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画的风吹仙袂衫飘逸。<br/><br/> 谢宁果然忘了些什么事……<br/><br/> 他伸手去摸毛笔,又顿了顿,“你画的这样好,叫我的字毁了怎好?”<br/><br/> 周寂年暗暗松了一口气,“写就是,为夫喜欢。”<br/><br/> 儿子玩毛笔的时候,周寂年走神画画去了,没成想叫夫郎瞧见儿子的小花脸,一通脾气下来,建州知府还真有点惧内。<br/><br/> 谢宁果然脑子里全在想提字,提诗,提……<br/><br/> 渝哥儿过来扒着父亲,“阿父。”<br/><br/> 他小爪子指着桌上的蛋卷,他要吃。没想到他阿父也去看爹爹,原来阿父在爹爹面前,也做不了主呀。<br/><br/> “吃吧。”谢宁发话。<br/><br/> 周寂年这才拿了给儿子,自己也拿起一根品尝。等他吃完一根,意犹未尽,环着谢宁的腰凑前去看,谢宁写了半天,就落笔‘寂年’二字。<br/><br/> “……”周寂年闷声轻笑,握着谢宁的手,在‘寂年’二字下面提笔写下:平生一顾,至此终年;人生路远,同去同归。<br/><br/> 写完,周寂年松手,说:“宁郎签名。”<br/><br/> 谢宁美滋滋下笔,在诗下方签上自己的名字,拿起画细细看,越看越不对劲儿,“那这不成了我写给你的情诗了?”<br/><br/> 周寂年痞笑不语。<br/><br/> 谢宁撅着嘴去捏周寂年的喉结,“哼!”<br/><br/> 渝哥儿见两个父亲又打闹起来了,习以为常。自己垫着小脚,伸长手臂去抓了蛋卷继续啃。<br/><br/> 渝哥儿能吃能睡,三岁了还是圆圆润润的,一抱浑身都是软肉肉。<br/><br/> 两夫夫腻歪了一会儿,谢宁就去灶房了,家中有了厨娘,他不常下厨了,但是今天心情好,想给夫君煲个汤。<br/><br/> 好吃包渝哥儿屁颠屁颠跟着爹爹走了,小小人儿不计大人过,已经忘掉刚刚爹爹凶凶的训话了。<br/><br/> 渝哥儿跑到灶房之后,拿着炭棍儿坐在灶房门槛前画地。他要是敢朝墙上画,谢宁要揍他屁股的。<br/><br/> 谢宁打算煮个羊杂汤来喝,有厨娘帮着洗羊肚、羊肠、羊肺还有羊肉。<br/><br/> 食材全部都准备好,谢宁来煮就好了,他还是很轻松的。<br/><br/> 锅内添满清水,水滚之后,放入羊杂,加柴大火烧,撇去浮沫,然后捞起来放凉,羊杂切成条。<br/><br/> 在重新烧水,放入羊骨,加白芷、肉桂和草果等中草药,还有姜片调味,熬羊骨汤。<br/><br/> 羊骨汤烧开之后,香味儿就出来了,渝哥儿站起来,扶着门眼巴巴瞅着。<br/><br/> 谢宁掀开锅盖,放入羊杂,继续小火炖。<br/><br/> 晚上不打算烧饭了,让厨娘和面揉饼,烧饼配羊杂汤。<br/><br/> 香味把渝哥儿馋坏了,扯着小嗓门喊饿,谢宁笑着去挠他小下巴,“蛋卷吃了那么多,都进小狗肚子里了吗?”<br/><br/> “哈哈……”渝哥儿扑着抱爹爹的腿,继续喊:“爹爹,饿。”<br/><br/> 晚上,一大锅羊杂汤,上面飘着葱白、蒜苗,奶白的汤,热气腾腾看着就咽口水。<br/><br/> 渝哥儿早已养成了好习惯,乖乖坐着等,眼巴巴看着爹爹先给爷爷们盛了汤,最后才给他盛。<br/><br/> 谢宁拿了一个烧饼,要掰成两半,渝哥儿嘟着小嘴,“我要吃整个!”<br/><br/> “你吃不完。”谢宁太了解儿子那二两小奶肚了。<br/><br/> 渝哥儿噘嘴哼唧,“呜呜……我不喜欢……我吃得完!”<br/><br/> “好好好。”谢宁将有渝哥儿小脸一般大的烧饼递给他,“吃不完给你阿父。”<br/><br/> 周寂年放下汤碗笑了一声。<br/><br/> “嘿嘿……”谢宁被夫君笑的不好意思,眯着眼睛笑的讨好。<br/><br/> 每每这个时候,厅堂里都是最温馨的,周三丰老两口心口别提说舒坦了。<br/><br/> 烧饼紧实,厨娘揉面很下力气,虽干但是吃起来很香。