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乘荫一行人继续跟踪目标。<br />
很快,十分钟过去了。<br />
张刚似乎发现了什么问题,他摇头说道:“不对啊?<br />
警方怎么还没有反应?<br />
按照正常的出警速度,他们应该到了啊?<br />
而且这一段路的车流量并不是很大,明明很合适开展行动。”<br />
柳乘荫:“该不会是警方觉得我们所提供的信息太少,以为我们在报假案玩,没理会我们的案子吧?”<br />
张刚:“应该不会,要不我再打个电话问…”<br />
“不好!他们可能发现我们了!”<br />
张刚话还没说完,马全突然出声打断了他。<br />
听了马全的话后,柳乘荫和张刚不禁面面相顾,对视了一眼。<br />
好家伙,好的不灵,坏的灵是吧?<br />
柳乘荫朝窗外看去。<br />
他发现那辆原本应该在他们前面的面包车不知怎么地突然停在了路边,现在已经落到了他们车尾后方。<br />
柳乘荫此刻的视角已经能看到面包车那没有防窥能力的车前窗,这使得他终于能够看到车内的部分情况。<br />
柳乘荫抓准时机,利用“视觉”,发动“解析”。<br />
“解析”之下,车内的一切关于视觉方面的信息素,事无巨细都被柳乘荫全部捕捉到。<br />
柳乘荫得知,他们至少有三个人。<br />
依据是,柳乘荫只发现了三个。<br />
驾驶位一个,副驾驶一个。<br />
“车中座”一个。<br />
嗯,面包车的作为分前中后三排。<br />
不排除有其他人藏在柳乘荫的视觉死角处。<br />
而且存在更多人的可能性很高,没看到的人很可能还有2~3个。<br />
面包车虽然停在了路边,但他们却没人下车,而是隐晦地看向了柳乘荫他们这辆车所在的位置。<br />
张刚解释说,这是一种试探疑似跟踪者的手段。<br />
如果被怀疑是跟踪者的人或车辆随着他们的停止而停止的话,那么被怀疑对象很可能就真的是跟踪者的人或车辆。<br />
当然了,如果被怀疑的对象跟着停了一次,可能存在巧合,实际上并不是真的跟踪者。<br />
可如果,被怀疑的对象三番两次地随着他们的停车而停车,随着他们加速而加速,随他们减速而减速的话,基本可以确定怀疑对象真的是跟踪者的可能性。<br />
然而,一切试探的前提是“怀疑”!<br />
他们选择试探柳乘荫这辆车是否是跟踪者,就意味,他们已经对柳乘荫他们这辆车产生了怀疑…<br />
这意味着,他们看出来了!<br />
…<br />
ps:在国内场面太大的不敢写,稍微收一点,等写到国外剧情时再放开拳脚吧<br />
第177章 料敌先机/守株待兔<br />
这时,马全看了后视镜中越来越远的目标,然后继续说道:“还跟吗?刚才他们只是怀疑,还没确定,但现在如果再跟,他们可能很快会立刻确认我们是在跟踪他们。”<br />
听完马全的话后,张刚接话道:“不能再跟了, 虽然只是‘可能’,但不能赌…如果他们真的是准备作案劫匪的话,在意识到自己犯罪计划暴露的情况下,他们很可能会狗急跳墙,做出制造骚乱、挟持人质等事情,这样一来, 难免会造成无辜的伤亡。”<br />
接着,柳乘荫对张刚说道:“按你前面说的, 我们现在是不是应该提醒一下警方?”<br />
张刚:“那必须得这样,我马上就跟警方打电话,同时也希望能搞清楚,警方为什么到现在还没动静的原因。”<br />
说完,张刚就要打电话。<br />
“等等!先别…”<br />
然而这时,柳乘荫突然开口道:“关于警方对我们的报警没反应这事,我突然想到一些可能性!”<br />
张刚停下手中的动作,向柳乘荫投去疑问的目光。<br />
柳乘荫接着说道:“在我看来,警方对我们的报警到现在都没有做出反应,无非就是三种可能性:第一种,那就是报警平台那个接我们电话的人因为我们给出的信息‘不够真实’,而将我们当成了那些报假警戏耍警察的家伙,没有理会。<br />
这不是没有可能。<br />
毕竟,如果你们不是之前对我的‘观察力’有所了解,并报以信任的话,估计你们也只会因为我发现这些案件信息的方式而把我的话当成玩笑。<br />
