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到人了。况且既然答应下来了,也实在不好推脱出去。现在也只能期盼着,施世騋尽快找到先生,自己才能够早些远离施世骅了。<br/><br/> 胤祉给施世騋的小公子,安排的是上午两个时辰,下午一个时辰的课。上午教诗文礼仪,下午教些算术杂艺。<br/><br/> 其实小孩子很聪明,一教就懂,倒是很给胤祉省心的。不过就是那个陪同的大人,让人觉得挺无奈的。小孩子好教自然是好的,只是教完孩子后,没到时间的话,他会安排孩子当堂背诵,然后他再提问。<br/><br/> 每当这个时候,胤祉就会觉得松了口气,这一堂课又顺顺利利的结束了。然后他就会习惯 xi_ng 的抬头看一眼施世骅,结果就见着施世骅笑着看他,比他给孩子讲课还认真。<br/><br/> 胤祉觉得甚是烦躁,这个施世骅也是,若是直接将事情明讲了,他也好直截了当的拒绝他,了事。像这样不清不楚的,虽然明知道这人对自己有意思,可是除了躲着些他之外,还真不好直接说什么。<br/><br/> 施世骅倒是每日里过得挺惬意的,不管怎么说,最起码的,每日都能见到自己的心上人。如果再像从前那样,每日里被拒之门外,连面都见不到,那于他来说,怕是才是最痛苦的了。<br/><br/> 虽然徐徐图之,但是那也是要有图的啊。三阿哥想要躲避,施世骅就每天出现在他面前,让他躲不可躲。<br/><br/> 偶尔施世骅会在胤祉上完课后,与他说说话,虽然多数时候,都是他说着,胤祉听着,不过他却也并不介意。施世骅总是说些暧昧不清的话,引得胤祉面红耳赤,答不上话来。每当这个时候,施世骅就特别的开心。<br/><br/> 胤祉觉得这样下去实在不是办法,决定先外出一段时间,晾一晾施世骅。他现在这样粘人,晾一晾他,让他知道自己不喜欢他,不想同他在一起,也许他也就能恢复过来,不再这样纠缠下去了。<br/><br/> 作者有话要说:五一劳动节,勤快一些,今日双更,嘿嘿,下章晚上会更出~~<br/><br/> 话说,觉得最近点击很不给力,难道是大家都弃文了么???<br/><br/> ☆、第六十八章一游台湾<br/><br/> 胤祉这个决定做的仓促,高全喜手忙脚乱的备好了七天的药材,胤祉的药不能断,七七四十九天,还有七天,这药的结束了。<br/><br/> 不得不说,这陈伯还真的是有些能耐的。胤祉每日里泡药浴,喝汤药,双腿倒是真的有些感觉了。虽然并不好受,不过有些感觉总是好的。<br/><br/> 胤祉自己也很开心,联想到之前正澄大师的话,他觉得,也许磨难真的就要过去了。腿部有了知觉,就说明,他的双腿,有很大的几率会好。<br/><br/> 胤祉虽然心内很是开心,却不敢表现出来,深怕这种希望,最后又不了了之。虽然他一直表现的根本没在意过自己变成瘸子这件事,不过,遇见这样的事,谁能不在意呢。何况他还是大清的阿哥,天之骄子。<br/><br/> 但是他也明白,表现得太过在意,不仅自己会更加的难受,也让自己的亲人朋友更加的难受。现在治疗有了效果,他也不想过早的表现出来,免得害自己和他人都空欢喜一场。<br/><br/> 施琅如今也已回到了厦门,不过他平日里军务繁忙,经常要巡查海防,所以经常不在府内。胤祉想要去台湾的事儿,只同施世騋说了声,施世騋也知道自己那笨蛋弟弟把人逼得太紧了,也赞同三阿哥过去台湾那边游玩一番。<br/><br/> 施世骅听说后也要同去,直接被自家老哥扣了下来。胤祉动身后,才将他放出来。施世骅自然大耍了番脾气的,不过施世骅其实还是很怕自家的五哥的,所以也没敢真的怎样。<br/><br/> 虽然如此,不过仍是在第五日时,趁着施世騋没在府中,只带着两个侍卫,也跑去台湾了。<br/><br/> 施世骅往台湾走时,胤祉在台湾北海岸已经登陆了。不得不说,胤祉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十分坚定的认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的。