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嬴子瑜还能有什么问题,依旧是刚刚没回答的,“这个计策真的是你想出来的吗?”<br />
听到又是这个问题,刘邦原本还想挣扎一下的,但是突然间似乎是想到刚刚内侍对他的劝告;<br />
又看到嬴子瑜虽然年纪小,但是这个问题已经问了两遍了,说出来的话又是那样斩钉截铁的。<br />
刘邦在心里斟酌了一番之后决定坦白从宽了,“小公主果然聪慧,一眼就看出了这计策不是我一人能想出来的。<br />
既然如此,某也不在遮遮掩掩了,这计策是我和友人萧何一次聊天中意外得到的。”<br />
说到这里,刘邦不由得想起当时的场景。<br />
那是三年前的冬天,萧何刚刚成为主吏掾,兴起邀请刘邦喝酒。<br />
毕竟之前还是泗水郡的一个卒史,现在成了主吏掾,算是升职了。<br />
因为在监郡御史手底下干活,因为御史交给他的事务萧何都能办的井井有条,所以非常欣赏他,才提拔了他。<br />
再加上萧何本人的才华和情商,年年考评第一都不是问题。<br />
作为友人,刘邦是非常看好他的前途的,认为以后萧何绝对能进入中央,做个丞相都是有可能的。<br />
但是萧何却摇摇头,喝了口酒,制止了刘邦不切实际的幻想。<br />
刘邦立刻不乐意了,“萧何你这就没意思了,咱俩都是兄弟。<br />
当初御史想要向朝廷举荐你没成功不过是因为你再三推辞,然后遇上官员晋升需要考核的改革,但是你的能力我们都是有目共睹的。<br />
你就不要谦虚了,谦虚过头可就是骄傲了。”<br />
萧何又喝了口酒,“你真这样认为?”<br />
刘邦点点头。<br />
也许是酒劲上来,萧何拉着刘邦道,“你可知为何我曾经不愿意接受御史的推荐一再请辞,甚至推辞不了了才做了这个主吏掾?”<br />
刘邦大惊,差点想去捂住萧何的嘴,“你居然有这样的念头,你不想活了?”<br />
萧何掰开刘邦捂住自己嘴的手,“我有什么念头?什么我不想活了?你在说些什么?还是说你想歪了?”<br />
刘邦左右看了看,确定四下无人,然后压低声音凑近萧何说道,“你当初不愿意接受推荐难道不是因为你看出当时的大秦寿命不多,即将走向尽头了吗?<br />
你当时还跟我说的,即便大秦真的统一了,那也不过是死前余晖,不做改变的话用不到几年,大秦就会乱。<br />
你看到了大秦的末世所以才同我交好,是也不是?”<br />
刘邦一副我猜的如何的样子看向萧何。<br />
萧何抿了抿嘴,这确实是之前自己不愿意成为大秦官员的原因,就是担心不好抽手。<br />
但话又说回来了,刘邦又说,“只是你看看现在,大秦可还有一点摇摇欲坠的样子?”<br />
说来也奇怪,刘邦没感觉大秦大刀阔斧做了些什么,但就是感觉有好多都不一样了,大秦大厦将倾的感觉少了很多。<br />
刘邦都能感受到,更别说政治敏锐的萧何了。<br />
但是萧何不能认刘邦的帽子,“这只是你的猜测,与我无关。”<br />
“嘿,你这人怎么这样?”刘邦被萧何噎了一下,但是没有太过计较,“算了,我大人有大量不跟你计较。<br />
既然不是那个原因,那你说说你为什么不愿意呗。”<br />
刘邦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br />
然后萧何同刘邦说了一件事情。<br />
“前段时间我发现,县丞和御史狼狈为奸,私相授受。”<br />
刘邦没明白,“比如呢?”<br />
“贪污受贿,任人唯亲,一手遮天,不顾百姓……”<br />
刘邦笑了笑,“萧何兄弟,以前都是你照顾我,都是你指点我,这次也轮到我指点指点你吧。<br />
你觉得县丞和御史做那些事情是狼狈为奸,但殊不知在他们眼里他们所作所为都是理所应当呢。<br />
你说他们贪污受贿,在他们眼里不过就是收一点辛苦费;<br />
任人唯亲也可以说是培养亲信;<br />
就连一手遮天,不顾百姓在他们眼里都可能是冤枉之语,毕竟其他人就是这样做的。<br />
其他人都是这样他们便也如此有何不可?”<br />
“其他人如此就是对的吗?”<br />
刘邦摇摇头,“不是,但是屁股决定脑袋,这点你应该比我清楚啊。”<br />
甚至刘邦都疑惑了,这个道理曾经还是萧何告诫自己的,是他说的,不平之事很多,管不过来,要收起曾经的三观。<br />
怎么一转眼的功夫萧何自己就忘记了?<br />
“你怎么变得如此天真了,天真过头都不像你了。”<br />