嗯,我第一次发现案件时, 那么当初不也只是当我想演‘侦探剧’来着?”<br />
张刚:“的确有可能,毕竟不管是什么群体里也总会有些‘自作聪明’的家伙存在。”<br />
说到这里, 张刚还想起了不久前在网上看过的一个来自行车记录仪视频:<br />
一个出租车司机开着车,突然有人给他手机打来了电话,因为开车不好将手机拿到耳边,所以他打开了免提。<br />
然后手机传来了一个男人的声音,那个声音告诉司机——司机现在车上搭载的乘客是一名逃犯,让司机将车子开到最近的警察局或派出所去。(出租车上有监控,监控带有连接“追逃”系统的人脸识别功能。)<br />
到这里,视频就结束了,张刚不知道后续,但希望司机没事…<br />
记者,柳乘荫继续说道:“第二种,警方相信了我们的报案,甚至,他们更是已经了解到了这些劫匪的身份,知道劫匪的能力,所以这才不敢轻举妄动,没有第一时间出警,而是等待机会, 等做好充足准备后再将目标一举拿下!”<br />
张刚:“没毛病, 的确有这个可能性,那第三呢?”<br />
柳乘荫:“第三种,虽然可能性不高…但也未必不可能。<br />
根据我曾经看过的一些案例以及各种作品,我发现,那些‘专业劫匪’在作案之前的时候通常会先安排好一些内应!<br />
这个内应通常是银行员工中。<br />
作为银行职员的内应会想办法提弄清楚打开银行金库的办法,并在抢劫前做好各种布置,等抢劫开始后,内应会在内部进行阻碍‘同事’拉响报警器等事情,尽可能拖延见方得知消息的时间。<br />
除此外,内应还会帮助劫匪以最短的时间满足开启金库的条件,开启金库后,快速拿到他们的运力所能承受的钞票,然后在警察到来前快速走人。<br />
如果劫匪的‘业务能力’更强大一些的话,甚至连…警方那里也会有他们的眼线!<br />
眼线不需要是警方的重要人员,他们只要在行动开始的那天,在最近的警局、派出所出警的时候告诉同伙一声,好让同伙知道个‘撤离倒计时’,然后在倒计时内将行动安排成最大效益化的模式。<br />
除此外,如果有机会的话,同伙还会想办法担任上当天负责这片区域‘报警平台接线人’的工作!<br />
这样一来,一旦他们的行动提前被普通市民所发现并报警了,他们也能通过这一重‘关卡’将报警信息截留下来,为行动争取时间!”<br />
听完柳乘荫的话后,张刚摇摇头:“这个…这个不太可能。<br />
电影里虽然有可能出现,在现实中,至少我国内陆不太可能。<br />
虽然我没当过警察,但我当过兵。<br />
我国的警方和军方在‘打报告’方面也有其相似之处。<br />
会根据‘轻重缓急’走不同‘报告路线’。<br />
如果只是小偷小摸这样的小案件的话,的确可能会因为层层上报、且“单线”,而被在‘接线’这关截住,但像‘持枪’加‘抢银行’这样的重案。<br />
那必定会惊动多方!<br />
这个电话通常会被‘报警总台’将消息根据多条线路报告到当地各个相关部门高级领导那里,警局、警厅、附近派出所、武警部队,甚至军区,甚至‘政圈’里包括市长、高官在内的各大领导都会知道,光凭‘一条线’根本截不了。”<br />
听完张刚的话后,柳乘荫默默给了他曾经看过的一部曾经被他看好的警匪片在心里降低了评分,但他再一想:<br />
搞不好那部电影就是故意用来“钓鱼”的呢?<br />
企图不劳而获的劫匪们将其当成教材来看,以为“学会了”,结果“学废了”…<br />
想想后,柳乘荫又把分给加了回去。<br />
柳乘荫:“如果是第二种可能,警方打算做好万全准备再一次性把目标给解决掉,那自然是最好的,可万一是第一种的话…”<br />
柳乘荫用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无规则的滑动,心里思索着、权衡着。<br />
【未知的召唤】给出的“未知信息”都是掐准了柳乘荫的心理来的。<br />
虽然这不是柳乘荫的职责,可如果柳乘荫开始不知道这件事情还好。<br />
