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br />
陈谨忱有些不知道如何表达,但当他触及陆绪关切的表情时,他产生了一种表达的勇气,尝试坦率地说,“我在想在海岛的那天。”<br />
“怎么了?又想到那个时候?”<br />
“如果那天我就会射击,我就可以保护你。”他叙述,“而不是只能在旁边看着。”<br />
陆绪又笑了,他很自然地说:“我不需要那么多保护。教你这个也不是想你保护我。你不用紧张,你不觉得射击很好玩吗?而且,你也多一个办法保护自己。”<br />
“你已经学得很快了,别这么焦虑的样子。”<br />
“……我让你费心了。还要你安慰我。”陈谨忱说。<br />
“本来就是我说要教你。”陆绪说,“当然应该是我费心。你就当玩就好,时间还有很多,不用着急。”<br />
说完以后他又忍不住似的补充:“你这样真少见。你是不是陈谨忱啊,我从来没有见过他这么不从容。”<br />
陆绪注视的视线带着新奇,语气和笑容几乎有着孩子气的轻慢和调侃,连宽慰也是轻快的、随性的,温柔都是天真的、坦率的。<br />
让陈谨忱的心不由自主变得柔软,苦涩的绞紧也奇迹般得消失。<br />
第87章<br />
接下来的几发子弹, 陈谨忱几乎没有再出错。他沉默着重复每一个动作,从握枪到瞄准, 从扣扳机到卸力,每一步都做得比上一发更好。<br />
最后一发弹壳弹出时,他终于松了一口气,整个人从高强度的专注状态中退出来,肩膀明显下沉了一些。<br />
子弹落点偏右,没有击中靶心,但已经很接近。<br />
这时他已经出了一层薄汗, 握枪的指节也因为长时间绷紧而泛红。<br />
陈谨忱想要将枪放回台面,陆绪替他接过,检查了一下弹匣, 确认空了,才又把枪放下。<br />
“还想练吗?差不多了吧。射击很消耗体力的, 你练了二十发,差不多该休息了。”陆绪说。<br />
陈谨忱摘下耳罩, 周遭的声音终于清晰起来。<br />
他说“好”,然后承认“有点累”,出声之后才发觉自己的声音有点哑。<br />
“今天回去你肯定胳膊疼,所以我约了周五,明天你能休息。”陆绪说, “走吧,收工。”<br />
他们一起走出靶位区域,换下护具, 递回耳罩护目镜。工作人员递上靶纸时, 陈谨忱低头看了一眼, 不知道应该扔掉还是接过。<br />
陆绪先伸手, 替他拿了过来,问:“你不要吗?很值得纪念的。我第一次射击课用的靶纸现在还在我哥那里。”<br />
“我留着也不会再看。”陈谨忱说。<br />
“没事。”陆绪说,“先收着吧。我帮你收着。”<br />
车从地下停车场驶出时已是接近十点,街道安静,春夜的温度贴着车窗。<br />
车沿着滨江快速道驶入主干桥段,前方是跨江大桥,桥身高耸,两侧护栏金属网映着桥灯的冷色光,像一道无声的屏障。<br />
陈谨忱开车一向谨慎又平稳,同时不失速度,是陆绪非常适应的,他向后靠了靠,看向车窗外。<br />
江面风很大,夜色沉重,夜晚车流稀少,大桥如一条横在天与水之间的冷脊梁,灯光一盏一盏地从车顶掠过。<br />
“陈谨忱。”陆绪忽然叫他,“和我约会你很紧张吗?你不拿枪我都看不出来。”<br />
“有一点。”陈谨忱承认。<br />
陆绪追问:“以前你会紧张吗?第一次我找你解决发情期的时候,你太淡定了,搞得像我强迫你一样。那时候你紧张吗?”<br />
陈谨忱一下子没说话,车辆的速度放缓了一些,片刻之后,他说:“当然紧张。”<br />
