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提了皇上的生母,出身忠庆伯府魏氏一脉的,魏玦的姑母魏妃。<br />
这位魏妃在皇上幼年就过世了,那时先帝尚未继位,还是皇子。所以她的事,并没有太多人知道。<br />
可三郎却提到了魏妃,似乎打听到了她生前之事,有意往下记录,还在此特意点了一笔。<br />
杜泠静有意往下看去,但纸页已被记满,再往下翻去,她一时没能找到哪一张旧纸,接着这处继续落笔。<br />
她心下不免好奇,三郎怎么连这个都打听,似乎还打听到了。<br />
不过转念一想。<br />
魏妃是先皇尚在潜邸就跟了他的旧人,同蒋太妃娘娘一样,早早地就嫁了先帝。旁人或许不易探听她的事,可蒋家却不同。<br />
蒋氏彼时还有裕王,自然会为裕王多加留意身侧诸事。蒋氏必然知道些许不为人知的旧事。<br />
杜泠静好奇,又往故纸堆里翻去,可惜翻了半天也没翻到衔续的纸页。<br />
她一时没找到,叹了口气,但她目光往门窗外看去。<br />
却忽的发现,窗外正默然立着那个两日不曾回家的男人。<br />
杜泠静不知他何时回来了,更不知他在窗外站了多久。<br />
她连忙转身看向他,见他疲惫的墨眸中,透着几分暗淡的落落之色。<br />
他低声道了一句,“我并无意打扰娘子。”<br />
这句话说得杜泠静心下一紧。<br />
打扰她什么?<br />
打扰她在翻看三郎的旧笔记么?<br />
她一时不知怎么跟他解释,他却轻声问了一句。<br />
“我这几日委实太忙,今日抽了点空闲,回家陪娘子吃顿饭。娘子可得空?”<br />
杜泠静愣了愣,原来他是专程抽空回来,陪她吃饭的。<br />
可回到家,却见到她一直在西厢房,翻看三郎的旧纸页,他不出声,就在外面等。<br />
杜泠静有一瞬间,觉得他还不如似之前那般,跟她生气,她心里还顺一点……<br />
她说得空,又立时跟他解释,“我只是看到纸页上记着皇上的生母魏妃娘娘的事,又没有下文,一时好奇而已。”<br />
“魏妃……”他一顿,又道,“娘子若好奇,可以去问保国夫人。”<br />
保国夫人正是先帝魏妃的弟媳,魏妃生前的事她确实了解得比旁人多。<br />
而保国夫人自那次魏玦和年嘉险些出事之后,对杜泠静态度彻底转了弯。<br />
毕竟那时,若非是这位侄儿媳妇,以她的六神无主,丑事只怕要被人传出去了。<br />
她待杜泠静态度转弯,前几日听闻她有了身孕,还让人送了好些新鲜的瓜果过来。<br />
但杜泠静与这位姑母夫人实在算不上熟络,没得专门去问她此事,若有机会,她倒是可以去问问蒋太妃娘娘。<br />
她“嗯”了一声,就当是记下了。<br />
但男人却看出了她的“敷衍”,所以她方才一直沉浸身心翻看的,并非魏妃的事是不是?还是在找蒋竹修的死因吧?<br />
可他说过不介意,便不会再因此事与她不快。<br />
这会问她这两日吃了什么,听闻她吃得甚少,“可是孩儿闹腾了你?”<br />
他握了她的手,“早知这孩子让你如此难受……”<br />
杜泠静笑起来,“那还能换个孩子?”<br />
男人亦被她说笑了。廊下吹来一阵清凉的风。<br />
陆慎如将他娘子抱在了怀里。<br />
他的怀抱有种莫名的安实感,伴着独属于他的熟悉气息,杜泠静只觉胃中的不适都消减了下来。<br />
他肩臂宽阔有力,胸膛坚实厚重,他把她抱在怀里,再没什么比这一刻更安心。<br />
杜泠静刚要回身抱他,却听见他低声到了一句。<br />
“我得走了,娘子有什么事给我传信,只是……”<br />
他停顿,杜泠静心想他要说什么,还犹豫,抬头向他眼眸看去。<br />
他似乎本不想说,却还是忍不住道。<br />
