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292章 这是让我去送死吧!<br />
元素的数量是有限的。<br />
元素周期表中总共有118个元素,素包括94种天然存在的元素和24种通过人工合成得到的元素。<br />
即便所有元素都实验两次,也只需要236次实验。<br />
元素抗性实验平均三天就能进行一次。<br />
如果加快速度,平均一天就可以进行一次,300天之内就能完成所有的实验。<br />
佟智国看到实验结束的希望。<br />
从接手新的实验任务以来,他无比怀念科技工业局朝九晚五的轻松生活。<br />
当时是多么悠闲、多么美好……<br />
看到了实验结束的希望,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工作起来非常积极,也让整个团队看起来积极向上。<br />
实验、再实验,还是实验。<br />
后续一个月时间里,基地里做了九次实验,平均三天一次的频率,让实验基地忙成一团,仿佛每时每刻都在不停运转。<br />
张硕、薛柏坤以及王强,大部分时间都了地下信息室,只有到了要实验的时候,才会转移到四十公里外的基地。<br />
地下信息室,有详细的实验数据,可以不断进行各种分析。<br />
数据分析,也就是数据挖掘的过程,分析能够找到数据的共性、规律,也就能增加对于元素抗性相关的理解。<br />
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薛柏坤、王强都有很大收获,他们理解了‘调节材料’的作用以及研究方法。<br />
简单来说,就是把不同元素混合在一起。<br />
根据元素特性以及元素抗性,把元素按照固定比例混合在一起,使其反应产生的抗性,达到一种最适合的程度。<br />
最适合,一个指的是稳定性,另外就是抗性能维持固定强力环境,来促进核聚变反应,进而达到一个稳定的温度。<br />
核聚变反应和元素抗性,需要达到‘协调’。<br />
在最初始研究,固定温度数值是非常重要的。<br />
张硕直接定下了数值--1500万摄氏度到1600万摄氏度。<br />
这个数值和强力转化电磁力的研究相关,强力转化电磁力是借助核物理所小型托卡马克装置完成的研究。<br />
在特定反应强度阙值区间内,核聚变输出了明确的电流信号,而且是直接转化的强电流,也代表反应强度以及稳定保持在固定阙值区间,就能做到核聚变到电能的直接转化。<br />
没有热能到电能的转化,减少了能量转化的中间环节,转化效率是非常高的。<br />
这也是氢弹电池的技术基础之一。<br />
在1500万摄氏度到1600万摄氏度区间内,实验团队就测定到了强电能转化,可以认为是能量逸出部分,直接转化为了电能。<br />
“所以我认为,1500万摄氏度到1600万摄氏度区间,甚至是1700万摄氏度内,转化都会是有效的。”<br />
“反应强度再高,就出了阙值空间,再想转电能就很麻烦……”<br />
如果不能实现核聚变到电能的直接转化,就只能用‘烧开水’技术,制造和火电站火力发电机类似的设备。<br />
那种设备的能量转化率也不低,甚至可能超过40%,缺点是设备太过于庞大。<br />
设备庞大,就无法用在‘电池’技术上,对氢弹电池的研发就没有意义了。<br />
现在研究的是调节材料,也是‘氢弹电池’技术的核心,调节材料能够利用元素抗性,激发一种促进核聚变反应的强力环境。<br />
若是反应强度达到一定界限,调节材料所激发的强力环境跟不上,核聚变又没有达到自发维持的界限(一亿摄氏度),反应强度和温度就会重新下降到阙值区间。<br />
他们所做的工作,就是根据元素抗性实验数据来算出‘偏差最小的元素混合方案’,也就是研究出一种能够让核聚变温度保持在1500到1600万摄氏度区间的调节材料。<br />
伴随着实验的进行,新任务进展速度也不慢。<br />
一个月后,进度超过69%。<br />
这个进度看起来不快,但主要受限于实验,没有充足的基础数据支持,就无法进行更多的分析。<br />
张硕则是一直努力做分析工作。<br />
任务进展受到实验限制,但不断的研究收获也很大,对元素抗性更了解的同时,也能让任务获得一些进展,更重要的是,可以积累一些理论内容。<br />
