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顾笙只觉得“轰”地一下,全身的血液都涌到了脸上,连脖子根都红透了。<br />
他清晰地感受到身上人紧实的肌理和透过薄薄衣料传来的滚烫体温。<br />
那深邃眼眸中的漩涡仿佛要将他吸进去。<br />
方才还滔滔不绝的嘴巴此刻像是被施了定身咒,一个字也吐不出来。<br />
只剩下擂鼓般的心跳,在寂静的房间里震耳欲聋。<br />
顾笙红着脸,结结巴巴道:“我、我是有点兴奋......”<br />
“那为夫帮夫郎......”李修远的手滑入他的衣襟,“消耗些精力可好?”<br />
顾笙只觉得那只手所过之处,肌肤寸寸发烫。<br />
他下意识地抓住李修远的手腕,却对上了对方含笑的眼睛。<br />
那双眼深邃如墨,盛满了毫不掩饰的爱欲与宠溺。<br />
顾笙心头一颤,手上的力道不自觉地松了。<br />
“相公......”他轻声唤道,声音软得不像话。<br />
李修远低头吻住他的唇,将未尽的话语尽数吞没。<br />
一吻结束,顾笙已是气息不稳,眼尾泛着薄红。<br />
李修远爱极了他这般情动的模样,指腹轻轻抚过那抹艳色。<br />
“阿笙放心,”他在顾笙耳边低语,声音沙哑,“游学的事我会安排好。”<br />
“你想去哪里,我们就去哪里;你想尝什么美食,我们就去尝。”<br />
“现在......”他的手顺着腰线下滑,“先让为夫好好伺候你。”<br />
烛火摇曳,将交叠的身影投在床帐上。<br />
窗外,新年的第一场雪悄然飘落,无声地覆盖了万家灯火。<br />
屋内,春意正浓。<br />
第113章 离家<br />
大年初一, 整个李家宅院都沉浸在安详的倦意里。<br />
昨夜守岁闹得晚,直到很晚,喧嚣才彻底歇下。<br />
此刻, 除了秦丽芳早早起身, 轻手轻脚地帮着兰哥儿照料小栗子,厨房里飘出熬煮米粥的暖香,其余几间卧房的门扉都还静静闭合着。<br />
过年原该是走亲访友的日子, 但李家在川州府是新落户。<br />
并无亲族在此,倒落了个清闲自在。<br />
一家人关起门来, 围炉叙话, 享受这难得的团圆时光,也是极好。<br />
与此同时,远在数百里外的上水村, 这个年节却是前所未有的红火热闹。<br />
顾笙和李家留下的鲜味粉工坊, 以及帮村里建起的鱼塘合作社, 像两股活水,让原本紧巴巴的日子丰盈起来。<br />
如今, 家家户户的餐桌上,肉食丰盛不断,人人都穿上了崭新的衣裳。<br />
孩子们的兜里也时常揣着往年想都不敢想的零嘴, 脸上是掩不住的笑。<br />
村巷里弥漫着油炸点心的香气和爆竹残留的硝烟味,交织成浓得化不开的年味。<br />
这其中,最高兴的当属李大江一家。<br />
大年三十的傍晚, 风尘仆仆赶回来的李勇和李娥兄妹二人, 让陈桂花几乎不敢相认。<br />
尤其是女儿李娥。<br />
半年前离家时还带着村姑的土气。<br />
如今站在眼前,穿着时兴的锦缎袄裙,发髻上簪着精巧的银簪。<br />
眉眼间透着一股子见过世面的伶俐劲儿, 气度竟比县里的小姐也不遑多让。<br />
陈桂花拉着女儿的手,左看右看,欢喜得眼泪都差点掉下来。<br />
心里盘算着:这下可好了,闺女这模样气派,开春后定能说上一门顶顶好的亲事!<br />
到了年初二,回娘家的日子。<br />
李勇受李明远所托,提着沉甸甸的包裹去了周家。<br />
