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p>    第245章 奇迹,发生了!重大技术突破!<br />
    张硕、薛柏坤、王强一行人,是在晚上时间到达的实验基地。<br />
    实验基地里,依旧忙碌准备着明天的实验。<br />
    张硕来到基地以后,见到了汤华、张丙清、吴晓东等核物理所的人,也见拿到了宋瑞飞、邵恩江一行人。<br />
    核物理所的人都在忙着实验。<br />
    宋瑞飞,绍恩江一行人比较清闲,他们主要还是过来旁观实验的,也只是参与一些附带的工作。<br />
    宋瑞飞和邵恩江就一直跟着张硕,一边说起了明天的实验问题。<br />
    宋瑞飞对于装置内部改造很有兴趣,他问了很多相关的问题,比如是怎么做的改造、出于什么样的原理,等等。<br />
    实际上,他还是不相信实验的预期效果,只是不好直接明确的说。<br />
    这台小型托卡马克装置,技术、材料等方面完全落后,想要维持十秒钟以上,并达到一亿摄氏度的高温,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br />
    很不科学!<br />
    张硕一直面带微笑,并不在意宋瑞飞问什么,也不去揣摩对方的心里。<br />
    他对这些毫不在意,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我们是以数学的方式,对于内部结构进行科学分析。”<br />
    “通过对各个部分结构所承受的高温高压进行计算,来找出最适合的结构。”<br />
    “每一个部分都会进行计算,并采用最科学的设计。”<br />
    “实际上,原来的装置,内部很多结构并不完善,可以通过改变结构的方式最大化平均热量冲击,来增大材料的承压能力……”<br />
    张硕只是简单介绍几句,但透露的信息已经很多了。<br />
    宋瑞飞、绍恩江整体上是了解了,他们仔细想想就清楚结构设计,所需要做的计算是非常多的,而且计算是非常复杂的。<br />
    其中牵扯到了热力学、流体力学以及材料学等多方面内容。<br />
    时间已经很晚了。<br />
    张硕关心了一下内部改造、检测以及实验准备等问题后,就离开去休息了。<br />
    宋瑞飞、绍恩江一行人也去休息了。<br />
    宿舍间里。<br />
    宋瑞飞脱掉了鞋子,一条腿搭在床上,用力揉着腿边开口说道,“张硕教授说了很多……你觉得可能吗?”<br />
    邵恩江抿着嘴想了想,最后抓了抓头发,摇头道,“谁知道呢!”<br />
    “那些计算的东西,我也不懂,张硕教授才是这方面的专家。”<br />
    “可能、不可能不用去想了,明天就是实验了。”<br />
    他说完直接一头扎在了床上。<br />
    “你说的也对。”<br />
    宋瑞飞叹了口气,小声嘀咕了句,“我有点希望是真的,又感觉……”<br />
    “唉!”<br />
    ……<br />
    第二天一大早,实验基地又忙碌了起来。<br />
    所有人都在期待实验。<br />
    汤华、张丙清以及参与实验的研究员们,都非常期待实验能够取得成功。<br />
    他们心里憋了一口气。<br />
    一则是因为宋瑞飞团队明显不太相信实验。<br />
    他们只是因为感兴趣才过来看看,而且表现的有点儿高高在上。<br />
    当然,他们有个高傲的理由。<br />
    人造项目团队,是国内乃至国际首屈一指的核聚变托卡马克装置研究团队,他们拥有国际最高端的人才、技术以及设备。<br />
    第二就是,核物理所内从事核聚变研究的人员,处境其实是有点尴尬的,包括汤华也是如此。<br />
    这主要是因为手头上没有大资金项目,他们的托卡马克装置已经快要被淘汰了。<br />
    作为物理方向的研究员,科研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根本做不了研究。<br />
    当然,理论物理学家们除外。<br />
    现在他们要进行实验,若是能够取得成功,岂不是说明他们所掌握的技术要强于人造太阳团队?<br />
    到时候,人造太阳团队要‘反向取经’,也许后续还能以此申请到项目。<br />
    未来,就可以展望了。<br />
    好多研究员们想想都很激动,他们比张硕更希望能够成功,所以对待实验也非常的认真。<br />
    张硕也很期待。<br />
    他倒不是期待实验的成功与否,而是期待实验成功就能够配合测定强力数值。<br />