……<br />
这天,科技工业局来了一队人。<br />
李老师,到了。<br />
李老师带领的队伍人数并不多,但都是直属上级以及顶尖学者。<br />
李老师是特别来关心一下项目,也是知道张硕一直在实验基地,甚至连混乱力场实验都没有参加。<br />
任谁都知道,张硕对混乱力场实验有多看重。<br />
现在竟然没有来参加实验?<br />
“元素抗性实验,有这么重要?”<br />
“混乱力场实验都没去?王老师还和我抱怨说,项目抢走了你,我就和他说,这个也是你的项目……”<br />
李老师一路和张硕说着。<br />
张硕笑道,“混乱力场实验,研究的是基础、是理论,实际上,参加不参加都可以,总归是能看到数据。”<br />
“这个倒是真的。”李老师点头认可。<br />
哪怕张硕去参加实验,也不可能待在实验间里,还是只能去物理中心等待实验结果。<br />
去和没去,确实没多大差别。<br />
“这个实验怎么样?你在这里一个月了,有收获吗?”李老师好奇问道。<br />
他对元素抗性实验了解不多,只是知道是张硕主张进行的实验,似乎和什么氢弹电池有关。<br />
氢弹电池……<br />
怎么想都太超前了!<br />
可控核聚变都没实验,想什么氢弹电池有点太不靠谱了。<br />
张硕笑着点头,“收获很大啊,过一段时间,我们就能完成阶段性侧成果……”<br />
他说着忽然皱住眉头,思考着眼前一亮,马上道,“科技工业局能不能支持一下新的研究?”<br />
“什么研究?说一下。”<br />
“氢弹电池!”<br />
“——?”<br />
李老师有点不明白,疑惑道,“这个不就是氢弹电池相关的研究吗?”<br />
“我指的是,研究制造氢弹电池的技术。”张硕解释道,“佟院士这边实验测定的是元素抗性,我们以此研究调节材料。”<br />
“下一步就是研究氢弹电池技术,会牵扯到核聚变,还有复杂的装置设计,但首先要完成稳定核聚技术,也可以理解为,测定调节材料的作用。”<br />
“完成了这一步,就有了完善的氢弹电池技术,可以以此制造氢弹电池了。”<br />
“……”<br />
李老师听懂了、理解了,却还是满心不可思议,他确认般问道,“张硕啊,你的意思是,有了调节材料以后,测定一下性能,就可以制造氢弹电池了?”<br />
“没错!”<br />
李老师马上追问,“怎么控制核聚变?”<br />
“调节材料啊!”<br />
“怎么实现外层的保护,我的意思是,氢弹,或者说核聚变,反应会释放巨大的能量。”<br />
张硕点头解释道,“调节材料,作用就是让核聚变反应变得稳定,并不会像是氢弹那样爆发出来。”他说着思考了一下,开口道,“这个角度上来说,氢弹电池的表述有些不准确,应该叫聚变电池。”<br />
李老师可不关心叫什么名气,他继续问道,“即便能实现核聚变稳定控制,电能转化怎么实现?核能,首先还是要建电站吧?”<br />
“我们已经有了技术,核物理所一起研究的,强力转化为电能,已经测定到了数据。”<br />
张硕说完补充道,“那是个很大的成果,还发表在了《源点物理》上。”<br />
“……”<br />
李老师听罢沉默了许久,他发现想到的问题,都已经被回答出来了。<br />
然后呢?<br />
氢弹电池就能实现了?<br />
这怎么想都……<br />
他忽然皱住眉头,马上问道,“氢弹电池,这么大的项目,科技工业局也担负不了吧?”<br />
氢弹电池,稳定控制核聚变的同时,还技术性缩小制造成了电池,项目经费怎么也要几百个亿吧?<br />
到时候,需求的研究员、工程师人数,也包括设备、技术等方面需求,绝对会庞大到惊人。<br />
科技工业局,没有单独主导如此庞大项目的实力啊!<br />
张硕摇头道,“科技工业局已经可以了。”<br />
他解释道,“现在不是要制造,只是测试调节材料的性能,需要反应约束装置以及一支懂核聚变,或者说高温粒子物质束缚技术的团队。”<br />
“核物理所,汤华院士的团队就够了。”<br />
“把他们的托卡马克装置搬过来,就可以进行试验了。”<br />
佟智国一直都没有开口。<br />
听到说起需求核聚变研究团队,还把托卡马克装置搬过来,顿时有种不好的预感,他马上问道,“张院士,你不是想在这里进行调节材料测试,或者说,氢弹电池技术研发吧?”<br />
“对啊。”<br />