可现在知道了,却因为一时的侥幸心理没有在“能力范围内”尽力阻止过这件事情的发生的话,那么等因为这件事而导致某些悲剧发生后,柳乘荫觉得自己“可能”会因此感到不安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可能”一辈子都忘不了。<br />
“可能”会在未来时常想起这件事情,然后在某天质问自己,当初明明可以阻止这些悲剧,却没有多努力一下…<br />
然后,未来的柳乘荫可能会因此后悔,可能只是后悔那么一段时间,那么一两次,两三次,但也可能会后悔一辈子,甚至“可能”会因此做噩梦。<br />
虽然一切只是“可能”,也“可能”柳乘荫所担心的一切都不会有,“可能”柳乘荫就是一个“没心没肺”的人,转头就把这件事情忘掉。<br />
但…今天可以靠行动去争取的东西,为什么要把希望放在未来未知的“可能”上的?<br />
粉碎掉所有的“可能”吧!<br />
就今天,阻止一切不好的“可能”!<br />
将未知的未来引向他绝对不会后悔的“必然”的方向!<br />
抱着这样的想法,柳乘荫又对张刚问道:“既然继续跟踪会引起他的警惕,那就不跟踪了!<br />
我们直接去目的地等他们!<br />
如果情况是第二种的话,警方的布置应该不会让他们抵达目的地。<br />
我就等不到他们。<br />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的话,那么无视了他们的报警的警方就不会对他们产生阻碍左右,他们会顺利来到被抢银行…”<br />
“等等等等…”张刚打断道:“先不说你让我们到劫匪前面去等着有什么用?要干什么?首先,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你怎么判断他们目的地?”<br />
柳乘荫:“咦?不能判断吗?应该可以吧?不出意外的,我应该已经知道他们的目标了!”<br />
说着话,柳乘荫停下来那不断在手机屏幕上划动着的手指,然后将手机的屏幕朝向了张刚的方向。<br />
张刚一看。<br />
只见手机屏幕上是所呈现的是一个地图软件。
很快,十分钟过去了。<br />
张刚似乎发现了什么问题,他摇头说道:“不对啊?<br />
警方怎么还没有反应?<br />
按照正常的出警速度,他们应该到了啊?<br />
而且这一段路的车流量并不是很大,明明很合适开展行动。”<br />
柳乘荫:“该不会是警方觉得我们所提供的信息太少,以为我们在报假案玩,没理会我们的案子吧?”<br />
张刚:“应该不会,要不我再打个电话问…”<br />
“不好!他们可能发现我们了!”<br />
张刚话还没说完,马全突然出声打断了他。<br />
听了马全的话后,柳乘荫和张刚不禁面面相顾,对视了一眼。<br />
好家伙,好的不灵,坏的灵是吧?<br />
柳乘荫朝窗外看去。<br />
他发现那辆原本应该在他们前面的面包车不知怎么地突然停在了路边,现在已经落到了他们车尾后方。<br />
柳乘荫此刻的视角已经能看到面包车那没有防窥能力的车前窗,这使得他终于能够看到车内的部分情况。<br />
柳乘荫抓准时机,利用“视觉”,发动“解析”。<br />
“解析”之下,车内的一切关于视觉方面的信息素,事无巨细都被柳乘荫全部捕捉到。<br />
柳乘荫得知,他们至少有三个人。<br />
依据是,柳乘荫只发现了三个。<br />
驾驶位一个,副驾驶一个。<br />
“车中座”一个。<br />
嗯,面包车的作为分前中后三排。<br />
不排除有其他人藏在柳乘荫的视觉死角处。<br />
而且存在更多人的可能性很高,没看到的人很可能还有2~3个。<br />
面包车虽然停在了路边,但他们却没人下车,而是隐晦地看向了柳乘荫他们这辆车所在的位置。<br />
张刚解释说,这是一种试探疑似跟踪者的手段。<br />
如果被怀疑是跟踪者的人或车辆随着他们的停止而停止的话,那么被怀疑对象很可能就真的是跟踪者的人或车辆。<br />
当然了,如果被怀疑的对象跟着停了一次,可能存在巧合,实际上并不是真的跟踪者。<br />
