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多少带几分高鼻深目的特征,他正半垂着眸子不知在想什么心事,只能见到他眼睫长长密密地盖了下来,拢去了大半眸色。<br/><br/> 此刻,又有一匹骏马追了上来,与他并驾齐驱,此人苏喻一看便认识,他正是新上任的陇西府节度使裴山行,因着任命刚好赶上春龙节,他便被留下观礼,待皇帝亲耕结束后,他便要奔赴陇西镇守一方了。<br/><br/> 裴山行与那个人很熟,一掌便拍在他的背后,那人猝不及防,被拍得向前一俯。<br/><br/> 裴山行低低一笑,道:“殿下,我的九殿下,你的酒量不行啊,昨夜就没喝多少,你现下怎么还这么一副萎靡样子。”<br/><br/> 这位九殿下终于抬眼看了他一眼,懒声懒气道:“老裴,下次你来本王府上记得提前通报一声,好让绿雪先去给你买点烧刀子伺候着——你那般牛饮法实在糟蹋本王的好酒。”<br/><br/> 裴山行哈哈一笑,又道:“殿下别乱怪人啊,你心里不痛快挤兑我作甚?”<br/><br/> 见九殿下连话都懒得说了,裴山行又殷殷凑上去道:“我知道,你是因为国师大人闭关了,才觉得烦闷对不对?这样吧……”他拍了拍胸口,撩闲道:“你俩总是没事就腻在一起,这下国师不在了,末将给你抱会儿……”<br/><br/> “老裴,你的心意令本王很是感动啊,”九殿下伸手去推他,但裴山行身板雄武且还身着铠甲,他一推愣是没推动,只得闷闷道:“一会儿天子亲耕后,百官的群耕,你能替本王出把子力气就更好了。”<br/><br/> 那位裴将军口中的“国师大人”,苏喻也早有耳闻。<br/><br/> 这位国师大人名唤“玉和”,年纪轻轻便掌管了钦天监和祭祀事宜。<br/><br/> 据前朝传言,都说此人好似是有几分神通,但是究竟有什么神通,没人能说出个所以然,而且此人一向深居简出,与前朝百官不怎么走动,唯独和这位九殿下谢时舒私交甚密。<br/><br/> 春龙节这般重大的节礼,国师玉和竟然在闭关,苏喻有些讶然,他忍不住又望了一眼那骑在马上的二人。<br/><br/> 好巧不巧的,那位九殿下谢时舒正被裴山行烦得偏过头来,又与他的目光撞了个正着。<br/><br/> 这一次谢时舒那湛灰的眸子在他面上凝得久了一些,忽然眉宇一松,像是想起什么。<br/><br/> 苏喻倒不意外,心道:原来他此刻才想起我。<br/><br/> 倒不是有什么旁的恩怨,谢时舒与他的前缘说深也深,说浅也浅。<br/><br/> 除去幼年匆匆见过的几面,那就是苏喻登科及第那一年了。<br/><br/> 那年琼林宴之后,苏喻与两位同科三甲被当年的监国太子传入养心殿勉力嘉奖,然而就在这时,这位九殿下只身闯入养心殿,由着性子大闹了一场,端得是齐国开国以来最大的闹剧。<br/><br/> 至于这位有着异族血脉的九殿下当年为何要大闹养心殿,要对悉心教导他的先太子口出不逊,要指着每个重臣公卿的鼻子讥讽谩骂,这便是彼时所有在场之人讳莫如深的话题了。<br/><br/> 苏喻温和地回望着他,微微颔首只当行礼。<br/><br/> 谢时舒微微一怔,先是半收了目光,却也对他点了点头,随后一夹马肚,驱使着骏马快走了两步,有意无意地拉开了距离。<br/><br/> 苏喻望着他的背影,心中又莫名升起了那个念头,尽管这个念头很不像他该有的。<br/><br/> 一路思忖着,苏喻走了许久,终于随群臣行到京郊的祭坛。<br/><br/> 此处除了行宫以外,另有良田几亩,为每年天子亲耕所用。<br/><br/> 这场雨依旧未停,俨然有越下越大的趋势。<br/><br/> 新皇是个坚毅的少年人,并未因此而简化这场冗长繁杂祭礼。<br/><br/> 皇帝陛下如此,群臣更是不敢怠慢,纷纷垂手恭敬地立在雨中陪礼。