    现在装置内已经安装了好多新的检测设备,会检测反馈一大堆的参数数据,以此就能够做出计算。<br />
    实际上,强力数值是一个新创造的评估性数值,物理界不存在强力数值的说法。<br />
    这需要一大堆检测数据来进行计算评估。<br />
    每一个数据都和强力直接相关,比如等离子体的温度,压力等。<br />
    强力数值,并不是反应强度,因为反应和反应是不一样的,氘氘聚变和氘氚聚变,反应公式存在不同,其中就牵扯了原子核变化,核力变化等等。<br />
    这些都是计算数值。<br />
    张硕早早的就来到了大型实验间,里面已经很多人了,有些研究员只休息了几个小时,睡醒以后就又投入到工作中了。<br />
    实验预计是在上午进行,现在已经进行点火准备了。<br />
    托卡马克装置的点火有好几种方式,但都可理解为利用外部的射线进行点火。<br />
    这台小型的托卡马克装置,使用的是高能射频电波进行持续加热,是属于‘慢点火’技术的一种。<br />
    ‘慢点火’,点火速度自然是很慢的,而且能源利用效率很低,优点在于比较稳定,可以让内部整体均匀的加热,就不会出现一部分温度过高,而另一部分温度过低的情况,最大化抑制流体的不稳定性。<br />
    点火,会让反应炉内部温度持续升高。<br />
    当达到一定温度后,内部反应就会激烈化,但点火并不会因此停止,所谓‘持续三秒钟’,说的是内部温度达到一个临界线,一直到安全检测出现警报的时间。<br />
    当材料承压过高,又或者可能出现其他故障的时候,安全检测就会出现警报,外部加热就会瞬间中断,内部也会有吸收中子的材料,来让反应瞬间终止。<br />
    如果内部等离子体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外部高能射频电波也会暂停工作。<br />
    1亿摄氏度,也是氘氚聚变持续自主反应的临界线,也等于是完成了点火。<br />
    整个实验过程风险并不大,因为反应炉内的氘氚材料很少,再加上有强行干涉反应的安全装置,就不会让反应达到不可控的情况。<br />
    当点火开始进行的时候,张硕一行人就去了控制间。<br />
    大部分参与实验的人员都在控制室,准备工作完成以后,实验操作也都是由电子控制。<br />
    控制间有一整排的屏幕。<br />
    那些参与实验的研究员坐在屏幕前进行操作。<br />
    张硕则站在一个边侧的屏幕前,那是新安装的屏幕,下方的电脑可以操作查看数据,主要查看的是新安装的几个检测设备信号。<br />
    这些检测设备就是专门用来进行强力数值测定的。<br />
    另一边,宋瑞飞、绍恩江正和汤华站在一起,他们身后还有几个人,都盯着一个数字看个不停。<br />
    那个大号的数字是内部等离子体温度的评估。<br />
    数字,正在不断的上升,也代表内部等离子体的温度不断上升,有人喊了一声——<br />
    “快到临界线了!注意!”<br />
    张硕听到喊声都走了过去,然后就站在后面盯着数字。一时间,控制室安静下来。<br />
    大半的人都在盯着温度数字,眼看着数字达到了临界线,他们就感觉更加紧张。<br />
    当温度达到临界线以后,也代表内部反应变得激烈,“到了!”<br />
    “到了!”<br />
    几个带着激动的颤音,让所有人更加紧张。<br />
    好多人都在心里数起了秒,“一、二、三……”<br />
    “三秒了!”<br />
    他们顿时更加激动了,因为过了三秒也就代表设备内部改造是有意义的,直接提升了持续控制时间。<br />
    但是,时间过得很快,他们根本来不及激动。<br />
    “八、九……”<br />
    “十!”<br />
    “十秒了!”<br />
    “呼啦~~~~”<br />
    温度计数屏幕前明显变得嘈杂,好多人都忍不住喊了出来。<br />
    宋瑞飞带着震惊和邵恩江对视一眼,但他们也来不及说什么,就重新看向屏幕。<br />
    一秒过去……<br />
    又是一秒。<br />
    每一秒钟仿佛都变慢了,而屏幕上每跳动一个数字,也都能让他们变得更加激动。<br />
    温度指数,上升到了一亿摄氏度!<br />
    那一刻,宋瑞飞、绍恩江都是同样的表情,他们把眼睛瞪得圆圆的,半张的嘴直接僵住了。<br />
    时间仿佛过了一个世纪般漫长,头脑也跟着变得僵化,耳畔才终于听到了‘滴、滴’的响声。<br />
    警报响了!<br />
    实验结束了!<br />
