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已经察觉到扶苏悲愤情绪的李世民,轻叹一口气捉住了项籍的手,声音里带着从未有过的严厉,<br />
“项籍!这就是你对待长辈的态度吗!”<br />
项籍猛地打了个激灵,忙解释道,<br />
“老师,我最敬重您这个长辈的啊!我刚才都给您磕头,喊您阿父了.....”<br />
哎呦呦,李世民确实很喜欢给人当爹,可他这辈子尚未成婚生子,哪能在他和观音婢的亲生孩子出生前,就先认下这么个“好大儿”?<br />
他立刻出言打断了对方的胡言乱语,<br />
“好了,我是你的老师,你喊我阿父做什么?”<br />
“韩信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您是我的老师,当然就是我的父亲!”<br />
韩信眨巴着两只亮汪汪的大眼睛,无辜地与李世民直视,<br />
“老师,这是误会呀,我只说了’我阿父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要一辈子把老师当做父亲来孝顺‘,我没让大师兄喊您阿父呀....”<br />
项籍一脸懵圈地揩着眼泪,这,这不就是同一个意思吗?<br />
李世民在心头暗笑,面上仍是威严不减,把项籍拉来扶苏的身前,给他耐心讲着道理,<br />
“项籍,我跟你说的长辈是指我的兄长,你的师伯。从今日起,你有多尊重我这个老师,就要有多尊重你的师伯,懂吗?就像我对我的师伯一样,一向也是十分敬重的。”<br />
扶苏听了这话,心中那根紧绷的弦蓦地就断了,忍不住眼眶一热。<br />
阿弟,果然还是最在乎他的!<br />
然而项籍一听又快炸了,立马眼泪汪汪道,<br />
“可是,长公子抢了我的位置啊....”<br />
长公子只有十多岁,还没他的大父老呢,凭什么要自己给他让座?<br />
话音未落,一旁的韩信急忙放开李世民,跳下位置,恭恭敬敬朝扶苏行了个礼,<br />
“师伯对不起,信不该跟您抢位置的,请师伯去坐信的位置吧!”<br />
项籍剩下的话语和眼泪,就齐刷刷停在了半路:还能这样,主动让出老师???<br />
李世民看到这一幕,终于忍俊不禁笑出声来。<br />
扶苏也心情极好地俯身抱起韩信,又摸了摸项籍的小脑袋,柔声道,<br />
“对不住,方才是师伯想岔了,我一个当长辈的,确实不该跟你们两个孩子抢老师的。”<br />
说着,他起身把两个孩子依次抱回到李世民身旁,自己则坐到对面,笑吟吟地看着他们师徒三人。<br />
不管阿弟往后还有多少友人和徒弟,他这一世,也只有自己这一个血浓于水的兄长....<br />
亲生手足就是不一样!<br />
...<br />
如果李世民知道扶苏的这个想法,一定会喟然长叹:<br />
亲生手足真的不一样吗?未必。<br />
不管是历史上的扶苏,还是他和李建成李元吉之间的恩怨,抑或,他和观音婢的长子与次子、为了储君之位的两败俱伤.....都足以证明,纯粹真挚的兄弟情谊,是极其罕见的稀缺品。<br />
好在,李世民能无比清晰地感知到,这一世的兄长扶苏,确实有一颗稀缺的纯粹之心。<br />
这些来年,无论旁人如何明里暗里地挑唆,扶苏都从未生出过“我是父亲的长子,为何这储君之位不能由我来做”的愤懑不平。<br />
相反,兄长总是一如既往地支持着自己、保护着自己....<br />
今日,李世民既然察觉到了,扶苏对失去自己这个阿弟之关注的担忧,就不忍让对方继续患得患失。<br />
