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刊印。<br />
程安茉若有所思地看着那些古籍,她好像有些明白,这些古籍为什么能够作为锚点将冯梦龙召唤过来了。<br />
他们之间,确实有着紧密的联系。<br />
“我接下来还要继续修复,冯先生,你有没有想看的书?”程安茉问道,“或者你想了解什么内容?我去帮你找找相关书籍。”<br />
冯梦龙沉默了一会儿后,缓缓道,“明史。”<br />
程安茉看着对方黑沉沉的眸子,想起这位老人晚期的能力,不由得在心里默默地叹了一口气,“请稍等。”<br />
*<br />
“冯叔。”程安茉看着已经翻开书页的冯梦龙,悄声和一旁的冯管家道,“麻烦你多注意一下。”<br />
“放心吧,我会的。”冯管家低声道。<br />
但让程安茉有些意外的是,直到今天这一整天结束,冯梦龙都没有再出声。<br />
从旁边看过去,冯梦龙不说话也不小的时候,看起来完全就是一个严肃的老人。<br />
可就是这样的冯梦龙,在明清小说史上,留下了极为浓墨重彩的一笔。<br />
三言二拍中的三言,便是冯梦龙所撰。<br />
要说流传最广的,程安茉想,或许是苏小妹三难新郎?亦或是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亦或是苏轼以妾换马?<br />
可要说程安茉印象最深的,还要属《东周列国志》,无他,在程安茉还年少的时候,曾经天真地以为《东周列国志》是正史,但实际上,那只是冯梦龙写的一本小说,和《三国演义》不能代表三国史一样。<br />
但是想想被冯梦龙写进小说里的苏轼,程安茉又觉得或许自己被坑得也不算什么了。<br />
想到这里,程安茉忍不住拿起手机开始给苏轼发消息,“苏先生,你们什么时候回来?”<br />
“怎么?”<br />
“没什么,主要是想介绍一个人给你认识。”程安茉啪.啪.啪啪地打字,“茉园里又添新人啦!”<br />
“哦?是何人?”<br />
“我只能透露一点。”程安茉道,“他和徐先生处于同一个时代,甚至年龄都没差多少岁。而且也是江南人士哦。”<br />
*<br />
“振声,你能猜出来人是谁吗?”苏轼没有立刻回复,而是询问一旁的徐霞客。<br />
徐霞客蹙眉思索了一会儿后,遗憾地摇了摇头,“不能。”<br />
苏轼若有所思地道,“这还是小茉第一次这样吊我们的胃口。”<br />
“而且,”徐霞客将程安茉在群里的聊天记录看了一遍,“她似乎有些期待你和那个人见面的场景。”<br />
以往程安茉虽然也会将茉园来的新人介绍给他们认识,但……如此有针对性的可不多见。<br />
“莫非……是苏公的旧友?”徐霞客猜测道。<br />
“不可能。”苏轼摇头,“小茉说了,是和你同时代的人。”<br />
“也是。”徐霞客敲了敲自己的脑袋,“是我疏忽了。”<br />
“只是,若不是您的旧友,小茉又为何会期待你与那人的会面呢?”徐霞客思索着开口,“莫非……是一位十分崇拜你的人?”<br />
苏轼摇了摇头,“我暂时也想不明白。”<br />
“那……我们可要回去?”<br />
“回!”苏轼斩钉截铁地道,“我也好奇小茉说的那个新人是谁。”<br />
*<br />
“过段时间就回来?”程安茉看着苏轼发过来的消息,问道,“那要什么时候回来?”<br />
“之前答应了网上的朋友,要和他们一起会面,不好爽约。”<br />
“要去做什么?”程安茉好奇,“是什么网友?”<br />
“去扫墓。”<br />
看着苏轼发过来的这三个字,程安茉愣了一下。<br />
她看了看日期,不是苏轼忌日,也不是苏辙忌日,苏洵的忌日也不是,所以……<br />
“扫墓?给谁扫墓?”<br />
第122章<br />
苏轼拿起一旁的手机,叹了一口气,“我们已经在高速路上堵了三个小时了。”<br />
徐霞客抬起头,“苏公不必担心,群里的友人们,不是没有抢到高铁票飞机票,就是和我们一样也在路上被堵着呢。”<br />
苏轼:……<br />
反正这车一时半会儿也是开不了的,他便点开了群聊。<br />
说起加入这个群聊的过程,也是一个巧合,拉着苏轼进群的,是和苏轼同一个编辑负责的作者。<br />
对方的历史知识十分扎实,后来就把苏轼拉进了群里,和徐霞客结伴旅行后,苏轼在征求了群里人的同意后,也将徐霞客加了进来。<br />
这次算是他们这个群里的人约定好的线下面基,而面基的活动嘛,就是给自己喜欢的历史人物上坟。<br />
第一次听说线下交流活动定为上坟的苏轼有些震惊。<br />
而在苏轼震惊的时候,群里有一个喜欢张良的忍不住羡慕地道,“真羡慕你们啊,还能给自推上坟,哪像我,想上坟都不知道去哪个墓。”<br />
“那也比我好,我推的墓里只有一个胆。”<br />
“我就幸福了,去一趟可以把三个人的墓都给扫了哈哈哈哈!”<br />
“嘿嘿,那我更方便,去一趟三苏墓不仅能给苏轼苏辙扫墓,还能顺便给他们的爹也扫了呢!”<br />
正在群里潜水的苏轼:……<br />
*<br />
就在苏轼和徐霞客堵车的时候,群里的消息又变成了999+<br />
看得出来,放假后的群友们确实非常兴奋。<br />
“以前总对十四亿人口没有太大的概念,如今可算是好好体会了一把。”将手机放下,苏轼感慨道。