萧何摇了摇手中的酒杯,“大约今天的我醉了,突然涌起了少年时候的壮志了吧。”<br />
刘邦笑道,“现在我们都老了,我孑然一身无牵无挂,你不一样,你都是快要做大父的人了。<br />
少年的激情离我们太远了,曾经谁不想为苍生谋福祉,为天下大同,但是现实会教会我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br />
萧何点头,然后问道,“这么说来刘季你就认命了?”<br />
“不认命又该如何?”刘邦反问。<br />
“至少不该认的这么快吧。”萧何喃喃自语。<br />
刘邦重新给萧何酒杯里满上,“说来说去,萧何你还是心中有一团火,压不下去。”<br />
萧何阻止刘邦继续倒酒的动作,看着刘邦,“我不信你没有。”<br />
“诶,现在在说你,怎么说到我身上来了。<br />
要我说,既然你有想法不更应该接受御史的推荐吗,只有身处高位才能有所改变,不然你现在说的一切都是空话。”<br />
“哪有什么为什么,世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就两个字,我不愿!”<br />
“哈哈哈哈哈,你果然是醉了,这明明是四个字。”<br />
两人胡搅蛮缠的一番后,萧何又说,“如果有一天我能改变,我就要……”<br />
萧何说了很多,到后面他自己也不记得了,就记得是不是耳边传来刘邦的点评——屁股决定脑袋。<br />
这件事情在两人喝完酒,清醒过来之后互相当做没发生了。<br />
刘邦明面上也是这样,但萧何的一番话还是在他心里留下了痕迹。<br />
所以这次,刘邦抓住了机会,虽然到现在刘邦也不知道当时萧何情绪失控的真正原因是什么。<br />
嬴子瑜就知道,这里面有其他人的身影,不过想来也是,这个时候的刘邦身边除了萧何之外,应该没有什么人,即便有也是樊哙、卢绾这种的武将。<br />
然后嬴子瑜一副胜利的样子看向了嬴政,仿佛在说胜利的是我。<br />
嬴政只是睨了一眼嬴子瑜。<br />
见自家大父没什么太大反应,嬴子瑜没有得到想要的反应,有点索然无味。<br />
不过,萧何诶,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的全能型好苗子的萧何啊,她要得到。<br />
于是又问刘邦,“那你朋友现在在什么地方?”<br />
刘邦回答道,“在沛县,担任沛县主吏掾。”<br />
人在何处已经知道了,嬴政也不拖沓,立刻派人前去沛县寻人。<br />
刘邦看到君上对自己友人的重视,虽然心里难免有落差,但更多的是为萧何感到高兴。<br />
毕竟萧何曾经多次凭借官吏的职权袒护他,自己当了亭长之后还指点过他,就连这次来参加徭役萧何都送了五百的路费,得友如此,夫复何求。<br />
想到这里,刘邦最后一点不悦也没有了。<br />
嬴子瑜盘算着,如今汉初三杰中的两个张良和萧何都有眉头了,她是非常期待韩信的出现了,所以要不要派人去淮阴呢?<br />
第127章<br />
嬴子瑜灵光一闪,大秦上下忙的不可开交,只有她的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的过着。<br />
在嬴子瑜心里,除了第一次在服徭役的地方碰上了刘邦,附赠了萧何之外就没有新奇的事情发生了。<br />
刘邦现在因为向嬴政献策有功,嬴政非常欣赏,所以破格被嬴政留在了咸阳。<br />
虽然这是对外的口径,但是嬴子瑜就是觉得这是自家大父的借口,嬴政留下刘邦绝对和刘邦是汉高祖的原因分不开。<br />
当然,刘邦虽然被嬴政留在了咸阳,嬴政手底下的人也有眼力见给他安排了住所,只不过刘邦初到咸阳城,还是举目无亲的状态。<br />
不过好在刘邦毕竟是刘邦,交友能力强悍,个人魅力也不俗,没多少时间就结交了不少相见恨晚的好友,章邯就是其中一位。<br />
这点嬴子瑜是不知道的。<br />
所以后来嬴子瑜在封禅途中见到刘邦的时候属实惊讶了一番。<br />
这些都是后话了,现在百无聊赖的嬴子瑜又开始蠢蠢欲动了。<br />
因为水泥修路节省了不少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所以没过多久,一条从咸阳到泰山的阳关大道就修筑好了,这也意味着嬴政即将开启他的第一次封禅之旅。<br />
公元前220年九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嬴政带着扶苏、嬴子瑜等儿孙,并文武百官七十余人启程了。
