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京回杭州就算不上远了,这次他们又换了一艘船,窗户竟然用的是玻璃,窗明几净,看起来人的心情也分外好了。
舍娘极少弹琴,今日心情好,自然弹一首《碣石调幽兰》,这是梁代琴家丘明传下来的,曲调清丽婉转,似乎能直触人心。
这样的琴声让李琚听的也分外入神,他也在想自己的亲事,他也要满十五了,按照正常宗室子弟的要求,如果不是国丧,他们就要在藩地选秀了。家里人原本选谁他都无所谓,反正是政治联姻。
再者,这辈子如果现在的延平帝一直在,那他靠自己就会得到重用,将来妻子要在王府,多半要和母妃太妃相处,所以他们喜欢就好。
无论是杨茉还是褚氏,对他本来是没什么区别的。
可今日舍娘的话给了他一个启发,就像她不愿意去高攀,她也能够在亲事上反抗,自己也未曾不可,他为何不能选一位自己也觉得好的呢?
这个念头一起,他就抑制不住了。
虽然他认为为李姓宗室做了正确的事情,但是从另一种方面说,也剥夺了舍娘扶摇直上的机会,以至于竟然只能做续弦。
看她的样子,也不太受家人束缚,连襄王世子都看不上,这般有主见的人,让他觉得捉摸不透,也把握不住。
其实前世最大的变数就是裴舍娘,这辈子依旧是如此。他在南京已然听到风声,等皇帝出丧之后,全国大选女子充盈后宫,以裴舍娘的美貌才情,即便没有家世,都是上等拔尖的,入宫当即封妃都是有可能的。
她身体又好,骑马凫水样样都行,恐怕又是新一轮夺嫡了。
如此之计,只有自己以身饲虎了。
想到这里,他心里隐约松了口气。
却说船很快行到了杭州,舍娘她们下船的时候,裴以清的茶都已然快成白水了,显然是在这里等了许久了。
庾氏在儿女面前得刚强些,在丈夫面前倒是恢复了些小儿女情态:“你怎么来了?今日不要上衙么?”
“我是特地来接你们母女的。”裴以清也是担心的不得了。
庾氏又说:“我们这一来一去,都是世子照顾的,还要多谢世子才是。”
裴以清对李琚好一番道谢,李琚却十分客气,对他一个知府都很礼遇,这让裴以清还有些受宠若惊。
还是在回程的路上,庾氏同丈夫说了:“我看世子对咱们女儿有些不一般。”
“什么?”
这是裴以清没想到的事情。
庾氏便说了些她观察到的,从而又道:“襄王世子虽然在花太妃的安排下和我们舍娘有些相处,但是襄王妃对我的态度有些轻慢,想来襄王府
即便娶咱们女儿,怕也是和郭姑娘差不多。兴许还可能以侍妾的身份先待着,到时候再封个侧妃,那样熬的实在是太委屈我们女儿了。”
裴以清赞同:“是啊,如果真的要做侧妃,何必去襄王府,舍娘的性子可是受不得半点委屈的。”
“对了,新安侯世子那边的事情你回绝了么?”庾氏问起。
裴以清点头:“放心吧,看时日,现下恐怕是已经到京中了。”
是的,裴霁已经收到他爹的信了,信上他爹是不同意的,说妹妹年纪小,恐怕不适合云云。故而,裴霁也和萧棠透出那么点意思了,萧棠这边人选当然也是很多,他只是觉得舍娘最合适,现在人家回绝了,他也立马挑好了下家,那便是舜娘。
年底正好是念娘过世一周年,周年祭过完他就打算成婚了。
因她们回来都快腊月了,舍娘遂不必再去庆王府,只在家中陪家人。又说新来的同知家中很是清苦,老母妻子女儿这么冷的天还得纺线织布,还不肯收常例钱,所以,庾氏和舍娘常常暗中接济一番。
张淑贤趁着一早,也带了些米糕过来舍娘这里,还道:“这是我母亲亲手做的,用箬叶包着蒸的,一股清香。母亲让我多谢你们,送了名贵药材来。”