“娘子眼睛不好,身子近来也多有不适,若是可以,少翻看那些旧纸。”<br />
他说完就要起身走了。<br />
杜泠静就知道他心里还是在意,只是嘴上不肯轻易出口而已。<br />
她今日后悔,过了那么久才发现他在窗外立着等她,此刻再不犹豫,回身抱了他。<br />
“我知道了,一定少看。”<br />
她说得斩钉截铁,陆慎如就当她说的是真的。<br />
他笑了一声,低头吻在她额头,“嗯。”<br />
但他再无暇停留,他将她止步在内院休歇,杜泠静只能看着他独自走在烈阳之下,阔步离开他们的府邸,往那高耸挺立的皇城中走去。<br />
……<br />
杜泠静听了他的话,没再沉溺于故纸,也是近来天越发热,西厢房下晌令人坐不住了。<br />
她只上晌去翻看了两眼。<br />
谁知她今日这一番,没翻到三郎记录的魏妃旧事,反而发现了一张碎纸片。<br />
此处再无点画,而是三郎的字迹,落笔清晰地写着一行字。杜泠静一眼看过去,心中惊跳了一下——<br />
世道将乱,病体残躯何以抵挡?拖累而已……<br />
她目光默然盯着那行字,字迹带着三郎病中的抖动,落笔到后,尽是哀叹却无力。<br />
她愣在了碎纸片前。<br />
这时,廖先生给她传了信来,道父亲的幕僚楚先生清醒了许多,想尽快见到她,却又不肯进京。<br />
廖先生说自己在京外找了个小院子安置他,问杜泠静何时得空,与他一道往京外去。<br />
杜泠静今日并无其他事,直接让人去问廖先生今日可否。<br />
不时得了肯定的答复,她这便换了衣裳去了。<br />
但临行前,又把三郎这行字看了一遍。<br />
楚先生只欲见她一人,可见要与她说的有关父亲死前的事,与侯爷身份有碍。<br />
杜泠静只能让侯府侍卫不必近随,此事陆侯亦晓得,提前吩咐侍卫远远跟着即可。<br />
杜泠静接上廖先生,一路往京外而去。<br />
另一边,京外陆氏山房别院中,有人给花浇了最后一遍水,放下水瓢,走向了守门的侍卫。<br />
是那汉人细作。<br />
“在下有话,想到侯爷面前禀明。”<br />
话音落地,守门的侍卫便亮了眼睛,一边安排他略作等待,一边快马加鞭往京中报信。<br />
京城,宫中。<br />
陆慎如刚料理完手边的事,便见有人快马加鞭而来。<br />
来人通身是汗,一路急奔到陆慎如面前,陆慎如一眼看去,便高高挑眉。<br />
“何事。”他冷声。<br />
来人开口。<br />
“皇上突然病重,以密旨传于永定侯爷与贵妃娘娘!”<br />
病重……密旨……<br />
陆慎如攥起了手。<br />
第95章<br />
密旨传召。<br />
陆慎如当即让人将陆怀如请了过来。<br />
诏书就在眼前。<br />
陆怀如没有当先打开诏书, 只是问去前来传信的大内侍卫。<br />
“皇上病重?”<br />
“是。”<br />
“因何病重?眼下如何?”<br />
“皇上突发昏迷,实在清醒的片刻写下诏书传与娘娘和侯爷!至于旁的,臣并不知晓。”<br />
陆怀如缓缓皱了眉, 陆慎如跟她对视了眼神。<br />
姐弟二人这才打开密诏,一眼看去, 二人皆微怔。<br />
皇上传的这道密旨, 竟是一道封后诏书——<br />
皇上欲封贵妃陆怀如为继后,昭告天下,让她母仪天下。<br />
陆怀如少时便被僧道批命乃是稀世罕见的凤命,陆氏并不为此欣喜, 反而苦恼不已。这凤命,她避了又避, 可到最后,她还是入了天家。<br />
文武相抗,永定军需要陆氏血脉登上高位,她开始需要这凤命成真。但这么多年, 皇后不逝, 皇上无法册封继后, 她只能在这贵妃之位上等了又等。<br />
今日,她等了许久的这道圣旨, 竟就这么来了。<br />
