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263章 黄金制造,点石成金!<br />
“新物理方向的研究需要大量的投入。”<br />
“只是混乱力场一个方向,就需要源源不断投入,每年也许就是几十上百亿,甚至更多。”<br />
“这个方向比完善粒子标准模型还要复杂,实验需求也更高,而且还有危险性……”<br />
“要让研究继续下去,能够支持更多的理论拓展并支持科技研发,就必须进行科技应用转化,并实现科技变现。”<br />
张硕说的非常肯定。<br />
在座的老师们也明白意思,历史以来,每一项改变人类生活的新科技都是如此。<br />
比如,计算机技术。<br />
过去百年时间以来,让人类生活产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就是计算机技术,最初的计算机是个庞然大物,运算效率还非常的低。<br />
当时制造出来就是为了给科研人员做计算以及信息交换使用的。<br />
如果就只是闷头做研究,一切相关技术都进行保密,也不会有现在的高端计算机科技。<br />
正是因为有大量公司的投入,大量科技人员的参与,并真正进行市场化运营,计算机科技才会普及到全世界。<br />
最初进行计算机技术研发的国家也因此而受益,拥有了好多掌握最顶尖技术的跨国科技公司。<br />
新物理方向的研究也是如此,想要实现更多的理论和科技研发,就必须要考虑科技变现问题,否则源源不断的投入而没有产出,投入上必定会受到直接限制。<br />
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此。<br />
混乱力场方向的研究需要的投入太高,再加上研究具有很大的风险,投入研究就成了问题。<br />
混乱力场,直接关系到新物理的理论和科技方向。<br />
如果不能继续拓展研究,新物理方向就会停滞不前,而新物理方向是国内赶超国际、领先世界的资本,不能拓展研究,整体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br />
混乱力场研究,很难有直接性的科技产出,却直接关联到了理论研究。<br />
理论研究,又支持新物理方向的科技研发。<br />
这就是一个循环。<br />
和粒子标准模型的研究相比,混乱力场需要更高的投入,经费就会是个巨大的问题。<br />
如此庞大的研究项目,可不是简单支持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充足经费。<br />
现在只依靠国家科技经费支持,显然是实现不了的。<br />
在座老师沉默了一下。<br />
科技处的王老师凝重的开口道,“怎么个变现?详细说一下。”<br />
张硕思考了一下,理了理思绪,“新物理方向上,不直接牵扯军事技术的有引力技术、未来可能会有能源技术。”<br />
在座老师点头表示赞同。<br />
引力技术关联航空、航天,也关联其他科技方向,但并不直接牵扯军事技术。<br />
张硕说的能源技术指的是原子核核力拆分,也就是吴晓东团队的研究。<br />
如果技术成熟以后,确实也能够实现科技变现。<br />
首先国内来说,就能支持制造几个大型的电站,但前期只是投入,收回成本需要很长时间。<br />
张硕沿着话题,继续说道,“在国际上来说,我们掌握引力技术已经不是秘密。”<br />
“舆论上一直都有,各种猜测已经接近真实情况了。”<br />
“现在的问题是,引力技术只是个鸡肋,继续研究需要很多经费,但也无法实现规模性应用。”<br />
这一点,大家都是赞同的。<br />
引力制造技术说起来确实非常先进,能够依靠制造引力场的方式,让飞行器起飞,但关键是能源技术跟不上。<br />
能源技术跟不上,飞行器就无法长时间运作。<br />
所以引力技术大概率会暂停研究,然后归档保密技术行列,也许几十年以后,能源技术跟上来,才会以其为基础制造飞行器。<br />
张硕扫了一眼在座老师们,沉了一下继续开口,“我们可以引力技术为科技变现的突破口。”<br />
“比如说,制造大型的引力设备进行国际售卖。”<br />