可如果,被怀疑的对象三番两次地随着他们的停车而停车,随着他们加速而加速,随他们减速而减速的话,基本可以确定怀疑对象真的是跟踪者的可能性。<br />
然而,一切试探的前提是“怀疑”!<br />
他们选择试探柳乘荫这辆车是否是跟踪者,就意味,他们已经对柳乘荫他们这辆车产生了怀疑…<br />
这意味着,他们看出来了!<br />
…<br />
ps:在国内场面太大的不敢写,稍微收一点,等写到国外剧情时再放开拳脚吧<br />
第177章 料敌先机/守株待兔<br />
这时,马全看了后视镜中越来越远的目标,然后继续说道:“还跟吗?刚才他们只是怀疑,还没确定,但现在如果再跟,他们可能很快会立刻确认我们是在跟踪他们。”<br />
听完马全的话后,张刚接话道:“不能再跟了, 虽然只是‘可能’,但不能赌…如果他们真的是准备作案劫匪的话,在意识到自己犯罪计划暴露的情况下,他们很可能会狗急跳墙,做出制造骚乱、挟持人质等事情,这样一来, 难免会造成无辜的伤亡。”<br />
接着,柳乘荫对张刚说道:“按你前面说的, 我们现在是不是应该提醒一下警方?”<br />
张刚:“那必须得这样,我马上就跟警方打电话,同时也希望能搞清楚,警方为什么到现在还没动静的原因。”<br />
说完,张刚就要打电话。<br />
“等等!先别…”<br />
然而这时,柳乘荫突然开口道:“关于警方对我们的报警没反应这事,我突然想到一些可能性!”<br />
张刚停下手中的动作,向柳乘荫投去疑问的目光。<br />
柳乘荫接着说道:“在我看来,警方对我们的报警到现在都没有做出反应,无非就是三种可能性:第一种,那就是报警平台那个接我们电话的人因为我们给出的信息‘不够真实’,而将我们当成了那些报假警戏耍警察的家伙,没有理会。<br />
这不是没有可能。<br />
毕竟,如果你们不是之前对我的‘观察力’有所了解,并报以信任的话,估计你们也只会因为我发现这些案件信息的方式而把我的话当成玩笑。<br />
嗯,我第一次发现案件时, 那么当初不也只是当我想演‘侦探剧’来着?”<br />
张刚:“的确有可能,毕竟不管是什么群体里也总会有些‘自作聪明’的家伙存在。”<br />
说到这里, 张刚还想起了不久前在网上看过的一个来自行车记录仪视频:<br />
一个出租车司机开着车,突然有人给他手机打来了电话,因为开车不好将手机拿到耳边,所以他打开了免提。<br />
然后手机传来了一个男人的声音,那个声音告诉司机——司机现在车上搭载的乘客是一名逃犯,让司机将车子开到最近的警察局或派出所去。(出租车上有监控,监控带有连接“追逃”系统的人脸识别功能。)<br />
到这里,视频就结束了,张刚不知道后续,但希望司机没事…<br />
记者,柳乘荫继续说道:“第二种,警方相信了我们的报案,甚至,他们更是已经了解到了这些劫匪的身份,知道劫匪的能力,所以这才不敢轻举妄动,没有第一时间出警,而是等待机会, 等做好充足准备后再将目标一举拿下!”<br />
张刚:“没毛病, 的确有这个可能性,那第三呢?”<br />
柳乘荫:“第三种,虽然可能性不高…但也未必不可能。<br />
根据我曾经看过的一些案例以及各种作品,我发现,那些‘专业劫匪’在作案之前的时候通常会先安排好一些内应!<br />
这个内应通常是银行员工中。<br />
作为银行职员的内应会想办法提弄清楚打开银行金库的办法,并在抢劫前做好各种布置,等抢劫开始后,内应会在内部进行阻碍‘同事’拉响报警器等事情,尽可能拖延见方得知消息的时间。<br />
除此外,内应还会帮助劫匪以最短的时间满足开启金库的条件,开启金库后,快速拿到他们的运力所能承受的钞票,然后在警察到来前快速走人。<br />
如果劫匪的‘业务能力’更强大一些的话,甚至连…警方那里也会有他们的眼线!<br />
眼线不需要是警方的重要人员,他们只要在行动开始的那天,在最近的警局、派出所出警的时候告诉同伙一声,好让同伙知道个‘撤离倒计时’,然后在倒计时内将行动安排成最大效益化的模式。<br />
除此外,如果有机会的话,同伙还会想办法担任上当天负责这片区域‘报警平台接线人’的工作!<br />
