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只得每日炖些滋补汤水,默默陪在一旁陪伴,每每被李修远催促了这才去休息。<br />
乡试之期迫近,整个小院都笼罩在一股无形的肃穆中。<br />
八月初九,天还未亮透,贡院外已是人声鼎沸。<br />
各地考生齐聚于此,个个身着素净长衫,背负考篮,神色或凝重或亢奋。<br />
李修远在顾笙的陪同下也来到了贡院外。<br />
“那边人多,你身子不方便,就不过去了,听话。”他将顾笙拉到一处较为人少的地方,说道。<br />
“好。”顾笙应到。<br />
他替李修远理了理衣襟:“相公莫急,只需平心静气,将胸中所学尽数写出便是。”<br />
李修远握紧他的手,笑道:“放心,我定全力以赴。”<br />
随着鼓声三响,贡院朱红大门缓缓开启,考生们鱼贯而入。<br />
顾笙目送那熟悉的身影消失在门内,这才离开。<br />
第一场考试就此拉开帷幕。<br />
连续三天两夜,考生们被锁在狭小的号舍内。<br />
号舍内闷热难当,蚊蝇嗡鸣,笔墨纸砚铺陈于窄小的案板上,连饮食如厕皆不得自由。<br />
李修远和赵明轩的运气比较好,都远离了臭号间。<br />
张子谦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br />
虽然不是靠近臭号间,但他的旁边是个病秧子,每隔半炷香就发出一阵惊人的咳嗽声。<br />
导致后面听不到这咳嗽声,他还担心人没挺住,被抬出去了......<br />
八月十二日,第二场考试接踵而至。<br />
短暂歇息后,考生们再度踏入贡院,迎接新一轮的挑战。<br />
顾笙在家中心如悬丝,白日里强打精神打理铺子琐事,入夜便有些担心地睡不着。<br />
腹中的小家伙似乎也感知了到这份焦灼,偶尔不安地踢动几下。<br />
三日后,考生们拖着疲惫身躯走出贡院,李修远的脸色有些苍白,嘴角却噙着一抹自信的弧度。<br />
顾笙在人少的不远处等着,见左云将人扶了过来忙迎上去。<br />
见他眼窝深陷,心疼得紧,却只柔声道:“相公辛苦了,快回家歇息。”<br />
李修远摇头浅笑:“无妨,最后一场定要圆满收官。”<br />
八月十五,中秋之日,第三场考试如期开场。<br />
贡院内外气氛更显凝重,考生们皆知此役关乎成败。<br />
由于李修远还在考试,顾笙便无心过中秋,三人只象征性地吃了点月饼,决定李修远考完回家后再补。<br />
当晚,圆月高悬天际,清辉洒落,顾笙却无心赏月,只盼着李修远笔下生花。<br />
又是三天两夜的鏖战,待八月十七日贡院大门再度开启,李修远踏出时,身形微晃,却难掩眉宇间的释然与期许。<br />
顾笙轻轻拥着他,低声问:“可还顺遂?”<br />
李修远颔首:“尽人事,听天命。”<br />
接下来便是难熬的等待。<br />
等待期间顾笙日日心神不宁,连再好吃的差点也引不起兴致。<br />
李修远心疼,却也无奈,只能想尽法子转移夫郎的注意力。<br />
于是便和赵明轩他们商议,决定出门去野炊,大家都放松一下心情。<br />
(查了一下资料,古代野餐叫‘裙幄之宴’,很是风雅,但还是写野炊吧~)<br />
野炊的日子定在了八月二十日。<br />
这日,秋高气爽,天朗气清。<br />
顾笙一早便起身忙碌,炖了锅温补的鸡汤,又备下些清淡爽口的小菜。<br />
李修远见他挺着肚子在灶台前转悠,忙接过食盒,温声劝道:“夫郎歇着便是,这些粗活我来。”<br />
顾笙抿唇浅笑:“不过动动手脚,倒比整日枯坐强些。”<br />