“怕表现的不好,你不满意。也怕你看出来,我就会被你赶走。”<br />
“我一点也没看出来。”陆绪玩笑似的说,“还在想是你不喜欢我这样的omega还是beta都是性冷淡。”<br />
陈谨忱笑了笑,说“怎么可能”和不太清晰的“喜欢你”。<br />
这时,一束远光灯从后方刺进来。<br />
陈谨忱注意到那辆车比正常车速快了接近一倍,而且在变道过程中始终保持与他这一侧贴近。<br />
他没有出声,只是左手轻敲方向盘,随后将车轻轻变道靠右,保持直行。<br />
但对方没有超过。他停下,后车也停下。他再度并线,后车贴得更近了。<br />
陆绪察觉到了。他缓缓坐直,转头看后视镜,眉心收紧。<br />
“他在跟。”陆绪说。<br />
陈谨忱点了下头:“我看见了。”<br />
陆绪看他:“你不打算加速甩掉他?”<br />
“桥上不能开快。”他说,“再快就失控了。”<br />
桥段限速,急转弯之后便是引桥,不适合逃离。<br />
那辆车忽然提速。<br />
一瞬间,撞击发生。<br />
“砰——”<br />
在撞击发生的瞬间,陆绪忽然意识到,四月的第一个周五,是原本属于他的结局。<br />
——死亡。<br />
从后左侧的角度,撞击正中他们车尾。整辆车被瞬间向前推出,轮胎在桥面上摩擦出一道高频的尖响。<br />
陈谨忱第一反应是稳住方向盘,脚下同时点刹,但后轴已经偏了,方向盘震得几乎拿不住。<br />
陆绪一个前倾,被安全带拉住,发出闷响。<br />
两侧桥灯在视野中迅速偏移,像电影拧着卷轴,时间忽然变得不清晰。<br />
下一秒,陈谨忱猛地转动方向盘,精准地轻点油门。<br />
这几乎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并没有选择减速,而是在引导车身侧甩,主动放弃副驾一侧的缓冲,将车尾的冲力转向驾驶位侧。<br />
副驾驶那一侧在惯性作用下腾出了一点安全区,陆绪被压向车门,却没有受到直接撞击。<br />
反而是驾驶侧——在车尾再次偏移时,与桥栏擦出一溜火星,撞击点结结实实压在驾驶侧轮拱位置。<br />
金属与混凝土相撞的声音几乎割裂空气,玻璃碎裂,安全气囊在一瞬间弹出,陈谨忱没来得及躲,头侧撞在气囊与车门之间,闷声一响,眼前一黑。<br />
车还在横滑。他的手已经没办法再稳住方向盘,但在最后一秒,他用脚狠狠踩下刹车。<br />
轮胎发出长长的拉扯声,空气陷入短暂的真空,只有玻璃震动声和轮胎的热气。<br />
最终车辆停在桥边缘,距离最外侧的护栏——不到两米。<br />
桥下江水拍岸的声音隔着车门传进来,冷风从车窗的缝隙灌进来,带着烧焦的橡胶味和一点点血腥气。<br />
陆绪是先回过神的。<br />
他的耳朵还在耳鸣,安全带勒得胸口发闷,肩膀撞上门侧,隐隐作痛。<br />
视线稍稍清晰一些后,他艰难地转头,去看陈谨忱。<br />
陈谨忱靠在驾驶位上,头偏向侧窗,额角渗出血。他的眼镜早已滑落,落在挡杆旁,镜片碎了一半。他闭着眼,表情平静得像睡着了,唯有呼吸还在起伏,浅而缓。<br />
“陈谨忱。”陆绪低声唤了一句。<br />
对方没有反应。<br />
他解开安全带,倾身过去,试探着碰了碰他的肩膀。触碰到的身体还温热、还有生命力,但又像是一块正缓缓降温的金属。<br />
撞击发生地太快,陆绪几乎没有回过神来,等到反应过来今天是什么日子的时候,惶恐的情绪产生。<br />