程安茉若有所思地看着那些古籍,她好像有些明白,这些古籍为什么能够作为锚点将冯梦龙召唤过来了。<br />
他们之间,确实有着紧密的联系。<br />
“我接下来还要继续修复,冯先生,你有没有想看的书?”程安茉问道,“或者你想了解什么内容?我去帮你找找相关书籍。”<br />
冯梦龙沉默了一会儿后,缓缓道,“明史。”<br />
程安茉看着对方黑沉沉的眸子,想起这位老人晚期的能力,不由得在心里默默地叹了一口气,“请稍等。”<br />
*<br />
“冯叔。”程安茉看着已经翻开书页的冯梦龙,悄声和一旁的冯管家道,“麻烦你多注意一下。”<br />
“放心吧,我会的。”冯管家低声道。<br />
但让程安茉有些意外的是,直到今天这一整天结束,冯梦龙都没有再出声。<br />
从旁边看过去,冯梦龙不说话也不小的时候,看起来完全就是一个严肃的老人。<br />
可就是这样的冯梦龙,在明清小说史上,留下了极为浓墨重彩的一笔。<br />
三言二拍中的三言,便是冯梦龙所撰。<br />
要说流传最广的,程安茉想,或许是苏小妹三难新郎?亦或是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亦或是苏轼以妾换马?<br />
可要说程安茉印象最深的,还要属《东周列国志》,无他,在程安茉还年少的时候,曾经天真地以为《东周列国志》是正史,但实际上,那只是冯梦龙写的一本小说,和《三国演义》不能代表三国史一样。<br />
但是想想被冯梦龙写进小说里的苏轼,程安茉又觉得或许自己被坑得也不算什么了。<br />
想到这里,程安茉忍不住拿起手机开始给苏轼发消息,“苏先生,你们什么时候回来?”<br />
“怎么?”<br />
“没什么,主要是想介绍一个人给你认识。”程安茉啪.啪.啪啪地打字,“茉园里又添新人啦!”<br />
“哦?是何人?”<br />
“我只能透露一点。”程安茉道,“他和徐先生处于同一个时代,甚至年龄都没差多少岁。而且也是江南人士哦。”<br />
*<br />
“振声,你能猜出来人是谁吗?”苏轼没有立刻回复,而是询问一旁的徐霞客。<br />
徐霞客蹙眉思索了一会儿后,遗憾地摇了摇头,“不能。”<br />
苏轼若有所思地道,“这还是小茉第一次这样吊我们的胃口。”<br />
“而且,”徐霞客将程安茉在群里的聊天记录看了一遍,“她似乎有些期待你和那个人见面的场景。”<br />
以往程安茉虽然也会将茉园来的新人介绍给他们认识,但……如此有针对性的可不多见。<br />
“莫非……是苏公的旧友?”徐霞客猜测道。<br />
“不可能。”苏轼摇头,“小茉说了,是和你同时代的人。”<br />
“也是。”徐霞客敲了敲自己的脑袋,“是我疏忽了。”<br />
“只是,若不是您的旧友,小茉又为何会期待你与那人的会面呢?”徐霞客思索着开口,“莫非……是一位十分崇拜你的人?”<br />
苏轼摇了摇头,“我暂时也想不明白。”<br />
“那……我们可要回去?”<br />
“回!”苏轼斩钉截铁地道,“我也好奇小茉说的那个新人是谁。”<br />
*<br />
“过段时间就回来?”程安茉看着苏轼发过来的消息,问道,“那要什么时候回来?”<br />
“之前答应了网上的朋友,要和他们一起会面,不好爽约。”<br />
“要去做什么?”程安茉好奇,“是什么网友?”<br />
“去扫墓。”<br />
看着苏轼发过来的这三个字,程安茉愣了一下。<br />
她看了看日期,不是苏轼忌日,也不是苏辙忌日,苏洵的忌日也不是,所以……<br />
“扫墓?给谁扫墓?”<br />
第122章<br />
苏轼拿起一旁的手机,叹了一口气,“我们已经在高速路上堵了三个小时了。”<br />
徐霞客抬起头,“苏公不必担心,群里的友人们,不是没有抢到高铁票飞机票,就是和我们一样也在路上被堵着呢。”<br />
苏轼:……<br />
反正这车一时半会儿也是开不了的,他便点开了群聊。<br />
说起加入这个群聊的过程,也是一个巧合,拉着苏轼进群的,是和苏轼同一个编辑负责的作者。<br />
对方的历史知识十分扎实,后来就把苏轼拉进了群里,和徐霞客结伴旅行后,苏轼在征求了群里人的同意后,也将徐霞客加了进来。<br />
这次算是他们这个群里的人约定好的线下面基,而面基的活动嘛,就是给自己喜欢的历史人物上坟。<br />
第一次听说线下交流活动定为上坟的苏轼有些震惊。<br />
而在苏轼震惊的时候,群里有一个喜欢张良的忍不住羡慕地道,“真羡慕你们啊,还能给自推上坟,哪像我,想上坟都不知道去哪个墓。”<br />
“那也比我好,我推的墓里只有一个胆。”<br />
“我就幸福了,去一趟可以把三个人的墓都给扫了哈哈哈哈!”<br />
“嘿嘿,那我更方便,去一趟三苏墓不仅能给苏轼苏辙扫墓,还能顺便给他们的爹也扫了呢!”<br />
正在群里潜水的苏轼:……<br />
*<br />
就在苏轼和徐霞客堵车的时候,群里的消息又变成了999+<br />
看得出来,放假后的群友们确实非常兴奋。<br />
“以前总对十四亿人口没有太大的概念,如今可算是好好体会了一把。”将手机放下,苏轼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