殿中一时只剩下姐弟二人。<br />
二人皆是一默。
这位魏妃在皇上幼年就过世了,那时先帝尚未继位,还是皇子。所以她的事,并没有太多人知道。<br />
可三郎却提到了魏妃,似乎打听到了她生前之事,有意往下记录,还在此特意点了一笔。<br />
杜泠静有意往下看去,但纸页已被记满,再往下翻去,她一时没能找到哪一张旧纸,接着这处继续落笔。<br />
她心下不免好奇,三郎怎么连这个都打听,似乎还打听到了。<br />
不过转念一想。<br />
魏妃是先皇尚在潜邸就跟了他的旧人,同蒋太妃娘娘一样,早早地就嫁了先帝。旁人或许不易探听她的事,可蒋家却不同。<br />
蒋氏彼时还有裕王,自然会为裕王多加留意身侧诸事。蒋氏必然知道些许不为人知的旧事。<br />
杜泠静好奇,又往故纸堆里翻去,可惜翻了半天也没翻到衔续的纸页。<br />
她一时没找到,叹了口气,但她目光往门窗外看去。<br />
却忽的发现,窗外正默然立着那个两日不曾回家的男人。<br />
杜泠静不知他何时回来了,更不知他在窗外站了多久。<br />
她连忙转身看向他,见他疲惫的墨眸中,透着几分暗淡的落落之色。<br />
他低声道了一句,“我并无意打扰娘子。”<br />
这句话说得杜泠静心下一紧。<br />
打扰她什么?<br />
打扰她在翻看三郎的旧笔记么?<br />
她一时不知怎么跟他解释,他却轻声问了一句。<br />
“我这几日委实太忙,今日抽了点空闲,回家陪娘子吃顿饭。娘子可得空?”<br />
杜泠静愣了愣,原来他是专程抽空回来,陪她吃饭的。<br />
可回到家,却见到她一直在西厢房,翻看三郎的旧纸页,他不出声,就在外面等。<br />
杜泠静有一瞬间,觉得他还不如似之前那般,跟她生气,她心里还顺一点……<br />
她说得空,又立时跟他解释,“我只是看到纸页上记着皇上的生母魏妃娘娘的事,又没有下文,一时好奇而已。”<br />
“魏妃……”他一顿,又道,“娘子若好奇,可以去问保国夫人。”<br />
保国夫人正是先帝魏妃的弟媳,魏妃生前的事她确实了解得比旁人多。<br />
而保国夫人自那次魏玦和年嘉险些出事之后,对杜泠静态度彻底转了弯。<br />
毕竟那时,若非是这位侄儿媳妇,以她的六神无主,丑事只怕要被人传出去了。<br />
她待杜泠静态度转弯,前几日听闻她有了身孕,还让人送了好些新鲜的瓜果过来。<br />
但杜泠静与这位姑母夫人实在算不上熟络,没得专门去问她此事,若有机会,她倒是可以去问问蒋太妃娘娘。<br />
她“嗯”了一声,就当是记下了。<br />
但男人却看出了她的“敷衍”,所以她方才一直沉浸身心翻看的,并非魏妃的事是不是?还是在找蒋竹修的死因吧?<br />
可他说过不介意,便不会再因此事与她不快。<br />
这会问她这两日吃了什么,听闻她吃得甚少,“可是孩儿闹腾了你?”<br />
他握了她的手,“早知这孩子让你如此难受……”<br />
杜泠静笑起来,“那还能换个孩子?”<br />
男人亦被她说笑了。廊下吹来一阵清凉的风。<br />
陆慎如将他娘子抱在了怀里。<br />
他的怀抱有种莫名的安实感,伴着独属于他的熟悉气息,杜泠静只觉胃中的不适都消减了下来。<br />
他肩臂宽阔有力,胸膛坚实厚重,他把她抱在怀里,再没什么比这一刻更安心。<br />
杜泠静刚要回身抱他,却听见他低声到了一句。<br />
“我得走了,娘子有什么事给我传信,只是……”<br />
他停顿,杜泠静心想他要说什么,还犹豫,抬头向他眼眸看去。<br />
他似乎本不想说,却还是忍不住道。<br />
“娘子眼睛不好,身子近来也多有不适,若是可以,少翻看那些旧纸。”<br />
他说完就要起身走了。<br />
