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秦王耐心为他擦去眼角泪珠,温声道,<br />
“可你也给父王带来了很多喜悦和骄傲,放心,父王知道你不是故意的。”<br />
李世民泪眼滂沱,看着眼前丰神俊逸的父亲,<br />
“阿父真不觉得我太顽皮了些,又太斤斤计较了些吗?”<br />
他甚至怀疑,这一世,与自己前世的灵魂共存的孩童本能,是很狡黠懂得看人下菜的,正是知道秦王对自己十分纵容,它才敢在父亲面前肆无忌惮。<br />
如果秦王对自己严厉些,多制定些规矩,是不是它就懂得收敛了?<br />
秦王伸手摸着他的小脑袋,打断了孩子的胡思乱想,<br />
“你若不活泼顽皮些,寡人每日干巴巴处理政事,该有多烦闷?至于我儿斤斤计较嘛,寡人绝不认同此言,你不过是用小牙齿蹭了一下寡人的手,不必这般记在心上...”<br />
李世民乖乖嗯了一声,继续低头吹着父<br />
亲手腕上的牙印。<br />
一旁的李斯垂手鼻观口口观心,暗叹着:小师弟真是身在山中,不识山之本来面目啊。<br />
从吕不韦倒台开始,在这位君威日重的年轻人面前,满朝文武已无人再敢放肆半分了,前朝尚且如此,更遑论后宫诸人。<br />
在他看来,普天之下,能得君王一再破例退让之人,也只有自己这个小师弟了。<br />
旁人皆以为,王上待长公子和太子是一样的,擅于观察人心的李斯却认为,其实并不一样。<br />
王上对长公子,固然也有满腔慈父之心,<br />
可他对太子,却在这份慈父之心以外,还多了一层君父对储君的满意欣赏之心。<br />
也正因为这样,勤政不喜干扰的王上,会特许太子有事可以随时来正殿找他,会与太子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反过来,与王上相处得更多的太子,也就更能牵动他的一思一绪了...<br />
李斯暗暗自豪不已,而这一切,都是自家小师弟争气挣来的,毕竟,如今才只有四岁的他,都能跟王上商议军事大事了!<br />
...<br />
等君王父子这段小风波很快平息后,他才开口汇报了一件大事。<br />
戴罪在身的郑国今日派人传回消息:<br />
大渠最后一段工程八月就要竣工了,等开渠试水成功后,他会带着水家弟子前来咸阳,完成当日的约定。<br />
但他希望,在成渠放水大典那日,秦王能亲自前往泾河北岸一观,顺便再为大渠赐名。<br />
秦王沉吟着答应了。<br />
李世民看了看父亲的面色,故意问道,<br />
“郑国说的,是什么当日的约定呀?”<br />
秦王以为孩子真忘记了,就把前两年,查出郑国是韩国间者一事说了。<br />
李世民立刻提出疑问,<br />
“可是秦法有赏有罚,郑国和水家弟子虽然是韩国间者,却耗费了这么多年,为大秦修出这条厉害的大渠,阿父到时,真要杀掉他们吗?”<br />
这个时空的变数实在太多了,万一秦王真想杀郑国,他必须提前打消父亲的念头。<br />
秦王摸着孩子的脑袋,<br />
“怎么,你这大善人,又想为他们讨赏?”<br />
李世民立刻打蛇随杆上,<br />
“是啊,阿父准备赏他们什么呀?”<br />
秦王冷哼,命蒙毅从内室取来一份诏书,接过递给孩子,<br />
“一天天心眼多!赏他们的东西寡人早就想好了,你自己看。”<br />
李世民忙打开诏书仔细看起来,片刻后惊喜道,<br />
“阿父,你不但不杀郑国和那些水工,还要赐给他们官职?”<br />
秦王颔首,<br />
“正是。他们虽奉韩王之名,前来行此疲秦之策,却始终坚守底线,并未对大渠做任何手脚。这样德才兼备的人,韩国用得,我秦国自然也用得。”<br />
李世民立刻把小脑袋拱进父亲怀里,像只欢快的幼鸟高兴蹭啊蹭,<br />
“阿父胸襟宽广,用人唯才,我大秦有阿父在,何愁不能天下归心?孩儿好喜欢阿父啊,你真好!”<br />
秦王低眉看着被蹭得乱糟糟的衣襟,并不气恼,<br />
“寡人只想要天下和人才,至于,天下人归不归心,好像只有你才在意的吧?”<br />
李世民紧紧抱着父亲撒娇,<br />
“嘻嘻,那阿父就负责打下天下,拢来人才,孩儿负责让天下人归心!”<br />
秦王的眉眼柔和下来,<br />
“可。”<br />
李斯虽然是主管狱法的廷尉,却安安静静站在一旁,并未自作聪明开口,要求君王必须按律杀了韩国间者。<br />