包裹里是川州府带来的上好衣料、别致的首饰,还有给老人补身子的药材,给小孩的玩具。<br />
李勇到时,周家两位婶子正收拾停当准备回各自的娘家。<br />
见李勇送来这许多东西,又听说周兰生了个大胖小子,周家上下顿时笑逐颜开。<br />
两位婶子拿着那光滑柔软的料子比划,嘴里不住地夸赞周兰有福气、李家厚道。<br />
“瞧瞧!瞧瞧兰哥儿这日子过的!人虽没回来,这心可惦记得紧呢!”<br />
周家大媳妇嗓门响亮,喜气洋洋地展示着礼物,引得左邻右舍纷纷探头张望。<br />
“啧啧,了不得!这李家是真发达了!”<br />
“从前那日子,破衣烂衫的,谁能想到有今天?”<br />
隔壁的王婆子咂着嘴,语气里满是艳羡。<br />
“可不是嘛!人家都搬到川州府大地方去了!听说那宅子气派着呢!”<br />
“有个秀才老爷当叔叔,以后指不定还有大造化!”<br />
有人接口道,语气里带着点酸溜溜的感叹。<br />
那些曾经暗地里笑话过李大河家穷酸的人,此刻也只能唏嘘。<br />
谁能想到,这破落户竟能一飞冲天?<br />
李大江家同样门庭若市。<br />
沾亲带故的族人们,借着拜年的由头,络绎不绝地涌来。<br />
堂屋里炭火烧得旺,男人们围坐一圈,话题的中心自然是李修远。<br />
“修远侄儿如今可是咱们宗族头一份的体面!秀才相公!”<br />
一位胡子花白的族老慢悠悠捋着胡子,语气郑重:“算算日子,再熬两年,就该秋闱大比了!”<br />
“宗亲在此,也莫要忘了他们一家。”<br />
“开春后,派几个得力族人去川州府探望探望!”<br />
“要是修远真的中了,那到时候,咱们整个上水村,连带着十里八乡,脸上都有光!”<br />
“那可真是文曲星下凡了!”<br />
“听说在州府里,修远还时常参加那些个诗会文会,结交的都是有头有脸的读书人。”<br />
“这前程啊,不可限量!”<br />
消息灵通些的,便压低声音透露着“内幕”,引得众人又是一阵惊叹。<br />
老族长忽然神色一厉,肃然道:“务必严令族人,休得打着修远的名头在外头行不义勾当,给他拖后腿!”<br />
他目光如炬,沉声喝道:“若叫我知晓谁敢做下龌龊勾当,玷污了他的仕途,我第一个饶不了他!”<br />
“正是正是!”旁边立刻有人附和。<br />
里屋,女眷们同样热闹。<br />
妯娌们磕着瓜子,聊着闲话,眼神却时不时地往坐在陈桂花身边、安静娴雅的李娥身上瞟。<br />
如今的李娥,落落大方,言谈举止间再无当初的怯懦。<br />
那份在州府熏陶出的从容气度,让几个原本还存着点比较心思的年轻媳妇都自惭形秽起来。<br />
“桂花嫂子,可真是好福气!”<br />
“瞧瞧娥丫头,出落得跟朵花儿似的,又是在州府见过大世面的。”<br />
“这亲事,怕是门槛都要被媒人踏破了吧?”<br />
一位远房堂婶笑着打趣,话里话外都是试探。<br />
“是啊是啊,”另一位婶子立刻接话,带着几分热切。<br />
“我娘家表姐那村,有个后生,家里开着铺子,人又本分,年纪正相当……”<br />
陈桂花脸上挂着得体又疏离的笑容,轻轻拍了拍李娥的手,打断了对方的话头:“婶子们的心意我领了。”<br />
“只是这孩子,我和她爹都想着,年纪还小,不急,想再在身边多留两年。”<br />
“州府那边事儿也多,过阵子还得回去帮衬她堂哥呢。”<br />
她语气温和,意思却表达得清清楚楚。<br />
如今李家不同往日,女儿的亲事自然要精挑细选,慢慢相看。<br />