剧情是不可违抗的吗?<br />
但他没有死。今天并没有成为他的结局。<br />
那会成为谁的结局?<br />
毫不犹豫代替他承受撞击的人吗?<br />
“陈谨忱。”陆绪再次叫他,声音不由自主地带上了轻颤。<br />
当他的目光触及顺着脸颊缓缓淌下的血迹时,在尚且剧烈的心跳声中,他认为,自己过去的所有犹豫,不选择和坦然接受,都是不正确的、逃避的、不负责任的。<br />
大约五十分钟前,陈谨忱说,如果自己会用枪,就能在海岛上保护他。<br />
陆绪那时一笑而过,认为自己不需要那么多保护,他会自己拿枪。<br />
但这并不是一句空口的情话,在五十分钟后的现在,他以近乎本能的方式兑现了自己的话,如果有一点能力,如果有一线生机,如果有一点安全的可能,他都给陆绪,给他爱的人。<br />
在近乎读秒的反应时间里,这就是陈谨忱的本能。<br />
是这个人,是这个从九年前起即在注视,安静,缄默,内敛的beta,所有无言的情书中,最明确,最有力的一次告白。<br />
不紧张,很沉着。<br />
恍惚中,救护车很快到达。<br />
医护人员打开车门。<br />
“他意识模糊,但呼吸正常。”急救员快速确认,“头部有撞击,我们先送医院,详细检查后才能判断。”<br />
由医护人员搀扶着的陆绪出声,问:“我可以一起吗?”<br />
医生看了他一眼:“您自己也有伤。”<br />
“没关系,我不晕。”陆绪坚持,“我伤的不重。”<br />
急救灯闪着,车厢内安静得诡异。<br />
陈谨忱被氧气罩罩住,头部纱布简单包扎,纱布从额角绕过耳后,露出大半张脸。脸色因失血而显得苍白,唇色褪得更淡了,鼻翼略有些发红,仍然无法弥补整张面孔失去颜色的趋势。
陈谨忱有些不知道如何表达,但当他触及陆绪关切的表情时,他产生了一种表达的勇气,尝试坦率地说,“我在想在海岛的那天。”<br />
“怎么了?又想到那个时候?”<br />
“如果那天我就会射击,我就可以保护你。”他叙述,“而不是只能在旁边看着。”<br />
陆绪又笑了,他很自然地说:“我不需要那么多保护。教你这个也不是想你保护我。你不用紧张,你不觉得射击很好玩吗?而且,你也多一个办法保护自己。”<br />
“你已经学得很快了,别这么焦虑的样子。”<br />
“……我让你费心了。还要你安慰我。”陈谨忱说。<br />
“本来就是我说要教你。”陆绪说,“当然应该是我费心。你就当玩就好,时间还有很多,不用着急。”<br />
说完以后他又忍不住似的补充:“你这样真少见。你是不是陈谨忱啊,我从来没有见过他这么不从容。”<br />
陆绪注视的视线带着新奇,语气和笑容几乎有着孩子气的轻慢和调侃,连宽慰也是轻快的、随性的,温柔都是天真的、坦率的。<br />
让陈谨忱的心不由自主变得柔软,苦涩的绞紧也奇迹般得消失。<br />
第87章<br />
接下来的几发子弹, 陈谨忱几乎没有再出错。他沉默着重复每一个动作,从握枪到瞄准, 从扣扳机到卸力,每一步都做得比上一发更好。<br />
最后一发弹壳弹出时,他终于松了一口气,整个人从高强度的专注状态中退出来,肩膀明显下沉了一些。<br />
子弹落点偏右,没有击中靶心,但已经很接近。<br />
这时他已经出了一层薄汗, 握枪的指节也因为长时间绷紧而泛红。<br />
陈谨忱想要将枪放回台面,陆绪替他接过,检查了一下弹匣, 确认空了,才又把枪放下。<br />