张硕理所当然的点头,“这里环境刚刚好,而且,佟院士,你做这种研究经验丰富,到时候,你来主导实验,我们一起研究出氢弹电池技术。”<br />
佟智国半张着嘴,好半天都没有说出一个字。<br />
氢弹电池技术研发?<br />
主导实验?<br />
‘强力拆分’实验就是搬了一座托卡马克装置进行的,然后发生了小型原子弹级别的爆炸。<br />
现在要进行‘氢弹技术研发’,岂不是要来一次‘氢弹’规模的爆炸?<br />
那太可怕了吧!<br />
“研究成功不成功先不说,是不是应该考虑把四公里外的基地……再往外迁一迁,迁到百公里远?”<br />
“还有,万一没到实验就出问题怎么办?”<br />
佟智国的表情都僵住了,他第一次发现所谓‘经验丰富’也不是好事,感觉朝九晚五已经遥遥无期,应该考虑的是,怎么才能保证自己和团队的安全。<br />
……<br />
三天后,核物理所核聚变团队收到了科技工业局的信息。<br />
汤华已经处在半退休状态,绝大部分工作都交给了宋保国,没事的时候甚至不来上班打卡。<br />
但他还是第一时间看到了科技工业局的信息。<br />
李老师都说是‘汤华团队’,相比来说,宋保国的威望和影响力还是太低了。<br />
“派一队人去实验,要求是核聚变相关研究……”<br />
“研究涉及严格保密。”<br />
“还有,把托卡马克装置拆掉运过去?”<br />
最后一个要求让汤华感觉有些熟悉,他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带队制造的国内第一台托卡马克装置,就是让佟智国运走了。<br />
后来,据说是‘炸掉’了?<br />
“不会又是佟智国吧?”汤华想到炸掉的设备,有些气愤的拿起了电话。<br />
一个电话,接通了佟智国的助理。<br />
等待了几分钟,就听到对面佟智国的嗓音,“汤老头?”<br />
“是我!”<br />
汤华质问道,“这个项目,又是你,对吧?”<br />
“额~~~”<br />
汤华一听音调明白了,顿时怒道,“我就知道!又是你!你就是看我的研究不顺眼,对不对?找机会就要搬走我们的设备,然后炸掉,对不对!”<br />
佟智国赶紧解释道,“……不是我,是张硕……”<br />
“别说张硕,我就问你,是不是你的实验!你的项目!”<br />
“额……”<br />
“没话说了吧?我就知道,一看要搬走设备,肯定是你,你不怀好意的就想……生儿子没屁……心灵肮脏……”<br />
“#@¥%……”<br />
“真的是张硕!”<br />
佟智国挨了一通骂,感觉自己比窦娥还冤,他真不想进行什么核聚变实验,更别说炸掉设备了。<br />
多恐怖啊!<br />
小型原子弹,又是氢弹的……会死人啊!<br />
等汤华稍稍平息了怒火,佟智国认真解释了一下,说是张硕要求用托卡马克装置云云。<br />
汤华听罢道,“张院士要求,那就没问题了。”<br />
“别说是用一下,即便再炸掉也没关系,为了更重要的研究,我们快的设备也算是物用其极。”<br />
“我会让宋保国带队过去……”<br />
没问题?<br />
物用其极?<br />
佟智国都不想再听下去,怎么张硕就是物用其极,换成自己就挨上一顿骂?<br />
双标,也太严重了吧!<br />
汤华放下电话以后,就叫来宋保国和他说了一下科技工业局的要求。<br />
“你带队去!”<br />
“这可是好机会,跟着张硕教授参与大研究!”<br />
“一定要好好表现!”<br />
等汤华说完以后,宋保国疑惑问道,“汤院士,具体是什么研究,有消息吗?”<br />
汤华点头道,“科技工业局方面就只是指派工作,我个人倒是有一点消息。”<br />
“这次是佟智国院士带队做的实验,和核聚变有关,准确的来说,是和氢弹有关。”<br />
“氢弹,用托卡马克外层装置束缚,然后进行实验。”<br />
“这可是重大研究,有上层领导关注的,你一定要好好表现,坚持站在一线参与实验,认真把控每一个环节……”<br />
“乌拉乌拉~~”<br />
汤华连续叮嘱了一大堆。<br />
宋保国越听越不对劲,氢弹实验?把氢弹约束在托卡马克装置内部?<br />
这不会炸掉吗?<br />
还要他站在一线参与试验?<br />
“不会是因为退休了,对我接手团队心生不忿,然后……让我去送死吧?”<br />
宋保国冷汗都被吓出来了。<br />