笑话,这天下以王者为尊,法再大也大不过君王,他可不想当第二个坚持要“上下一法”的商君。<br />
看着君王和太子眼角眉梢的笑意,他脸上也浮起了欣慰的笑意。<br />
王上如今选择施恩于水家,难道是为了仁善的名声吗?非也。<br />
有水家这帮人在,秦国以后,何愁没有更多可以灌溉四野的大渠?<br />
...<br />
七月,秦王带着太子及众臣亲临泾河北岸,在成渠大典上亲自击鼓祷告。<br />
在两岸站着的万万百姓围观的欢呼声中,所有人亲眼看着西引的泾河水,从遥远的群山中一路奔腾而来,咆哮着冲向了亟需一场甘霖的关中田野。<br />
此刻大典仍在继续,而已完成所以使命的郑国,则带着水家弟子走到一侧人少的角落,遥遥跪拜了河神。<br />
他起身看向大渠,无比欣慰道,<br />
“多看看吧,这就是我水家亲手造出的巍巍伟业!从此,关中之地将成为不再惧怕旱灾的肥野沃土,而关中之民,也将迎来年年岁岁麦穗满田的丰年...孩子们,不要惧怕死亡,死亡不过是所有人都会迎来的一个日子,我们此生有功业,不苟且,死后,关中秦人必会世世代代记住我们,虽死犹生也...”<br />
他身后的弟子们齐声低应道,<br />
“谨遵师命!我等问心无愧,不惧死亡,只求功在千秋,造福世人!”<br />
他们是奉韩王之命,来秦国修渠疲秦的,出发时,就已经知道此行九死一生,有去无回了。<br />
既然是必死之局,又何必要连累那些秦国的工匠和刑徒呢?<br />
所以,他们从一开始就想好了,要修一条真正可以解决关中之地因为秦岭山脉阻拦、连年遭遇大旱的有用之渠。<br />
每个人都知道,今天这一场关中秦人的盛典,也是秦国君臣的盛典,却唯独不是他们的盛典,渠修好了,他们也该安然赴死了。<br />
这时,李世民偷偷溜过来问道,<br />
“咦,你们怎么全都在这边?”<br />
众人知道,他是秦王先前抱在怀中的小太子,纷纷转身朝他行礼。<br />
郑国忙收起脸上戚容,露出和蔼笑意走来,<br />
“今日人多眼杂,小太子切莫跟秦王走丢了,让外臣送您回去吧。”<br />
李世民乖巧朝他伸出一只小手,<br />
“好呀,我就是来找你们回去的,刚才,我阿父还提起你们了呢。”<br />
水家弟子面面相觑,秦王竟是如此迫不及待,今日就想杀了他们吗?<br />
众人眼中陆续涌起悲戚之色,和视死如归的凛然。<br />
郑国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算算时间,他们来到秦国已经十年了。<br />
十年的日晒雨淋和刨沟挖渠,让他的双手,早就布满了纵横交错的沟壑老茧,这样的手,会扎痛孩子柔嫩的小手吧?<br />
他俯身询问李世民,可否让自己抱他去找秦王。<br />
李世民却主动上前几步,欢快握住郑国如树皮般粗糙的大手,<br />
“我已经是大孩子了,牵着司空的手自己走就好啦...”<br />
话音未落,郑国猛地低下头看他,<br />
“孩子,你在说什么?”<br />
李世民的眼睛黑白分明,干净得就像泾河里清澈见底的水,<br />
“我说,我已经长大了...”<br />
“不,不,小太子方才喊我什么?”<br />
李世民笑眯眯举高郑国的这只手,<br />
“司空呀!”<br />
所有水家弟子闻言都震惊不已,郑国颤抖着手,看着孩子确认道,<br />
“司..司空?可是,两年前秦王分明与我约好,等这大渠一修好,就要治我们的罪啊...”<br />
自周王室败落后,列国早已不设司空之职,他根本就拿不准,这孩子是不是在逗他们开心。(1)<br />
这一刻,每一双眼睛都带着希翼看向了李世民,如果能活着,谁还想死呢?<br />
李世民露出一脸的与有荣焉,<br />
“治罪?我阿父才不会治你们的罪呢!他很赏识你们的治水之才,决定按周礼,专为你们恢复司空一职,改设在治粟内史之下,为我大秦专司水利之事的官吏...”<br />
迎着水家弟子们不敢置信的眼神,他看着他们,笑道,<br />
“你是他们的老师,这个领头的司空,当然就该你来当啦!”<br />
方才他们一离开那边,李世民就发现了。<br />
他担心对方自认为已<br />
无生路,会惊恐之下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举动,这才提前来跟他们透露一下——<br />