这样一来,一旦他们的行动提前被普通市民所发现并报警了,他们也能通过这一重‘关卡’将报警信息截留下来,为行动争取时间!”<br />
听完柳乘荫的话后,张刚摇摇头:“这个…这个不太可能。<br />
电影里虽然有可能出现,在现实中,至少我国内陆不太可能。<br />
虽然我没当过警察,但我当过兵。<br />
我国的警方和军方在‘打报告’方面也有其相似之处。<br />
会根据‘轻重缓急’走不同‘报告路线’。<br />
如果只是小偷小摸这样的小案件的话,的确可能会因为层层上报、且“单线”,而被在‘接线’这关截住,但像‘持枪’加‘抢银行’这样的重案。<br />
那必定会惊动多方!<br />
这个电话通常会被‘报警总台’将消息根据多条线路报告到当地各个相关部门高级领导那里,警局、警厅、附近派出所、武警部队,甚至军区,甚至‘政圈’里包括市长、高官在内的各大领导都会知道,光凭‘一条线’根本截不了。”<br />
听完张刚的话后,柳乘荫默默给了他曾经看过的一部曾经被他看好的警匪片在心里降低了评分,但他再一想:<br />
搞不好那部电影就是故意用来“钓鱼”的呢?<br />
企图不劳而获的劫匪们将其当成教材来看,以为“学会了”,结果“学废了”…<br />
想想后,柳乘荫又把分给加了回去。<br />
柳乘荫:“如果是第二种可能,警方打算做好万全准备再一次性把目标给解决掉,那自然是最好的,可万一是第一种的话…”<br />
柳乘荫用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无规则的滑动,心里思索着、权衡着。<br />
【未知的召唤】给出的“未知信息”都是掐准了柳乘荫的心理来的。<br />
虽然这不是柳乘荫的职责,可如果柳乘荫开始不知道这件事情还好。<br />
可现在知道了,却因为一时的侥幸心理没有在“能力范围内”尽力阻止过这件事情的发生的话,那么等因为这件事而导致某些悲剧发生后,柳乘荫觉得自己“可能”会因此感到不安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可能”一辈子都忘不了。<br />
“可能”会在未来时常想起这件事情,然后在某天质问自己,当初明明可以阻止这些悲剧,却没有多努力一下…<br />
然后,未来的柳乘荫可能会因此后悔,可能只是后悔那么一段时间,那么一两次,两三次,但也可能会后悔一辈子,甚至“可能”会因此做噩梦。<br />
虽然一切只是“可能”,也“可能”柳乘荫所担心的一切都不会有,“可能”柳乘荫就是一个“没心没肺”的人,转头就把这件事情忘掉。<br />
但…今天可以靠行动去争取的东西,为什么要把希望放在未来未知的“可能”上的?<br />
粉碎掉所有的“可能”吧!<br />
就今天,阻止一切不好的“可能”!<br />
将未知的未来引向他绝对不会后悔的“必然”的方向!<br />
抱着这样的想法,柳乘荫又对张刚问道:“既然继续跟踪会引起他的警惕,那就不跟踪了!<br />
我们直接去目的地等他们!<br />
如果情况是第二种的话,警方的布置应该不会让他们抵达目的地。<br />
我就等不到他们。<br />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的话,那么无视了他们的报警的警方就不会对他们产生阻碍左右,他们会顺利来到被抢银行…”<br />
“等等等等…”张刚打断道:“先不说你让我们到劫匪前面去等着有什么用?要干什么?首先,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你怎么判断他们目的地?”<br />
柳乘荫:“咦?不能判断吗?应该可以吧?不出意外的,我应该已经知道他们的目标了!”<br />
说着话,柳乘荫停下来那不断在手机屏幕上划动着的手指,然后将手机的屏幕朝向了张刚的方向。<br />
张刚一看。<br />
只见手机屏幕上是所呈现的是一个地图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