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时候,只管长身体才是。”<br/><br/> 元净徽原本存着气,但是见到父皇顿时忘光了,只顾着撒娇,拉着父皇的手道:“那父皇呢,孩儿觉得是瘦了。之前大姐姐来看我,说你微恙……”<br/><br/> “父皇不是好好地来看你了吗?”元猗泽拉她起身,“个头也长高了,你大姐姐十岁的时候没有你这般高。”<br/><br/> 元净徽有些得意:“大姐姐也和我这么说。”这时她的眼神移到元猗泽身后的董原和杜恢身上,先喊了声“董老”,随即便望向杜恢道,“杜先生见谅,我忘了派人同你说我这几日不便,课业要耽搁几日。”<br/><br/> 杜恢欠身道:“不敢,臣此来是同殿下道别的。”<br/><br/> 元净徽一惊:“为何?”<br/><br/> 杜恢的眼神掠过元猗泽的背影随即垂首道:“刚接的调任,不日便要离晖县了。”<br/><br/> “调去哪里?”元净徽问道,随即又想杜先生这般才学屈就此处着实可惜,自己也不能断了他人前程,“可要我附手书?”<br/><br/> 董原心道小公主也是无机心,当着皇帝的面杜恢怎敢应下这份恩典?<br/><br/> 杜恢回道:“殿下宽心,此去当是十分妥帖的。”<br/><br/> 元净徽这才反应过来父皇在这儿听着,便赧然道:“那杜先生此去一路顺风。”<br/><br/> “承殿下吉言。”杜恢谢道,随即话锋一转,“只是《公羊传》注未能讲完,臣有愧。”<br/><br/> 元净徽想起来,便对父皇道:“杜先生精通三传之学,我从前只觉得那些学问艰深,先生一讲深入浅出,竟能了悟七八了。儿臣以为……”<br/><br/> 她踌躇了下,元猗泽挑了挑眉:“如何?”<br/><br/> 元净徽自然是想为杜恢讨官,但也明白这是忌讳,元猗泽观她神色便明白了,说道:“吏部既有调任,自然是朝廷重杜郎之学。”<br/><br/> 元净徽闻言豁然开朗,如今杜先生在父皇这里挂了名号,何愁不得升迁,便展颜道:“那就好。”<br/><br/> “只是先生几时动身?可否暂留晖县将剩下的半册讲完?”元净徽转而问杜恢。<br/><br/> 杜恢默了半晌,见元猗泽不发话,便回道:“不急,蒙公主不弃,自然是要讲完了再走。”<br/><br/> 元净徽喜道:“如此甚好。”<br/><br/> 原本元猗泽叫杜恢一道来见女儿,不过是想着女儿小时候抱只兔儿猫儿,见它们被送走了都要泪涟涟哭一场,如今老师要走自然也要叫他们话个别。未成想他二人师生情谊甚厚。<br/><br/> 元猗泽转念想,连他都颇为欣赏杜恢的才学性情,更遑论这个小女儿了。只是幸而明康年幼,想不到其他地方去,如今看来对杜博原也没有什么旁的心思,元猗泽安下心,便随他去。<br/><br/> 见过了小女儿元猗泽心情舒畅许多,可转念想到两个儿子便又是胸口一沉似有块垒。他也懒得往善为堂去,只等二子来见他。<br/><br/> 元净徽忙前忙后给父亲斟茶,心想四哥见了好好的父皇还能说什么?至于所谓替身一事,元净徽下定决心只作不知。<br/><br/> 天际漏出微光,想来是要放晴了。元猗泽由元净徽陪着在庭院中坐着,笑着看她串侍女摘来的花。山中与外头有异,山茶自六月开了之后竟陆陆续续开到了这八月上旬。<br/><br/> 元净徽手里正捻着一朵丹红的山茶,重瓣交错十分美艳。她在自己鬓边比了比,对元猗泽笑道:“父皇,待我梳髻了就用花相饰,金玉什么的没有它好看。”<br/><br/> 元猗泽无奈地笑道:“吾家兕儿哪懂这些?你手中的赤丹可不比金钿玉簪价贱。”<br/><br/> 元净徽睁大眼睛盯着手里绽放的花朵,随即眼神瞥见远处随从簇拥而来的太子元頔,便招手道:“太子哥哥,太子哥哥!”<br/><br/> 元頔见父亲正与妹妹坐在一处,心稍稍定,听到妹妹喊自己便加快脚步走上前问道:“兕儿何事?”