“其他国家、机构、公司,都可以在引力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拓展研究。”<br />
“后续应用上就会更加广泛,那么设备售卖也会卖的更多。”<br />
引力技术的应用范围太广了,直接能想到的就是,地面上制造模拟太空失重环境,让宇航员能接受失重训练。<br />
科技应用方向上,还可以以此搭建飞行器安全起降平台。<br />
再比如,引力设备本身可以提供直接性的娱乐体验,普通人也可以体验失重环境。<br />
工业上来说,引力场不只是制造失重环境,也可以与地球引力叠加,就能制造超过两倍的地球引力,一些重型机械会大大增加性能。<br />
等等。<br />
引力设备拓展的应用方向还有很多,只有真正实现应用以后,才能知道具体能用在什么地方。<br />
仅仅能想到的方向,就可以轻松把引力技术的研发经费百倍、千倍的赚回来。<br />
“张硕教授,你有没有考虑过技术泄露的问题?”李老师沉思片刻,问了个关键问题。<br />
“你说的是逆向工程?”<br />
张硕直接谈到了关键,随后道,“实际上,技术并不容易泄露,逆向工程要实现也是很难的。”<br />
“我不知道技术研究的具体情况,但以实验来说,即便有专业人员观看实验,只要是不了解参数情况,复刻实验也是极其困难的。”<br />
“当然,长时间研究和大量的投入也可以做到,但需要投入很多,时间也很长。”<br />
“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多。”<br />
“逆向工程也需要实验支持,他们只能知道设备内部情况,但现代科技设备越是高端,越是难以逆向,引力技术设备……”<br />
“也许十年、二十年,或者更久的时间,也能实现吧?”<br />
张硕预估了一个时间,“前提是需要大量的实验,也需要大量人员参与研究。”<br />
这是现实情况。<br />
越是高端的科技,越是难以实现逆向工程。<br />
国内有一些科技领域是落后的,比如光刻机,一台光刻机摆在眼前,拆解就制造出来了吗?<br />
那当然是不可能的。<br />
其中要破解的技术方向太多了,只是制造物理性的部件、材料,距离实现制造太遥远了。<br />
引力技术也是非常复杂的,赶不上光刻机,但因为涉及到复杂的参数体系,制造出设备要逆向出来太难太难。<br />
即便未来能逆向出来,因为有源源不断的经费投入,国内已经掌握了更尖端的技术。<br />
听了张硕的话以后,在座老师思考讨论起来。<br />
他们觉得确实可以和专家讨论一下,当然最重要的是研究技术逆向的难度。<br />
如果逆向的难度确实很高,也就可以考虑进行科技变现。<br />
张硕说完了引力技术变现问题以后,忽然想到了一个内容,开口问道,“现在有研究贵金属制造技术的团队吗?”“贵金属制造?”几个老师都有点发愣。<br />
王老师问道,“你说的是,贵金属制造公司?矿业?”<br />
张硕立刻摇头,“原子核核力拆分技术。”<br />
“上次会议上谈过,吴晓东教授开玩笑的说,是否能实现黄金制造,我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深谈,但实际上,是有可能实现的。”<br />
“原子核核力拆分很复杂,但佟智国教授的研究,已经支持研发出了离子炮。”<br />
“我们可以以此控制强度,并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来研究是否能进行贵金属制造。”<br />
“如果可以制造出贵金属,并且投入成本小于产出,也会成为一项关键技术,并可能直接实现盈利……”<br />
在座老师都听的有点愣。<br />
如果刚才的话不是张硕说的,他们绝对会当成一个玩笑。<br />
贵金属制造?<br />
黄金制造?<br />
凭借原子核核力拆分技术,去直接性的制造黄金,真有种点石成金的感觉。<br />
“这种技术真能实现吗?”<br />
6=9+<br />
王老师忍不住直接问出口,其他老师也热哄哄的说了起来,“是真的吗?张硕教授?”<br />
“不是开玩笑吧?”<br />
“我怎么感觉,有点儿太假了,真能有这种技术,以后干什么都容易了。”<br />
一群人继续看着张硕。<br />
他们的反应可比刚才听到引力技术变现热情多了。<br />
