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能入翰林院的哪一个不是腹中墨水翻涌之人?而且我们的资历还比他深呢!<br/><br/> 如此一来朝中便有了反对的声音,尤其一向认为年轻人就要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的老丞相一派。<br/><br/> 面对众人的质疑,赵御冷斥:“朕要的是能为国为民出力的人才,而不是要只会舞文弄墨的书呆子,文章写得再好也比不上想出一条能让百姓五谷丰登的法子。”<br/><br/> “沈修撰心系百姓,想出粮食增产一法,让南方广大百姓纵享丰收之喜,故朕特晋其为翰林学士以做嘉奖。”<br/><br/> 起身,眼神冷厉地扫了台下众大臣一眼,赵御语气淡漠:“若是诸位爱卿心中也有此奇思妙想,望速速说来,朕定有重赏。”<br/><br/> 众人心中震惊不已,原来南方稻米大获丰收的法子竟是状元郎想出来的!没人再敢有异议。<br/><br/> 内侍得了赵御的示意,拿了命沈砚北为钦差的圣旨当众宣读。<br/><br/>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这才是皇帝的真正目的!不由把目光投向跪在金銮殿中的青年身上。俊秀如竹的青年手握圣旨,面上一派淡然,丝毫不见喜色。只这份定力足以让人刮目相看。<br/><br/> 沈砚北真的如同他表现出来的那么淡定?那是不可能的!<br/><br/> 左右两边站着的大臣,其身上的官服要么绣着仙鹤锦鸡孔雀,要么绣着狮子虎豹,目测最低都是四品官。他媳妇是镇国公世子日后承袭镇国公之位,镇国公是一等公,上朝定会站在前列,如果他要和媳妇一起上朝的话,就意味着他必须是有资格上朝的四品官员!<br/><br/> 现在的丞相当年由正五品的翰林院院掌院升迁为能有资格入文渊阁拜相的四品阁臣可是花了五年时间!<br/><br/> 这么一算,沈砚北懵了。<br/><br/> 不就是只是想和媳妇一起上个朝?居然这么难?<br/><br/> 现实的残酷使人落泪,一向没有太大野心的沈砚北终于看清自己的境况——你媳妇都跑前头去了,你连门都进不了!<br/><br/> 心里咬咬牙,第一次踏足金銮殿的沈砚北在众大臣意味不明的打量中微微一笑。<br/><br/> 升官靠什么?除了熬资历最重要的是业绩!哦,好像还有拉关系?<br/><br/> 行吧,业绩他会跑,至于拉关系就不用了,他有大齐最有用的裙带关系!<br/><br/> 散朝之后,默认的规矩是官最大的先走,官最小的沈砚北便手持圣旨静候在一旁等朝中大臣都走了他再走。可丞相脚下拐了个弯,走到他面前。<br/><br/> “丞相大人。”沈砚北拱手示意。<br/><br/> 丞相寒门出身,很能体会老百姓辛苦一年喜获丰收的心情,沈砚北能设法帮助百姓增收,他很意外。因这一点他对沈砚北有所改观,可他仍觉得面前的青年太过浮躁,便自降身份地叮嘱了两句:“闽州之行切记救百姓于水火,勿与贪嗔痴为伍。”<br/><br/> 沈砚北表示虚心受教:“是,下官谨记。”<br/><br/> 看沈砚北如此,丞相觉得孺子还是可教的,点点头离开。其余大臣看丞相走了也散开,倒是特意走在后头的张佑正经过他身边时意味深长地道:“闽州地动,山崩地裂,道路难行,沈大人此行需万事小心啊!”<br/><br/> 听出他话中深意,沈砚北笑笑:“谢大人提点。”他突然升官,众人会紧盯着他,这业绩做好了自然会有奖励,如果做不好,这些人就有话可说了。<br/><br/> 张佑正捋捋胡子,心里很满意。他是个惜才之人,当初看到沈砚北的文章,他就觉得这青年大有可为,可惜青年洁身自好,并没有给任何人递拜帖,他也不好上赶着招揽,可提点一二却是无妨。<br/><br/> 一旁候着的小内侍上前道:“沈大人,皇上有请。”