听到又是这个问题,刘邦原本还想挣扎一下的,但是突然间似乎是想到刚刚内侍对他的劝告;<br />
又看到嬴子瑜虽然年纪小,但是这个问题已经问了两遍了,说出来的话又是那样斩钉截铁的。<br />
刘邦在心里斟酌了一番之后决定坦白从宽了,“小公主果然聪慧,一眼就看出了这计策不是我一人能想出来的。<br />
既然如此,某也不在遮遮掩掩了,这计策是我和友人萧何一次聊天中意外得到的。”<br />
说到这里,刘邦不由得想起当时的场景。<br />
那是三年前的冬天,萧何刚刚成为主吏掾,兴起邀请刘邦喝酒。<br />
毕竟之前还是泗水郡的一个卒史,现在成了主吏掾,算是升职了。<br />
因为在监郡御史手底下干活,因为御史交给他的事务萧何都能办的井井有条,所以非常欣赏他,才提拔了他。<br />
再加上萧何本人的才华和情商,年年考评第一都不是问题。<br />
作为友人,刘邦是非常看好他的前途的,认为以后萧何绝对能进入中央,做个丞相都是有可能的。<br />
但是萧何却摇摇头,喝了口酒,制止了刘邦不切实际的幻想。<br />
刘邦立刻不乐意了,“萧何你这就没意思了,咱俩都是兄弟。<br />
当初御史想要向朝廷举荐你没成功不过是因为你再三推辞,然后遇上官员晋升需要考核的改革,但是你的能力我们都是有目共睹的。<br />
你就不要谦虚了,谦虚过头可就是骄傲了。”<br />
萧何又喝了口酒,“你真这样认为?”<br />
刘邦点点头。<br />
也许是酒劲上来,萧何拉着刘邦道,“你可知为何我曾经不愿意接受御史的推荐一再请辞,甚至推辞不了了才做了这个主吏掾?”<br />
刘邦大惊,差点想去捂住萧何的嘴,“你居然有这样的念头,你不想活了?”<br />
萧何掰开刘邦捂住自己嘴的手,“我有什么念头?什么我不想活了?你在说些什么?还是说你想歪了?”<br />
刘邦左右看了看,确定四下无人,然后压低声音凑近萧何说道,“你当初不愿意接受推荐难道不是因为你看出当时的大秦寿命不多,即将走向尽头了吗?<br />
你当时还跟我说的,即便大秦真的统一了,那也不过是死前余晖,不做改变的话用不到几年,大秦就会乱。<br />
你看到了大秦的末世所以才同我交好,是也不是?”<br />
刘邦一副我猜的如何的样子看向萧何。<br />
萧何抿了抿嘴,这确实是之前自己不愿意成为大秦官员的原因,就是担心不好抽手。<br />
但话又说回来了,刘邦又说,“只是你看看现在,大秦可还有一点摇摇欲坠的样子?”<br />
说来也奇怪,刘邦没感觉大秦大刀阔斧做了些什么,但就是感觉有好多都不一样了,大秦大厦将倾的感觉少了很多。<br />
刘邦都能感受到,更别说政治敏锐的萧何了。<br />
但是萧何不能认刘邦的帽子,“这只是你的猜测,与我无关。”<br />
“嘿,你这人怎么这样?”刘邦被萧何噎了一下,但是没有太过计较,“算了,我大人有大量不跟你计较。<br />
既然不是那个原因,那你说说你为什么不愿意呗。”<br />
刘邦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br />
然后萧何同刘邦说了一件事情。<br />
“前段时间我发现,县丞和御史狼狈为奸,私相授受。”<br />
刘邦没明白,“比如呢?”<br />
“贪污受贿,任人唯亲,一手遮天,不顾百姓……”<br />
刘邦笑了笑,“萧何兄弟,以前都是你照顾我,都是你指点我,这次也轮到我指点指点你吧。<br />
你觉得县丞和御史做那些事情是狼狈为奸,但殊不知在他们眼里他们所作所为都是理所应当呢。<br />
你说他们贪污受贿,在他们眼里不过就是收一点辛苦费;<br />
任人唯亲也可以说是培养亲信;<br />
就连一手遮天,不顾百姓在他们眼里都可能是冤枉之语,毕竟其他人就是这样做的。<br />
其他人都是这样他们便也如此有何不可?”<br />
“其他人如此就是对的吗?”<br />
刘邦摇摇头,“不是,但是屁股决定脑袋,这点你应该比我清楚啊。”<br />
甚至刘邦都疑惑了,这个道理曾经还是萧何告诫自己的,是他说的,不平之事很多,管不过来,要收起曾经的三观。<br />
怎么一转眼的功夫萧何自己就忘记了?<br />
“你怎么变得如此天真了,天真过头都不像你了。”<br />
萧何摇了摇手中的酒杯,“大约今天的我醉了,突然涌起了少年时候的壮志了吧。”<br />
刘邦笑道,“现在我们都老了,我孑然一身无牵无挂,你不一样,你都是快要做大父的人了。<br />