在座的都是人精,听她这么一说,便都打着哈哈岔开了话题。<br />
心里却都明白,这李家的闺女,如今是真成了凤凰,非梧桐不栖了。<br />
上水村的年,在李家骤然显赫的故事里,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处处洋溢着羡慕与议论。<br />
而远在川州府的李宅,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br />
没有络绎不绝的拜年客需要应酬,一家人乐得清闲自在。<br />
今日研究新吃食,明日做新点心。<br />
整个年里,顾笙李倩都将厨房霸占了。<br />
锅碗瓢盆叮当作响,夹杂着叽叽喳喳的讨论,那份自在闲适,连时光都慢了下来。<br />
整个李家,就李修远偶尔白天出门。<br />
赴个同窗诗会,或是与州府学政、文友雅聚一番。<br />
日子就在锅碗瓢盆的叮当脆响和暖融融的烟火气里慢悠悠淌过。<br />
年味渐淡,离别的时刻终究是来了。<br />
临行前一日,顾笙和李修远做东,在自家揽月阁设宴,与相熟的几位同窗好友共聚。<br />
酒过三巡,气氛热烈又带着一丝离愁。<br />
翌日清晨,天色微熹。<br />
李家门前,车马已备好,简单的行囊也已装上。<br />
一家人簇拥着顾笙和李修远来到门口,初春的晨风还带着料峭寒意。<br />
“修远啊,路上千万当心,照顾好自己,也照顾好笙哥儿。”李父拍着儿子的肩膀,语重心长。<br />
李倩眼眶微红,拉着顾笙的手不放:“二哥夫,你要时常写信回来啊。”<br />
“我和大哥夫、双胞胎、小栗子都念着你们呢!”<br />
兰哥儿抱着小栗子,也跟着点头:“是呢,你们外出要注意安全,早些回来。”
他清晰地感受到身上人紧实的肌理和透过薄薄衣料传来的滚烫体温。<br />
那深邃眼眸中的漩涡仿佛要将他吸进去。<br />
方才还滔滔不绝的嘴巴此刻像是被施了定身咒,一个字也吐不出来。<br />
只剩下擂鼓般的心跳,在寂静的房间里震耳欲聋。<br />
顾笙红着脸,结结巴巴道:“我、我是有点兴奋......”<br />
“那为夫帮夫郎......”李修远的手滑入他的衣襟,“消耗些精力可好?”<br />
顾笙只觉得那只手所过之处,肌肤寸寸发烫。<br />
他下意识地抓住李修远的手腕,却对上了对方含笑的眼睛。<br />
那双眼深邃如墨,盛满了毫不掩饰的爱欲与宠溺。<br />
顾笙心头一颤,手上的力道不自觉地松了。<br />
“相公......”他轻声唤道,声音软得不像话。<br />
李修远低头吻住他的唇,将未尽的话语尽数吞没。<br />
一吻结束,顾笙已是气息不稳,眼尾泛着薄红。<br />
李修远爱极了他这般情动的模样,指腹轻轻抚过那抹艳色。<br />
“阿笙放心,”他在顾笙耳边低语,声音沙哑,“游学的事我会安排好。”<br />
“你想去哪里,我们就去哪里;你想尝什么美食,我们就去尝。”<br />
“现在......”他的手顺着腰线下滑,“先让为夫好好伺候你。”<br />
烛火摇曳,将交叠的身影投在床帐上。<br />
窗外,新年的第一场雪悄然飘落,无声地覆盖了万家灯火。<br />
屋内,春意正浓。<br />
第113章 离家<br />
大年初一, 整个李家宅院都沉浸在安详的倦意里。<br />
昨夜守岁闹得晚,直到很晚,喧嚣才彻底歇下。<br />