有的话还是得敞开说明白,方不易生出误会——<br />
就比如,在他心中,亲情是非常重要的。<br />
他深知,自己这一世拥有了情深义重的亲缘,这辈子不管交往了多少友人、招揽了多少贤臣,父母和扶苏,都占据着无人能取代的位置。<br />
于是,当夜,李世民带上东宫膳厨制作的数种糖糕和卤肉,兴冲冲去正殿,邀请父亲一道去昭华宫赏月。<br />
是时候让家人们倾诉一番感情,放下心中的各种隐忧了。<br />
秦始皇下意识看向他怀中的酒坛,<br />
“这是什么?”<br />
李世民忙笑嘻嘻抱着它上殿,揭开盖子给父亲闻,<br />
“这是孩儿去年酿的青梅酒,够醇够香了吧?”<br />
秦始皇立刻面色一变,搁笔来夺酒坛,<br />
“你一个孩童,莫非想抱着这酒去赏月,朕弗许!”<br />
李世民据理力争,死死抱住酒坛不放,<br />
“阿父答应过孩儿,等我长大就能饮酒了!我早就不是孩童了,我已经十七岁了!”<br />
秦始皇剑眉轻蹙,手上加重了力气,<br />
“尚未举行冠礼,你如何能算长大了?朕答应的是,待你满了二十二岁行冠成年....”<br />
李世民早就谗那口美酒了,立刻也跟着加重了力气想抢回酒坛,<br />
“可是,阿父和大秦先君们,在冠礼前都已经娶亲或生子了,孩儿却连酒都不能喝,这不公平!而且这酒一点也不烈!”<br />
前世的他在十四岁丧母后,就得到了李渊的准许,<br />
能与对方和李建成等人举杯对饮。<br />
而这一世,他把大唐时期“麦粒蒸炒生熟搭配”的制曲之法,以某种巧合的形式“启发”了秦国酒坊的官吏。<br />
对方很快就通过这种方法,也酿出了更为醇厚甘美的秦酒。<br />
可是,他的父亲秦始皇在这件事上,有着异乎寻常的固执——<br />
对方命宫人随从严防死守,坚决不许“年幼的”他和扶苏饮酒!<br />
而父亲对他们饮酒年龄禁锢的解除,是二十二岁,救命啊!<br />
秦始皇朝蒙毅使了个眼色,对方只得上前发起“偷袭”。<br />
趁着李世民抱着酒肉敏锐开始防守之际,秦始皇觑准时机把酒坛夺到了手中,这才示意蒙毅下去。<br />
李世民:真遗憾,眼下的自己,已经不再是几岁的孩童了,不然,真要当场打滚撒泼,控诉父亲耍赖!<br />
秦始皇本想没收掉这坛酒的,而且,他如今每日都要练五禽戏,又要早睡,今日,实在不想再多浪费一个时辰的时间,去昭华宫陪世民和扶苏赏月。<br />
但看着孩子一脸不满的神情,和眼中的落寞不甘,他还是抱着酒坛大步走下了殿,<br />
“走吧,陪你们赏月可以,你想在冠礼前娶妻生子也可以,但饮酒不行。”<br />
他把父亲庄襄王早逝的缘由,归结为“体质本孱弱,饮酒又过度”。<br />
当年庄襄王在邯郸为质时,自从得了吕不韦的财物襄助,就开始暗中与赵国公卿显贵往来应酬,以借机从对方口中套取朝堂情报。<br />
这样一来,免不得要频频饮酒作陪。<br />
秦始皇忘不了父亲临终前,一再拉着他的手,虚弱地叮嘱“商君禁酒,乃是先见之明,政儿切莫贪杯纵饮”.....<br />
所以,他不但自己不爱饮酒,也不赞同李世民扶苏兄弟去效仿那些贵族子弟,才十多岁就开始饮酒纵乐。<br />
李世民跺脚,只能无奈地追了上去。<br />
这一夜,他辛辛苦苦酿出来的青梅酒,全进了秦始皇和芈夫人的腹中。<br />
而他和扶苏两兄弟,只能嗅着诱人的果酒清香,默默端着父亲命人端来的蜜水啜饮,眼中尽是苦涩。<br />
当洒满夜空的轻薄月纱,变成一轮圆月投入李世民的杯中时,他忽而心中一动,起身往父母兄长的杯中依次一看——<br />