引力技术,是已经掌握的技术,只是讨论进行科技变现而已。<br />
贵金属制造?<br />
这是想都不敢想的技术,甚至可以用法术来形容了。<br />
他们不懂什么技术原理,但也能想象实现以后,就有了点石成金的手段。<br />
到时候,什么经费之类还是问题吗?<br />
张硕道,“我只能说,有可能实现,但具体还是要看实验研究。”<br />
“之前我是不敢这么说的,因为原子核核力拆分技术本身就很复杂,但有了离子炮以后,就可以持续不断进行实验。”<br />
“我个人认为,可以试一下。”<br />
“要不这样,张硕教授,你组个团队研究一下?不管能不能成功,都给予百分百支持!”王老师的话说的确凿无疑。<br />
其他老师也都跟着点头,他们眼里都闪着热情。<br />
黄金制造!<br />
点石成金!<br />
这种技术听起来就高大上,比引力技术还要吸引人。<br />
到时候,不只是研究经费不用发愁,连黄金储备都不是问题,因为黄金能直接制造。<br />
到时候,经济、金融之类,好像都能轻松解决,还能以此带来源源不断的利益。<br />
张硕倒是没有想到几个老师把事情推到自己身上。<br />
他刚才是想问问有没有相关的研究团队,原子核核力拆分本来就能制造出‘新元素’,就可以拓展进行相关的研究。<br />
当然,研究也是很不容易的。<br />
核力拆分离子团反应研究,需要很多、很复杂的实验,常规团队进行研究,也许需要几年、十几年,才能掌握一些技术。<br />
如果是制造贵金属,也许有个二十年,能研究出来?<br />
换做是自己……<br />
他说拧着眉头思考了好半天,觉得确实可以试一下。<br />
有系统任务的辅助,技术研究速度就会很快,每次实验都会积攒大量的基础数据,并以此进行分析,就能够大大加快研究速度。<br />
那么,需要多久呢?<br />
……<br />
实际上,人造黄金技术早已经实现了。<br />
上个世纪80年代,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成功把铋(83号元素)转变成了金(79号元素)。<br />
利用高能粒子加速器,以近乎光速的粒子去轰击铋原子核,在粒子的作用下,铋元素的4个质子脱离原子核,只剩下79个质子。<br />
因此,铋原子的结构失去稳定性,瞬间发生突变,一跃成为了金原子。<br />
十七年后,日国科学家松本高明通过核种变换技术,再次完成“人造黄金”。<br />
他利用高能伽马射线,对汞进行照射,使其失去一个质子而变为新的原子。<br />
在实验中,1.34t汞在伽马射线下照射了七十天,实验结束后得到了744克黄金。<br />
除了以上两个实验外,还有其他方法也可以人工制造黄金。<br />
但不管是什么样的方法,都存在一个同样的问题——<br />
成本过高!<br />
当制造成本远高于产出黄金价值的时候,黄金制造技术就只能停留在实验室。<br />
所以要实现黄金制造的应用,就必须让大大降低制造成本。<br />
离子炮轰击,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br />
“只有电力和材料耗损,成本应该不会太高吧?”<br />
张硕也不了解具体情况。<br />
在首都和老师们沟通过后,他就去了离子炮研发团队。<br />
他找到研发团队负责人刘旭,问起了离子炮技术的具体情况,“现在的离子炮,一次发射要多少成本?”<br />
他说完补充了一句,“包括人力、物力、直接性的电力损耗,也包括装置损耗。”<br />
“可能,十万吧?”<br />
刘旭对此也不确定了,因为装置损耗是很难说的,他又想了一下,继续道,“我们已经在研究进行批量制造,预计未来一次发射费用会降低到两万以下。”<br />
“如果算上装置、人力等损耗,也许会达到四万?”<br />
“现在也不好说,没有足够多的实验。”<br />
张硕沉默着思考了一阵,觉得技术研究有可行性。<br />
这个成本是很低的。<br />
离子炮轰击出去以后,能带来的场力影响很大,几十米的物质都会受到影响。<br />
针对大原子物质进行轰击,即便只有万分之一转化为黄金,再做提取后的价值也远低于制造成本。<br />
“也许可行!可以试一下……”<br />