万一这些水家弟子逃跑或自杀,实在太过令人可惜了。
“可你也给父王带来了很多喜悦和骄傲,放心,父王知道你不是故意的。”<br />
李世民泪眼滂沱,看着眼前丰神俊逸的父亲,<br />
“阿父真不觉得我太顽皮了些,又太斤斤计较了些吗?”<br />
他甚至怀疑,这一世,与自己前世的灵魂共存的孩童本能,是很狡黠懂得看人下菜的,正是知道秦王对自己十分纵容,它才敢在父亲面前肆无忌惮。<br />
如果秦王对自己严厉些,多制定些规矩,是不是它就懂得收敛了?<br />
秦王伸手摸着他的小脑袋,打断了孩子的胡思乱想,<br />
“你若不活泼顽皮些,寡人每日干巴巴处理政事,该有多烦闷?至于我儿斤斤计较嘛,寡人绝不认同此言,你不过是用小牙齿蹭了一下寡人的手,不必这般记在心上...”<br />
李世民乖乖嗯了一声,继续低头吹着父<br />
亲手腕上的牙印。<br />
一旁的李斯垂手鼻观口口观心,暗叹着:小师弟真是身在山中,不识山之本来面目啊。<br />
从吕不韦倒台开始,在这位君威日重的年轻人面前,满朝文武已无人再敢放肆半分了,前朝尚且如此,更遑论后宫诸人。<br />
在他看来,普天之下,能得君王一再破例退让之人,也只有自己这个小师弟了。<br />
旁人皆以为,王上待长公子和太子是一样的,擅于观察人心的李斯却认为,其实并不一样。<br />
王上对长公子,固然也有满腔慈父之心,<br />
可他对太子,却在这份慈父之心以外,还多了一层君父对储君的满意欣赏之心。<br />
也正因为这样,勤政不喜干扰的王上,会特许太子有事可以随时来正殿找他,会与太子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反过来,与王上相处得更多的太子,也就更能牵动他的一思一绪了...<br />
李斯暗暗自豪不已,而这一切,都是自家小师弟争气挣来的,毕竟,如今才只有四岁的他,都能跟王上商议军事大事了!<br />
...<br />
等君王父子这段小风波很快平息后,他才开口汇报了一件大事。<br />
戴罪在身的郑国今日派人传回消息:<br />
大渠最后一段工程八月就要竣工了,等开渠试水成功后,他会带着水家弟子前来咸阳,完成当日的约定。<br />
但他希望,在成渠放水大典那日,秦王能亲自前往泾河北岸一观,顺便再为大渠赐名。<br />
秦王沉吟着答应了。<br />
李世民看了看父亲的面色,故意问道,<br />
“郑国说的,是什么当日的约定呀?”<br />
秦王以为孩子真忘记了,就把前两年,查出郑国是韩国间者一事说了。<br />
李世民立刻提出疑问,<br />
“可是秦法有赏有罚,郑国和水家弟子虽然是韩国间者,却耗费了这么多年,为大秦修出这条厉害的大渠,阿父到时,真要杀掉他们吗?”<br />
这个时空的变数实在太多了,万一秦王真想杀郑国,他必须提前打消父亲的念头。<br />
秦王摸着孩子的脑袋,<br />
“怎么,你这大善人,又想为他们讨赏?”<br />
李世民立刻打蛇随杆上,<br />
“是啊,阿父准备赏他们什么呀?”<br />
秦王冷哼,命蒙毅从内室取来一份诏书,接过递给孩子,<br />
“一天天心眼多!赏他们的东西寡人早就想好了,你自己看。”<br />
李世民忙打开诏书仔细看起来,片刻后惊喜道,<br />
“阿父,你不但不杀郑国和那些水工,还要赐给他们官职?”<br />
秦王颔首,<br />
“正是。他们虽奉韩王之名,前来行此疲秦之策,却始终坚守底线,并未对大渠做任何手脚。这样德才兼备的人,韩国用得,我秦国自然也用得。”<br />
李世民立刻把小脑袋拱进父亲怀里,像只欢快的幼鸟高兴蹭啊蹭,<br />
“阿父胸襟宽广,用人唯才,我大秦有阿父在,何愁不能天下归心?孩儿好喜欢阿父啊,你真好!”<br />
秦王低眉看着被蹭得乱糟糟的衣襟,并不气恼,<br />
“寡人只想要天下和人才,至于,天下人归不归心,好像只有你才在意的吧?”<br />
李世民紧紧抱着父亲撒娇,<br />
“嘻嘻,那阿父就负责打下天下,拢来人才,孩儿负责让天下人归心!”<br />
秦王的眉眼柔和下来,<br />
“可。”<br />
李斯虽然是主管狱法的廷尉,却安安静静站在一旁,并未自作聪明开口,要求君王必须按律杀了韩国间者。<br />
笑话,这天下以王者为尊,法再大也大不过君王,他可不想当第二个坚持要“上下一法”的商君。<br />
