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秦国国力虽强,但六国若联手合纵,秦国就面临四面受敌之危,还需逐个击破....”<br />
正殿里没李世民平日坐的小椅子,他只能坐在高椅上专心听着,不时暗暗点头赞同。<br />
难怪秦王一见到尉缭,就如同天雷勾地火般一发不可收拾,竟会任命对方为国尉——<br />
要知道,这是秦国掌管军事的最高长官,位列朝堂三公之尊,而尉缭只是一个刚来到秦国的魏国人,足见对方有多么惊艳卓绝的军事才能。<br />
他说得对,赵国紧邻秦国,又是诸国之中实力最强的,先灭赵,确实能免除腹背受敌之患。<br />
秦王频频点头,又再次追问,<br />
“赵国李牧骁勇而善奇兵,如何能快速取胜?可离间否?”<br />
尉缭缓缓摇头,<br />
“先前赵相郭开就曾进谗离间,成功将李牧夺权调离了雁门关。可是李牧一走,赵国边关立刻不宁,赵王虽然昏聩,也知晓此人乃镇国之将,马上又将他重召回了雁门,可见是绝不会中计杀李牧的。灭赵无速战之法,秦国兵强马壮而李牧分身乏术,只能不停用兵攻城。”<br />
见秦王蹙眉沉思,李世民忙出声抛砖引玉,<br />
“可是持续发兵攻城,对秦国来说损失太大了,秦军每出动一次就要征调大批粮草士卒,尉缭子可有更好的法子?”<br />
此言一出,秦王立刻抬眼看向他,李斯暗暗称奇,尉缭更是面露惊诧,<br />
“小公子这般小小年纪,竟听得懂在下之言,还懂得这些攻伐的门道!不知是师从哪位兵家高人?”<br />
李世民假装害羞低下了头,秦王压下心头的震惊与骄傲,笑道,<br />
“寡人这孩子还不到两岁,如今拜荀子为师识得了几个大字,并不曾修习过弓射兵道。”<br />
尉缭一听,看向李世民的目光更带上了惊艳,<br />
“荀子早已闭门收山,小公子竟能让他破例收徒,必是当世少有的神童!”<br />
李斯忙抓住机会拍马屁,<br />
“尉缭子所言极是!二公子不但得到恩师盛赞破例收入师门,还小小年纪就已识得数千字、早早就学会提笔写字,如今更能无师自通兵家之道。我家二公子的聪慧,恐怕在列国公子之中,也是独一份的!”<br />
秦王听了两人的话,虽然表情还是一派淡然,李斯却机敏地注意到,君王眼中快速掠过了一丝愉悦之色。<br />
聪明的孩子谁不喜爱?尉缭看向李世民的眼神立刻变得慈爱热烈起来,他起身向秦王请示,<br />
“在下正好懂些相面之术,可否为贵国小公子一观?”<br />
秦王欣然允下,尉缭立刻来到孩子面前,细细端详着他的三庭五眼。<br />
李世民朝他灿烂一笑,笑里暗藏着小刀。<br />
这一世的爹娘都长得极好,秦王能一统六国青史彪炳命格定然也极佳,他相信自己绝不会是什么短寿凶煞之相。<br />
但史书上,尉缭竟能把身姿高大、气质矜贵、鼻梁挺直、凤目狭长的秦王,说成“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的虎狼之辈,他对这次相面实在不抱任何希望。(1)<br />
足足半炷香时间,尉缭才收回目光,转身激动朝秦王贺道,<br />
“恭喜秦王喜得麒麟子!”<br />
秦王神色一振,倾身向前问道,<br />
“先生可看出了什么?”<br />
尉缭啧啧称赞,<br />
“贵国小公子幼而聪敏,天资神秀,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br />
