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生气,所以抽出时间好好问了她的想法。<br/><br/> 武栋明记得,那时听到她的想法的母皇目光有些复杂,随后告诉了她一些关于康平先帝的事。<br/><br/> 然后要求她保密,并把对康平先帝的看法写出来,再之后则是会把这些看法在祭奠先帝的时候烧给先帝看。<br/><br/> 其实武栋明记事很早,还记得那位在她五岁的时候殡天的皇祖父的。记忆里的皇祖父喜欢出宫玩,然后给自己带些民间的东西,见面的时候也很和蔼可亲。<br/><br/> 却没想到在退位之前他是这样的冷酷,对母皇跟叔伯姑姨又是那么的残忍。她并不怀疑这些话的真实 xi_ng ,因为她从小就几乎可以过目成诵,母皇从不禁止她看皇家跟翰林院所有的藏书。<br/><br/> 她既可以通过以前的记录的蛛丝马迹推断,又可以马上查阅那些脾气硬的史官的记录。<br/><br/> 当时武栋明不太明白武明德的用意,【难道母皇的意思是自己要知足了吗?告诉自己她对自己已经足够慈爱了?还是说想要告诉自己当皇帝本来就是孤独的,与其得到再失去,不如从一开始就习惯了这孤独?】<br/><br/> 虽然武栋明不知道武明德的具体用意,但是她还是认认真真写了自己的看法,并且没有对谁说。<br/><br/> 武栋明仍记得祭奠先皇回来之后她们的对话。<br/><br/> “你很好,很聪明也能守住秘密,既然你非得要一个亲近的人,那么朕就告诉你,你的亲生父亲是谁,只不过……你得立誓,你若是想因为他是你的亲生父亲而做什么——不管是好是坏,都得等朕百年之后。”<br/><br/> 武栋明当然依言立誓了,当然,就算不立誓,她也不会违背母皇的意思的。<br/><br/> 武栋明知道了大部分事实之后,似乎也明白了为什么母皇让自己在她百年之后再做处理。<br/><br/> ‘□□’别人一事,是母皇绝不会承认,也绝不会暴露在人前的。即便所有人偶读知道了,也绝不可能有人可以说出口,敢说的人会永远也说不了了。<br/><br/> 后来她又听说雷郡王早就答应了教导皇子皇女,别人或许不一定,但是作为储君的自己,肯定会是雷郡王的弟子。<br/><br/> 师徒关系原本就亲如父子,武栋明知道这是母皇的底线了。虽然她不知道母皇是怎么想的,但是她知道,自己会有一个可以任意亲近的人。<br/><br/> 而且那些不是师父——即便还没有拜师,武栋明也喜欢在心里称呼苏山长为师父,师父师父,是师也是父——的弟子的学员都对‘他’极为尊崇,武栋明对自己的师父极为期待。<br/><br/> 虽说要把三年基础知识学完才可以拜师,不过武栋明对自己很有信心,觉得自己不会通不过考验,也不需要三年——她一定会早日拜苏山长为师的。<br/><br/> 按照惯例,山长一定会在开学那天讲话,就要见到这个极为特殊的人,武栋明心中难掩愉悦与激动。<br/><br/> ☆、第104章两年<br/><br/> 武栋明端端正正坐在小板凳上,他们年纪小,坐在前面,武栋明几乎是全程眼睛都没离开苏檀清。<br/><br/> 以至于她在苏檀清开始讲话后都没有完全听到心里去,等心情平复之后,已经错过了一段了,武栋明懊恼不已。<br/><br/>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学院只负责教导,不要一毕业就找我要职位,在学院我只是普通的山长。”<br/><br/> 五年前承志书院把先生的衣物也统一了,现在苏檀清穿的就是她玄色红边的的山长袍。级长袍则红色玄边,教习则是红袍白。三者的款式看起来是极为相似的。<br/><br/> 当然,这些颜色的使用是得到了许可的,不过武栋明没想到,这么简单的颜色搭配会这么好看,只可惜先生们一般是毕业典礼才会把如出一辙的帽子戴上。