看着君王和太子眼角眉梢的笑意,他脸上也浮起了欣慰的笑意。<br />
王上如今选择施恩于水家,难道是为了仁善的名声吗?非也。<br />
有水家这帮人在,秦国以后,何愁没有更多可以灌溉四野的大渠?<br />
...<br />
七月,秦王带着太子及众臣亲临泾河北岸,在成渠大典上亲自击鼓祷告。<br />
在两岸站着的万万百姓围观的欢呼声中,所有人亲眼看着西引的泾河水,从遥远的群山中一路奔腾而来,咆哮着冲向了亟需一场甘霖的关中田野。<br />
此刻大典仍在继续,而已完成所以使命的郑国,则带着水家弟子走到一侧人少的角落,遥遥跪拜了河神。<br />
他起身看向大渠,无比欣慰道,<br />
“多看看吧,这就是我水家亲手造出的巍巍伟业!从此,关中之地将成为不再惧怕旱灾的肥野沃土,而关中之民,也将迎来年年岁岁麦穗满田的丰年...孩子们,不要惧怕死亡,死亡不过是所有人都会迎来的一个日子,我们此生有功业,不苟且,死后,关中秦人必会世世代代记住我们,虽死犹生也...”<br />
他身后的弟子们齐声低应道,<br />
“谨遵师命!我等问心无愧,不惧死亡,只求功在千秋,造福世人!”<br />
他们是奉韩王之命,来秦国修渠疲秦的,出发时,就已经知道此行九死一生,有去无回了。<br />
既然是必死之局,又何必要连累那些秦国的工匠和刑徒呢?<br />
所以,他们从一开始就想好了,要修一条真正可以解决关中之地因为秦岭山脉阻拦、连年遭遇大旱的有用之渠。<br />
每个人都知道,今天这一场关中秦人的盛典,也是秦国君臣的盛典,却唯独不是他们的盛典,渠修好了,他们也该安然赴死了。<br />
这时,李世民偷偷溜过来问道,<br />
“咦,你们怎么全都在这边?”<br />
众人知道,他是秦王先前抱在怀中的小太子,纷纷转身朝他行礼。<br />
郑国忙收起脸上戚容,露出和蔼笑意走来,<br />
“今日人多眼杂,小太子切莫跟秦王走丢了,让外臣送您回去吧。”<br />
李世民乖巧朝他伸出一只小手,<br />
“好呀,我就是来找你们回去的,刚才,我阿父还提起你们了呢。”<br />
水家弟子面面相觑,秦王竟是如此迫不及待,今日就想杀了他们吗?<br />
众人眼中陆续涌起悲戚之色,和视死如归的凛然。<br />
郑国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算算时间,他们来到秦国已经十年了。<br />
十年的日晒雨淋和刨沟挖渠,让他的双手,早就布满了纵横交错的沟壑老茧,这样的手,会扎痛孩子柔嫩的小手吧?<br />
他俯身询问李世民,可否让自己抱他去找秦王。<br />
李世民却主动上前几步,欢快握住郑国如树皮般粗糙的大手,<br />
“我已经是大孩子了,牵着司空的手自己走就好啦...”<br />
话音未落,郑国猛地低下头看他,<br />
“孩子,你在说什么?”<br />
李世民的眼睛黑白分明,干净得就像泾河里清澈见底的水,<br />
“我说,我已经长大了...”<br />
“不,不,小太子方才喊我什么?”<br />
李世民笑眯眯举高郑国的这只手,<br />
“司空呀!”<br />
所有水家弟子闻言都震惊不已,郑国颤抖着手,看着孩子确认道,<br />
“司..司空?可是,两年前秦王分明与我约好,等这大渠一修好,就要治我们的罪啊...”<br />
自周王室败落后,列国早已不设司空之职,他根本就拿不准,这孩子是不是在逗他们开心。(1)<br />
这一刻,每一双眼睛都带着希翼看向了李世民,如果能活着,谁还想死呢?<br />
李世民露出一脸的与有荣焉,<br />
“治罪?我阿父才不会治你们的罪呢!他很赏识你们的治水之才,决定按周礼,专为你们恢复司空一职,改设在治粟内史之下,为我大秦专司水利之事的官吏...”<br />
迎着水家弟子们不敢置信的眼神,他看着他们,笑道,<br />
“你是他们的老师,这个领头的司空,当然就该你来当啦!”<br />
方才他们一离开那边,李世民就发现了。<br />
他担心对方自认为已<br />
无生路,会惊恐之下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举动,这才提前来跟他们透露一下——<br />
万一这些水家弟子逃跑或自杀,实在太过令人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