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几乎不再需要任何思考,范增一回过神来,就立刻真心实意大呼道,<br />
“在下有一计献上,愿将功折罪,助秦王不费吹灰之力灭齐国!”<br />
第82章<br />
秦王对“不费吹灰之力灭齐国”一事,确实很感兴趣。<br />
对现在的秦国疆土来说,赵国故地西面的边境,与齐国正好紧邻,不得不把提防这个不安分的邻居一事提上日程。<br />
与其费心费力千日防贼,倒不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灭掉贼!<br />
听完范增的计策、接过对方的信物后,秦王当即命人为他们解开绳索,许下了一个承诺:<br />
如果对方此番入齐,真能从内部成功攻破齐国朝堂,让秦国不费一兵一卒灭了齐国,他必会一视同仁论功行赏。<br />
甚至,他还好心地让人把马匹还给了对方。<br />
侥幸保住一条性命的范增,一再发誓绝不会让秦王失望,千恩万谢地带着季布一行离开了。<br />
望着众人的背影,李斯忧心忡忡问秦王,<br />
“王上把范增那伙人放了,万一,他们一去不复返....”<br />
虽然范增这计划,听起来着实诱人,但这帮人,毕竟是一帮想刺杀王上的贼人啊....<br />
按他的想法,还是该留下几个,押回咸阳当人质更稳妥。<br />
李世民指着,被士卒搬到道旁的半块巨石,<br />
“李师兄你看,这石头的跌落之处,与我阿父的车马相距甚远,而除此以外,他们没有再发起任何攻击,可见,范增确实已经临阵变卦了....”<br />
范增是项羽麾下第一谋士,季布是项羽手下五大名将之一,这种现成的人才,本就是秦国急需的,更遑论,对方还莫名其妙地,突然主动倒戈投奔秦王....<br />
而历史上秦灭六国时,最轻松的一战确实是灭齐,秦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迎来了齐王的主动献城投降——<br />
如果范增他们真能让这一天早日到来,秦国自是喜闻乐见的。<br />
秦王颔首赞同孩子的话,<br />
“用这行刺未遂的百人性命,博一个垂手而得齐国的机会,于我大秦而言,并无半分损失。”<br />
若是赌输了,等秦军灭六国后,再把这帮贼人抓来杀掉也不迟。<br />
更何况,范增此人不但有急智,亦有釜底抽薪的勇<br />
气,是个聪明人。<br />
一个肯对着自己这秦王低头的聪明人,自然知道,这天下,将会成为何人的天下,会蠢到放弃这千载难逢的良机吗?<br />
...<br />
待疾驰了数十里,憋了一肚子不解的季布终于问出了疑惑,<br />
“范公一向大义重信,这回为何要背叛齐相,转而投秦?”<br />
范增勒紧缰绳放慢了速度,把齐相故意把他们骗来当探路石一事说了,又意味深长提醒众人,<br />
“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依老夫看,秦王和秦太子皆有帝王之相....秦国终结乱世乃是天命所归,既然齐国迟早要亡于秦国之手,这泼天的大功绩,为何不能由我们摘来献给秦国?”<br />
季布恍然大悟,沉思道,<br />
“但我们这趟刺秦不利,齐相那边岂非....”<br />
范增胸有成竹笑道,<br />
“此事,老夫早有成算,你们按我说的办就行!”<br />
他在楚地乡间,养名望蛰伏多年,终于阴差阳错迎来这么一个位极人臣的大好时机,又岂能不好好珍惜?<br />
灭齐头功,他势在必得!<br />
...<br />
秦王的车队,在前往雁门的途中,又相继遇到了两拨刺客。<br />
经审讯,一拨是燕国派来的,一拨是楚国派来的。<br />
再加上先前齐国的那一拨,这三国,倒是不约而同选了个刺秦的“好时机”。<br />
不过燕楚这些刺客,就没有范增那帮人的好运了,他们被斩杀当场,挂在沿途城墙震慑着妄想再铤而走险的世人。<br />
但这在李斯看来,依然足够让人胆战心寒,遂一再劝谏秦王早些离开赵国归秦。<br />
秦王也有些担心两个孩子的安全,在雁门郡待了几日后,便启程前往太原,再经由太原回到了上郡。<br />
是夜,夜朗星稀,上郡军营署衙中一片静谧。<br />
秦王在烛光下披衣查看着今日送来的急奏,两个孩子在一旁睡得正香甜。<br />