“还想练吗?差不多了吧。射击很消耗体力的, 你练了二十发,差不多该休息了。”陆绪说。<br />
陈谨忱摘下耳罩, 周遭的声音终于清晰起来。<br />
他说“好”,然后承认“有点累”,出声之后才发觉自己的声音有点哑。<br />
“今天回去你肯定胳膊疼,所以我约了周五,明天你能休息。”陆绪说, “走吧,收工。”<br />
他们一起走出靶位区域,换下护具, 递回耳罩护目镜。工作人员递上靶纸时, 陈谨忱低头看了一眼, 不知道应该扔掉还是接过。<br />
陆绪先伸手, 替他拿了过来,问:“你不要吗?很值得纪念的。我第一次射击课用的靶纸现在还在我哥那里。”<br />
“我留着也不会再看。”陈谨忱说。<br />
“没事。”陆绪说,“先收着吧。我帮你收着。”<br />
车从地下停车场驶出时已是接近十点,街道安静,春夜的温度贴着车窗。<br />
车沿着滨江快速道驶入主干桥段,前方是跨江大桥,桥身高耸,两侧护栏金属网映着桥灯的冷色光,像一道无声的屏障。<br />
陈谨忱开车一向谨慎又平稳,同时不失速度,是陆绪非常适应的,他向后靠了靠,看向车窗外。<br />
江面风很大,夜色沉重,夜晚车流稀少,大桥如一条横在天与水之间的冷脊梁,灯光一盏一盏地从车顶掠过。<br />
“陈谨忱。”陆绪忽然叫他,“和我约会你很紧张吗?你不拿枪我都看不出来。”<br />
“有一点。”陈谨忱承认。<br />
陆绪追问:“以前你会紧张吗?第一次我找你解决发情期的时候,你太淡定了,搞得像我强迫你一样。那时候你紧张吗?”<br />
陈谨忱一下子没说话,车辆的速度放缓了一些,片刻之后,他说:“当然紧张。”<br />
“怕表现的不好,你不满意。也怕你看出来,我就会被你赶走。”<br />
“我一点也没看出来。”陆绪玩笑似的说,“还在想是你不喜欢我这样的omega还是beta都是性冷淡。”<br />
陈谨忱笑了笑,说“怎么可能”和不太清晰的“喜欢你”。<br />
这时,一束远光灯从后方刺进来。<br />
陈谨忱注意到那辆车比正常车速快了接近一倍,而且在变道过程中始终保持与他这一侧贴近。<br />
他没有出声,只是左手轻敲方向盘,随后将车轻轻变道靠右,保持直行。<br />
但对方没有超过。他停下,后车也停下。他再度并线,后车贴得更近了。<br />
陆绪察觉到了。他缓缓坐直,转头看后视镜,眉心收紧。<br />
“他在跟。”陆绪说。<br />
陈谨忱点了下头:“我看见了。”<br />
陆绪看他:“你不打算加速甩掉他?”<br />
“桥上不能开快。”他说,“再快就失控了。”<br />
桥段限速,急转弯之后便是引桥,不适合逃离。<br />
那辆车忽然提速。<br />
一瞬间,撞击发生。<br />
“砰——”<br />
在撞击发生的瞬间,陆绪忽然意识到,四月的第一个周五,是原本属于他的结局。<br />
——死亡。<br />
从后左侧的角度,撞击正中他们车尾。整辆车被瞬间向前推出,轮胎在桥面上摩擦出一道高频的尖响。<br />
陈谨忱第一反应是稳住方向盘,脚下同时点刹,但后轴已经偏了,方向盘震得几乎拿不住。<br />
陆绪一个前倾,被安全带拉住,发出闷响。<br />
两侧桥灯在视野中迅速偏移,像电影拧着卷轴,时间忽然变得不清晰。<br />
下一秒,陈谨忱猛地转动方向盘,精准地轻点油门。<br />
这几乎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并没有选择减速,而是在引导车身侧甩,主动放弃副驾一侧的缓冲,将车尾的冲力转向驾驶位侧。<br />