他稍停顿了一下,待看清秦王眼角眉梢的笑意时,才放心说出了剩下的话,<br />
“小公子,有盛世人君之相也!”<br />
看来这孩子果然极得秦王宠爱。不然,他是绝不会把最后一句说出来的,以免给孩子带来杀身之祸。<br />
已经想好要怎么反驳他的李世民一听:啊?尉缭看相的水平,怎么突然又变得这么准了?<br />
他飞快转动着大脑:莫非,背后还有什么隐情,对方当时是为了快速离开秦国,才故意以秦王的面相当借口?<br />
不对劲!<br />
李斯听完已是心跳如鼓,人君之相?我这小师弟,莫非还能成为大秦的储君?<br />
秦王疾步朝李世民走来,将他抱起来看了又看,才眼含惊喜看向尉缭,<br />
“以先生之意,寡人这孩子必能安然长大?”<br />
尉缭愣了愣,随即哈哈大笑,<br />
“小公子既然有人君之相,定是能安然长大的!”<br />
秦王心中阴霾一扫而空,顿觉神清气爽,主动第一次在人前袒露了自己的心思,<br />
“以先生之见,寡人何时立他为太子好?”<br />
李世默默屏息垂首,王上,竟然真有意立二公子当太子?<br />
尉缭正色道,<br />
“听闻阁下如今只有一对双生子,敢问这位小公子,可是秦王的长子?”<br />
“不,他是寡人的次子。”<br />
尉缭再次打量着君王怀中的孩子,<br />
“既然是这样,在下以为,越早定下储君越妥,一则可避免长幼相争,二则,可避免来日再引来其他幼子的觊觎。”<br />
秦王颔首,<br />
“寡人也正有此意。”<br />
他确实想早些立世民为太子,但又一直忧心这孩子本就早慧,如果再早早将储君之位压在他身上,恐会有碍命格甚至给孩子带来灾难....<br />
但现在他放下了心来。世民既然有人君之相,必会顺利长大成年登基!<br />
被热烈讨论的主角李世民,瞄了瞄尉缭,又瞄了瞄秦王,忍不住偷偷伸出小手,按住自己激烈跳动的心口:<br />
只是看个相而已,你们居然要来真的?<br />
真这么三言两语的,就要把我大秦太子的名分定下了?<br />
我一个次子,不用再绞尽脑汁在父亲面前争宠邀功,也不用领兵上阵为大秦出生入死,就能小小年纪当上太子了?<br />
他鼻尖一酸趴回秦王肩上,努力抽了抽鼻子想逼回泪意,可泪水已经哗啦啦流个不停了。<br />
呜呜呜,秦王这个爹真好,他好喜欢秦王!<br />
秦王忽觉肩头一热,扭头一看,孩子哭了。<br />
他立刻一脸鄙视看着小家伙,<br />
“你不是天天敲打着寡人,要把这太子之位给你留着吗?怎么,这就高兴得哭了?出息!”<br />
说着,就命人取丝帕来为他擦泪。<br />
尉缭下意识伸手揉了揉耳朵,秦王在说什么?<br />
这孩童,敢天天逼秦王让他当储君?<br />
他再次抬眼朝秦王看去,这位年轻的君王,再怎么看这也不像一个真正平易近人、肯任由孩童胡闹的君王啊!<br />
可眼前这父子二人相处的场面,确实又跟寻常百姓之家的嬉笑怒骂并无区别,难怪刚才这小小孩童哭闹一番,秦王就允许他前来正殿...<br />
李斯也抬眼朝李世民看去,眼中满是与有荣焉的喜悦——<br />
他可是秦国太子的师兄啊。未来的大秦朝堂,优势在我!<br />
秦王一边动作轻柔给李世民擦泪水,一边满脸嫌弃地劝他,<br />
“我大秦一向立长不立幼,寡人越过你兄长立你当太子,朝中还不知有多少人反对,你再整日这般哭哭啼啼的,恐怕满朝文武无一人肯支持你做这个太子...”<br />
