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p>    第198章 册立储君<br />
    一月初五,新年的第一个朝会,李治宣布了两件大事。<br />
    第一,立皇五子李弘为皇太子。<br />
    李弘身为皇后的嫡长子,又因从小聪慧好学,孝顺仁德,早就被群臣当做了太子。<br />
    原本可能反对此事的长孙无忌、韩瑷等人,也都相继离开了朝堂。<br />
    所以李治提出立他为太子,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朝堂之上没有任何反对的声音。<br />
    不过册立太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太子是储君,未来的皇帝,坐镇东宫,也有自己的一套官员小班子。<br />
    李治在册封李弘为太子后,李勣上奏,新设太子宾客一职,掌调护侍从规谏。<br />
    李勣这是为了替李治将来巡狩天下做准备,好让更多人能够辅佐太子,李治也就不必担心了。<br />
    李治从其言,以李勣为太子太师,以于志宁为太子太傅,以刘仁轨、卢承庆、阎立本、李义府四人为太子宾客。<br />
    上官仪兼任太子詹事。<br />
    另外又从各州县官员中,考评前三等之中,抽取优秀人才,担任太子属官。<br />
    从三省六部之中,挑选能干之臣,入东宫为太子庶子、太子舍人、太子洗马。<br />
    詹事府统家令等三寺,从九卿中补充。左右率等十府,俱从十二卫中列补武将充任。<br />
    一番填补之后,东宫有如一个小小朝廷,可以单独处理一小部分的朝政了。<br />
    这次的朝堂官员变动,可以完全代表皇帝的心思了。<br />
    担任太子宾客的四人,正是最得皇帝重用的几人,唯一令人意外的是,李义府竟然也在其中。<br />
    这次的朝堂考评也出来了,李治不再管拥武派、世家派还是清流,能者上位,无能者贬官。<br />
    清流、世家派系中都有人被贬,也有不少人被提了上来,派系之分,渐渐被打乱。<br />
    当初因长孙无忌、以及对抗长孙无忌而形成的朝堂派系,不知不觉已经变得模糊。<br />
    最受影响的是拥武派,他们这两年一心琢磨着钻营取巧,提高官位,以公谋私,很多行为都过了红线。<br />
    以前李治为了维持朝堂稳定,故而没有理会他们。<br />
    如今见他们依然不知收敛,也就不再手软,该降职的降职,该革职拿问的拿问。<br />
    原本他这一番动手,可能会让朝堂以为他对皇后不满,所以才对拥武派官员动手。<br />
    如今因李弘被立为太子,影响刚好对冲了,皇后的地位依然稳如泰山,朝堂的风波也降到了最低。<br />
    唯一受损的就是那些拥武派官员了。<br />
    李敬玄、许敬宗、崔义玄等人还好,都把分内之事做的很好,并未受到波及。<br />
    李义府更不提,喜得太子宾客一职,前途无量,只怕很快又能拜相。<br />
    袁公瑜、王德俭、侯善业等人,却全都被贬了职,外放的外放,降品的降品。<br />
    袁公瑜最惨,他担任大理寺中丞时,得罪了不少人,而且当年还在朝堂之上弹劾过裴行俭。<br />
    裴行俭并未忘记此事,虽然此事幕后是武皇后主使,但裴行俭已经与武皇后缓和了关系。<br />
    如今武皇后与袁公瑜也几乎断了联系,裴行俭也就不客气了,上奏弹劾袁公瑜。<br />
    李治对裴行俭的奏章自然要重视几分,为了让他在安西好好办差,下旨将袁公瑜贬出长安,担任一个小县的县丞。<br />
    袁公瑜无可奈何,只好来到李义府的府邸,向李义府求情。<br />
    李义府倒并没有将他拒之门外,命人将袁公瑜请入书房。<br />
    “李兄,袁某实在走投无路,只能来求你,还请你看在当初我提醒你的份上,帮我一把。”<br />
    当初李义府得罪了长孙无忌,险些被长孙无忌贬出长安。<br />
    幸得袁公瑜提醒了他,李义府才连夜向皇帝效忠,被李治留在了长安。<br />
    李义府给他斟了杯茶,感叹道:“袁兄,不是李某不帮你,如今朝局动荡,人人自危,李某保住自身,尚且吃力,实在保不住你。”<br />
    这明显是推脱之言。<br />
    纵然别人自身难保,李义府新任太子宾客,绝不在其中。<br />
    袁公瑜咬了咬牙,道:“李兄,我知道你在记恨那天朝会上,你请求更改氏族志时,我没有开口帮你说话。”<br />