(本章完)</p>
元素的数量是有限的。<br />
元素周期表中总共有118个元素,素包括94种天然存在的元素和24种通过人工合成得到的元素。<br />
即便所有元素都实验两次,也只需要236次实验。<br />
元素抗性实验平均三天就能进行一次。<br />
如果加快速度,平均一天就可以进行一次,300天之内就能完成所有的实验。<br />
佟智国看到实验结束的希望。<br />
从接手新的实验任务以来,他无比怀念科技工业局朝九晚五的轻松生活。<br />
当时是多么悠闲、多么美好……<br />
看到了实验结束的希望,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工作起来非常积极,也让整个团队看起来积极向上。<br />
实验、再实验,还是实验。<br />
后续一个月时间里,基地里做了九次实验,平均三天一次的频率,让实验基地忙成一团,仿佛每时每刻都在不停运转。<br />
张硕、薛柏坤以及王强,大部分时间都了地下信息室,只有到了要实验的时候,才会转移到四十公里外的基地。<br />
地下信息室,有详细的实验数据,可以不断进行各种分析。<br />
数据分析,也就是数据挖掘的过程,分析能够找到数据的共性、规律,也就能增加对于元素抗性相关的理解。<br />
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薛柏坤、王强都有很大收获,他们理解了‘调节材料’的作用以及研究方法。<br />
简单来说,就是把不同元素混合在一起。<br />
根据元素特性以及元素抗性,把元素按照固定比例混合在一起,使其反应产生的抗性,达到一种最适合的程度。<br />
最适合,一个指的是稳定性,另外就是抗性能维持固定强力环境,来促进核聚变反应,进而达到一个稳定的温度。<br />
核聚变反应和元素抗性,需要达到‘协调’。<br />
在最初始研究,固定温度数值是非常重要的。<br />
张硕直接定下了数值--1500万摄氏度到1600万摄氏度。<br />
这个数值和强力转化电磁力的研究相关,强力转化电磁力是借助核物理所小型托卡马克装置完成的研究。<br />
在特定反应强度阙值区间内,核聚变输出了明确的电流信号,而且是直接转化的强电流,也代表反应强度以及稳定保持在固定阙值区间,就能做到核聚变到电能的直接转化。<br />
没有热能到电能的转化,减少了能量转化的中间环节,转化效率是非常高的。<br />
这也是氢弹电池的技术基础之一。<br />
在1500万摄氏度到1600万摄氏度区间内,实验团队就测定到了强电能转化,可以认为是能量逸出部分,直接转化为了电能。<br />
“所以我认为,1500万摄氏度到1600万摄氏度区间,甚至是1700万摄氏度内,转化都会是有效的。”<br />
“反应强度再高,就出了阙值空间,再想转电能就很麻烦……”<br />
如果不能实现核聚变到电能的直接转化,就只能用‘烧开水’技术,制造和火电站火力发电机类似的设备。<br />
那种设备的能量转化率也不低,甚至可能超过40%,缺点是设备太过于庞大。<br />
设备庞大,就无法用在‘电池’技术上,对氢弹电池的研发就没有意义了。<br />
现在研究的是调节材料,也是‘氢弹电池’技术的核心,调节材料能够利用元素抗性,激发一种促进核聚变反应的强力环境。<br />
若是反应强度达到一定界限,调节材料所激发的强力环境跟不上,核聚变又没有达到自发维持的界限(一亿摄氏度),反应强度和温度就会重新下降到阙值区间。<br />
他们所做的工作,就是根据元素抗性实验数据来算出‘偏差最小的元素混合方案’,也就是研究出一种能够让核聚变温度保持在1500到1600万摄氏度区间的调节材料。<br />
伴随着实验的进行,新任务进展速度也不慢。<br />
一个月后,进度超过69%。<br />
这个进度看起来不快,但主要受限于实验,没有充足的基础数据支持,就无法进行更多的分析。<br />
张硕则是一直努力做分析工作。<br />
任务进展受到实验限制,但不断的研究收获也很大,对元素抗性更了解的同时,也能让任务获得一些进展,更重要的是,可以积累一些理论内容。<br />
……<br />
这天,科技工业局来了一队人。<br />
李老师,到了。<br />