“张姐姐,这远亲不如近邻,本是举手之劳,你来吃我从襄阳带回来的茶叶,若是好,也带一些回去。”
平日在家成日纺线织布,这个时候才能出来一趟,也能抽空打打牙祭,张淑贤笑道:“那我就不客气了。”
舍娘想张淑贤这样的人反倒比那种假清高的好多了,故而,又让人上了几样细点,陪着她说话。
其实张大人的清名很响,要不然也不会举人出身,做到同知的地位,就像之前孙璧清的爹也是举人出身,最后做到知县都是顶天了。
虽说他对妻儿算不得好,但是治下百姓却是有福了,因此裴以清和他相处的也很好。
甚至裴以清还帮张淑贤要说亲,说亲的正是邵家儿郎,听闻邵家公子中了举人之后,赴京赶考一次并未中,因此有些颓丧,还是裴以清想着结亲不成,倒是给他介绍了一位好先生,最近看了邵小郎的文章,只夸进益许多。
他还想着邵家有钱,张家有名,二者结合正好。
舍娘还想这位邵状元按照发展,前世应该是舜娘的丈夫,但这辈子许多事情都不同了。爹这辈子官位更高,娘又还在,她们兄妹也不必托付给老家的人,爹处理事情来也是得心应手。
张同知认为邵家有钱,恐怕让人认为他有爱富之嫌,倒是裴以清笑道:“若是真要说个富户,杭州城的富户可不少,我是看这孩子的确有才,你也不要太迂腐了。”
有裴以清说和,两边亲事就说定了。有这一层意思,裴家和张家也亲近许多,这就是现下这下琐碎的事情了。
又说李琚回去之后,就先跟庆王妃说了他这次能够脱身都是靠舍娘云云,他是个行动派,做什么事情都不会拖拉。还对她道:“娘,这次也是因为我要赴任,所以让裴姑娘及笄都没来得及办,您可否帮我送一件及笄礼去?”
这话说出来,他甚至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爽快,以前这种事情他根本都不会提,因为所有人的亲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里有自己说话的份。
“你倒是对裴家人很上心。”庆王妃道。
李琚倒是没多话,说多了反而对舍娘不好。
自然,他之所以敢这么和庆王妃说,也是因为庆王妃是真心希望他好的,不是一味想着作威作福的人。
当然,除了庆王妃这里,李琚也没闲着,庆王那里他就照实说了,因为父王可并不好糊弄,且他说话还是一言九鼎的。
“人家不计名节安全,帮了儿子这么大的忙,儿子仰慕裴家姑娘,还请父王成全。”
若只是个普通的世子,自然不够资格在父母面前提要求,但是他刚刚办了大案,平时也是很有主见的人,庆王听了也要重视他的意见。
“那裴姑娘之前也救了你妹妹,现在又帮了你,倒是和咱们家有缘分。”庆王淡淡的道。
李琚还道:“爹,其实儿子还有一层意思,咱们家说起尊崇来,已然是宗室第一人了,若是挑一位家世不显的,反而让上头放心,这也是好事。”
“也是,咱们只要能够保持住地位,就已经是贵不可言了,若挑个家世顶好的,反倒是让人怀疑。吴王妃不也只是个指挥佥事的女儿么?”庆王道。
见父王母妃都赞成,李琚也是松了一口气。
舍娘还不知晓这些,她还在家里美美的过年,虽说她在船上的心愿是胡天胡地睡个十天十夜,总得把觉睡好了,可真正在家睡了两日就已然是感觉头重脚轻。
有时候看一本书看的晚上熬夜,白日起来头还疼的紧。