    李义府端起茶杯,吹了口热气,淡淡道:“那你自己说说,那件事上,你们是否做的不厚道呢?”<br />
    袁公瑜长叹一口气,道:“不错,是我当时太昔身,见你和李相受众人攻击,害怕畏缩了。我无话可说。”李义府看了他一眼,道:“袁兄能坦诚相告,总算还把李某当朋友。你放心,眼下我保不住你,但时机成熟,我会设法将你调回长安。”<br />
    袁公瑜不再多言,拱了拱手,道:“一切仰仗李兄了。”<br />
    转身走了几步后,袁公瑜忽然回过头,道:“李兄,有件事我要告诉你。”<br />
    “请讲。”<br />
    袁公瑜道:“许敬宗似乎对你非常不满,我曾找他谈心过一次,他说你心机深沉,让我小心你。”<br />
    李义府眼中闪过一道冷光,道:“多谢相告,只怕这些话他不止对你一人说过吧。”<br />
    袁公瑜道:“其他人我就不知道了,告辞。”快步离去。<br />
    在李治无差别的一番迁调之后,拥武派分崩离析,再没有这个小集团。<br />
    李义府也因袁公瑜的一番话,和许敬宗撕破脸皮,原本如胶似漆的两人,变得和仇人一样。<br />
    李治此时也没耐心再去慢慢维持朝堂的平衡。<br />
    时间有限,在这三年里,他不仅要解决吐蕃,也打算将几个重要的改革,尽快推进。<br />
    第一个便是田制。<br />
    唐朝的田制是均田制,这个制度与唐朝的府兵制,共同创就了大唐的强大。<br />
    然而李治非常清楚,王朝走到后期,土地兼并难以避免。<br />
    别的王朝土地兼并影响的是经济,唐朝不同,随着均田制瓦解,府兵制也会崩溃,故而安史之乱后,唐朝再也难以振作起来。<br />
    其实在唐高宗的晚年,土地兼并就已经很严重了。<br />
    唐高宗一死,武媚娘放飞自我,只顾着扩充男宠,贵戚横行,卫士被贵族官僚借为私家役使,导致社会上以充当府兵为耻。<br />
    其实就算武媚娘晚年没有昏聩,府兵也注定会破坏。<br />
    因为府兵制无法承担过于频繁的战事,也无法长线作战。<br />
    府兵终究是农民,让他们一直打仗,迟早会心生怨愤,也影响农事。<br />
    趁着眼下府兵还未崩坏,及早过渡为募兵制才是正理。<br />
    府兵制与均田制挂钩,所以修改兵制之前,也必须修改田制。<br />
    李治也不需要考虑太多,照抄后世答案,采用租田制。<br />
    其实历朝历代的田制,都在追求同一个目标,让土地产出达到最大化,国家自然强大。<br />
    在追求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执政者都会发现,只有把田给老百姓自己种,他们才会有最大的积极性。<br />
    然而百姓毕竟是弱势群体,田地最终总会被强势的权贵兼并。<br />
    权贵们通过收租的方法,剥削百姓,过着安逸的生活,直到王朝被推翻,他们也被翻身做主的百姓杀死,然后开启下一个王朝。<br />
    换句话说,田制的最大敌人,就是土地兼并。<br />
    把田给百姓们,好是好,可他们守不住,于是租田制得以诞生。<br />
    以象征性价钱,将田地租给百姓,期限七十年。<br />
    百姓可以耕种一辈子,田地又属于国家,百姓们无法出售,权贵们也难以抢夺。<br />
    李治也不知道租田制会不会有毁坏的一天,不过至少比均田制要稳妥一些。<br />
    先改田制,再改税制,最后改兵制,这就是李治原本打算慢慢推行的计划。<br />
    如今不得不加快步伐。<br />
    话虽如此,要推行第一步的租田制,肯定会遇到极大的阻碍。<br />
    李治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百姓们能都有田耕种,可百姓们不知道他的想法,他们不会这样想。<br />
    他们会觉得田耕的好好的,朝廷突然就要收走他们的土地,这没道理啊,岂能够干休?<br />
    一个处理不好,也许会天下大乱。<br />
    这天中午,李治将刘仁轨、卢承庆、阎立本、杜正伦、辛茂将、上官仪等大臣喊到甘露殿,想跟他们商议一下如何平稳的实施租田制。<br />
    不料,他刚提出租田制,立刻遭到众臣反对。<br />
    (本章完)</p>
灵异鬼怪相关阅读More+

山海提灯

跃千愁

快穿之妾室妖娆,生存掠夺守则蒋纯惜萧尘

佚名

绝代股神

佚名

仙逆

佚名

为了自救,老祖她在线剧透

佚名

极品霸医

佚名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