<br/><br/> “‘出承志,入三甲’的话不知道是谁说的,反正不是我说的,不要找我兑现。更何况这话可不是你们理解的那样的。”<br/><br/> 武栋明听说每年开学山长都会先这么说,听说是因为苏檀清觉得实在是<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以讹传讹传得太离谱了。<br/><br/> “难道这话的意思不是说,从承志书院毕业的人有进三甲的才华吗?真不知道找我要官凭的人是不是傻了。”<br/><br/> 这话倒是很多人承认,承志书院的毕业考试可比考科举难多了。只是科举有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落榜,而且并不是所有从承志书院毕业的人都会去考科举的。<br/><br/> “在你们在这里求学的日子里,我希望你们……”<br/><br/> 在苏檀清说到这里的时候,苏慕林大概是觉得无聊了,回过头跟武栋明说话。“你看那边,那些是不是就是勤工俭学班的人?”<br/><br/> 武栋明听说过在师父家是很放松愉悦的,大概苏慕林就是习惯了跟师父可以随便些吧?前面跟无聊的校规也没见她有小动作。<br/><br/> 武栋明随意往她说的方向瞥了一眼,心神还是在苏檀清的讲话身上的。“应该是吧。”<br/><br/> 苏慕林兴致勃勃地道,“听说这是给贫寒子弟开的方便之门,怎么我还看见一些白白胖胖的人在?”<br/><br/> “哦。”武栋明根本没注意苏慕林在说什么。<br/><br/> 苏慕林想了一会说,“想起来了,好像是因为这些人都不识字,所以这个班还要先学字。虽然勤工俭学的名字没改,但是应该是所有不识字的学生都放在那个班了。”<br/><br/> “嗯,”苏檀清的讲话终于结束了,武栋明总算可以‘接收处理’来自苏慕林的信息了。“可能这也是寒门学子的经济来源之一吧。”<br/><br/> 这个‘吧’其实没有加的必要,武栋明其实是知道这个‘勤工俭学班’的情况的,因为当初武明德也犹豫要不要让她去承志书院学基础。<br/><br/> 不过可能是因为那里没有考虑到这么小年纪的人,并没有特别的安排,最终还是在宫中另找先生学字。<br/><br/> 武栋明记得那时候得到的消息是,勤工俭学班的人要做的工作是,管理图书馆的图书,整理顺序,登记借阅,记录卡片之类的。这还可以接受,后面的分发物资,包括统一的衣物、枕头被子、书籍、笔墨纸砚等等这些活看起来像是伺候人的,所以并没有去。<br/><br/> 虽说也可以花银子让寒门子弟来做,但是终究不好听。<br/><br/> 武栋明本以为既然可以花银子,那么承志书院竭力摆脱身份影响就没什么意义了。<br/><br/> 不过她来了这里才知道,不但不让带银子,而且先生教的时候也不准缺席,更何况花银子还是自己没能力的体现,并没有几个人呢这样做,这样做也不会让其他人知道。<br/><br/> 虽说有些私底下说好的事——比如说她就知道自己有明的暗的几个侍读——是不可避免的,但相对于外面来说,书院已经做的很好了。<br/><br/> 就像她的,明的不是说大家都知道,而是她知道那几个人是因为是她的侍读而会听命于她的,而暗的,就是她不知道对方是谁,但是对方会保护她。<br/><br/> ……<br/><br/> 虽说形式新颖内容新颖,但是承志书院的课业是很重的,只睡三个半时辰的,大有人在,虽说晚上按时熄灯,但总有人早起,也总有人午睡不睡。<br/><br/> 承志书院的学子放假与官员的休沐一样,一旬一日,能回家的只有住在附近的人,不过开<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