年过完之后,邵家亲自过来向张家姑娘提亲,送的聘礼也是十分丰厚,张家虽然清贫一些,但是也有骨气,这些聘礼到时候都让张姑娘陪嫁过去,也不看着人家富贵,自家就拼命比富,有多少俸禄就置办多少嫁妆。
说起来这还对了邵家的脉了,邵家平日喜欢说文人爱清高,但是张家这般的,他们又觉得有风骨。
庾氏抱怨裴以清:“你还为别人做亲,咱们舍娘都十六了(虚岁),可得想想法子啊。”
“你不是说庆王那边有意吗?既然如此,我们就先按捺住,倒是霁哥儿的亲事得抓紧了。”裴以清道。
裴霁说的人家是南京国子监司业之女,嫂子当然也不是前世那个嫂子了,裴霁还得赶回来先成亲。
只是没想到三月这个时候,庆王府让她还是去做伴读。
说起庆王府,年节时,庆王妃还赏了自己一对累丝金凤步摇,上面镶嵌的拇指大的明珠,说是为了补偿她及笄。
这也着实太贵重了,舍娘不肯收下,还是庾氏说了,舍娘方才收下了。
“娘,女儿这就要去庆王府了,家里的事情就劳烦您多操心了。”
“这有什么的,是我分内的事情。”庾氏笑道。
回到熟悉的折花院,舍娘发现这次的布置比上一次要更精致了,庆王妃和老太妃也待她更热络一些了。
甚至,她还发现她来老太妃这里请安的时候,辅国公夫人也在,似乎都在打量自己。
这样的眼神表现,舍娘何等聪明的人,已经想到了几分,但她还是和往常一样,并未表现出和杨茉似的那般开始乔张做致。
庆王妃见她这样的稳重大方,丝毫不露端倪,又想千好万好,不如儿子自己觉得好,她倒是能够接受。更何况庆王也和她说:“现如今我们世子原本因为和太子关系好,备受瞩目,京中许多人都盯着呢,若是真的又娶了一位极其显赫的人家,恐怕就得被人留心了。再者,你们之前看好的杨家,布政使杨大人已经有了致仕之意,可见没什么是长久的,裴家好歹仕宦名门,裴以清如今还不到四十,就已经是四品。等到咱们出了孝,他任期也差不多快满了,到时候指不定他还得升官。”
舍娘极少弹琴,今日心情好,自然弹一首《碣石调幽兰》,这是梁代琴家丘明传下来的,曲调清丽婉转,似乎能直触人心。
这样的琴声让李琚听的也分外入神,他也在想自己的亲事,他也要满十五了,按照正常宗室子弟的要求,如果不是国丧,他们就要在藩地选秀了。家里人原本选谁他都无所谓,反正是政治联姻。
再者,这辈子如果现在的延平帝一直在,那他靠自己就会得到重用,将来妻子要在王府,多半要和母妃太妃相处,所以他们喜欢就好。
无论是杨茉还是褚氏,对他本来是没什么区别的。
可今日舍娘的话给了他一个启发,就像她不愿意去高攀,她也能够在亲事上反抗,自己也未曾不可,他为何不能选一位自己也觉得好的呢?
这个念头一起,他就抑制不住了。
虽然他认为为李姓宗室做了正确的事情,但是从另一种方面说,也剥夺了舍娘扶摇直上的机会,以至于竟然只能做续弦。
看她的样子,也不太受家人束缚,连襄王世子都看不上,这般有主见的人,让他觉得捉摸不透,也把握不住。
其实前世最大的变数就是裴舍娘,这辈子依旧是如此。他在南京已然听到风声,等皇帝出丧之后,全国大选女子充盈后宫,以裴舍娘的美貌才情,即便没有家世,都是上等拔尖的,入宫当即封妃都是有可能的。
她身体又好,骑马凫水样样都行,恐怕又是新一轮夺嫡了。
如此之计,只有自己以身饲虎了。
想到这里,他心里隐约松了口气。
却说船很快行到了杭州,舍娘她们下船的时候,裴以清的茶都已然快成白水了,显然是在这里等了许久了。
庾氏在儿女面前得刚强些,在丈夫面前倒是恢复了些小儿女情态:“你怎么来了?今日不要上衙么?”