每个人的杯子里,都盛满了同一轮圆月!<br />
他立刻欣喜朝天望月,伸手做出凭空摘月的动作,再假作把圆月一一投入了四个玉杯中,让秦始皇三人来观看。<br />
还别说,这番景象对在院子纳凉的农人而言,实在是司空见惯的一幕,对他们这样的贵人来说,却多少称得上有些稀奇。<br />
若不是有孩子折腾着,谁又会没事坐在院子里举杯望月呢?<br />
渐渐微醺的芈夫人见状,也顾不得往日的端庄礼仪了。<br />
她抢在秦始皇前头端起自己的酒杯,晃荡着杯中的月色碎影,又等它慢慢复原,惊叹道,<br />
“月亮果然在我们的杯中生长!”<br />
秦始皇也端起酒杯,注视着这枚小小的月亮,沉吟道,<br />
“今日之月,必是大秦当年东出之月,亦必是来日朗照我秦人子孙之月!”<br />
扶苏盯着杯中圆月,心中感慨万千,含笑道,<br />
“虽明月高悬,不独照我,但明月终究与我手足情深!”<br />
李世民则举起自己的玉杯,悠悠吟唱道,<br />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常棣之华,鄂不韡韡(wěi),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今我有月,赠父赠母,兄弟与我,亦共饮一月....”(1)<br />
在这轻缓悠长的歌声中,无一句不流露出他对家人浓浓的感激和眷恋。<br />
本就喝得晕乎乎的芈夫人,听着听着,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br />
那一年,她被父亲逼着替嫁秦国时,一路连哭都不敢哭,生怕秦王见了自己这“赝品”不喜,会把她退回去,会导致父亲一怒之下杀了母亲泄愤。<br />
是什么时候,她那颗惴惴难安的心,才彻底安稳了下来的呢?
“项籍!这就是你对待长辈的态度吗!”<br />
项籍猛地打了个激灵,忙解释道,<br />
“老师,我最敬重您这个长辈的啊!我刚才都给您磕头,喊您阿父了.....”<br />
哎呦呦,李世民确实很喜欢给人当爹,可他这辈子尚未成婚生子,哪能在他和观音婢的亲生孩子出生前,就先认下这么个“好大儿”?<br />
他立刻出言打断了对方的胡言乱语,<br />
“好了,我是你的老师,你喊我阿父做什么?”<br />
“韩信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您是我的老师,当然就是我的父亲!”<br />
韩信眨巴着两只亮汪汪的大眼睛,无辜地与李世民直视,<br />
“老师,这是误会呀,我只说了’我阿父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要一辈子把老师当做父亲来孝顺‘,我没让大师兄喊您阿父呀....”<br />
项籍一脸懵圈地揩着眼泪,这,这不就是同一个意思吗?<br />
李世民在心头暗笑,面上仍是威严不减,把项籍拉来扶苏的身前,给他耐心讲着道理,<br />
“项籍,我跟你说的长辈是指我的兄长,你的师伯。从今日起,你有多尊重我这个老师,就要有多尊重你的师伯,懂吗?就像我对我的师伯一样,一向也是十分敬重的。”<br />
扶苏听了这话,心中那根紧绷的弦蓦地就断了,忍不住眼眶一热。<br />
阿弟,果然还是最在乎他的!<br />
然而项籍一听又快炸了,立马眼泪汪汪道,<br />
“可是,长公子抢了我的位置啊....”<br />
长公子只有十多岁,还没他的大父老呢,凭什么要自己给他让座?<br />