张硕当即做出了决定。<br />
(本章完)</p>
“新物理方向的研究需要大量的投入。”<br />
“只是混乱力场一个方向,就需要源源不断投入,每年也许就是几十上百亿,甚至更多。”<br />
“这个方向比完善粒子标准模型还要复杂,实验需求也更高,而且还有危险性……”<br />
“要让研究继续下去,能够支持更多的理论拓展并支持科技研发,就必须进行科技应用转化,并实现科技变现。”<br />
张硕说的非常肯定。<br />
在座的老师们也明白意思,历史以来,每一项改变人类生活的新科技都是如此。<br />
比如,计算机技术。<br />
过去百年时间以来,让人类生活产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就是计算机技术,最初的计算机是个庞然大物,运算效率还非常的低。<br />
当时制造出来就是为了给科研人员做计算以及信息交换使用的。<br />
如果就只是闷头做研究,一切相关技术都进行保密,也不会有现在的高端计算机科技。<br />
正是因为有大量公司的投入,大量科技人员的参与,并真正进行市场化运营,计算机科技才会普及到全世界。<br />
最初进行计算机技术研发的国家也因此而受益,拥有了好多掌握最顶尖技术的跨国科技公司。<br />
新物理方向的研究也是如此,想要实现更多的理论和科技研发,就必须要考虑科技变现问题,否则源源不断的投入而没有产出,投入上必定会受到直接限制。<br />
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此。<br />
混乱力场方向的研究需要的投入太高,再加上研究具有很大的风险,投入研究就成了问题。<br />
混乱力场,直接关系到新物理的理论和科技方向。<br />
如果不能继续拓展研究,新物理方向就会停滞不前,而新物理方向是国内赶超国际、领先世界的资本,不能拓展研究,整体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br />
混乱力场研究,很难有直接性的科技产出,却直接关联到了理论研究。<br />
理论研究,又支持新物理方向的科技研发。<br />
这就是一个循环。<br />
和粒子标准模型的研究相比,混乱力场需要更高的投入,经费就会是个巨大的问题。<br />
如此庞大的研究项目,可不是简单支持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充足经费。<br />
现在只依靠国家科技经费支持,显然是实现不了的。<br />
在座老师沉默了一下。<br />
科技处的王老师凝重的开口道,“怎么个变现?详细说一下。”<br />
张硕思考了一下,理了理思绪,“新物理方向上,不直接牵扯军事技术的有引力技术、未来可能会有能源技术。”<br />
在座老师点头表示赞同。<br />
引力技术关联航空、航天,也关联其他科技方向,但并不直接牵扯军事技术。<br />
张硕说的能源技术指的是原子核核力拆分,也就是吴晓东团队的研究。<br />
如果技术成熟以后,确实也能够实现科技变现。<br />
首先国内来说,就能支持制造几个大型的电站,但前期只是投入,收回成本需要很长时间。<br />
张硕沿着话题,继续说道,“在国际上来说,我们掌握引力技术已经不是秘密。”<br />
“舆论上一直都有,各种猜测已经接近真实情况了。”<br />
“现在的问题是,引力技术只是个鸡肋,继续研究需要很多经费,但也无法实现规模性应用。”<br />
这一点,大家都是赞同的。<br />
引力制造技术说起来确实非常先进,能够依靠制造引力场的方式,让飞行器起飞,但关键是能源技术跟不上。<br />
能源技术跟不上,飞行器就无法长时间运作。<br />
所以引力技术大概率会暂停研究,然后归档保密技术行列,也许几十年以后,能源技术跟上来,才会以其为基础制造飞行器。<br />
张硕扫了一眼在座老师们,沉了一下继续开口,“我们可以引力技术为科技变现的突破口。”<br />
“比如说,制造大型的引力设备进行国际售卖。”<br />
“其他国家、机构、公司,都可以在引力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拓展研究。”<br />