李老师带领的队伍人数并不多,但都是直属上级以及顶尖学者。<br />
李老师是特别来关心一下项目,也是知道张硕一直在实验基地,甚至连混乱力场实验都没有参加。<br />
任谁都知道,张硕对混乱力场实验有多看重。<br />
现在竟然没有来参加实验?<br />
“元素抗性实验,有这么重要?”<br />
“混乱力场实验都没去?王老师还和我抱怨说,项目抢走了你,我就和他说,这个也是你的项目……”<br />
李老师一路和张硕说着。<br />
张硕笑道,“混乱力场实验,研究的是基础、是理论,实际上,参加不参加都可以,总归是能看到数据。”<br />
“这个倒是真的。”李老师点头认可。<br />
哪怕张硕去参加实验,也不可能待在实验间里,还是只能去物理中心等待实验结果。<br />
去和没去,确实没多大差别。<br />
“这个实验怎么样?你在这里一个月了,有收获吗?”李老师好奇问道。<br />
他对元素抗性实验了解不多,只是知道是张硕主张进行的实验,似乎和什么氢弹电池有关。<br />
氢弹电池……<br />
怎么想都太超前了!<br />
可控核聚变都没实验,想什么氢弹电池有点太不靠谱了。<br />
张硕笑着点头,“收获很大啊,过一段时间,我们就能完成阶段性侧成果……”<br />
他说着忽然皱住眉头,思考着眼前一亮,马上道,“科技工业局能不能支持一下新的研究?”<br />
“什么研究?说一下。”<br />
“氢弹电池!”<br />
“——?”<br />
李老师有点不明白,疑惑道,“这个不就是氢弹电池相关的研究吗?”<br />
“我指的是,研究制造氢弹电池的技术。”张硕解释道,“佟院士这边实验测定的是元素抗性,我们以此研究调节材料。”<br />
“下一步就是研究氢弹电池技术,会牵扯到核聚变,还有复杂的装置设计,但首先要完成稳定核聚技术,也可以理解为,测定调节材料的作用。”<br />
“完成了这一步,就有了完善的氢弹电池技术,可以以此制造氢弹电池了。”<br />
“……”<br />
李老师听懂了、理解了,却还是满心不可思议,他确认般问道,“张硕啊,你的意思是,有了调节材料以后,测定一下性能,就可以制造氢弹电池了?”<br />
“没错!”<br />
李老师马上追问,“怎么控制核聚变?”<br />
“调节材料啊!”<br />
“怎么实现外层的保护,我的意思是,氢弹,或者说核聚变,反应会释放巨大的能量。”<br />
张硕点头解释道,“调节材料,作用就是让核聚变反应变得稳定,并不会像是氢弹那样爆发出来。”他说着思考了一下,开口道,“这个角度上来说,氢弹电池的表述有些不准确,应该叫聚变电池。”<br />
李老师可不关心叫什么名气,他继续问道,“即便能实现核聚变稳定控制,电能转化怎么实现?核能,首先还是要建电站吧?”<br />
“我们已经有了技术,核物理所一起研究的,强力转化为电能,已经测定到了数据。”<br />
张硕说完补充道,“那是个很大的成果,还发表在了《源点物理》上。”<br />
“……”<br />
李老师听罢沉默了许久,他发现想到的问题,都已经被回答出来了。<br />
然后呢?<br />
氢弹电池就能实现了?<br />
这怎么想都……<br />
他忽然皱住眉头,马上问道,“氢弹电池,这么大的项目,科技工业局也担负不了吧?”<br />
氢弹电池,稳定控制核聚变的同时,还技术性缩小制造成了电池,项目经费怎么也要几百个亿吧?<br />
到时候,需求的研究员、工程师人数,也包括设备、技术等方面需求,绝对会庞大到惊人。<br />
科技工业局,没有单独主导如此庞大项目的实力啊!<br />
张硕摇头道,“科技工业局已经可以了。”<br />
他解释道,“现在不是要制造,只是测试调节材料的性能,需要反应约束装置以及一支懂核聚变,或者说高温粒子物质束缚技术的团队。”<br />
“核物理所,汤华院士的团队就够了。”<br />
“把他们的托卡马克装置搬过来,就可以进行试验了。”<br />
佟智国一直都没有开口。<br />
听到说起需求核聚变研究团队,还把托卡马克装置搬过来,顿时有种不好的预感,他马上问道,“张院士,你不是想在这里进行调节材料测试,或者说,氢弹电池技术研发吧?”<br />
“对啊。”<br />
张硕理所当然的点头,“这里环境刚刚好,而且,佟院士,你做这种研究经验丰富,到时候,你来主导实验,我们一起研究出氢弹电池技术。”<br />