“我是特地来接你们母女的。”裴以清也是担心的不得了。
庾氏又说:“我们这一来一去,都是世子照顾的,还要多谢世子才是。”
裴以清对李琚好一番道谢,李琚却十分客气,对他一个知府都很礼遇,这让裴以清还有些受宠若惊。
还是在回程的路上,庾氏同丈夫说了:“我看世子对咱们女儿有些不一般。”
“什么?”
这是裴以清没想到的事情。
庾氏便说了些她观察到的,从而又道:“襄王世子虽然在花太妃的安排下和我们舍娘有些相处,但是襄王妃对我的态度有些轻慢,想来襄王府
即便娶咱们女儿,怕也是和郭姑娘差不多。兴许还可能以侍妾的身份先待着,到时候再封个侧妃,那样熬的实在是太委屈我们女儿了。”
裴以清赞同:“是啊,如果真的要做侧妃,何必去襄王府,舍娘的性子可是受不得半点委屈的。”
“对了,新安侯世子那边的事情你回绝了么?”庾氏问起。
裴以清点头:“放心吧,看时日,现下恐怕是已经到京中了。”
是的,裴霁已经收到他爹的信了,信上他爹是不同意的,说妹妹年纪小,恐怕不适合云云。故而,裴霁也和萧棠透出那么点意思了,萧棠这边人选当然也是很多,他只是觉得舍娘最合适,现在人家回绝了,他也立马挑好了下家,那便是舜娘。
年底正好是念娘过世一周年,周年祭过完他就打算成婚了。
因她们回来都快腊月了,舍娘遂不必再去庆王府,只在家中陪家人。又说新来的同知家中很是清苦,老母妻子女儿这么冷的天还得纺线织布,还不肯收常例钱,所以,庾氏和舍娘常常暗中接济一番。
张淑贤趁着一早,也带了些米糕过来舍娘这里,还道:“这是我母亲亲手做的,用箬叶包着蒸的,一股清香。母亲让我多谢你们,送了名贵药材来。”
“张姐姐,这远亲不如近邻,本是举手之劳,你来吃我从襄阳带回来的茶叶,若是好,也带一些回去。”
平日在家成日纺线织布,这个时候才能出来一趟,也能抽空打打牙祭,张淑贤笑道:“那我就不客气了。”
舍娘想张淑贤这样的人反倒比那种假清高的好多了,故而,又让人上了几样细点,陪着她说话。
其实张大人的清名很响,要不然也不会举人出身,做到同知的地位,就像之前孙璧清的爹也是举人出身,最后做到知县都是顶天了。
虽说他对妻儿算不得好,但是治下百姓却是有福了,因此裴以清和他相处的也很好。
甚至裴以清还帮张淑贤要说亲,说亲的正是邵家儿郎,听闻邵家公子中了举人之后,赴京赶考一次并未中,因此有些颓丧,还是裴以清想着结亲不成,倒是给他介绍了一位好先生,最近看了邵小郎的文章,只夸进益许多。
他还想着邵家有钱,张家有名,二者结合正好。
舍娘还想这位邵状元按照发展,前世应该是舜娘的丈夫,但这辈子许多事情都不同了。爹这辈子官位更高,娘又还在,她们兄妹也不必托付给老家的人,爹处理事情来也是得心应手。
张同知认为邵家有钱,恐怕让人认为他有爱富之嫌,倒是裴以清笑道:“若是真要说个富户,杭州城的富户可不少,我是看这孩子的确有才,你也不要太迂腐了。”
有裴以清说和,两边亲事就说定了。有这一层意思,裴家和张家也亲近许多,这就是现下这下琐碎的事情了。
又说李琚回去之后,就先跟庆王妃说了他这次能够脱身都是靠舍娘云云,他是个行动派,做什么事情都不会拖拉。还对她道:“娘,这次也是因为我要赴任,所以让裴姑娘及笄都没来得及办,您可否帮我送一件及笄礼去?”