李斯急忙上前,<br />
“二公子钟灵毓秀有目共睹,想来,朝中大臣必会如臣一样支持王上的决定!”<br />
秦王赞赏看向李斯,<br />
“爱卿慧眼如炬,深得寡人之心。”<br />
李斯忙受宠若惊谢过秦王。<br />
李世民紧紧搂住秦王的脖颈,抽泣道,<br />
“谢谢阿父愿意信任孩儿让我当太子,孩儿一定不会辜负阿父的期待,总之,你就等着瞧吧!”<br />
秦王垂下眼,看向自己被泪水打湿的肩头,<br />
“等你哪天不再动不动<br />
就哭了,寡人再等着瞧吧。”<br />
李世民心想,我高兴就笑,不高兴就哭,不是人之常情吗?<br />
但他这回乖巧地没顶嘴,而是抬手揩干泪水,看向尉缭问道,<br />
“尉缭子,你能帮我阿父也看看面相吗?”<br />
根据历史上秦始皇善待朝臣、不杀功臣来看,“少恩而虎狼心,得志亦轻食人”这句相面谶语,显然是荒谬不可信的。(2)<br />
那么,尉缭既然能看出自己有龙凤之姿,为何他给秦王相面会犯下这么潦草的错误?<br />
李世民想验证自己的猜测。<br />
尉缭见秦王没出言反对,果然欣然同意了。<br />
约摸过了一炷香时间,他回神揉了揉太阳穴,重新整理衣衫深深一拜道,<br />
“秦王凤眼丹目,风姿端雅,高贵含章,绰然有天人之表,有飞龙在天之相,假以时日,秦王必可称天子!”<br />
在时人的共识里,周王室之君称天子,列国诸侯称王,唯有一统列国者,才能再次被称作天子。<br />
言下之意,秦王有天子相,秦国能一统六国!<br />
秦王听了自然大喜,愈发把尉缭引为上宾,再次向他讨教起灭六国之道。<br />
李世民看着眼前言笑晏晏的两人,越来越疑惑——<br />
尉缭既然看出了秦王有天子相,又有心来秦国效力,为什么还要编个说辞想逃走呢?
正殿里没李世民平日坐的小椅子,他只能坐在高椅上专心听着,不时暗暗点头赞同。<br />
难怪秦王一见到尉缭,就如同天雷勾地火般一发不可收拾,竟会任命对方为国尉——<br />
要知道,这是秦国掌管军事的最高长官,位列朝堂三公之尊,而尉缭只是一个刚来到秦国的魏国人,足见对方有多么惊艳卓绝的军事才能。<br />
他说得对,赵国紧邻秦国,又是诸国之中实力最强的,先灭赵,确实能免除腹背受敌之患。<br />
秦王频频点头,又再次追问,<br />
“赵国李牧骁勇而善奇兵,如何能快速取胜?可离间否?”<br />
尉缭缓缓摇头,<br />
“先前赵相郭开就曾进谗离间,成功将李牧夺权调离了雁门关。可是李牧一走,赵国边关立刻不宁,赵王虽然昏聩,也知晓此人乃镇国之将,马上又将他重召回了雁门,可见是绝不会中计杀李牧的。灭赵无速战之法,秦国兵强马壮而李牧分身乏术,只能不停用兵攻城。”<br />
见秦王蹙眉沉思,李世民忙出声抛砖引玉,<br />
“可是持续发兵攻城,对秦国来说损失太大了,秦军每出动一次就要征调大批粮草士卒,尉缭子可有更好的法子?”<br />
此言一出,秦王立刻抬眼看向他,李斯暗暗称奇,尉缭更是面露惊诧,<br />
“小公子这般小小年纪,竟听得懂在下之言,还懂得这些攻伐的门道!不知是师从哪位兵家高人?”<br />
李世民假装害羞低下了头,秦王压下心头的震惊与骄傲,笑道,<br />
“寡人这孩子还不到两岁,如今拜荀子为师识得了几个大字,并不曾修习过弓射兵道。”<br />
尉缭一听,看向李世民的目光更带上了惊艳,<br />
“荀子早已闭门收山,小公子竟能让他破例收徒,必是当世少有的神童!”<br />