杜泠静就知道他心里还是在意,只是嘴上不肯轻易出口而已。<br />
她今日后悔,过了那么久才发现他在窗外立着等她,此刻再不犹豫,回身抱了他。<br />
“我知道了,一定少看。”<br />
她说得斩钉截铁,陆慎如就当她说的是真的。<br />
他笑了一声,低头吻在她额头,“嗯。”<br />
但他再无暇停留,他将她止步在内院休歇,杜泠静只能看着他独自走在烈阳之下,阔步离开他们的府邸,往那高耸挺立的皇城中走去。<br />
……<br />
杜泠静听了他的话,没再沉溺于故纸,也是近来天越发热,西厢房下晌令人坐不住了。<br />
她只上晌去翻看了两眼。<br />
谁知她今日这一番,没翻到三郎记录的魏妃旧事,反而发现了一张碎纸片。<br />
此处再无点画,而是三郎的字迹,落笔清晰地写着一行字。杜泠静一眼看过去,心中惊跳了一下——<br />
世道将乱,病体残躯何以抵挡?拖累而已……<br />
她目光默然盯着那行字,字迹带着三郎病中的抖动,落笔到后,尽是哀叹却无力。<br />
她愣在了碎纸片前。<br />
这时,廖先生给她传了信来,道父亲的幕僚楚先生清醒了许多,想尽快见到她,却又不肯进京。<br />
廖先生说自己在京外找了个小院子安置他,问杜泠静何时得空,与他一道往京外去。<br />
杜泠静今日并无其他事,直接让人去问廖先生今日可否。<br />
不时得了肯定的答复,她这便换了衣裳去了。<br />
但临行前,又把三郎这行字看了一遍。<br />
楚先生只欲见她一人,可见要与她说的有关父亲死前的事,与侯爷身份有碍。<br />
杜泠静只能让侯府侍卫不必近随,此事陆侯亦晓得,提前吩咐侍卫远远跟着即可。<br />
杜泠静接上廖先生,一路往京外而去。<br />
另一边,京外陆氏山房别院中,有人给花浇了最后一遍水,放下水瓢,走向了守门的侍卫。<br />
是那汉人细作。<br />
“在下有话,想到侯爷面前禀明。”<br />
话音落地,守门的侍卫便亮了眼睛,一边安排他略作等待,一边快马加鞭往京中报信。<br />
京城,宫中。<br />
陆慎如刚料理完手边的事,便见有人快马加鞭而来。<br />
来人通身是汗,一路急奔到陆慎如面前,陆慎如一眼看去,便高高挑眉。<br />
“何事。”他冷声。<br />
来人开口。<br />
“皇上突然病重,以密旨传于永定侯爷与贵妃娘娘!”<br />
病重……密旨……<br />
陆慎如攥起了手。<br />
第95章<br />
密旨传召。<br />
陆慎如当即让人将陆怀如请了过来。<br />
诏书就在眼前。<br />
陆怀如没有当先打开诏书, 只是问去前来传信的大内侍卫。<br />
“皇上病重?”<br />
“是。”<br />
“因何病重?眼下如何?”<br />
“皇上突发昏迷,实在清醒的片刻写下诏书传与娘娘和侯爷!至于旁的,臣并不知晓。”<br />
陆怀如缓缓皱了眉, 陆慎如跟她对视了眼神。<br />
姐弟二人这才打开密诏,一眼看去, 二人皆微怔。<br />
皇上传的这道密旨, 竟是一道封后诏书——<br />
皇上欲封贵妃陆怀如为继后,昭告天下,让她母仪天下。<br />
陆怀如少时便被僧道批命乃是稀世罕见的凤命,陆氏并不为此欣喜, 反而苦恼不已。这凤命,她避了又避, 可到最后,她还是入了天家。<br />
文武相抗,永定军需要陆氏血脉登上高位,她开始需要这凤命成真。但这么多年, 皇后不逝, 皇上无法册封继后, 她只能在这贵妃之位上等了又等。<br />
今日,她等了许久的这道圣旨, 竟就这么来了。<br />
殿中一时只剩下姐弟二人。<br />
二人皆是一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