这话说出来,他甚至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爽快,以前这种事情他根本都不会提,因为所有人的亲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里有自己说话的份。
“你倒是对裴家人很上心。”庆王妃道。
李琚倒是没多话,说多了反而对舍娘不好。
自然,他之所以敢这么和庆王妃说,也是因为庆王妃是真心希望他好的,不是一味想着作威作福的人。
当然,除了庆王妃这里,李琚也没闲着,庆王那里他就照实说了,因为父王可并不好糊弄,且他说话还是一言九鼎的。
“人家不计名节安全,帮了儿子这么大的忙,儿子仰慕裴家姑娘,还请父王成全。”
若只是个普通的世子,自然不够资格在父母面前提要求,但是他刚刚办了大案,平时也是很有主见的人,庆王听了也要重视他的意见。
“那裴姑娘之前也救了你妹妹,现在又帮了你,倒是和咱们家有缘分。”庆王淡淡的道。
李琚还道:“爹,其实儿子还有一层意思,咱们家说起尊崇来,已然是宗室第一人了,若是挑一位家世不显的,反而让上头放心,这也是好事。”
“也是,咱们只要能够保持住地位,就已经是贵不可言了,若挑个家世顶好的,反倒是让人怀疑。吴王妃不也只是个指挥佥事的女儿么?”庆王道。
见父王母妃都赞成,李琚也是松了一口气。
舍娘还不知晓这些,她还在家里美美的过年,虽说她在船上的心愿是胡天胡地睡个十天十夜,总得把觉睡好了,可真正在家睡了两日就已然是感觉头重脚轻。
有时候看一本书看的晚上熬夜,白日起来头还疼的紧。
年过完之后,邵家亲自过来向张家姑娘提亲,送的聘礼也是十分丰厚,张家虽然清贫一些,但是也有骨气,这些聘礼到时候都让张姑娘陪嫁过去,也不看着人家富贵,自家就拼命比富,有多少俸禄就置办多少嫁妆。
说起来这还对了邵家的脉了,邵家平日喜欢说文人爱清高,但是张家这般的,他们又觉得有风骨。
庾氏抱怨裴以清:“你还为别人做亲,咱们舍娘都十六了(虚岁),可得想想法子啊。”
“你不是说庆王那边有意吗?既然如此,我们就先按捺住,倒是霁哥儿的亲事得抓紧了。”裴以清道。
裴霁说的人家是南京国子监司业之女,嫂子当然也不是前世那个嫂子了,裴霁还得赶回来先成亲。
只是没想到三月这个时候,庆王府让她还是去做伴读。
说起庆王府,年节时,庆王妃还赏了自己一对累丝金凤步摇,上面镶嵌的拇指大的明珠,说是为了补偿她及笄。
这也着实太贵重了,舍娘不肯收下,还是庾氏说了,舍娘方才收下了。
“娘,女儿这就要去庆王府了,家里的事情就劳烦您多操心了。”
“这有什么的,是我分内的事情。”庾氏笑道。
回到熟悉的折花院,舍娘发现这次的布置比上一次要更精致了,庆王妃和老太妃也待她更热络一些了。
甚至,她还发现她来老太妃这里请安的时候,辅国公夫人也在,似乎都在打量自己。
这样的眼神表现,舍娘何等聪明的人,已经想到了几分,但她还是和往常一样,并未表现出和杨茉似的那般开始乔张做致。
庆王妃见她这样的稳重大方,丝毫不露端倪,又想千好万好,不如儿子自己觉得好,她倒是能够接受。更何况庆王也和她说:“现如今我们世子原本因为和太子关系好,备受瞩目,京中许多人都盯着呢,若是真的又娶了一位极其显赫的人家,恐怕就得被人留心了。再者,你们之前看好的杨家,布政使杨大人已经有了致仕之意,可见没什么是长久的,裴家好歹仕宦名门,裴以清如今还不到四十,就已经是四品。等到咱们出了孝,他任期也差不多快满了,到时候指不定他还得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