李斯忙抓住机会拍马屁,<br />
“尉缭子所言极是!二公子不但得到恩师盛赞破例收入师门,还小小年纪就已识得数千字、早早就学会提笔写字,如今更能无师自通兵家之道。我家二公子的聪慧,恐怕在列国公子之中,也是独一份的!”<br />
秦王听了两人的话,虽然表情还是一派淡然,李斯却机敏地注意到,君王眼中快速掠过了一丝愉悦之色。<br />
聪明的孩子谁不喜爱?尉缭看向李世民的眼神立刻变得慈爱热烈起来,他起身向秦王请示,<br />
“在下正好懂些相面之术,可否为贵国小公子一观?”<br />
秦王欣然允下,尉缭立刻来到孩子面前,细细端详着他的三庭五眼。<br />
李世民朝他灿烂一笑,笑里暗藏着小刀。<br />
这一世的爹娘都长得极好,秦王能一统六国青史彪炳命格定然也极佳,他相信自己绝不会是什么短寿凶煞之相。<br />
但史书上,尉缭竟能把身姿高大、气质矜贵、鼻梁挺直、凤目狭长的秦王,说成“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的虎狼之辈,他对这次相面实在不抱任何希望。(1)<br />
足足半炷香时间,尉缭才收回目光,转身激动朝秦王贺道,<br />
“恭喜秦王喜得麒麟子!”<br />
秦王神色一振,倾身向前问道,<br />
“先生可看出了什么?”<br />
尉缭啧啧称赞,<br />
“贵国小公子幼而聪敏,天资神秀,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br />
他稍停顿了一下,待看清秦王眼角眉梢的笑意时,才放心说出了剩下的话,<br />
“小公子,有盛世人君之相也!”<br />
看来这孩子果然极得秦王宠爱。不然,他是绝不会把最后一句说出来的,以免给孩子带来杀身之祸。<br />
已经想好要怎么反驳他的李世民一听:啊?尉缭看相的水平,怎么突然又变得这么准了?<br />
他飞快转动着大脑:莫非,背后还有什么隐情,对方当时是为了快速离开秦国,才故意以秦王的面相当借口?<br />
不对劲!<br />
李斯听完已是心跳如鼓,人君之相?我这小师弟,莫非还能成为大秦的储君?<br />
秦王疾步朝李世民走来,将他抱起来看了又看,才眼含惊喜看向尉缭,<br />
“以先生之意,寡人这孩子必能安然长大?”<br />
尉缭愣了愣,随即哈哈大笑,<br />
“小公子既然有人君之相,定是能安然长大的!”<br />
秦王心中阴霾一扫而空,顿觉神清气爽,主动第一次在人前袒露了自己的心思,<br />
“以先生之见,寡人何时立他为太子好?”<br />
李世默默屏息垂首,王上,竟然真有意立二公子当太子?<br />
尉缭正色道,<br />
“听闻阁下如今只有一对双生子,敢问这位小公子,可是秦王的长子?”<br />
“不,他是寡人的次子。”<br />
尉缭再次打量着君王怀中的孩子,<br />
“既然是这样,在下以为,越早定下储君越妥,一则可避免长幼相争,二则,可避免来日再引来其他幼子的觊觎。”<br />
秦王颔首,<br />
“寡人也正有此意。”<br />
他确实想早些立世民为太子,但又一直忧心这孩子本就早慧,如果再早早将储君之位压在他身上,恐会有碍命格甚至给孩子带来灾难....<br />
但现在他放下了心来。世民既然有人君之相,必会顺利长大成年登基!<br />
被热烈讨论的主角李世民,瞄了瞄尉缭,又瞄了瞄秦王,忍不住偷偷伸出小手,按住自己激烈跳动的心口:<br />