他特意包了几份薄饼,又将铺子里新制的京都烤鸭细细片好。<br />
一行人出了城门,寻到郊外一处临溪的草坡。<br />
赵明轩携了酒水,张子谦则带了钓竿,几人铺开草席,布上食碟。<br />
溪水淙淙,鸟鸣啁啾,让人不自觉地眉梢舒展,这几日的沉闷也终于得以释放。<br />
午后日头暖融融的,众人围坐闲谈。<br />
赵明轩说起考场趣事,张子谦仍心有余悸地模仿邻号那惊心动魄的咳声,引得大家哄笑一片。<br />
日子一日日过着,终于熬到了放榜之日——九月初一。<br />
这日,天蒙蒙亮,贡院墙外已聚起黑压压一片人潮,喧嚣声震天。<br />
榜文尚未张贴,众人已挤得水泄不通。<br />
有白发老翁拄杖翘首,有青衫学子面色惨白,更有富家仆从挤在前排,只为抢先报喜。<br />
李修远与顾笙相携而来,赵明轩、林清羽亦在旁相伴。<br />
顾笙一手护着小腹,一手紧攥李修远的衣袖,指尖冰凉。<br />
忽听一声锣响,几名衙役捧出卷轴,将一张黄榜“唰”地贴上高墙——正是桂榜!<br />
人群瞬间沸腾,如潮水般向前涌去,推搡呼喊声不绝于耳:<br />
“中了!我中了!”<br />
“让开!快让我看看!”<br />
“老天保佑,定要有名!”<br />
榜上墨迹淋漓,名字按名次排列,字字牵动人心。<br />
有人不顾墙上密布的荆棘尖刺,竟攀爬而上,伸手欲撕榜单,被衙役厉声喝退。<br />
李修远陪着顾笙在远处等,左云挤进去看榜去了。<br />
他目光如炬扫过榜文,从头至尾,终于定格在“李修远”三字上——赫然列于第二!<br />
“少爷,中了!中了!”左云高呼道。<br />
“少爷排名第二,是亚元,赵公子是亚魁,张公子在第十一。”<br />
“阿笙,我中了!”李修远轻声道。<br />
顾笙泪如泉涌,脸颊埋在他肩头,浑身颤抖着说不出话,只觉腹中小生命也欢腾起来。<br />
周遭欢呼、叹息、哭嚎交织。<br />
桂香弥漫,似为这金榜题名的时刻添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br />
第126章 小状元?<br />
这一刻, 顾笙的眼泪如同决堤的春水,汹涌而出。<br />
瞬间打湿了李修远肩头的衣衫。<br />
那压抑了数月的不安、担忧、期盼,此刻被巨大的喜悦彻底冲垮了堤坝。<br />
化作滚烫的泪珠, 一颗接一颗, 怎么也止不住。<br />
他紧紧攥着李修远的衣袖,身体因为哭泣而微微发颤,连带着隆起的腹部也轻轻起伏。<br />
“阿笙?阿笙!”李修远被这突如其来的汹涌泪水惊得手足无措。<br />
方才的沉稳自信荡然无存。<br />
他慌忙抬手去擦拭顾笙的脸颊, 可那泪水却像擦不尽的露珠。<br />
刚抹去一行,新的又涌了出来。<br />
他低声哄着, “莫哭, 莫哭,这是喜事,是好事啊!”<br />
声音里带着显而易见的焦急和心疼。<br />
然而顾笙置若罔闻, 反而哭得更凶了。<br />
甚至带上了压抑不住的抽噎声。<br />
仿佛要将这些日子积攒的所有紧绷情绪, 在这金榜题名的喧闹里, 痛痛快快地宣泄干净。<br />
贡院墙外依旧人声鼎沸,喧嚣震天。<br />
有狂喜大笑的, 有捶胸顿足的,有失魂落魄的……<br />
顾笙这般喜极而泣、哭得难以自抑的模样,在周围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混乱中, 倒也不算太过突兀。<br />
不远处,似乎也有其他中举者的家人激动得抹泪。<br />
这稍稍分散了旁人的目光,让顾笙不至于成为全场唯一的焦点。<br />
但李修远哪里顾得上这些旁人的目光?<br />