<br/><br/> 等沈砚北去到御书房,只见赵御负手而立,看他来只淡淡地道了句免礼然后让人给他赐座。<br/><br/> “此次地动灾情严重,如何安置善后,沈卿可有应对之法?”大齐建国时间尚短,并未经历过如此严重的地震,赵御虽然点了沈砚北为钦差护送赈灾的银子,但还是<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想要考校他遇事的处理方法。<br/><br/> “百姓流离失所,需得建立临时的安置点,老弱妇孺伤残者供以草药衣食等。未免流民哄抢,可以工代赈,组织年轻力壮者休憩房屋,重建家园……”在现代的时候沈砚北曾经历过某地大地震,当时可是全国都动起来,食物日常用品药物全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灾区,更有各界社会热心人士送温暖。可这古代条件落后,他还没去到现场,不知现场情况,只能说个大概。<br/><br/> 想了想又补充道:“大灾之后必有大疫,需得做好疫病防御,及时处理尸体以防天气炎热病变。”<br/><br/> 赵御眉头皱了皱,道:“朕命太医院召集八名太医与尔同去,再给你一道手谕,可从附近郡县调集粮食药物,你酌情而为。”<br/><br/> 沈砚北诚心实意地拍了下马屁:“皇上英明。”<br/><br/> 事不宜迟,沈砚北托苏青泽看管酒楼装修和把地里的事交代好,简单收拾了下翌日就在禁军的护送下走水路前往浏阳郡。<br/><br/> 沈砚北走后,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位沈学士学富五车,不但擅长写文章还擅于种地,真是文人里的异类。<br/><br/> 要沈砚北来说种地没有什么不好,要是媳妇也在,和媳妇一起种地把家还就更妙了!可惜媳妇远在千里之外,这会也应该到边境了。<br/><br/> 沈砚北叹了口气,收拾好心情去见晋阳王。他只见过晋阳王一次,就上回苏家老太太六十大寿晋阳王夫妇不请自来那会。<br/><br/> 想到这人打过自己媳妇的主意,沈砚北就觉得膈应。也不知道那同样让他觉得膈应的晋阳王王妃和她的亲弟弟有没有给晋阳王添乱子。<br/><br/> 闽州城外,晋阳王率领浏阳郡守及闽州知州等大大小小官员前来迎接:“沈大人一路辛苦了!”<br/><br/> 眼前的晋阳王面有疲色,看样子闽州的灾情让他十分忧心。沈砚北笑着翻身下马:“不辛苦不辛苦!”<br/><br/> “沈大人远道而来,一路舟车劳顿,本王应设宴为沈大人接风,可眼下实在是……”晋阳王面色为难,“望沈大人勿怪啊!”<br/><br/> 沈砚北表示无妨,让人把灾银暂时纳入库房,叮嘱禁军把银子看牢了,莫让他人哄抢打劫便与晋阳王等人去内城巡视。<br/><br/> 城中境况和晋阳王奏折上描述的大同小异,房屋倒塌无数,百姓死伤甚多,一路巡视,那悲痛的哭喊声几乎要淹没耳朵。<br/><br/> 甚至有难民看到沈砚北这些穿着官服的人,连滚带爬地过来跪在地上猛地磕头,请求救治他的亲人。随行的太医院院判表明身份让难民带他过去看看伤者,难民千恩万谢,谁料这一呼喊就引来了其他人。一群人拉扯着院判哭诉,要求先去看自家伤情严重的亲人。<br/><br/> “胡闹!”晋阳王呵斥一声,让衙役把院判拉出来。院判被人扒得裤子都快掉了,心有余悸地看向沈砚北。<br/><br/> “城中伤者甚多,不知王爷可设置了临时医馆?”<br/><br/> 晋阳王神色无奈:“地动之后就安排了大夫救治,可药物有限一下子就用完了,本王从附近郡县借调的草药还在路上。”<br/><br/> 沈砚北道:“皇上命我带了太医和一批药物过来,劳王爷让人通知下去,命家里有需要救治的人过来登记,<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