<br/><br/> 元净徽举起那朵山茶花问他:“太子哥哥可知一株赤丹卖到什么价钱?”<br/><br/> 元頔未及深想,回道:“六月<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报洛京斗米四百文,花市的价倒是没有细细报来。只是这赤丹是山茶名种,寻常的山茶一株值百文是有的,这赤丹约能合五六倍,大体是这个价钱吧。你问这个作甚?”<br/><br/> 元净徽还是不大能听懂,只知道怕是不便宜,嗫嚅道:“父皇说这花值钱,说我不懂。”<br/><br/> 元頔闻言笑道:“你自然不懂这些,也不用懂这些,你是皇家的公主,金尊玉贵。”<br/><br/> “可是太子哥哥便知道,你不是比我更尊贵?”<br/><br/> 元頔上前拿起她手边的花串端详,悠悠道:“做得挺漂亮。我是储君,民生所系怎么能不晓得?父皇不也知道吗?只是兕儿不必管这些,哥哥给你买花的钱总有。”说着又道,“给你自己戴?”<br/><br/> 元净徽眼珠一转:“伸手来,给哥哥戴。”<br/><br/> 元頔好似那花串烫手一般丢到她手里:“不用。”<br/><br/> “那就给父皇戴。”<br/><br/> 元頔听了这话扬了扬眉不说话,倒想看看思女心切的元猗泽答不答应。<br/><br/> 正在这其乐融融的时候元頔无意间瞥见董原身后那个青衫竹簪的身影。<br/><br/> 那人身形颀长,在一众弓身的内侍之间显得格外突兀。<br/><br/> 元頔的眼神在此人和正同元净徽推搡的元猗泽身上来回流转,随即挪了脚步站到元猗泽身侧,笼住了元猗泽。<br/><br/> ------<br/><br/> 大元完全状况外<br/><br/> (1)流外官,官制用语。隋唐两代因袭魏晋以来之制度,将官员等级分为九品,并于每品中设正从两等,四品以下又各分上下,总计为三十阶,此外还有视流内九品。凡在此范围以外之官,称为流外官。<br/><br/> 第33章<br/><br/> 元猗泽见太子近身凑过来,便顺手将那个花串套到元頔腕上,对元净徽道:“好了,不许闹了,这个就给你皇兄。”<br/><br/> 元猗泽只想躲开爱娇的小女儿,没想到元頔倒是欣然戴上了这串子。<br/><br/> 元净徽也便作罢,眼神来回踌躇一会儿问元頔:“四哥呢?”<br/><br/> “还在善为堂跪着。”元頔望向父亲,“我问他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怕是也不想同我交代什么。依我看便罚他跪着吧。”<br/><br/> 元净徽仔细听着哥哥的话,总觉得太子哥哥与父皇说话的口气有些不同寻常。<br/><br/> 元猗泽合目靠向椅背,沉默了半晌道:“跪了就能记住吗?就能明白吗?他这么轻易便被陶氏教坏了,上的学做的文章讲的道理全都白费。”<br/><br/> 元頔闻言忍不住替元续道:“四弟才十四岁,多加引导自能明理。”<br/><br/> “十四岁?”元猗泽嗤笑了声,“我十四岁像他这样,只怕早就被啃得骨头都不剩了。”<br/><br/> 元頔一时不语,元净徽急了,正想出声,却见父皇蹙眉望向自己,沉声道:“兕儿,这回你闹得不像话。”<br/><br/> 元净徽猛地起身,听父皇继续道:“只你心疼兄长,难道你长兄便是无视手足之谊的人?魏王私入晖县,你多有包庇。说轻了是你年幼不懂事,说重了是你不明是非无视祖宗家法。不许哭,我大昭的公主如何能整日哭哭啼啼?不论是长兄训诫幼弟,还是储君治罪藩王,于国于家皆有理有据。你无非是仗着太子宠你容你,换作那些个不受宠的皇女,哪个敢像你一样?”<br/><br/> 元猗泽语调平平,话却很重。他宠溺孩子的确没有结出多少善果,叫他不免有些灰心。<br/><br/> “普天之下,你<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