当君王翻阅到下一页时,扶苏突然发出一声凄厉的大喊,<br />
“阿父,阿父...不要杀孩儿呀!”<br />
秦王心中一震,忙丢下急奏,抱起孩子低声疾呼,<br />
“扶苏,扶苏,快醒来....”<br />
然而,就算被吵醒的李世民跟着父亲一起大喊,扶苏也面色苍白地挣扎在噩梦中,迟迟没能醒来。<br />
他梦到自己长大了,看起来都快有阿父那么高了,虽然看起来很陌生,但他知道那就是自己。<br />
此时此刻,这个大扶苏也在上郡,也在他们今日抵达的这处署衙中。<br />
他站在一旁眼睁睁看着,那个一脸倨傲的宦者,正在念父亲写给他的诏书,<br />
“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1)<br />
扶苏急了,不!不是的!<br />
大秦的太子是阿弟世民呀,他怎么可能因为自己当不上太子,就对父亲百般生怨?<br />
宦者命人取来一把利剑,说着“请长公子遵旨行事吧”,他连忙流着泪摆手拼命大喊道,<br />
“不是呀,阿父一定是错怪孩儿了!我从来就没想过要当太子,我是兄长,我怎么会抢阿弟的太子之位呀!阿父,阿父...不要杀孩儿呀....”<br />
然而,不管他怎么惊慌害怕地又哭又喊,也阻止不了梦中那个成年的大扶苏,阻止不了对方含着泪双手接过了剑。<br />
然后,他慢慢朝内室走去,哐当一声拔剑出鞘。<br />
鬓发已斑白的蒙恬大步冲上去,抓着他的手臂大喊道,<br />
“长公子万万不可冲动啊!王上命臣将兵三十万守关,又让您在此担任郡监御史,此乃天下重任也!更何况,王上如今正在巡游途中,现在那使臣一来,就声称要赐死公子您,安知此事无有诈乎?还请您先派人请示王上,若此事为真,您到时再遵旨而行,也未晚也!”(2)<br />
小小的扶苏也急忙跟了上去,他看到了大扶苏手中那道锋利的冰冷白光,真的好伤心,也好害怕呀!<br />
他朝大扶苏哭着大喊,<br />
“不要啊,你不要听那个坏人的话呀!你快回咸阳去求阿父,快去找阿弟帮忙!这一定是个误会,阿父是绝不会杀你的!”<br />
就算他经常会跟阿父作对,会跟阿父吵架,他也无比清楚地知道——<br />
父亲是绝不会让人赐死自己的,绝对不会!<br />
可是,这个大扶苏什么也听不进去,他只是垂泪看着蒙恬,惨然笑道,<br />
“自古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亲要赐死我这做儿子的,我又怎可质疑他的决策?蒙将军,待你往后见到父亲,请代我问他安好....”<br />
话音未落,一阵鲜红的血骤时顺着他的脖颈四处喷射开来,也如同一把利刃划过了小扶苏的双眼——<br />
这一刻,小小的孩子已经被吓得什么也听不见,也什么都看不见了。<br />
红!到处都是红!整个世界都成了一片骇人的红雾!<br />
他好害怕,他真的不想死啊,他想离开这里去找阿弟,想让阿弟抱抱他...可他的双脚,却一步也挪不动!<br />
...<br />
上郡军营署衙里,秦王看着怀中痛苦得拼命挣扎,早已满头大汗,却无论他们怎么喊都唤不醒的扶苏,双手忍不住颤抖起来,再次厉声下令速传巫士前来。<br />
李世民知道他是被噩梦魇住了,当初观音婢离世后,兕子也被魇了两回,这就是大唐高僧所说的“魂丢了”,必须帮孩子喊回来。<br />
他噙着泪珠紧紧握住扶苏的双手,希望自己的声音能传给对方几分力量,<br />
“阿兄,我是世民呀,你现在在哪里呢?我去找你好不好....”<br />
不多时,蒙毅带着气喘吁吁的巫士进屋,对方很快就指挥人摆起一个简易祭坛,开始焚香祭神为孩子招魂。<br />
也许那些能与神明沟通的香火,确实能传递某种神奇的讯息,梦里的扶苏终于能再次看清屋中的景象了:<br />
大扶苏已经不见了,先前抱着对方尸体嚎啕怒哭的蒙<br />
恬,也不见了!<br />
内室空无一人,安静得像什么都没发生过。<br />
可是地上,那滩殷红的汩汩血迹仍在。<br />
扶苏吓得一个哆嗦,哭着打了几个嗝,大喊着“阿弟”冲出了内室。<br />
这时,一声模糊而急促的“阿兄,我是世民”突然响起,他心中一惊,立刻抽泣着顺着声音的方向跑去。<br />
“阿兄,我去找你好不好?阿兄,我来找你了哦....”床边李世民焦急的声音,再次回荡在梦中扶苏的耳旁。<br />
正在奋力疾跑的扶苏闻言,猛地睁大惊恐的眼睛,对阿弟的担忧,终于助他拼尽全力挣脱了梦境的束缚,