<br/><br/> 尽管每人皆有宫内侍从撑伞,但是这场春雨较往年带着更深的寒意,走动时还不觉得,立在原地久了,连苏喻都不禁打了几个寒战。<br/><br/> 年轻人尚且如此,苏喻更是有些担忧他父亲苏阁<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老的身体,故而在礼官呆板的声调中,他不仅微微偷眼向文官一列队首瞥去。<br/><br/> 却见苏阁老如他以往那般挺直着身板,立在百官之首迎风迎雨立着,只有官帽下花白的头发提醒着他已不在壮年。<br/><br/> 苏喻微微松了口气,哪知目光一转,却又看到了那位九殿下。<br/><br/> 谢时舒虽是亲王,但因着京都府内只有他一个亲王,礼部多半是嫌将他一人单列一纵不大好看,故而将他列在武官队首。<br/><br/> 此时端详他,苏喻颇为坦然。<br/><br/> 谁都知道这位九王谢时舒向来与文官不合,尽管他从未在朝内领过职,但言官们上书弹劾他的奏折也是三五不时的飞上御案。<br/><br/> 小到至今未娶,大到结党营私,最近的一次,是弹劾他力荐裴山行出任陇西关节度使一职是为扰乱朝政,图谋不轨。<br/><br/> 而奇怪的是这些奏折的归宿都只有一个——按下不发。<br/><br/> 倘若说当年监国的先太子谢时洵是因为与他兄弟情深,信任这个幼弟,那么如今新皇对他这位小皇叔的态度亦是如此就值得深究了。<br/><br/> 总之这种场合,谢时舒更是不会将文官长队从头扫到尾仔仔细细看一遍的——万一又被参上一本左顾右盼是为大不敬呢?<br/><br/> 苏喻怀着这般的思忖,又微微抬起眼帘看了看他。<br/><br/> 看了一会儿,苏喻心中升起了几分疑惑。<br/><br/> 不知是寒冷还是旁的什么,这位九殿下像是忍耐着什么痛苦,隔不多久就会轻轻地蹙眉,站得久了,他蹙眉越是频繁,好容易到了临近结束时,他的脊背都不自觉地紧绷了起来,旁人没有察觉,只有他身边的裴山行时不时地关切看他,只是看归看,此等场合,即便是春风得意如裴山行,也不敢造次。<br/><br/> 好在谢时舒若是自己察觉到了,便立时恢复了平日的体态,如此这般,在他这隐蔽的挣扎间,春龙节的祭礼终于礼毕了。<br/><br/> 按惯例,之后便是天子亲耕。<br/><br/> 小皇帝到底是少年人,立了约莫一个时辰仍像没事人一样,待下到田间,为表对上苍的诚意,他连侍从的伞都挥去了。<br/><br/> 那绑着金黄丝带的锄头被小皇帝拿在手中,很是仔细地耕了一会儿——他还没耕够,但无奈内侍和百官连声劝着保重龙体,硬是给他劝回行宫暂歇了。<br/><br/> 剩下的百官被留在田间,迎来一年一度的百官群耕。<br/><br/> 苏喻寻到苏阁老,接过他手中的锄头道:“父亲,您前几日风寒伤未痊愈,让喻儿代劳。”<br/><br/> 苏阁老拈须看着这个无可挑剔的嫡长子,忽生感慨道:“唉,为父这半生以身许国,只求强国利民,如今年近半百,身子大不如前,终是有些力不从心了……”他拍了拍苏喻的肩膀,道:“苏家最似为父的便是你了,喻儿啊……”<br/><br/> 苏喻正含笑听着,哪知就在此时,身后忽然传来一声自言自语般的“嗯?”<br/><br/> 紧接着,又是一声轻笑。<br/><br/> 苏阁老向后望去,先是冷冷地哼了一声,才勉强一拱手道:“原来是九殿下。”<br/><br/> 苏喻有些吃惊,转过身去正见谢时舒不知何时竟立在自己身后。<br/><br/> 苏喻见他歪歪斜斜地拄着锄头,唇边还有一抹没有来得及收回的微妙笑意,在苏阁老眼中定是不折不扣地挑衅了。<br/><br/> 但苏喻倒是觉得,那份笑意并无恶意。<br/><br/> 谢时舒好容易收了笑意,匆匆回了礼,随后,好像在苏<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