佟智国半张着嘴,好半天都没有说出一个字。<br />
氢弹电池技术研发?<br />
主导实验?<br />
‘强力拆分’实验就是搬了一座托卡马克装置进行的,然后发生了小型原子弹级别的爆炸。<br />
现在要进行‘氢弹技术研发’,岂不是要来一次‘氢弹’规模的爆炸?<br />
那太可怕了吧!<br />
“研究成功不成功先不说,是不是应该考虑把四公里外的基地……再往外迁一迁,迁到百公里远?”<br />
“还有,万一没到实验就出问题怎么办?”<br />
佟智国的表情都僵住了,他第一次发现所谓‘经验丰富’也不是好事,感觉朝九晚五已经遥遥无期,应该考虑的是,怎么才能保证自己和团队的安全。<br />
……<br />
三天后,核物理所核聚变团队收到了科技工业局的信息。<br />
汤华已经处在半退休状态,绝大部分工作都交给了宋保国,没事的时候甚至不来上班打卡。<br />
但他还是第一时间看到了科技工业局的信息。<br />
李老师都说是‘汤华团队’,相比来说,宋保国的威望和影响力还是太低了。<br />
“派一队人去实验,要求是核聚变相关研究……”<br />
“研究涉及严格保密。”<br />
“还有,把托卡马克装置拆掉运过去?”<br />
最后一个要求让汤华感觉有些熟悉,他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带队制造的国内第一台托卡马克装置,就是让佟智国运走了。<br />
后来,据说是‘炸掉’了?<br />
“不会又是佟智国吧?”汤华想到炸掉的设备,有些气愤的拿起了电话。<br />
一个电话,接通了佟智国的助理。<br />
等待了几分钟,就听到对面佟智国的嗓音,“汤老头?”<br />
“是我!”<br />
汤华质问道,“这个项目,又是你,对吧?”<br />
“额~~~”<br />
汤华一听音调明白了,顿时怒道,“我就知道!又是你!你就是看我的研究不顺眼,对不对?找机会就要搬走我们的设备,然后炸掉,对不对!”<br />
佟智国赶紧解释道,“……不是我,是张硕……”<br />
“别说张硕,我就问你,是不是你的实验!你的项目!”<br />
“额……”<br />
“没话说了吧?我就知道,一看要搬走设备,肯定是你,你不怀好意的就想……生儿子没屁……心灵肮脏……”<br />
“#@¥%……”<br />
“真的是张硕!”<br />
佟智国挨了一通骂,感觉自己比窦娥还冤,他真不想进行什么核聚变实验,更别说炸掉设备了。<br />
多恐怖啊!<br />
小型原子弹,又是氢弹的……会死人啊!<br />
等汤华稍稍平息了怒火,佟智国认真解释了一下,说是张硕要求用托卡马克装置云云。<br />
汤华听罢道,“张院士要求,那就没问题了。”<br />
“别说是用一下,即便再炸掉也没关系,为了更重要的研究,我们快的设备也算是物用其极。”<br />
“我会让宋保国带队过去……”<br />
没问题?<br />
物用其极?<br />
佟智国都不想再听下去,怎么张硕就是物用其极,换成自己就挨上一顿骂?<br />
双标,也太严重了吧!<br />
汤华放下电话以后,就叫来宋保国和他说了一下科技工业局的要求。<br />
“你带队去!”<br />
“这可是好机会,跟着张硕教授参与大研究!”<br />
“一定要好好表现!”<br />
等汤华说完以后,宋保国疑惑问道,“汤院士,具体是什么研究,有消息吗?”<br />
汤华点头道,“科技工业局方面就只是指派工作,我个人倒是有一点消息。”<br />
“这次是佟智国院士带队做的实验,和核聚变有关,准确的来说,是和氢弹有关。”<br />
“氢弹,用托卡马克外层装置束缚,然后进行实验。”<br />
“这可是重大研究,有上层领导关注的,你一定要好好表现,坚持站在一线参与实验,认真把控每一个环节……”<br />
“乌拉乌拉~~”<br />
汤华连续叮嘱了一大堆。<br />
宋保国越听越不对劲,氢弹实验?把氢弹约束在托卡马克装置内部?<br />
这不会炸掉吗?<br />
还要他站在一线参与试验?<br />
“不会是因为退休了,对我接手团队心生不忿,然后……让我去送死吧?”<br />
宋保国冷汗都被吓出来了。<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