“在下有一计献上,愿将功折罪,助秦王不费吹灰之力灭齐国!”<br />
第82章<br />
秦王对“不费吹灰之力灭齐国”一事,确实很感兴趣。<br />
对现在的秦国疆土来说,赵国故地西面的边境,与齐国正好紧邻,不得不把提防这个不安分的邻居一事提上日程。<br />
与其费心费力千日防贼,倒不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灭掉贼!<br />
听完范增的计策、接过对方的信物后,秦王当即命人为他们解开绳索,许下了一个承诺:<br />
如果对方此番入齐,真能从内部成功攻破齐国朝堂,让秦国不费一兵一卒灭了齐国,他必会一视同仁论功行赏。<br />
甚至,他还好心地让人把马匹还给了对方。<br />
侥幸保住一条性命的范增,一再发誓绝不会让秦王失望,千恩万谢地带着季布一行离开了。<br />
望着众人的背影,李斯忧心忡忡问秦王,<br />
“王上把范增那伙人放了,万一,他们一去不复返....”<br />
虽然范增这计划,听起来着实诱人,但这帮人,毕竟是一帮想刺杀王上的贼人啊....<br />
按他的想法,还是该留下几个,押回咸阳当人质更稳妥。<br />
李世民指着,被士卒搬到道旁的半块巨石,<br />
“李师兄你看,这石头的跌落之处,与我阿父的车马相距甚远,而除此以外,他们没有再发起任何攻击,可见,范增确实已经临阵变卦了....”<br />
范增是项羽麾下第一谋士,季布是项羽手下五大名将之一,这种现成的人才,本就是秦国急需的,更遑论,对方还莫名其妙地,突然主动倒戈投奔秦王....<br />
而历史上秦灭六国时,最轻松的一战确实是灭齐,秦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迎来了齐王的主动献城投降——<br />
如果范增他们真能让这一天早日到来,秦国自是喜闻乐见的。<br />
秦王颔首赞同孩子的话,<br />
“用这行刺未遂的百人性命,博一个垂手而得齐国的机会,于我大秦而言,并无半分损失。”<br />
若是赌输了,等秦军灭六国后,再把这帮贼人抓来杀掉也不迟。<br />
更何况,范增此人不但有急智,亦有釜底抽薪的勇<br />
气,是个聪明人。<br />
一个肯对着自己这秦王低头的聪明人,自然知道,这天下,将会成为何人的天下,会蠢到放弃这千载难逢的良机吗?<br />
...<br />
待疾驰了数十里,憋了一肚子不解的季布终于问出了疑惑,<br />
“范公一向大义重信,这回为何要背叛齐相,转而投秦?”<br />
范增勒紧缰绳放慢了速度,把齐相故意把他们骗来当探路石一事说了,又意味深长提醒众人,<br />
“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依老夫看,秦王和秦太子皆有帝王之相....秦国终结乱世乃是天命所归,既然齐国迟早要亡于秦国之手,这泼天的大功绩,为何不能由我们摘来献给秦国?”<br />
季布恍然大悟,沉思道,<br />
“但我们这趟刺秦不利,齐相那边岂非....”<br />
范增胸有成竹笑道,<br />
“此事,老夫早有成算,你们按我说的办就行!”<br />
他在楚地乡间,养名望蛰伏多年,终于阴差阳错迎来这么一个位极人臣的大好时机,又岂能不好好珍惜?<br />
灭齐头功,他势在必得!<br />
...<br />
秦王的车队,在前往雁门的途中,又相继遇到了两拨刺客。<br />
经审讯,一拨是燕国派来的,一拨是楚国派来的。<br />
再加上先前齐国的那一拨,这三国,倒是不约而同选了个刺秦的“好时机”。<br />
不过燕楚这些刺客,就没有范增那帮人的好运了,他们被斩杀当场,挂在沿途城墙震慑着妄想再铤而走险的世人。<br />
但这在李斯看来,依然足够让人胆战心寒,遂一再劝谏秦王早些离开赵国归秦。<br />
秦王也有些担心两个孩子的安全,在雁门郡待了几日后,便启程前往太原,再经由太原回到了上郡。<br />
是夜,夜朗星稀,上郡军营署衙中一片静谧。<br />
秦王在烛光下披衣查看着今日送来的急奏,两个孩子在一旁睡得正香甜。<br />
当君王翻阅到下一页时,扶苏突然发出一声凄厉的大喊,<br />
“阿父,阿父...不要杀孩儿呀!”<br />
秦王心中一震,忙丢下急奏,抱起孩子低声疾呼,<br />
