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的布料还没在市面上流通,这两匹算是试水之作。也就季宣和同邵云辰敢如此胆大妄为,还没被验证过的新品,没几个人有那个胆子,敢直接献给安王。<br/><br/> 身份使然,世子衣衫很是讲究,棉布多用做亵衣和中衣,外袍多是绫罗绸缎或是皮草。考虑到这点,棉布上织就的是异常可爱的各种图案,从水果到动物,应有尽有,整匹布就没有重复的花样。那匹绸缎上的图样就威武霸气多了,如果能忽略那扑闪扑闪的眼睛的话。<br/><br/> 安王看了,眼睛都有些抽搐。忍了半响,没忍住笑意,大笑出声。哈哈,这真是一份大礼,他真想现在就看看,煜儿穿上这两匹布料做的衣衫,脸孔究竟得有多扭曲。<br/><br/> 这些图样造型并没有出格,拜穿越前辈所赐,类似的图样早就出现了,只是还从没这样直接织成布料的。世子那是什么人啊,就算他小时候,王妃也不会给他穿这种可爱造型刺绣的衣衫。身份所限,从小就得培养威势,穿这种衣衫,不是漏气吗,王妃不同意,底下人哪敢?<br/><br/> 偏偏季宣和就这么做了,安王不但没有升起厌烦情绪,反而幸灾乐祸,就想看看自己儿子的糗样。儿子太过早熟,他作为父王凭空少了不少乐趣,现在有儿子的乐子瞧,他都有些迫不及待了。<br/><br/> “常福,吩咐下去,给煜儿做几套衣衫,内外皆要有。做好之后,本王会亲自查看。”安王也是看出来了,这两匹布就是为煜儿量身定做的。图案虽都不同,每一幅却正好是世子一身衣衫的量。根据不同的图幅,正好包括了长衫短衫,夹袄长裤,正常规格的衣衫都包含在内。<br/><br/> 季宣和送的礼逗乐了安王,他自己却不知道。没准世子现在就在心中抱怨他,先生送什么不好,偏偏送这些,还正巧就让父王注意到了,这不是给他找麻烦吗?<br/><br/> 这些暂且不管,秋收已过半,季宣和要忙的事情还很多。<br/><br/> 因着粮食紧缺,春耕时,战乱还没结束,应州府大片田地种植的都是高产作物,譬如红薯玉米之类。现在战火已停歇,稍微有点余钱的百姓,就不满足于常年啃这些粗粮。奈何时机不对,想要改善一下伙食,也只能等到来年。<br/><br/> 在西林县时,季宣和还能控制粮价,到了应州府城,这法子就有些行不通了。他只能按部就班,能管就管,管不了的,不出格他就随商户折腾。要想囤积居奇,天价售粮,那对不起,商户们还是省省力气,季宣和不会干看着不管。这都关系到底下百姓生存问题了,他怎能眼睁睁地看着而毫无作为?<br/><br/> 发战争财的在哪都有,应州府也只不过是芸芸众生中,不甚起眼的一粒沙子。只要做得不是太过,季宣和就允许这些人的存在。<br/><br/> 也由此,应州府百姓卖儿卖女,卖田卖铺子的人比其他州府少上一些。百姓们是感激了,季宣和得罪的人也不少。挡了人发财的道,可不就是得罪人吗?想要左右逢源,和所有人都处好关系,在季宣和看来,根本就不可能,别人他是不知道,至少他没有那个能力。<br/><br/> 第82章<br/><br/> 战时,很多作坊都被征召,云记织坊也名列其中。为将士提供行军服,原本该是很赚钱的营生,很多作坊想要介入都不得其法。问题是这不是和平年间,能得到的报酬很少,只没让作坊赔本罢了。<br/><br/> 不仅如此,除了报酬少之外,还有时限。通常,这样的活没有哪个作坊愿意接。战乱年间,谁还管这个,上面一发话,直接就是征用,谁敢拒绝?这不是自找死路吗?<br/><br/> 季宣和作为应州府知府,更是不能对此有任何不满。他一贯做法是不出头,也不落于人后,中规中矩完成任务,就算达成了目标。季宣和从没想过要做兵部的生意,规矩太多,限制这限制那的,他不想给自己添麻烦。