少年的激情离我们太远了,曾经谁不想为苍生谋福祉,为天下大同,但是现实会教会我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br />
萧何点头,然后问道,“这么说来刘季你就认命了?”<br />
“不认命又该如何?”刘邦反问。<br />
“至少不该认的这么快吧。”萧何喃喃自语。<br />
刘邦重新给萧何酒杯里满上,“说来说去,萧何你还是心中有一团火,压不下去。”<br />
萧何阻止刘邦继续倒酒的动作,看着刘邦,“我不信你没有。”<br />
“诶,现在在说你,怎么说到我身上来了。<br />
要我说,既然你有想法不更应该接受御史的推荐吗,只有身处高位才能有所改变,不然你现在说的一切都是空话。”<br />
“哪有什么为什么,世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就两个字,我不愿!”<br />
“哈哈哈哈哈,你果然是醉了,这明明是四个字。”<br />
两人胡搅蛮缠的一番后,萧何又说,“如果有一天我能改变,我就要……”<br />
萧何说了很多,到后面他自己也不记得了,就记得是不是耳边传来刘邦的点评——屁股决定脑袋。<br />
这件事情在两人喝完酒,清醒过来之后互相当做没发生了。<br />
刘邦明面上也是这样,但萧何的一番话还是在他心里留下了痕迹。<br />
所以这次,刘邦抓住了机会,虽然到现在刘邦也不知道当时萧何情绪失控的真正原因是什么。<br />
嬴子瑜就知道,这里面有其他人的身影,不过想来也是,这个时候的刘邦身边除了萧何之外,应该没有什么人,即便有也是樊哙、卢绾这种的武将。<br />
然后嬴子瑜一副胜利的样子看向了嬴政,仿佛在说胜利的是我。<br />
嬴政只是睨了一眼嬴子瑜。<br />
见自家大父没什么太大反应,嬴子瑜没有得到想要的反应,有点索然无味。<br />
不过,萧何诶,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的全能型好苗子的萧何啊,她要得到。<br />
于是又问刘邦,“那你朋友现在在什么地方?”<br />
刘邦回答道,“在沛县,担任沛县主吏掾。”<br />
人在何处已经知道了,嬴政也不拖沓,立刻派人前去沛县寻人。<br />
刘邦看到君上对自己友人的重视,虽然心里难免有落差,但更多的是为萧何感到高兴。<br />
毕竟萧何曾经多次凭借官吏的职权袒护他,自己当了亭长之后还指点过他,就连这次来参加徭役萧何都送了五百的路费,得友如此,夫复何求。<br />
想到这里,刘邦最后一点不悦也没有了。<br />
嬴子瑜盘算着,如今汉初三杰中的两个张良和萧何都有眉头了,她是非常期待韩信的出现了,所以要不要派人去淮阴呢?<br />
第127章<br />
嬴子瑜灵光一闪,大秦上下忙的不可开交,只有她的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的过着。<br />
在嬴子瑜心里,除了第一次在服徭役的地方碰上了刘邦,附赠了萧何之外就没有新奇的事情发生了。<br />
刘邦现在因为向嬴政献策有功,嬴政非常欣赏,所以破格被嬴政留在了咸阳。<br />
虽然这是对外的口径,但是嬴子瑜就是觉得这是自家大父的借口,嬴政留下刘邦绝对和刘邦是汉高祖的原因分不开。<br />
当然,刘邦虽然被嬴政留在了咸阳,嬴政手底下的人也有眼力见给他安排了住所,只不过刘邦初到咸阳城,还是举目无亲的状态。<br />
不过好在刘邦毕竟是刘邦,交友能力强悍,个人魅力也不俗,没多少时间就结交了不少相见恨晚的好友,章邯就是其中一位。<br />
这点嬴子瑜是不知道的。<br />
所以后来嬴子瑜在封禅途中见到刘邦的时候属实惊讶了一番。<br />
这些都是后话了,现在百无聊赖的嬴子瑜又开始蠢蠢欲动了。<br />
因为水泥修路节省了不少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所以没过多久,一条从咸阳到泰山的阳关大道就修筑好了,这也意味着嬴政即将开启他的第一次封禅之旅。<br />
公元前220年九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嬴政带着扶苏、嬴子瑜等儿孙,并文武百官七十余人启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