话音未落,一旁的韩信急忙放开李世民,跳下位置,恭恭敬敬朝扶苏行了个礼,<br />
“师伯对不起,信不该跟您抢位置的,请师伯去坐信的位置吧!”<br />
项籍剩下的话语和眼泪,就齐刷刷停在了半路:还能这样,主动让出老师???<br />
李世民看到这一幕,终于忍俊不禁笑出声来。<br />
扶苏也心情极好地俯身抱起韩信,又摸了摸项籍的小脑袋,柔声道,<br />
“对不住,方才是师伯想岔了,我一个当长辈的,确实不该跟你们两个孩子抢老师的。”<br />
说着,他起身把两个孩子依次抱回到李世民身旁,自己则坐到对面,笑吟吟地看着他们师徒三人。<br />
不管阿弟往后还有多少友人和徒弟,他这一世,也只有自己这一个血浓于水的兄长....<br />
亲生手足就是不一样!<br />
...<br />
如果李世民知道扶苏的这个想法,一定会喟然长叹:<br />
亲生手足真的不一样吗?未必。<br />
不管是历史上的扶苏,还是他和李建成李元吉之间的恩怨,抑或,他和观音婢的长子与次子、为了储君之位的两败俱伤.....都足以证明,纯粹真挚的兄弟情谊,是极其罕见的稀缺品。<br />
好在,李世民能无比清晰地感知到,这一世的兄长扶苏,确实有一颗稀缺的纯粹之心。<br />
这些来年,无论旁人如何明里暗里地挑唆,扶苏都从未生出过“我是父亲的长子,为何这储君之位不能由我来做”的愤懑不平。<br />
相反,兄长总是一如既往地支持着自己、保护着自己....<br />
今日,李世民既然察觉到了,扶苏对失去自己这个阿弟之关注的担忧,就不忍让对方继续患得患失。<br />
有的话还是得敞开说明白,方不易生出误会——<br />
就比如,在他心中,亲情是非常重要的。<br />
他深知,自己这一世拥有了情深义重的亲缘,这辈子不管交往了多少友人、招揽了多少贤臣,父母和扶苏,都占据着无人能取代的位置。<br />
于是,当夜,李世民带上东宫膳厨制作的数种糖糕和卤肉,兴冲冲去正殿,邀请父亲一道去昭华宫赏月。<br />
是时候让家人们倾诉一番感情,放下心中的各种隐忧了。<br />
秦始皇下意识看向他怀中的酒坛,<br />
“这是什么?”<br />
李世民忙笑嘻嘻抱着它上殿,揭开盖子给父亲闻,<br />
“这是孩儿去年酿的青梅酒,够醇够香了吧?”<br />
秦始皇立刻面色一变,搁笔来夺酒坛,<br />
“你一个孩童,莫非想抱着这酒去赏月,朕弗许!”<br />
李世民据理力争,死死抱住酒坛不放,<br />
“阿父答应过孩儿,等我长大就能饮酒了!我早就不是孩童了,我已经十七岁了!”<br />
秦始皇剑眉轻蹙,手上加重了力气,<br />
“尚未举行冠礼,你如何能算长大了?朕答应的是,待你满了二十二岁行冠成年....”<br />
李世民早就谗那口美酒了,立刻也跟着加重了力气想抢回酒坛,<br />
“可是,阿父和大秦先君们,在冠礼前都已经娶亲或生子了,孩儿却连酒都不能喝,这不公平!而且这酒一点也不烈!”<br />
前世的他在十四岁丧母后,就得到了李渊的准许,<br />
能与对方和李建成等人举杯对饮。<br />
而这一世,他把大唐时期“麦粒蒸炒生熟搭配”的制曲之法,以某种巧合的形式“启发”了秦国酒坊的官吏。<br />
对方很快就通过这种方法,也酿出了更为醇厚甘美的秦酒。<br />
可是,他的父亲秦始皇在这件事上,有着异乎寻常的固执——<br />
对方命宫人随从严防死守,坚决不许“年幼的”他和扶苏饮酒!<br />
而父亲对他们饮酒年龄禁锢的解除,是二十二岁,救命啊!<br />