毋庸置疑的事实,每个国人,怕是都有这样的想法的。<br/><br/> 前<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生他没有机会去台湾,这一世,有这样的机会,自然早就希望能去一趟了。<br/><br/> 台湾早年被荷兰人所占,幸有郑成功收复了台湾。不过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后,却是以台湾为根据地,意图复兴前朝。自然,胤祉不能说他做的是对亦或是错,毕竟作为历史的主流来说,国家统一总是好的,但是郑成功从荷兰 z_hi 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国家的统一。<br/><br/> 前人之事,还是留给后人评说吧。<br/><br/> 胤祉曾听闻,康熙在收复了台湾后,并未对郑氏赶尽杀绝,反而是使用了一些安抚 xi_ng 的政策。自然高压政策也不是没有,留发不留头这样清初时采取的政策,再一次被搬上了台面。<br/><br/> 不过,台湾百姓尚算配合。毕竟,弹丸之地,一应粮食补给本就不足,有大清这样富饶的国家支援,才能免于饿死。而且,郑成功之后,并不是能够体恤人民的,也导致了民怨四起。加上派去安抚百姓的,是原本在台湾当地就很有些名气的施琅,民心上,并不难取得。<br/><br/> 郑氏家族之人,也都留下了 xi_ng 命。既然上面的人都保留住了 xi_ng 命,这些做百姓的,自然也就不担心皇帝会要了他们的命的。何况康熙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农业政策也十分优厚,百姓自然乐意归顺。<br/><br/> 毕竟,对于老百姓来说,谁来统治他都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要能够吃饱穿暖,别到那种卖儿鬻女的地步,便什么都不是问题了。<br/><br/> 施琅本是与郑氏有些仇怨的,不过攻下台湾后,并未公报私仇,反而优待郑氏子弟。入台后,更是亲自去祭拜了郑成功的庙,称自己收复台湾,也算是为国为民尽自己的责任,也代天子赞扬了郑成功当年收复台湾的功绩。<br/><br/> 康熙将郑成功好一番夸奖,自然不是真的那么赞赏他的,反而不过是出于政治的需要罢了。郑成功占领台湾,虽然对清政府的统治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毕竟却像是跟毒刺一样,刺入肉中,不能致命,却足以让人彻夜难眠了。<br/><br/> 当年三藩未平,康熙就已经视台湾为心腹之患了,怎么看都是会恨郑成功入骨之人,根本不可能真的赞赏他的。如此夸赞郑成功,却是将郑成功的这项功绩,归于了大清。让台湾岛上的百姓们也认为,郑成功其实是为大清办事的,所以大清要夸奖他一样。<br/><br/> 而且,这话由施琅说出,更是容易另台湾百姓感动。施琅 x_io_ng 襟宽广,能以大局为重,百姓自然也就觉得施琅能够冷静的处理对台事务,公私分明,民心所向,如此一来,康熙也就成功的收拢了台湾人民之心。<br/><br/> 施琅在台湾也有一座府,名曰施侯府。这座府邸,听说原是郑氏的府邸,规制自然也是极大的。不过,郑氏子弟还有一部分是留在台湾本地的,不能随意外出,却享受着官府的奉养。<br/><br/> 朝廷不好苛待了他们,所以施琅便将郑国公府一分为二。一部分做了自己的府邸,另一部分则软禁着这帮郑家人。<br/><br/> 虽然与郑家人有仇,施琅倒还真的没有公报私仇,反而是好好养活着这帮人的。这种养活,自然不能跟之前郑家人的种种奢侈相比的,不过却也并不缺吃少穿,也没苛待他们。<br/><br/> 胤祉到了台湾,直接便入住了施侯府。施侯府内,有不少下人,听闻三阿哥即将入住,都觉甚是荣幸之事。胤祉到时,管家施安率领府内所有人前来请安。<br/><br/> 毕竟这<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