    “呼~~~”<br />
    好多人在轻呼一口气的同时,都忍不住大声庆祝起来,“成功了!”<br />
    “14.54秒!14.54秒!”<br />
    “维持一亿摄氏度也有三秒半!”<br />
    “一个字——牛!”<br />
    “太牛了!”<br />
    “真的是……无敌了呀!上一次好像是三年前吧?当时只不到三秒钟,现在十几秒?而且超过一亿摄氏度……”<br />
    “如果不知道,我肯定以为是一个大设备,这种数据就只有人造太阳项目才能做到……”<br />
    “真是没想到,我们也行!”<br />
    “看到了吗?核聚变、托卡马克,还是要看我们核所!”<br />
    “张硕教授太了不起了,他出了个方案就能做到这种程度……”<br />
    “我就说行的!”<br />
    反应维持时间十四秒半,数据上远谈不上华丽。<br />
    如果是外行人看来,十几秒钟的持续时间太短了,但实际上,持续十几秒钟也非常了不起,中途能够检测反馈一大堆的数据,也能以此做出很多的研究。<br />
    单单只是检测数据,都足够支持写出十几篇论文,其中甚至可能会包含开拓性的发现和研究。<br />
    同时,温度能超过一亿摄氏度也非常重要。<br />
    实验中,一亿摄氏度的高温持续了3.5秒。<br />
    这个数据也很了不起。<br />
    人造太阳项目,也就是宋瑞飞的研究组,最大的成果是实现了四百多秒的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br />
    这并不是核聚变稳定运行的四百多秒,而是一种稳态高温等离子体控制技术,内部温度并没有达到1亿摄氏度。<br />
    两种研究的性质是不一样的。<br />
    实际上,超高温核聚变稳定运行的记录,是韩国团队创造出来的,他们的超导托卡马克kstar装置成功,将等离子体环路加热至1亿摄氏度,并维持了创纪录的 48秒。<br />
    这一成绩打破了该装置于 2021年创造的31秒的世界纪录。<br />
    虽然实验只维持了3.5秒,连世界纪录的零头都不到,但要考虑两种实验装置的不同。<br />
    他们所使用的是技术落后到接近快要淘汰的装置。<br />
    这种装置要让温度接近一亿摄氏度,都可以用‘奇迹’来形容。<br />
    所有参与实验的人员,都有足够的理由为实验成果欢呼了。<br />
    在控制间的欢呼声中,宋瑞飞团队的人,也都震惊到了极点,有人直接喊出了一句,“牛啊!”<br />
    “太牛了!”<br />
    “不可思议,如果不是真看到了,我绝对不相信!”<br />
    宋瑞飞也惊讶的浑身发抖。<br />
    邵恩江同样非常的激动,即便不是自己的研究,但奇迹摆在眼前,实验结果直接打破了认知。<br />
    “真是太了不起了,了不起呀……”<br />
    邵恩江嘴里一直念叨着,“一个小实验,但绝对是个奇迹。”<br />
    “这个内部改造,意义非常重大,这是重大的技术突破!”<br />
    “来对了,真是来对了!”<br />
    “张硕教授……不愧是张硕教授啊!”<br />
    宋瑞飞、绍恩江只感觉心服口服、无话可说。<br />
    张硕对于实验结果也非常满意。<br />
    等所有人的激动稍稍平复,他赶紧交代起来,“按照计划,开始整理数据吧!”<br />
    “做数据计算,把强力数值和实验对照起来。”<br />
    “一定要准确!”<br />
    所有人有条不紊的开始了工作。<br />
    现在的工作气氛和实验前完全不同,每个人都明显非常激动,也非常的积极,因为实验有了重大的成果。<br />
    好多人工作之余,还在忍不住谈论实验成果。<br />
    宋瑞飞、绍恩江一行人,就没什么工作了,他们一直等着张硕。<br />
    在张硕闲下来的时候,他们就围过去不断追问,“张硕教授,你们这个内部机构改造是怎么做的?”<br />
    “我们项目也可以吧?”<br />
    “如果有这个改造,我们的装置会在各个层面达到世界顶级……”<br />
    “绝对可以!”<br />
    (本章完)</p>
科幻未来相关阅读More+

足球:才16岁,让我退役复出?

懒惰的咕噜大王

怪物来了

一刀斩斩斩

艾泽拉斯圣光黎明

驿路羁旅

CS:才16岁,让我老登逆袭?

地精咖啡

全民领主:我有一个小世界

佚名

杜林日记

半步炼狱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