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的凶狠残忍,彼时的我心底盼望着秋冬来临,甚至是为此事暗暗开怀的。<br/><br/> 想到此事,我更是有种无法言说的懊恼。<br/><br/> 程恩见我如此,嘴唇微微翕动了一下,一副欲言又止神色,终究是什么都没说。<br/><br/> 玉和又陪了我几日,这一日对我道是栖云山有事,便拜别了我与母妃,连夜赶回去了。<br/><br/> 谁知就在第二日清晨,他就风尘仆仆地再次出现在我面前,他面上尤有倦色,却二话不说,抬手就冲我丢了个包袱。<br/><br/> 我凭着本能地伸手一捉,猛地掷到一旁。<br/><br/> 昨夜我听了些宫中的流言蜚语,有说太子时洵病情十分凶险,恐怕今年撑不过去了,又有说是被那明澜小世子方的,林林总总,最后越说越不像话,只说内侍省都去准备后事了!<br/><br/> 故而此时我正心烦意乱得紧,犹如一股邪火堵在心口,根本无心与他似寻常一般打闹,难得端起了皇子架子,蹙眉斥道:“你放肆!”<br/><br/> 玉和微微一怔,来不及答我,他快步去地上捡起了包袱,仔细地拍了拍尘土,才抬首对我微微笑道:“是玉和逾矩了,殿下莫怪。”<br/><br/> 说着,他展开包袱,只见是一只剑匣。<br/><br/> 我心中忽然一动,玉和仍是垂着眉眼,将那剑匣又打开来,其中躺着一柄剑,那剑初看之下朴实无华,但细细一看便觉剑身流光四溢,极有光彩。<br/><br/> 我失声道:“山河?你……你怎么……”<br/><br/> “嘘!”玉和连忙抬起食指在唇前竖了一下。<br/><br/> 他左右看了看,见无人,双手将剑匣捧到我面前,用极少见的恭敬语气道:“东宫是龙气所在,寻常法器镇不得,唯有山河剑可堪用,殿下且暂将它供奉在东宫正堂匾后,定可驱崇祛病,这……也是殿下对太子殿下的一番心意。”<br/><br/> 我极为动容,愣愣地看着剑匣半晌说不出话来。<br/><br/> 这柄山河哪里是“可堪用”,这分明是玉和把用来守护谢氏龙脉的神剑偷出来了!<br/><br/> 据说当年高祖起义,有一位栖云山道长循天意而助,几次救高祖于危难间,待高祖登基那日,那道长飘然而去,只留下这柄佩剑,道是此剑会替他守护谢氏江山。百年来,一直都传说着那道长已然得证大道,飞升去了。<br/><br/> 故而此物算得齐国重器,一直供在栖云山守护谢氏皇陵,三百年间不曾有人敢动过他的主意。<br/><br/> 如今玉和竟然大咧咧地把它一裹,就这般盗出来了!<br/><br/> 我正震惊,玉和又恢复了平日的模样,把那匣子往我怀中一塞,推了我一把,我被推得踉跄行了一步,回头看他时,却见他又露出那种笑吟吟的泰然神情,潇洒得仿佛天下没有能难住他的事。<br/><br/> 我终是捧了山河去求见太子妃。<br/><br/> 此物一则是镇国重器,不能声张,二则亦是利器,难以带入东宫,故而我只得去寻太子妃合计。<br/><br/> 我去时,太子妃正与云姑娘一起为谢时洵祈福,她们换了素服淡妆,抄了一摞摞经书。<br/><br/> 寻常见到云姑娘时我总是有些害羞,但是那些小儿女心思是掩盖也掩盖不住的,若是被太子妃在旁一调笑,我便与她双双红了脸。<br/><br/> 今次因着谢时洵病重的缘故,我见太子妃秀美的脸庞上已然憔悴了许多,倒好像大病一场的人是她,故而我劝慰了几句,气氛仍是有些沉重。<br/><br/> 我屏退左右,将山河剑交于太子妃,与她细细讲了此事,又把玉和叮嘱的一一转述于她,她闻之亦是十分震惊,初时不敢接,但多半是爱夫心切,终于还是含着泪接下了。<br/><br/> 我临走时,想到我与太子妃密谈一事定是瞒不过东宫耳目,便对她道:“此事千万不可让太子哥哥知晓,免得他病中还要挂心,倘若他问起今日之事,不如就说是臣弟来送了些栖云山的祛病符之类的便是了。”