他满心满眼只有怀里的夫郎。<br />
见他哭得双肩耸动, 气息都有些不稳, 心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br />
他再顾不得其他,小心翼翼地避开顾笙的孕肚,手臂一收, 将人更轻柔却也更紧密地拥入自己怀中。<br />
一手稳稳地托住顾笙的后背,一下下,带着安抚的力道,缓慢地顺着。<br />
另一只手则温存地覆在顾笙显怀的腹部,隔着衣衫,用掌心感受着那生命的律动,动作很是轻柔。<br />
他低下头,温热的唇几乎贴着顾笙的耳廓。<br />
低沉醇厚的嗓音带着无尽的怜惜和一丝无奈的笑意,柔声道:“乖,慢点哭……仔细哭得打嗝了。”<br />
那语气,像在哄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br />
这话果然奏效。<br />
顾笙正哭得投入,被他这么一说,悲喜交加的复杂情绪里猛地掺进一丝羞窘和好笑。<br />
他果然不受控制地打了个小小的嗝,随即又恼又羞。<br />
眼泪还挂在睫毛上,就忍不住抬起头,用那双被泪水洗得格外清亮的眼睛嗔怪地瞪了李修远一眼。<br />
他是为了谁?<br />
还不是为了眼前这个人夙夜忧心、牵肠挂肚?<br />
如今一朝得中,喜极而泣,这人倒好,竟来取笑他打嗝?<br />
怎么感觉中举的不是李修远,反倒是他自己了?<br />
这一瞪眼,带着泪光,带着气恼。<br />
更带着全然的依赖和爱意,让李修远心中又软又暖,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些许。<br />
他低下头,用自己的额头轻轻抵着顾笙的额头,无声地传递着安慰。<br />
顾笙感受着他的体温和气息,那汹涌的情绪终于如同潮水般缓缓退去。
乡试之期迫近,整个小院都笼罩在一股无形的肃穆中。<br />
八月初九,天还未亮透,贡院外已是人声鼎沸。<br />
各地考生齐聚于此,个个身着素净长衫,背负考篮,神色或凝重或亢奋。<br />
李修远在顾笙的陪同下也来到了贡院外。<br />
“那边人多,你身子不方便,就不过去了,听话。”他将顾笙拉到一处较为人少的地方,说道。<br />
“好。”顾笙应到。<br />
他替李修远理了理衣襟:“相公莫急,只需平心静气,将胸中所学尽数写出便是。”<br />
李修远握紧他的手,笑道:“放心,我定全力以赴。”<br />
随着鼓声三响,贡院朱红大门缓缓开启,考生们鱼贯而入。<br />
顾笙目送那熟悉的身影消失在门内,这才离开。<br />
第一场考试就此拉开帷幕。<br />
连续三天两夜,考生们被锁在狭小的号舍内。<br />
号舍内闷热难当,蚊蝇嗡鸣,笔墨纸砚铺陈于窄小的案板上,连饮食如厕皆不得自由。<br />
李修远和赵明轩的运气比较好,都远离了臭号间。<br />
张子谦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br />
虽然不是靠近臭号间,但他的旁边是个病秧子,每隔半炷香就发出一阵惊人的咳嗽声。<br />
导致后面听不到这咳嗽声,他还担心人没挺住,被抬出去了......<br />
八月十二日,第二场考试接踵而至。<br />
短暂歇息后,考生们再度踏入贡院,迎接新一轮的挑战。<br />
顾笙在家中心如悬丝,白日里强打精神打理铺子琐事,入夜便有些担心地睡不着。<br />
腹中的小家伙似乎也感知了到这份焦灼,偶尔不安地踢动几下。<br />
三日后,考生们拖着疲惫身躯走出贡院,李修远的脸色有些苍白,嘴角却噙着一抹自信的弧度。<br />