副驾驶那一侧在惯性作用下腾出了一点安全区,陆绪被压向车门,却没有受到直接撞击。<br />
反而是驾驶侧——在车尾再次偏移时,与桥栏擦出一溜火星,撞击点结结实实压在驾驶侧轮拱位置。<br />
金属与混凝土相撞的声音几乎割裂空气,玻璃碎裂,安全气囊在一瞬间弹出,陈谨忱没来得及躲,头侧撞在气囊与车门之间,闷声一响,眼前一黑。<br />
车还在横滑。他的手已经没办法再稳住方向盘,但在最后一秒,他用脚狠狠踩下刹车。<br />
轮胎发出长长的拉扯声,空气陷入短暂的真空,只有玻璃震动声和轮胎的热气。<br />
最终车辆停在桥边缘,距离最外侧的护栏——不到两米。<br />
桥下江水拍岸的声音隔着车门传进来,冷风从车窗的缝隙灌进来,带着烧焦的橡胶味和一点点血腥气。<br />
陆绪是先回过神的。<br />
他的耳朵还在耳鸣,安全带勒得胸口发闷,肩膀撞上门侧,隐隐作痛。<br />
视线稍稍清晰一些后,他艰难地转头,去看陈谨忱。<br />
陈谨忱靠在驾驶位上,头偏向侧窗,额角渗出血。他的眼镜早已滑落,落在挡杆旁,镜片碎了一半。他闭着眼,表情平静得像睡着了,唯有呼吸还在起伏,浅而缓。<br />
“陈谨忱。”陆绪低声唤了一句。<br />
对方没有反应。<br />
他解开安全带,倾身过去,试探着碰了碰他的肩膀。触碰到的身体还温热、还有生命力,但又像是一块正缓缓降温的金属。<br />
撞击发生地太快,陆绪几乎没有回过神来,等到反应过来今天是什么日子的时候,惶恐的情绪产生。<br />
剧情是不可违抗的吗?<br />
但他没有死。今天并没有成为他的结局。<br />
那会成为谁的结局?<br />
毫不犹豫代替他承受撞击的人吗?<br />
“陈谨忱。”陆绪再次叫他,声音不由自主地带上了轻颤。<br />
当他的目光触及顺着脸颊缓缓淌下的血迹时,在尚且剧烈的心跳声中,他认为,自己过去的所有犹豫,不选择和坦然接受,都是不正确的、逃避的、不负责任的。<br />
大约五十分钟前,陈谨忱说,如果自己会用枪,就能在海岛上保护他。<br />
陆绪那时一笑而过,认为自己不需要那么多保护,他会自己拿枪。<br />
但这并不是一句空口的情话,在五十分钟后的现在,他以近乎本能的方式兑现了自己的话,如果有一点能力,如果有一线生机,如果有一点安全的可能,他都给陆绪,给他爱的人。<br />
在近乎读秒的反应时间里,这就是陈谨忱的本能。<br />
是这个人,是这个从九年前起即在注视,安静,缄默,内敛的beta,所有无言的情书中,最明确,最有力的一次告白。<br />
不紧张,很沉着。<br />
恍惚中,救护车很快到达。<br />
医护人员打开车门。<br />
“他意识模糊,但呼吸正常。”急救员快速确认,“头部有撞击,我们先送医院,详细检查后才能判断。”<br />
由医护人员搀扶着的陆绪出声,问:“我可以一起吗?”<br />
医生看了他一眼:“您自己也有伤。”<br />
“没关系,我不晕。”陆绪坚持,“我伤的不重。”<br />
急救灯闪着,车厢内安静得诡异。<br />
陈谨忱被氧气罩罩住,头部纱布简单包扎,纱布从额角绕过耳后,露出大半张脸。脸色因失血而显得苍白,唇色褪得更淡了,鼻翼略有些发红,仍然无法弥补整张面孔失去颜色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