秦始皇朝蒙毅使了个眼色,对方只得上前发起“偷袭”。<br />
趁着李世民抱着酒肉敏锐开始防守之际,秦始皇觑准时机把酒坛夺到了手中,这才示意蒙毅下去。<br />
李世民:真遗憾,眼下的自己,已经不再是几岁的孩童了,不然,真要当场打滚撒泼,控诉父亲耍赖!<br />
秦始皇本想没收掉这坛酒的,而且,他如今每日都要练五禽戏,又要早睡,今日,实在不想再多浪费一个时辰的时间,去昭华宫陪世民和扶苏赏月。<br />
但看着孩子一脸不满的神情,和眼中的落寞不甘,他还是抱着酒坛大步走下了殿,<br />
“走吧,陪你们赏月可以,你想在冠礼前娶妻生子也可以,但饮酒不行。”<br />
他把父亲庄襄王早逝的缘由,归结为“体质本孱弱,饮酒又过度”。<br />
当年庄襄王在邯郸为质时,自从得了吕不韦的财物襄助,就开始暗中与赵国公卿显贵往来应酬,以借机从对方口中套取朝堂情报。<br />
这样一来,免不得要频频饮酒作陪。<br />
秦始皇忘不了父亲临终前,一再拉着他的手,虚弱地叮嘱“商君禁酒,乃是先见之明,政儿切莫贪杯纵饮”.....<br />
所以,他不但自己不爱饮酒,也不赞同李世民扶苏兄弟去效仿那些贵族子弟,才十多岁就开始饮酒纵乐。<br />
李世民跺脚,只能无奈地追了上去。<br />
这一夜,他辛辛苦苦酿出来的青梅酒,全进了秦始皇和芈夫人的腹中。<br />
而他和扶苏两兄弟,只能嗅着诱人的果酒清香,默默端着父亲命人端来的蜜水啜饮,眼中尽是苦涩。<br />
当洒满夜空的轻薄月纱,变成一轮圆月投入李世民的杯中时,他忽而心中一动,起身往父母兄长的杯中依次一看——<br />
每个人的杯子里,都盛满了同一轮圆月!<br />
他立刻欣喜朝天望月,伸手做出凭空摘月的动作,再假作把圆月一一投入了四个玉杯中,让秦始皇三人来观看。<br />
还别说,这番景象对在院子纳凉的农人而言,实在是司空见惯的一幕,对他们这样的贵人来说,却多少称得上有些稀奇。<br />
若不是有孩子折腾着,谁又会没事坐在院子里举杯望月呢?<br />
渐渐微醺的芈夫人见状,也顾不得往日的端庄礼仪了。<br />
她抢在秦始皇前头端起自己的酒杯,晃荡着杯中的月色碎影,又等它慢慢复原,惊叹道,<br />
“月亮果然在我们的杯中生长!”<br />
秦始皇也端起酒杯,注视着这枚小小的月亮,沉吟道,<br />
“今日之月,必是大秦当年东出之月,亦必是来日朗照我秦人子孙之月!”<br />
扶苏盯着杯中圆月,心中感慨万千,含笑道,<br />
“虽明月高悬,不独照我,但明月终究与我手足情深!”<br />
李世民则举起自己的玉杯,悠悠吟唱道,<br />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常棣之华,鄂不韡韡(wěi),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今我有月,赠父赠母,兄弟与我,亦共饮一月....”(1)<br />
在这轻缓悠长的歌声中,无一句不流露出他对家人浓浓的感激和眷恋。<br />
本就喝得晕乎乎的芈夫人,听着听着,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br />
那一年,她被父亲逼着替嫁秦国时,一路连哭都不敢哭,生怕秦王见了自己这“赝品”不喜,会把她退回去,会导致父亲一怒之下杀了母亲泄愤。<br />
是什么时候,她那颗惴惴难安的心,才彻底安稳了下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