗着自己是宗室郡主, 太过娇纵,最后让他受不了了。”<br />
雨幕密了起来,哗哗啦啦打在庭院的青石板上, 飞溅着四下皆白,连墙角的树都看不清了, 只余风雨夹着被打落的树叶, 飞扑到门槛里。<br />
树叶落在年嘉的裙摆上,她拾了,又掷回到风雨里。<br />
杜泠静抬头看去,听见她问来, “静娘可记得,我从前一直想亲手, 给他做一件银白色的锦袍?”<br />
风吹来久远的回忆,拨动着杜泠静鬓边的碎发。<br />
她记得。<br />
魏玦在宫里当差的时候,其实一心想要读书。他心中最是敬仰的,便是她父亲那等实打实科举走上来的读书人——<br />
读书、做官、桃李天下, 为国为民。<br />
可惜魏氏是行伍人家, 而魏玦亦是皇亲, 等到他的年岁,想要走科举路已经晚了。<br />
“可我却觉没什么, 皇室宗亲怎么就不能出清贵的读书人?”年嘉低声,“他若做了我的仪宾, 我便让他读书,再让裕王府的长史, 想办法给他寻个读书人的官,也不是不行。”<br />
“我是这般作想,还想着我的仪宾与旁人的仪宾不一样, 是读书人,更该穿一身浅色的锦袍,有那清贵的模样。”<br />
年嘉有了这念头,便真的打量起给他亲手做一身银白色的合身锦袍。<br />
“但我女红太差,不想借旁人的手,量体裁衣都闹不明白,偏偏他那时正值年少,个头长得飞快……”<br />
风雨吹打进门窗里。<br />
杜泠静想起自己随父亲返回青州之后,收到过年嘉的几封信。<br />
每一封信,她都提及魏玦,提及这件给魏玦的极其难做的银袍。<br />
杜泠静记得某次她坐在勉楼下的竹林里,刚打开年嘉的信,迎面而来的便是年嘉烦恼的抱怨。<br />
她说她好不容易量体裁衣有了进益,手上的衣裳做得飞快,马上就要做好了,结果和魏玦才两个月没见,再见面差点没认出来,他又长高了一截,那眼看着要做好的银袍,再怎么改量也不成了!<br />
年嘉气得要命,在心里说不再白费力了,简直就是折磨。<br />
杜泠静那会也觉得年嘉要放弃了,郡主本也不是能耐下心做女红的人。<br />
杜泠静向她看去,听见她低眸笑了笑,道,“其实我没死心,那件衣裳改了不成,就又重新扯了布来。”<br />
她说如此拖拖拉拉,衣裳还没做出来,眼看着两人都长大了,到了议婚的年纪。<br />
彼时,不再是先帝在世,两人都在宫里的日子,而是今上继位,年嘉出宫回了裕王府,而魏玦则一跃成了天子表弟。<br />
从前年嘉是郡主,他只是忠庆伯府魏氏的旁枝。<br />
“但母妃见我心悦他,除了他瞧不上旁人,未成阻拦过。”<br />
但皇上继位后,魏玦父亲成了国舅,他们一枝从忠庆伯单立出来,获封信云伯府,魏玦的父亲成了伯爷,直升锦衣卫指挥使,魏玦成了信云伯世子,再不是从前名不见经传的小子。<br />
“开始有人来给他说亲,文臣武将、宗室皇亲。他们说我裕王府只是个空架子,说我是没有爹的孩子,配不上他。”<br />
“我听见这些话就恼了起来,一怒之下,把好不容易又快给他做好的银袍扔了出去。”<br />
魏玦却不知从哪里将衣裳捡了回来,当晚就匆促叩裕王府的门。<br />
年嘉不肯见他,他就在外面一直等,等到后半夜天上飘了雨,年嘉眼见着雨势越来越大,他却还不走,这才撑了伞快步出去。<br />
“你还在这做什么?我又配不上你,你还不赶紧走?”<br />
她没好气,魏玦却无奈地笑起来。<br />
“从来只有我配不上郡主,何曾有郡主配不上我的时候?”<br />
夜雨把他浑身淋得湿透,碎发黏在额上,雨从袖口哒哒低落。<br />
但年嘉还是绷着脸,“可你却不曾让人来王府提亲。”<br />
这话引得魏玦沉默了一下。<br />
年嘉见他不说话了,更是生气,转身就要走。<br />
但他却一把拉住了她的手。<br />
“不是这样。”<br />
他说自己这个意外封来的信云伯世子才是空的。<br />
“除了这名头我什么都没有。如何到王府来提亲?”<br />
他说他并不喜欢锦衣卫的差事,他说读书的路是不成了,但他想到军中立功。<br />
“就像陆家表兄和琮从兄那样。”<br />
他说的是陆慎如和魏琮。<br />
“似他们那般在战场上累来实打实的功勋,沙场驰骋,一展抱负,不失在天地之间做一回男子。”<br />
年嘉怔住,这话她还真是第一次听见他说。<br />
原来他已经不再想着读书的事,原来他也想去西北立功……<br />
“只是我不晓得,”他抬眸看了过来,眼睫被夜雨打湿,“我不晓得元元你,愿不愿意跟我离开京城,去那西北边关的风沙中。”<br />