“扶苏,扶苏,快醒来....”<br />
然而,就算被吵醒的李世民跟着父亲一起大喊,扶苏也面色苍白地挣扎在噩梦中,迟迟没能醒来。<br />
他梦到自己长大了,看起来都快有阿父那么高了,虽然看起来很陌生,但他知道那就是自己。<br />
此时此刻,这个大扶苏也在上郡,也在他们今日抵达的这处署衙中。<br />
他站在一旁眼睁睁看着,那个一脸倨傲的宦者,正在念父亲写给他的诏书,<br />
“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1)<br />
扶苏急了,不!不是的!<br />
大秦的太子是阿弟世民呀,他怎么可能因为自己当不上太子,就对父亲百般生怨?<br />
宦者命人取来一把利剑,说着“请长公子遵旨行事吧”,他连忙流着泪摆手拼命大喊道,<br />
“不是呀,阿父一定是错怪孩儿了!我从来就没想过要当太子,我是兄长,我怎么会抢阿弟的太子之位呀!阿父,阿父...不要杀孩儿呀....”<br />
然而,不管他怎么惊慌害怕地又哭又喊,也阻止不了梦中那个成年的大扶苏,阻止不了对方含着泪双手接过了剑。<br />
然后,他慢慢朝内室走去,哐当一声拔剑出鞘。<br />
鬓发已斑白的蒙恬大步冲上去,抓着他的手臂大喊道,<br />
“长公子万万不可冲动啊!王上命臣将兵三十万守关,又让您在此担任郡监御史,此乃天下重任也!更何况,王上如今正在巡游途中,现在那使臣一来,就声称要赐死公子您,安知此事无有诈乎?还请您先派人请示王上,若此事为真,您到时再遵旨而行,也未晚也!”(2)<br />
小小的扶苏也急忙跟了上去,他看到了大扶苏手中那道锋利的冰冷白光,真的好伤心,也好害怕呀!<br />
他朝大扶苏哭着大喊,<br />
“不要啊,你不要听那个坏人的话呀!你快回咸阳去求阿父,快去找阿弟帮忙!这一定是个误会,阿父是绝不会杀你的!”<br />
就算他经常会跟阿父作对,会跟阿父吵架,他也无比清楚地知道——<br />
父亲是绝不会让人赐死自己的,绝对不会!<br />
可是,这个大扶苏什么也听不进去,他只是垂泪看着蒙恬,惨然笑道,<br />
“自古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亲要赐死我这做儿子的,我又怎可质疑他的决策?蒙将军,待你往后见到父亲,请代我问他安好....”<br />
话音未落,一阵鲜红的血骤时顺着他的脖颈四处喷射开来,也如同一把利刃划过了小扶苏的双眼——<br />
这一刻,小小的孩子已经被吓得什么也听不见,也什么都看不见了。<br />
红!到处都是红!整个世界都成了一片骇人的红雾!<br />
他好害怕,他真的不想死啊,他想离开这里去找阿弟,想让阿弟抱抱他...可他的双脚,却一步也挪不动!<br />
...<br />
上郡军营署衙里,秦王看着怀中痛苦得拼命挣扎,早已满头大汗,却无论他们怎么喊都唤不醒的扶苏,双手忍不住颤抖起来,再次厉声下令速传巫士前来。<br />
李世民知道他是被噩梦魇住了,当初观音婢离世后,兕子也被魇了两回,这就是大唐高僧所说的“魂丢了”,必须帮孩子喊回来。<br />
他噙着泪珠紧紧握住扶苏的双手,希望自己的声音能传给对方几分力量,<br />
“阿兄,我是世民呀,你现在在哪里呢?我去找你好不好....”<br />
不多时,蒙毅带着气喘吁吁的巫士进屋,对方很快就指挥人摆起一个简易祭坛,开始焚香祭神为孩子招魂。<br />
也许那些能与神明沟通的香火,确实能传递某种神奇的讯息,梦里的扶苏终于能再次看清屋中的景象了:<br />
大扶苏已经不见了,先前抱着对方尸体嚎啕怒哭的蒙<br />
恬,也不见了!<br />
内室空无一人,安静得像什么都没发生过。<br />
可是地上,那滩殷红的汩汩血迹仍在。<br />
扶苏吓得一个哆嗦,哭着打了几个嗝,大喊着“阿弟”冲出了内室。<br />
这时,一声模糊而急促的“阿兄,我是世民”突然响起,他心中一惊,立刻抽泣着顺着声音的方向跑去。<br />
“阿兄,我去找你好不好?阿兄,我来找你了哦....”床边李世民焦急的声音,再次回荡在梦中扶苏的耳旁。<br />
正在奋力疾跑的扶苏闻言,猛地睁大惊恐的眼睛,对阿弟的担忧,终于助他拼尽全力挣脱了梦境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