顾笙在人少的不远处等着,见左云将人扶了过来忙迎上去。<br />
见他眼窝深陷,心疼得紧,却只柔声道:“相公辛苦了,快回家歇息。”<br />
李修远摇头浅笑:“无妨,最后一场定要圆满收官。”<br />
八月十五,中秋之日,第三场考试如期开场。<br />
贡院内外气氛更显凝重,考生们皆知此役关乎成败。<br />
由于李修远还在考试,顾笙便无心过中秋,三人只象征性地吃了点月饼,决定李修远考完回家后再补。<br />
当晚,圆月高悬天际,清辉洒落,顾笙却无心赏月,只盼着李修远笔下生花。<br />
又是三天两夜的鏖战,待八月十七日贡院大门再度开启,李修远踏出时,身形微晃,却难掩眉宇间的释然与期许。<br />
顾笙轻轻拥着他,低声问:“可还顺遂?”<br />
李修远颔首:“尽人事,听天命。”<br />
接下来便是难熬的等待。<br />
等待期间顾笙日日心神不宁,连再好吃的差点也引不起兴致。<br />
李修远心疼,却也无奈,只能想尽法子转移夫郎的注意力。<br />
于是便和赵明轩他们商议,决定出门去野炊,大家都放松一下心情。<br />
(查了一下资料,古代野餐叫‘裙幄之宴’,很是风雅,但还是写野炊吧~)<br />
野炊的日子定在了八月二十日。<br />
这日,秋高气爽,天朗气清。<br />
顾笙一早便起身忙碌,炖了锅温补的鸡汤,又备下些清淡爽口的小菜。<br />
李修远见他挺着肚子在灶台前转悠,忙接过食盒,温声劝道:“夫郎歇着便是,这些粗活我来。”<br />
顾笙抿唇浅笑:“不过动动手脚,倒比整日枯坐强些。”<br />
他特意包了几份薄饼,又将铺子里新制的京都烤鸭细细片好。<br />
一行人出了城门,寻到郊外一处临溪的草坡。<br />
赵明轩携了酒水,张子谦则带了钓竿,几人铺开草席,布上食碟。<br />
溪水淙淙,鸟鸣啁啾,让人不自觉地眉梢舒展,这几日的沉闷也终于得以释放。<br />
午后日头暖融融的,众人围坐闲谈。<br />
赵明轩说起考场趣事,张子谦仍心有余悸地模仿邻号那惊心动魄的咳声,引得大家哄笑一片。<br />
日子一日日过着,终于熬到了放榜之日——九月初一。<br />
这日,天蒙蒙亮,贡院墙外已聚起黑压压一片人潮,喧嚣声震天。<br />
榜文尚未张贴,众人已挤得水泄不通。<br />
有白发老翁拄杖翘首,有青衫学子面色惨白,更有富家仆从挤在前排,只为抢先报喜。<br />
李修远与顾笙相携而来,赵明轩、林清羽亦在旁相伴。<br />
顾笙一手护着小腹,一手紧攥李修远的衣袖,指尖冰凉。<br />
忽听一声锣响,几名衙役捧出卷轴,将一张黄榜“唰”地贴上高墙——正是桂榜!<br />
人群瞬间沸腾,如潮水般向前涌去,推搡呼喊声不绝于耳:<br />
“中了!我中了!”<br />
“让开!快让我看看!”<br />
“老天保佑,定要有名!”<br />
榜上墨迹淋漓,名字按名次排列,字字牵动人心。<br />
有人不顾墙上密布的荆棘尖刺,竟攀爬而上,伸手欲撕榜单,被衙役厉声喝退。<br />
李修远陪着顾笙在远处等,左云挤进去看榜去了。<br />
他目光如炬扫过榜文,从头至尾,终于定格在“李修远”三字上——赫然列于第二!<br />
“少爷,中了!中了!”左云高呼道。<br />
“少爷排名第二,是亚元,赵公子是亚魁,张公子在第十一。”<br />
“阿笙,我中了!”李修远轻声道。<br />
顾笙泪如泉涌,脸颊埋在他肩头,浑身颤抖着说不出话,只觉腹中小生命也欢腾起来。<br />
周遭欢呼、叹息、哭嚎交织。<br />
桂香弥漫,似为这金榜题名的时刻添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br />