只是看个相而已,你们居然要来真的?<br />
真这么三言两语的,就要把我大秦太子的名分定下了?<br />
我一个次子,不用再绞尽脑汁在父亲面前争宠邀功,也不用领兵上阵为大秦出生入死,就能小小年纪当上太子了?<br />
他鼻尖一酸趴回秦王肩上,努力抽了抽鼻子想逼回泪意,可泪水已经哗啦啦流个不停了。<br />
呜呜呜,秦王这个爹真好,他好喜欢秦王!<br />
秦王忽觉肩头一热,扭头一看,孩子哭了。<br />
他立刻一脸鄙视看着小家伙,<br />
“你不是天天敲打着寡人,要把这太子之位给你留着吗?怎么,这就高兴得哭了?出息!”<br />
说着,就命人取丝帕来为他擦泪。<br />
尉缭下意识伸手揉了揉耳朵,秦王在说什么?<br />
这孩童,敢天天逼秦王让他当储君?<br />
他再次抬眼朝秦王看去,这位年轻的君王,再怎么看这也不像一个真正平易近人、肯任由孩童胡闹的君王啊!<br />
可眼前这父子二人相处的场面,确实又跟寻常百姓之家的嬉笑怒骂并无区别,难怪刚才这小小孩童哭闹一番,秦王就允许他前来正殿...<br />
李斯也抬眼朝李世民看去,眼中满是与有荣焉的喜悦——<br />
他可是秦国太子的师兄啊。未来的大秦朝堂,优势在我!<br />
秦王一边动作轻柔给李世民擦泪水,一边满脸嫌弃地劝他,<br />
“我大秦一向立长不立幼,寡人越过你兄长立你当太子,朝中还不知有多少人反对,你再整日这般哭哭啼啼的,恐怕满朝文武无一人肯支持你做这个太子...”<br />
李斯急忙上前,<br />
“二公子钟灵毓秀有目共睹,想来,朝中大臣必会如臣一样支持王上的决定!”<br />
秦王赞赏看向李斯,<br />
“爱卿慧眼如炬,深得寡人之心。”<br />
李斯忙受宠若惊谢过秦王。<br />
李世民紧紧搂住秦王的脖颈,抽泣道,<br />
“谢谢阿父愿意信任孩儿让我当太子,孩儿一定不会辜负阿父的期待,总之,你就等着瞧吧!”<br />
秦王垂下眼,看向自己被泪水打湿的肩头,<br />
“等你哪天不再动不动<br />
就哭了,寡人再等着瞧吧。”<br />
李世民心想,我高兴就笑,不高兴就哭,不是人之常情吗?<br />
但他这回乖巧地没顶嘴,而是抬手揩干泪水,看向尉缭问道,<br />
“尉缭子,你能帮我阿父也看看面相吗?”<br />
根据历史上秦始皇善待朝臣、不杀功臣来看,“少恩而虎狼心,得志亦轻食人”这句相面谶语,显然是荒谬不可信的。(2)<br />
那么,尉缭既然能看出自己有龙凤之姿,为何他给秦王相面会犯下这么潦草的错误?<br />
李世民想验证自己的猜测。<br />
尉缭见秦王没出言反对,果然欣然同意了。<br />
约摸过了一炷香时间,他回神揉了揉太阳穴,重新整理衣衫深深一拜道,<br />
“秦王凤眼丹目,风姿端雅,高贵含章,绰然有天人之表,有飞龙在天之相,假以时日,秦王必可称天子!”<br />
在时人的共识里,周王室之君称天子,列国诸侯称王,唯有一统列国者,才能再次被称作天子。<br />
言下之意,秦王有天子相,秦国能一统六国!<br />
秦王听了自然大喜,愈发把尉缭引为上宾,再次向他讨教起灭六国之道。<br />
李世民看着眼前言笑晏晏的两人,越来越疑惑——<br />
尉缭既然看出了秦王有天子相,又有心来秦国效力,为什么还要编个说辞想逃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