“后续应用上就会更加广泛,那么设备售卖也会卖的更多。”<br />
引力技术的应用范围太广了,直接能想到的就是,地面上制造模拟太空失重环境,让宇航员能接受失重训练。<br />
科技应用方向上,还可以以此搭建飞行器安全起降平台。<br />
再比如,引力设备本身可以提供直接性的娱乐体验,普通人也可以体验失重环境。<br />
工业上来说,引力场不只是制造失重环境,也可以与地球引力叠加,就能制造超过两倍的地球引力,一些重型机械会大大增加性能。<br />
等等。<br />
引力设备拓展的应用方向还有很多,只有真正实现应用以后,才能知道具体能用在什么地方。<br />
仅仅能想到的方向,就可以轻松把引力技术的研发经费百倍、千倍的赚回来。<br />
“张硕教授,你有没有考虑过技术泄露的问题?”李老师沉思片刻,问了个关键问题。<br />
“你说的是逆向工程?”<br />
张硕直接谈到了关键,随后道,“实际上,技术并不容易泄露,逆向工程要实现也是很难的。”<br />
“我不知道技术研究的具体情况,但以实验来说,即便有专业人员观看实验,只要是不了解参数情况,复刻实验也是极其困难的。”<br />
“当然,长时间研究和大量的投入也可以做到,但需要投入很多,时间也很长。”<br />
“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多。”<br />
“逆向工程也需要实验支持,他们只能知道设备内部情况,但现代科技设备越是高端,越是难以逆向,引力技术设备……”<br />
“也许十年、二十年,或者更久的时间,也能实现吧?”<br />
张硕预估了一个时间,“前提是需要大量的实验,也需要大量人员参与研究。”<br />
这是现实情况。<br />
越是高端的科技,越是难以实现逆向工程。<br />
国内有一些科技领域是落后的,比如光刻机,一台光刻机摆在眼前,拆解就制造出来了吗?<br />
那当然是不可能的。<br />
其中要破解的技术方向太多了,只是制造物理性的部件、材料,距离实现制造太遥远了。<br />
引力技术也是非常复杂的,赶不上光刻机,但因为涉及到复杂的参数体系,制造出设备要逆向出来太难太难。<br />
即便未来能逆向出来,因为有源源不断的经费投入,国内已经掌握了更尖端的技术。<br />
听了张硕的话以后,在座老师思考讨论起来。<br />
他们觉得确实可以和专家讨论一下,当然最重要的是研究技术逆向的难度。<br />
如果逆向的难度确实很高,也就可以考虑进行科技变现。<br />
张硕说完了引力技术变现问题以后,忽然想到了一个内容,开口问道,“现在有研究贵金属制造技术的团队吗?”“贵金属制造?”几个老师都有点发愣。<br />
王老师问道,“你说的是,贵金属制造公司?矿业?”<br />
张硕立刻摇头,“原子核核力拆分技术。”<br />
“上次会议上谈过,吴晓东教授开玩笑的说,是否能实现黄金制造,我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深谈,但实际上,是有可能实现的。”<br />
“原子核核力拆分很复杂,但佟智国教授的研究,已经支持研发出了离子炮。”<br />
“我们可以以此控制强度,并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来研究是否能进行贵金属制造。”<br />
“如果可以制造出贵金属,并且投入成本小于产出,也会成为一项关键技术,并可能直接实现盈利……”<br />
在座老师都听的有点愣。<br />
如果刚才的话不是张硕说的,他们绝对会当成一个玩笑。<br />
贵金属制造?<br />
黄金制造?<br />
凭借原子核核力拆分技术,去直接性的制造黄金,真有种点石成金的感觉。<br />
“这种技术真能实现吗?”<br />
6=9+<br />
王老师忍不住直接问出口,其他老师也热哄哄的说了起来,“是真的吗?张硕教授?”<br />
“不是开玩笑吧?”<br />
“我怎么感觉,有点儿太假了,真能有这种技术,以后干什么都容易了。”<br />
一群人继续看着张硕。<br />
他们的反应可比刚才听到引力技术变现热情多了。<br />
引力技术,是已经掌握的技术,只是讨论进行科技变现而已。<br />
贵金属制造?<br />