第126章 小状元?<br />
这一刻, 顾笙的眼泪如同决堤的春水,汹涌而出。<br />
瞬间打湿了李修远肩头的衣衫。<br />
那压抑了数月的不安、担忧、期盼,此刻被巨大的喜悦彻底冲垮了堤坝。<br />
化作滚烫的泪珠, 一颗接一颗, 怎么也止不住。<br />
他紧紧攥着李修远的衣袖,身体因为哭泣而微微发颤,连带着隆起的腹部也轻轻起伏。<br />
“阿笙?阿笙!”李修远被这突如其来的汹涌泪水惊得手足无措。<br />
方才的沉稳自信荡然无存。<br />
他慌忙抬手去擦拭顾笙的脸颊, 可那泪水却像擦不尽的露珠。<br />
刚抹去一行,新的又涌了出来。<br />
他低声哄着, “莫哭, 莫哭,这是喜事,是好事啊!”<br />
声音里带着显而易见的焦急和心疼。<br />
然而顾笙置若罔闻, 反而哭得更凶了。<br />
甚至带上了压抑不住的抽噎声。<br />
仿佛要将这些日子积攒的所有紧绷情绪, 在这金榜题名的喧闹里, 痛痛快快地宣泄干净。<br />
贡院墙外依旧人声鼎沸,喧嚣震天。<br />
有狂喜大笑的, 有捶胸顿足的,有失魂落魄的……<br />
顾笙这般喜极而泣、哭得难以自抑的模样,在周围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混乱中, 倒也不算太过突兀。<br />
不远处,似乎也有其他中举者的家人激动得抹泪。<br />
这稍稍分散了旁人的目光,让顾笙不至于成为全场唯一的焦点。<br />
但李修远哪里顾得上这些旁人的目光?<br />
他满心满眼只有怀里的夫郎。<br />
见他哭得双肩耸动, 气息都有些不稳, 心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br />
他再顾不得其他,小心翼翼地避开顾笙的孕肚,手臂一收, 将人更轻柔却也更紧密地拥入自己怀中。<br />
一手稳稳地托住顾笙的后背,一下下,带着安抚的力道,缓慢地顺着。<br />
另一只手则温存地覆在顾笙显怀的腹部,隔着衣衫,用掌心感受着那生命的律动,动作很是轻柔。<br />
他低下头,温热的唇几乎贴着顾笙的耳廓。<br />
低沉醇厚的嗓音带着无尽的怜惜和一丝无奈的笑意,柔声道:“乖,慢点哭……仔细哭得打嗝了。”<br />
那语气,像在哄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br />
这话果然奏效。<br />
顾笙正哭得投入,被他这么一说,悲喜交加的复杂情绪里猛地掺进一丝羞窘和好笑。<br />
他果然不受控制地打了个小小的嗝,随即又恼又羞。<br />
眼泪还挂在睫毛上,就忍不住抬起头,用那双被泪水洗得格外清亮的眼睛嗔怪地瞪了李修远一眼。<br />
他是为了谁?<br />
还不是为了眼前这个人夙夜忧心、牵肠挂肚?<br />
如今一朝得中,喜极而泣,这人倒好,竟来取笑他打嗝?<br />
怎么感觉中举的不是李修远,反倒是他自己了?<br />
这一瞪眼,带着泪光,带着气恼。<br />
更带着全然的依赖和爱意,让李修远心中又软又暖,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些许。<br />
他低下头,用自己的额头轻轻抵着顾笙的额头,无声地传递着安慰。<br />
顾笙感受着他的体温和气息,那汹涌的情绪终于如同潮水般缓缓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