渝哥儿咬下一口,慢慢嚼,撅着小嘴嗦羊杂汤喝。<br/><br/> 羊杂汤上面飘了一点儿肥脂,但是喝起来不<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腻,羊肉清香,汤醇厚。喝上一碗,大冬天里浑身都暖和。<br/><br/> 渝哥儿果然吃不完一整个烧饼,小狗牙啃得乱糟糟的,举着烧饼就递给父亲。<br/><br/> “下回还敢要一整个吗?”周寂年并没有第一时间接手。<br/><br/> 渝哥儿这回就好说话了,连连摇头,“不啦。”<br/><br/> 他刚刚尝过了,一整个也没有很香嘛。<br/><br/> 周寂年这才接过来,帮儿子解决剩下的半个烧饼。<br/><br/> 渝哥儿吃饱了就溜下椅子,去摸了灯笼暖炉自己玩。暖炉锁的很紧,被绿禾拿布包了外层,就是防止他小手欠欠去掰开摸炭。<br/><br/> 谢宁这一带头煮羊杂汤,没几日,林锦就去买了羊鞭回来,谢宁一到冬天,就被逼下不来床……<br/><br/> 周寂年这个年过的倒是容光散发,身心舒泰。<br/><br/> 只是没舒服多久,春雨就来了。<br/><br/> 俗话说,春难三日晴。庆元四十二年,二月十五开始,连绵不断的春雨笼罩着建州府。<br/><br/> 周寂年调取了河堤使呈上来的水位情报,决定亲自去海东岸看一看。<br/><br/> 谢宁自然是要跟着他的,谢宁的原话是:“不叫我跟着,那我这与鲤鱼通灵的本事,不是埋没了吗?”<br/><br/> 连绵细雨,渝哥儿肯定是要被两个父亲丢在家中的。<br/><br/> 谢宁能感知天气,挑了一个空气不那么湿润的早晨,和周寂年共骑一马,身后跟着石头,还有三名府衙武官,策马去看水位情况。<br/><br/> 出了建州府,地面到处是泥坑低洼,马儿难行,在路上花了一个上午,才终到了海东岸。<br/><br/> “快要下雨了。”谢宁昂头闭着眼睛,感受空气的湿度。<br/><br/> 周寂年转身去吩咐石头,“你去通知河堤使,我带宁郎岸边看看。”<br/><br/> 说完他去牵了马,和谢宁上马朝海边去。<br/><br/> 雨天阴冷,但是靠海之后,风呼啸而来,吹的谢宁缩进夫君怀里,被揽着走到观海台。<br/><br/> 水位确实涨了很多,只看水里的测水石柱就知道了。<br/><br/> 一滴雨落在谢宁额头,他抬头看了看天空,对寂年说:“回去吧,等雨停了再看。”<br/><br/> 周寂年又揽抱着他离开观海台。<br/><br/> 河堤使已经来迎他们了,河堤使没想到知府会亲自来看水位情况,也很是忐忑。<br/><br/> 一行人回了监海驿,刚坐下,外面就哗啦啦落雨声响起了。<br/><br/> 周寂年坐在上座,面前是热茶,他问河堤使:“依你之见,涨水有什么解决措施可实施?”<br/><br/> 河堤使还是专业的多,“汛期,只能采取疏浚和封堵的办法。”<br/><br/> 疏浚塘湖是一个大工程,河堤使没想到新上任的知府能有未雨绸缪的远见。<br/><br/> 人都是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当然会去解决,但是没发生之前,总是不知道预防。<br/><br/> 周寂年听到了很多中肯的建议,总结下来,就是要建水坝。这个事情得呈报朝廷,所以周寂年只能回去写信。<br/><br/> 雨一直下个不停,一行人被迫留在监海驿等雨停。河堤使给知府收拾出来一间屋子,供他和谢宁休息。<br/><br/> 听着窗外雨声滴答,气温偏冷,谢宁昏昏欲睡,周寂年坐在窗边,揽他在怀。谢宁就枕着周寂年的腿,打了个哈欠,闭着眼睛眯觉。<br/><br/> 如谢宁感知一样,下午申时,雨歇。<br/><br/> 一行人上马沿着海水下游奔走,一路上都能看到海<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