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一道上头疼发憷、全无天赋,但钻研此等精妙兵法已久,多少也算有些过人感悟,几次发问见韩林儿所答虽失于稚拙,但自成章法,自有一番奇特之处,不禁连连点头。<br/><br/> 张无惮手中不缺大将,如徐达、邓愈等都是历史的胜利者,但这帮人本身同一拨发迹,彼时他忙于帮助明教摘掉武林公敌的帽子,这群人是凭着实打实的军功一步步走上来的,都不算是他一手提拔的心腹,何况他们同朱元璋私交甚好。<br/><br/> 张无惮现在还处在打江山的初级阶段,朱元璋是个出色的将领,还远不到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时节。<br/><br/> 他信任徐达等人对他的忠心,可红巾教如今脱离明教而存在,他虽担任着明教朱衣麟王一职,可教众都没多少归属感,万一他有个三长两短,徐达等人是支持朱元璋呢,还是肯归附明教呢?<br/><br/> 张无惮不能放任朱元璋一系坐大,若韩林儿当真是个可造之材,倒也可以一用,起码先拿来顶上一段时间。<br/><br/> 怀着这个心思,张无惮仔仔细细考量了韩林儿一番,将他问得满头是汗。<br/><br/> 韩林儿初来答得从容,到后来他问得越来越深,手足无措,说出来的话也不知对还是不对,不禁频频看向韩山童,让韩山童抡了两巴掌上去:“老子脸上有答案啊!”看个屁,你没断奶不成,不知道这是减分项吗?<br/><br/> 韩山童揍完儿子,不动声色打量张无惮,他只听说麟王工于心计,却没听过他擅长兵法之名,可听对方频频口出惊人之语,怕不是他的心得,而是自什么无上兵书中看来的。<br/><br/> 说起明教的兵书,第一个想到的就该是《武穆遗书》了,韩山童亲眼见证了这兵法自断裂的屠龙刀中掉落的场景,可惜他在明教中地位只是中上,无缘一观,但张无惮定是看过的。<br/><br/> 张无惮问了半天,方才露出笑容道:“不错。”<br/><br/> 韩林儿对自己所答如何没个谱,但韩山童却知儿子答得很不错,好不容易等来了张无惮这句话,连忙道:“张公子瞧得他上眼就好,从红巾教来说,咱们是天然的盟友,从明教来说,您更是我的上司,犬子跟着您,我再放心不过了!”<br/><br/> 张无惮心头发笑,这可当真是生怕他培养韩林儿时还心有顾虑,从两方面表忠心。但也看出,韩山童对自己的前景很悲观,这才着急忙慌为儿子找个下家。<br/><br/> 这样一想,倒有些可怜。张无惮瞧韩林儿还懵懵懂懂着,暗叹了一声,还是道:“韩王信得过晚辈,我也不推辞了,希望我能同韩公子亲如兄弟。”<br/><br/> 说到最后有几分真心,他想了想冲韩林儿补充道:“改日我介绍幼弟给你认识,你们想必能合得来。” xi_ng 格相近是一码事儿,他还记得原著中韩林儿就是张无忌的脑残粉呢。<br/><br/> 韩林儿连忙应了。<br/><br/> 韩山童道:“他自小娇养,身边常随无数,既然来了张公子处,这些臭毛病都给纠正过来,一个都别带,就跟着您。”<br/><br/> 张无惮并不担心这个,他瞧韩林儿也没有公子哥的骄里娇气,知韩山童所说不过是场面话,口中虚应了。<br/><br/> 散了席,韩山童连夜就离开了,他连喝酒都没喝痛快,看起来心事重重的。张无惮为韩林儿安排住处时,旁敲侧击了一下。<br/><br/> 韩林儿如何不知他父亲在发愁些什么,只是韩山童不爱他跟着一块干着急,是以平日里只做不知罢了,此时就道:“爹爹近来是不太痛快,谢教主十分体恤下属,送粮送钱又送了人来,只是军队发展得不尽如人意,他老觉得对不住教主。”