此刻, 除了秦丽芳早早起身, 轻手轻脚地帮着兰哥儿照料小栗子,厨房里飘出熬煮米粥的暖香,其余几间卧房的门扉都还静静闭合着。<br />
过年原该是走亲访友的日子, 但李家在川州府是新落户。<br />
并无亲族在此,倒落了个清闲自在。<br />
一家人关起门来, 围炉叙话, 享受这难得的团圆时光,也是极好。<br />
与此同时,远在数百里外的上水村, 这个年节却是前所未有的红火热闹。<br />
顾笙和李家留下的鲜味粉工坊, 以及帮村里建起的鱼塘合作社, 像两股活水,让原本紧巴巴的日子丰盈起来。<br />
如今, 家家户户的餐桌上,肉食丰盛不断,人人都穿上了崭新的衣裳。<br />
孩子们的兜里也时常揣着往年想都不敢想的零嘴, 脸上是掩不住的笑。<br />
村巷里弥漫着油炸点心的香气和爆竹残留的硝烟味,交织成浓得化不开的年味。<br />
这其中,最高兴的当属李大江一家。<br />
大年三十的傍晚, 风尘仆仆赶回来的李勇和李娥兄妹二人, 让陈桂花几乎不敢相认。<br />
尤其是女儿李娥。<br />
半年前离家时还带着村姑的土气。<br />
如今站在眼前,穿着时兴的锦缎袄裙,发髻上簪着精巧的银簪。<br />
眉眼间透着一股子见过世面的伶俐劲儿, 气度竟比县里的小姐也不遑多让。<br />
陈桂花拉着女儿的手,左看右看,欢喜得眼泪都差点掉下来。<br />
心里盘算着:这下可好了,闺女这模样气派,开春后定能说上一门顶顶好的亲事!<br />
到了年初二,回娘家的日子。<br />
李勇受李明远所托,提着沉甸甸的包裹去了周家。<br />
包裹里是川州府带来的上好衣料、别致的首饰,还有给老人补身子的药材,给小孩的玩具。<br />
李勇到时,周家两位婶子正收拾停当准备回各自的娘家。<br />
见李勇送来这许多东西,又听说周兰生了个大胖小子,周家上下顿时笑逐颜开。<br />
两位婶子拿着那光滑柔软的料子比划,嘴里不住地夸赞周兰有福气、李家厚道。<br />
“瞧瞧!瞧瞧兰哥儿这日子过的!人虽没回来,这心可惦记得紧呢!”<br />
周家大媳妇嗓门响亮,喜气洋洋地展示着礼物,引得左邻右舍纷纷探头张望。<br />
“啧啧,了不得!这李家是真发达了!”<br />
“从前那日子,破衣烂衫的,谁能想到有今天?”<br />
隔壁的王婆子咂着嘴,语气里满是艳羡。<br />
“可不是嘛!人家都搬到川州府大地方去了!听说那宅子气派着呢!”<br />
“有个秀才老爷当叔叔,以后指不定还有大造化!”<br />
有人接口道,语气里带着点酸溜溜的感叹。<br />
那些曾经暗地里笑话过李大河家穷酸的人,此刻也只能唏嘘。<br />
谁能想到,这破落户竟能一飞冲天?<br />
李大江家同样门庭若市。<br />
沾亲带故的族人们,借着拜年的由头,络绎不绝地涌来。<br />
堂屋里炭火烧得旺,男人们围坐一圈,话题的中心自然是李修远。<br />
“修远侄儿如今可是咱们宗族头一份的体面!秀才相公!”<br />
一位胡子花白的族老慢悠悠捋着胡子,语气郑重:“算算日子,再熬两年,就该秋闱大比了!”<br />
“宗亲在此,也莫要忘了他们一家。”<br />
“开春后,派几个得力族人去川州府探望探望!”<br />
“要是修远真的中了,那到时候,咱们整个上水村,连带着十里八乡,脸上都有光!”<br />
“那可真是文曲星下凡了!”<br />
“听说在州府里,修远还时常参加那些个诗会文会,结交的都是有头有脸的读书人。”<br />
“这前程啊,不可限量!”<br />