他叫她元元,那是年嘉的乳名,是她未曾见过面的父亲裕王,生前给她留下的名字。<br />
风雨更紧了,密密掩着庭院,如同入夜一般。<br />
杜泠静愣了一愣。<br />
多年之后,年嘉确实去了西北,但不是跟随魏玦,而是魏琮……<br />
杜泠静默了一时,年嘉却道那晚听了他的解释,就没再继续生气。<br />
她说她可以考虑去西北,但也得回京照顾她母妃。<br />
但被她扔出去的银袍却坏了,好不容易合身了一次,却不能穿了。<br />
魏玦道无妨,他回去让针线上再修补一番,改日穿来给她看。<br />
“别生气了,好不好?”<br />
年嘉当然不生气了,可却也不许他穿那件破了的衣裳,“你不许再长高了,我重新给你做一件!”<br />
他低头笑着说好,“我不长了便是,你慢慢做。”
他那四把又重又长的刀剑俱在。<br />
他却独独取走了二爷的那柄银雪剑。<br />
*<br />
京外不知何时,层山遍野悄然染上了绿意,新嫩的绿如同天上飘落的青纱,柔柔覆盖在起起伏伏的山川大地上。<br />
某人真是发了善心,先叫马车去了趟归林楼。杜泠静在归林楼里逗留了大半日,才又启程,去了魏琮和年嘉静养的山房。<br />
绿意充盈的四野,下起了油润的春雨。<br />
侯府的马车刚靠近山房别院的门前,杜泠静便见一双人站在春绿萌生的门前石阶上,挑着伞朝着马车看来。<br />
年嘉高高地朝她挥了手,春风将她的身影与轻快悦色一并吹进车窗里来。<br />
杜泠静心下亦不由轻快,迎着雨也跟她摆了摆手。<br />
崇平亲自驾马,马车很快停在门前。<br />
有人先下了马车,挑伞接了她下来。<br />
杜泠静自是不用挑伞,却这才看见门下年嘉高高举着一只手,替她自己和魏琮打了伞。<br />
杜泠静微讶,看见一旁魏世子十分无奈,转头同年嘉道,“郡主,还是我来吧,还不至于扯了伤势。”<br />
然而年嘉却迟疑又摇头,“母妃说我没把世子你照看好,我再让你打伞,回头被她知道了,说不准还要告诉太妃娘娘。”<br />
“可是郡主,已经把伞打到我头上来了。”<br />
魏琮身形极高,年嘉就算举着手,此刻也是把伞挂在了魏琮的发冠上。<br />
年嘉:“……”<br />
但她真的怕挨训,“……世子忍忍不行吗?”<br />
杜泠静见魏琮微顿,又笑起来。<br />
“自是行的。”<br />
杜泠静也跟着笑了,一旁有人看她。<br />
杜泠静正不欲与他共在伞下,待四人相互见礼,她上前拉了年嘉,“你给我打伞吧,别为难世子了。”<br />
年嘉连忙道好,杜泠静接过伞来。<br />
另一边的魏琮却没得让侯爷替他撑伞,男人直接让崇平过来为他打伞,又问起了他伤势恢复得如何。<br />
年嘉则引着杜泠静去了一处安静的落脚院子。<br />
将门窗打开,两人坐在门前观雨闲话。<br />
年嘉左右瞧了杜泠静,“之后保国夫人没如何为难你吧?”<br />
她低了低声,“我只怕是因为我的缘故,连累了你。”<br />
到底保国夫人是长辈、是姑母,静娘只是侄媳。<br />
杜泠静摇摇头说没什么。<br />
不过看了年嘉一眼,“所以当年……是因为保国夫人?”<br />
是因为保国夫人,年嘉与魏玦,最终走失在世间人海里?<br />
外面雨幕连连,雨水滴滴答答落在石板上,又飞溅到窗内门里。<br />
年嘉摇了头,声音糅在雨声中。<br />
她说恰恰相反。<br />
“与保国夫人无关。”<br />
第65章<br />
“可能是我仗着自己是宗室郡主, 太过娇纵,最后让他受不了了。”<br />
雨幕密了起来,哗哗啦啦打在庭院的青石板上, 飞溅着四下皆白,连墙角的树都看不清了, 只余风雨夹着被打落的树叶, 飞扑到门槛里。<br />
树叶落在年嘉的裙摆上,她拾了,又掷回到风雨里。<br />
杜泠静抬头看去,听见她问来, “静娘可记得,我从前一直想亲手, 给他做一件银白色的锦袍?”<br />
风吹来久远的回忆,拨动着杜泠静鬓边的碎发。<br />
她记得。<br />
魏玦在宫里当差的时候,其实一心想要读书。他心中最是敬仰的,便是她父亲那等实打实科举走上来的读书人——<br />
读书、做官、桃李天下, 为国为民。<br />
可惜魏氏是行伍人家, 而魏玦亦是皇亲, 等到他的年岁,想要走科举路已经晚了。<br />
“可我却觉没什么, 皇室宗亲怎么就不能出清贵的读书人?”年嘉低声,“他若做了我的仪宾, 我便让他读书,再让裕王府的长史, 想办法给他寻个读书人的官,也不是不行。”<br />