<br/><br/> 锦朝是人口大国,光平民百姓的生意就做不完,季家没必要将手伸向兵部。别忘了,季宣和是文官,手伸太长不是嫌自己命长吗?<br/><br/> 秋收之后紧接着就是种植冬小麦,时间很赶。种<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了早熟品种的还好,要是种的是晚熟品种,那只能幕天席地, m-o 黑作业。<br/><br/> 由于战乱缺粮,种的多是粗粮,作物收获的时间可谓是五花八门,不过再如何乱,总归没有耽搁农时,影响第二季作物的收成。<br/><br/> 今年赋税减了,农户家中能留下更多的粮食自用,百姓们难得有了笑容。只要有了希望,生活就算再苦再累,那也值得,就怕没了奔头,那才叫绝望。<br/><br/> 应州府不比西林县,季宣和不是那等脑子死板的人,并没有照搬照抄。这里田地价格昂贵,没有那么多荒地等着人来开发,建立类似西山田庄那样的庄子,根本就不可能。没有额外的银子,对穷苦百姓的救助,那就是天方夜谭。锦朝并没有这样的政策,府衙没有用于日常救济的经费。<br/><br/> 应州府府衙官员分好几个势力,府衙账上的银子,季宣和不能私自动用,光凭季家的能力,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非常不靠谱。战乱年间,绝大多数人家家业都有不同程度的缩水,情况好一些的只是利润减少,只有极少一部分人家收益不减反增。无论什么时候,总有些人能发家致富。<br/><br/> 季家就属于第二种,每年的收益除去开销之外,盈余并不算丰厚。有能力的情况下,对贫苦百姓,季宣和是能帮则帮,就像西林县那样,穷是穷了点,但就算是在战乱年间,乞丐都是极为少见的。<br/><br/> 应州府明明比西林县更加富裕,贫富差距却极大,又有战火的威胁,即使有安王下达的安置流离失所的人口去开荒的命令,成效是有,却也没有西林县那么卓著。各地差异很大,应州府没那么多荒地来安排他们。<br/><br/> 人都有私心,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情况下,季宣和会很大方。一旦超过了这个度,想要他拿出自家积蓄填这个无底洞,季宣和还没这么大公无私。季宣和来自现代社会,很注重私人财产,亏得他从小被分家单过,不然生活在一个大家族中,还不知道要滋生出多少龃龉。没分家前基本不能拥有自己的私产,赚再多都是要交公的,这可不是让他着急上火吗?<br/><br/> 就凭这点,季宣和就有些感激云州府季府,若没有季大夫人瞎蹦跶,孝子贤孙可能做不到,正常的人情往来,他必会做的毫无怨言。<br/><br/> 虽说如此,季宣和也不是一点作为都没有,城里晃荡的乞丐和流浪汉相较其他州府而言,还是要少一些。应州府比起西林县有个好处,那就是冬天比较好过,冻死的情况很少出现。这里夏天也热,却很少出现酷热难当的高温天气,着实称得上是冬暖夏凉,就是光照弱了些,一年到头, yi-n 雨天气要占据不少时日。<br/><br/> 秋收很快就要落幕,紧接着就是冬种,就在这当口,上面下来了几个官员,不仅有锦安郡户部官员,还有来自锦城的户部人员。<br/><br/> 季宣和还是第一次碰上这样的事,一般无事,上面的官员不会巡视地方。所谓的钦差之类,多半是某个地方出了事,有要事待办,上面才会派遣人员进行处理。<br/><br/> 锦朝幅员辽阔,户部人手是比之前要多,却也没多到每个州县都能派遣人员巡视的地步,更不用说那些高品级官员。分到应州府的户部官员就是如此,品级没有一个高过季宣和的。<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