消息灵通些的,便压低声音透露着“内幕”,引得众人又是一阵惊叹。<br />
老族长忽然神色一厉,肃然道:“务必严令族人,休得打着修远的名头在外头行不义勾当,给他拖后腿!”<br />
他目光如炬,沉声喝道:“若叫我知晓谁敢做下龌龊勾当,玷污了他的仕途,我第一个饶不了他!”<br />
“正是正是!”旁边立刻有人附和。<br />
里屋,女眷们同样热闹。<br />
妯娌们磕着瓜子,聊着闲话,眼神却时不时地往坐在陈桂花身边、安静娴雅的李娥身上瞟。<br />
如今的李娥,落落大方,言谈举止间再无当初的怯懦。<br />
那份在州府熏陶出的从容气度,让几个原本还存着点比较心思的年轻媳妇都自惭形秽起来。<br />
“桂花嫂子,可真是好福气!”<br />
“瞧瞧娥丫头,出落得跟朵花儿似的,又是在州府见过大世面的。”<br />
“这亲事,怕是门槛都要被媒人踏破了吧?”<br />
一位远房堂婶笑着打趣,话里话外都是试探。<br />
“是啊是啊,”另一位婶子立刻接话,带着几分热切。<br />
“我娘家表姐那村,有个后生,家里开着铺子,人又本分,年纪正相当……”<br />
陈桂花脸上挂着得体又疏离的笑容,轻轻拍了拍李娥的手,打断了对方的话头:“婶子们的心意我领了。”<br />
“只是这孩子,我和她爹都想着,年纪还小,不急,想再在身边多留两年。”<br />
“州府那边事儿也多,过阵子还得回去帮衬她堂哥呢。”<br />
她语气温和,意思却表达得清清楚楚。<br />
如今李家不同往日,女儿的亲事自然要精挑细选,慢慢相看。<br />
在座的都是人精,听她这么一说,便都打着哈哈岔开了话题。<br />
心里却都明白,这李家的闺女,如今是真成了凤凰,非梧桐不栖了。<br />
上水村的年,在李家骤然显赫的故事里,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处处洋溢着羡慕与议论。<br />
而远在川州府的李宅,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br />
没有络绎不绝的拜年客需要应酬,一家人乐得清闲自在。<br />
今日研究新吃食,明日做新点心。<br />
整个年里,顾笙李倩都将厨房霸占了。<br />
锅碗瓢盆叮当作响,夹杂着叽叽喳喳的讨论,那份自在闲适,连时光都慢了下来。<br />
整个李家,就李修远偶尔白天出门。<br />
赴个同窗诗会,或是与州府学政、文友雅聚一番。<br />
日子就在锅碗瓢盆的叮当脆响和暖融融的烟火气里慢悠悠淌过。<br />
年味渐淡,离别的时刻终究是来了。<br />
临行前一日,顾笙和李修远做东,在自家揽月阁设宴,与相熟的几位同窗好友共聚。<br />
酒过三巡,气氛热烈又带着一丝离愁。<br />
翌日清晨,天色微熹。<br />
李家门前,车马已备好,简单的行囊也已装上。<br />
一家人簇拥着顾笙和李修远来到门口,初春的晨风还带着料峭寒意。<br />
“修远啊,路上千万当心,照顾好自己,也照顾好笙哥儿。”李父拍着儿子的肩膀,语重心长。<br />
李倩眼眶微红,拉着顾笙的手不放:“二哥夫,你要时常写信回来啊。”<br />
“我和大哥夫、双胞胎、小栗子都念着你们呢!”<br />
兰哥儿抱着小栗子,也跟着点头:“是呢,你们外出要注意安全,早些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