“我是这般作想,还想着我的仪宾与旁人的仪宾不一样, 是读书人,更该穿一身浅色的锦袍,有那清贵的模样。”<br />
年嘉有了这念头,便真的打量起给他亲手做一身银白色的合身锦袍。<br />
“但我女红太差,不想借旁人的手,量体裁衣都闹不明白,偏偏他那时正值年少,个头长得飞快……”<br />
风雨吹打进门窗里。<br />
杜泠静想起自己随父亲返回青州之后,收到过年嘉的几封信。<br />
每一封信,她都提及魏玦,提及这件给魏玦的极其难做的银袍。<br />
杜泠静记得某次她坐在勉楼下的竹林里,刚打开年嘉的信,迎面而来的便是年嘉烦恼的抱怨。<br />
她说她好不容易量体裁衣有了进益,手上的衣裳做得飞快,马上就要做好了,结果和魏玦才两个月没见,再见面差点没认出来,他又长高了一截,那眼看着要做好的银袍,再怎么改量也不成了!<br />
年嘉气得要命,在心里说不再白费力了,简直就是折磨。<br />
杜泠静那会也觉得年嘉要放弃了,郡主本也不是能耐下心做女红的人。<br />
杜泠静向她看去,听见她低眸笑了笑,道,“其实我没死心,那件衣裳改了不成,就又重新扯了布来。”<br />
她说如此拖拖拉拉,衣裳还没做出来,眼看着两人都长大了,到了议婚的年纪。<br />
彼时,不再是先帝在世,两人都在宫里的日子,而是今上继位,年嘉出宫回了裕王府,而魏玦则一跃成了天子表弟。<br />
从前年嘉是郡主,他只是忠庆伯府魏氏的旁枝。<br />
“但母妃见我心悦他,除了他瞧不上旁人,未成阻拦过。”<br />
但皇上继位后,魏玦父亲成了国舅,他们一枝从忠庆伯单立出来,获封信云伯府,魏玦的父亲成了伯爷,直升锦衣卫指挥使,魏玦成了信云伯世子,再不是从前名不见经传的小子。<br />
“开始有人来给他说亲,文臣武将、宗室皇亲。他们说我裕王府只是个空架子,说我是没有爹的孩子,配不上他。”<br />
“我听见这些话就恼了起来,一怒之下,把好不容易又快给他做好的银袍扔了出去。”<br />
魏玦却不知从哪里将衣裳捡了回来,当晚就匆促叩裕王府的门。<br />
年嘉不肯见他,他就在外面一直等,等到后半夜天上飘了雨,年嘉眼见着雨势越来越大,他却还不走,这才撑了伞快步出去。<br />
“你还在这做什么?我又配不上你,你还不赶紧走?”<br />
她没好气,魏玦却无奈地笑起来。<br />
“从来只有我配不上郡主,何曾有郡主配不上我的时候?”<br />
夜雨把他浑身淋得湿透,碎发黏在额上,雨从袖口哒哒低落。<br />
但年嘉还是绷着脸,“可你却不曾让人来王府提亲。”<br />
这话引得魏玦沉默了一下。<br />
年嘉见他不说话了,更是生气,转身就要走。<br />
但他却一把拉住了她的手。<br />
“不是这样。”<br />
他说自己这个意外封来的信云伯世子才是空的。<br />
“除了这名头我什么都没有。如何到王府来提亲?”<br />
他说他并不喜欢锦衣卫的差事,他说读书的路是不成了,但他想到军中立功。<br />
“就像陆家表兄和琮从兄那样。”<br />
他说的是陆慎如和魏琮。<br />
“似他们那般在战场上累来实打实的功勋,沙场驰骋,一展抱负,不失在天地之间做一回男子。”<br />
年嘉怔住,这话她还真是第一次听见他说。<br />
原来他已经不再想着读书的事,原来他也想去西北立功……<br />
“只是我不晓得,”他抬眸看了过来,眼睫被夜雨打湿,“我不晓得元元你,愿不愿意跟我离开京城,去那西北边关的风沙中。”<br />
他叫她元元,那是年嘉的乳名,是她未曾见过面的父亲裕王,生前给她留下的名字。<br />
风雨更紧了,密密掩着庭院,如同入夜一般。<br />
杜泠静愣了一愣。<br />
多年之后,年嘉确实去了西北,但不是跟随魏玦,而是魏琮……<br />
杜泠静默了一时,年嘉却道那晚听了他的解释,就没再继续生气。<br />
她说她可以考虑去西北,但也得回京照顾她母妃。<br />
但被她扔出去的银袍却坏了,好不容易合身了一次,却不能穿了。<br />
魏玦道无妨,他回去让针线上再修补一番,改日穿来给她看。<br />
“别生气了,好不好?”<br />
年嘉当然不生气了,可却也不许他穿那件破了的衣裳,“你不许再长高了,我重新给你做一件!”<br />
他低头笑着说好,“我不长了便是,你慢慢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