<br/><br/> 这个嘛,瞧韩山童起义前就先用“石人独眼”的民谣造势,其后又想直接把封号定为“明”就能看出来,这人野心勃勃,想做一番大事业。可野心勃勃和好高骛远有时只差一线,接受不了理想和现实的落差也是有的。<br/><br/> 张无惮老早就觉得韩山童眼高手低,对其观感平平,倒对韩林儿的印象一直还不错。<br/><br/> 说真的,瞧朝廷这一有人称王就<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不惜工本派大军围剿的势头,对韩山童的前景,张无惮也并不看好。<br/><br/> 七王爷是被打跑了,可若再派汝阳王或王保保出征,韩山童能不能挺过年节都难说。这些念头不过一转,张无惮打发韩林儿睡下,自己回房间却又睡不着,横在房梁上有一搭没一搭看起兵法来。<br/><br/> 韩林儿能不能用,此时还言之过早,先培养着瞧瞧,若能成一员大将,他也不需暗搓搓觊觎王保保了。<br/><br/> 第134章<br/><br/> 韩王告终<br/><br/> 张无惮反复验证过韩林儿确实是个可造之材后,便让他跟随徐达等人历练。谁都知道韩林儿来历非凡,只当他是下基层镀金的,徐达等人待他很是客气,一点都没有亲热劲儿。<br/><br/> 韩林儿也不在意,他就随着徐达学兵法,余下之事一概不管,每天抱着兵书苦读。若当天有小型战役,诸将领开会时他也会旁听。<br/><br/> 如此过了四个月,张无惮正皱眉看前线快报,分心提笔给谢逊写信,一抬眼见封弓影匆匆走了进来,双手捧上一面火焰红的令牌。<br/><br/> 这是他头一遭接到教主令,张无惮连忙接了过来,一阅一下便道:“两个时辰准备,除了守城的卫兵,点齐所有兄弟,赶往韩城支援。”<br/><br/> 谢逊手令中只写派他前去,明教和红巾教毕竟算是两个独立机构,谢逊不会干预红巾教教众行踪。<br/><br/> 封弓影应了一声,自下去传令了。不多时韩林儿又来求见,叩首道:“属下谢过教主救援我父,但一旦大军开拨,城内空虚,若有小人来犯,又该如何?”九龙湖内有粮仓,决不能有任何差池。<br/><br/> 瞧封弓影就根本没想到这一节,张无惮道:“你放心就是,我自有安排。”<br/><br/> 韩林儿会意,退下不提了。过了没一会儿朱元璋又请见,张无惮干脆也不写信了,扔了笔笑道:“你们这是一个个商量好的?”<br/><br/> 朱元璋相貌丑陋,但气质不凡,笑道:“天德、鼎臣同韩公子抬头不见低头见,有些话不好说出口,只好由属下出面了。”<br/><br/> 天德乃徐达的字,鼎臣指的是汤和,这帮将领出身草莽,名字都是发迹后重起的,他们的字是一块请张无惮赠的。汤和得了“鼎臣”二字后,极为欣喜,日后若他们真能成事,也不失为君臣相得一段佳话。<br/><br/> 这伙人都不赞成他倾全教之力支援韩山童,帮着别人家找孩子行,却没舍了自己孩子不管的理。只是碍于韩山童乃韩林儿之父,这救命之事,不好出面阻拦,便由朱元璋来当这个恶人了。<br/><br/> 张无惮道:“你们错怪韩公子了,他方才求见,不是谢我全力救他父亲,也是来提醒我小心别让人背后捅刀子的。”<br/><br/> 朱元璋松了口气:“这事儿正该让他出面才是。”但想张无惮分明知道此举的弊端,还执意如此,念头一转就明白了,笑道,“教主神机妙算,属下等实属庸人自扰了。”<br/><br/> 张无惮温和道:“这话如何说,朱将军甘冒着同韩公子交恶的风险来找我,我感激还来不及呢。我一个人想不到的,诸位将军帮着查缺补漏,红巾军才能日益壮大,真要成了我的一言堂,不是好兆头。”<br/><br/> 朱元璋心头一跳,连忙应是,又<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