<br/><br/> 太子妃一面哽咽一面应着,云姑娘忙执着手帕为她拭泪,顾不得自己亦是眼眶通红。<br/><br/> 待太<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子妃平复了些,感叹道:“九弟如此待洵郎,这番心意实在令本宫动容,唉,不枉他对你倾覆的心血。”<br/><br/> 她多半是一心牵念在谢时洵身上,心中不知唤了多少次“洵郎”,这才在心神恍惚之下连他们夫妻间的爱称都脱口而出。<br/><br/> 我第一次听到这称呼,不由得怔了怔,不小心窥见这等私事,只觉又是脸红又是难过,想着太子妃如此心神大乱可如何是好,现下东宫正是需要她主持的时候。<br/><br/> 不小心触碰到云姑娘的目光,她先是一怔,亦是又难过又羞赧地转过头去。<br/><br/> 我不合时宜地胡思乱忖道:你在心里也这般唤过我吗?<br/><br/> 好在,终究没有走到让她主持东宫事务的一步。<br/><br/> 不知是不是那山河显灵,自从太子妃亲手将那物细细裹了金布供奉在东宫匾后,谢时洵的消息便一日好似一日。过了月余,已能见外客了。<br/><br/> 待阁老们和太子妃都去见过他了,果真轮到唤我了。<br/><br/> 这一日正好是立冬,前夜降了大雪,程恩来时,我正在同玉和在院中打雪仗,他在人后对我向来没有什么尊卑的,直打得我满头满脸的雪,他很是机灵,打完我便往树后跑,我几次三番没有掷中,气得我索性飞扑上去抱住他的腰,将他按在厚厚积雪中使劲揉搓,玉和一边大笑着一边仍不肯认输,抓起手边的白雪往我脸上扬来,看得我母妃在廊下直拍手叫好,笑得险些背过气去。<br/><br/> 待见到程恩愕然脸色,我们顿时有些不好意思地住了手。<br/><br/> 这……这在旁人看来,多半是没心没肺了点。<br/><br/> 好在程恩是个圆滑的,连忙笑道:“太子殿下身子转好,九殿下定是高兴。”<br/><br/> 我忙应了,请他喝茶暂候,就去换了衣服。<br/><br/> 换了衣服,我仍是有些犹豫,怕身上犹存的寒气扑了他,于是派人传了话,让程恩再等会儿,便径自去沐浴不提。<br/><br/> 待程恩引我进了谢时洵寝宫,我一边卸了雪氅,一边绕过屏风,见谢时洵正斜倚在椅上,摊开了些公文,他一手执笔,一手支着眉梢,不知在想什么。<br/><br/> 我不由得连呼吸都放轻了些,垂首对他行了礼。<br/><br/> 谢时洵冲我招了招手,道:“老九,来。”<br/><br/> 我依言过去坐在他身边,在他面上不住打量,时隔月余,他的状况似比我想的还要好一些,唯有眉宇间添了两分恹色。<br/><br/> 我在看他,他也在看我,我道:“太子哥哥身子初愈,莫看这些杂事劳神了。”<br/><br/> 他微微挑了眉梢,那支笔在他修长的手指间轻轻转了小半圈,果真放下了。<br/><br/> 他道:“你正是长得快的年纪,月余不见,哪里又变了些。”<br/><br/> 我本想说“你也变了些”,但是话到嘴边,又觉得那并不是什么好事,便默默垂了头。<br/><br/> 谢时洵又道:“你近日功课完成的如何?”<br/><br/> 我仍是垂着头,面不改色道:“甚是用心,待太子哥哥再好些,我带功课本子来给哥哥看。”<br/><br/> 我觉得自己此举担得起一句“艺高人胆大”,如果他说“你现在就拿来”,我就死了。自他病了,我哪里写过功课,一天到晚只顾与玉和玩闹,那功课本子上一页都无。<br/><br/> 幸好他只是轻轻“嗯”了一声,忽然抬手向我面上伸来。<br/><br/> 我猛地一惊,却见他只是从我的发梢拈去什么,道:“真是无事忙,连头发都不拭干,成何<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