这是想都不敢想的技术,甚至可以用法术来形容了。<br />
他们不懂什么技术原理,但也能想象实现以后,就有了点石成金的手段。<br />
到时候,什么经费之类还是问题吗?<br />
张硕道,“我只能说,有可能实现,但具体还是要看实验研究。”<br />
“之前我是不敢这么说的,因为原子核核力拆分技术本身就很复杂,但有了离子炮以后,就可以持续不断进行实验。”<br />
“我个人认为,可以试一下。”<br />
“要不这样,张硕教授,你组个团队研究一下?不管能不能成功,都给予百分百支持!”王老师的话说的确凿无疑。<br />
其他老师也都跟着点头,他们眼里都闪着热情。<br />
黄金制造!<br />
点石成金!<br />
这种技术听起来就高大上,比引力技术还要吸引人。<br />
到时候,不只是研究经费不用发愁,连黄金储备都不是问题,因为黄金能直接制造。<br />
到时候,经济、金融之类,好像都能轻松解决,还能以此带来源源不断的利益。<br />
张硕倒是没有想到几个老师把事情推到自己身上。<br />
他刚才是想问问有没有相关的研究团队,原子核核力拆分本来就能制造出‘新元素’,就可以拓展进行相关的研究。<br />
当然,研究也是很不容易的。<br />
核力拆分离子团反应研究,需要很多、很复杂的实验,常规团队进行研究,也许需要几年、十几年,才能掌握一些技术。<br />
如果是制造贵金属,也许有个二十年,能研究出来?<br />
换做是自己……<br />
他说拧着眉头思考了好半天,觉得确实可以试一下。<br />
有系统任务的辅助,技术研究速度就会很快,每次实验都会积攒大量的基础数据,并以此进行分析,就能够大大加快研究速度。<br />
那么,需要多久呢?<br />
……<br />
实际上,人造黄金技术早已经实现了。<br />
上个世纪80年代,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成功把铋(83号元素)转变成了金(79号元素)。<br />
利用高能粒子加速器,以近乎光速的粒子去轰击铋原子核,在粒子的作用下,铋元素的4个质子脱离原子核,只剩下79个质子。<br />
因此,铋原子的结构失去稳定性,瞬间发生突变,一跃成为了金原子。<br />
十七年后,日国科学家松本高明通过核种变换技术,再次完成“人造黄金”。<br />
他利用高能伽马射线,对汞进行照射,使其失去一个质子而变为新的原子。<br />
在实验中,1.34t汞在伽马射线下照射了七十天,实验结束后得到了744克黄金。<br />
除了以上两个实验外,还有其他方法也可以人工制造黄金。<br />
但不管是什么样的方法,都存在一个同样的问题——<br />
成本过高!<br />
当制造成本远高于产出黄金价值的时候,黄金制造技术就只能停留在实验室。<br />
所以要实现黄金制造的应用,就必须让大大降低制造成本。<br />
离子炮轰击,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br />
“只有电力和材料耗损,成本应该不会太高吧?”<br />
张硕也不了解具体情况。<br />
在首都和老师们沟通过后,他就去了离子炮研发团队。<br />
他找到研发团队负责人刘旭,问起了离子炮技术的具体情况,“现在的离子炮,一次发射要多少成本?”<br />
他说完补充了一句,“包括人力、物力、直接性的电力损耗,也包括装置损耗。”<br />
“可能,十万吧?”<br />
刘旭对此也不确定了,因为装置损耗是很难说的,他又想了一下,继续道,“我们已经在研究进行批量制造,预计未来一次发射费用会降低到两万以下。”<br />
“如果算上装置、人力等损耗,也许会达到四万?”<br />
“现在也不好说,没有足够多的实验。”<br />
张硕沉默着思考了一阵,觉得技术研究有可行性。<br />
这个成本是很低的。<br />
离子炮轰击出去以后,能带来的场力影响很大,几十米的物质都会受到影响。<br />
针对大原子物质进行轰击,即便只有万分之一转化为黄金,再做提取后的价值也远低于制造成本。<br />
“也许可行!可以试一下……”<br />
张硕当即做出了决定。<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