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定不是自己人自导自演之后,便决定如实上报。他清楚报上去也未必会有好的结果,搞不好,还会疑心是他们贪墨,以次充好,谁让当初交接粮种的时候,没能检测出有问题?粮种都进了粮仓好些天,才发现端倪,是不是有些太晚了?<br/><br/> 将该走的程序都走了一遍,季宣和没有坐以待毙,他发动自己的人脉,至少要清楚谁在其中插了一手,若连下绊子的对手是谁都搞不清楚,他这十年官算是白当了,果真如此,还不如回家养孩子去。<br/><br/> 这算不上多大事,幕后人即使被查出来,也扳不倒他们,同样,这条放在季宣和身上也照样能应验,想据此事将他拉下马根本就不可能。<br/><br/> 季宣和有些被恶心到了,在末世中,更加残酷血腥的事情他都见过不少,他只是没想到和平年间,为了给对手找些小麻烦,官员就能如此大动干戈,罔顾百姓的死活,他算是长见识了。<br/><br/> 眼看就要到农户领粮种的时候,季宣和着急也没用。粮种不同于粮食,不是只要是粮食就能拿来种的。半数新粮种被如数发放下去,陈粮种也不能放着不管,不将它们利用起来那纯粹就是浪费,而且,想要一下子弄到那么多新粮种,难度很大。<br/><br/> 季宣和请教了府衙专门人员,又询问了一些经验老道的老农,得出结论,陈粮种不是不能种,只是要有同新粮种那样的亩产,每亩需要的陈粮种就得比新粮种多上几成。<br/><br/> 官府的效率很高,毕竟季宣和就任知府好几年,这官可不是白当的。其他派系的官员也没有闲着,真要把季宣和惹毛了,若他万一看谁不顺眼,拎他出去顶缸,他们就笑不出来了。<br/><br/> 上下一心的情况下,粮种很快被发放下去。鉴于官府势大,这几年知府大人的所作所为也得到了百姓们的认可,那些陈粮种也如数被农户们买走。<br/><br/> 陈粮种每斤的价格比新粮种低,府衙粮种入库是按新粮种来算的,这么一来,等于是有了亏空,如何填补这个亏空就成了府衙最近忙碌的头等大事。<br/><br/> 当官之后,不用触犯律法,就有正儿八经的油水可捞,粮种那多出的部分就是其中之一,当然不全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眼下因陈粮种一事府衙亏空近一成,就算将府衙官员来源于粮种上的油水全数填充进去,还有少许差额,需要从其他地方抽取。<br/><br/> 挪用府衙公款,季宣和显然不会这么干,那就只能从其他属于官差可自由取用的补贴中调用一二。此事的直接负责人自是逃不开,季宣和让这几人各自出了些银钱,算是给他们一个教训,希望他们以后做事能更加谨慎,像他这么好说话的上官可不多见。<br/><br/> 时间不等人,等上头派人下来查看时,粮种已然发放的差不多,留给他们的只有少部分陈粮种。上面的官员跟走过场似的,姗姗来迟,又收获颇丰的回去复命,至于调查结果,可想而知,证据都只剩丁点儿,还是那种不能证明什么的实物,结果自是不了了之。<br/><br/> 季宣和早就有了准备,靠人不如靠己,想要上面的官员维护他们,还不如他自己动手查探来得快。此事后不久,结合多方消息,对于下手的人,季宣和已然心中有数。<br/><br/> 季宣和派出了一名探子,照样不用他冒着生命危险去获取对手的消息,他的任务就是时时盯着对手,千万别被他抓到把柄,不然就有的他受的。<br/><br/> 季宣和不想这样的,经过末世之后,好不容易在锦朝安定下来,有了自己的小家,偏偏就有人不让他痛快,那他也不会逃避。能在末世存活下来的人,就算他心肠再好,该狠的时候绝对不会手软,那样的人早就被险恶的环境给淘汰了,能活到末世后十年的,没有一个好相与。<br/><br/> 小小一个计谋,就害的整个府衙原本能得到的油水被尽数刮尽,还赔进去不少,一时间,府衙被低气压笼罩,断人财路不亚于谋财害命,尤其是碰上季知府这样的上官,人人损失不少,还不能找人申诉,可谓是将府衙上下祸害了个遍。<br/><br/> 第101章<br/><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n 季宣和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这次算是非战之罪,粮种负责人够仔细了,谁想还是着了道。有了这个例子在先,官差不想被连累的话,就只能更加精心办事,省得在有人针对时,稍不注意,又在其他地方出了岔子。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若多来几次,官差们就别想光明正大捞到油水,这岂是他们愿意看到的?<br/><br/> 当官为了什么?还不就是为权为利,上有季知府镇着,想要在他眼皮子底下捞偏门,风险实在太大。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获取正经的油水,要是连这点都捞不着,那他们当官还有什么好处可言?经此一事,想到以后悲凉的情景,官差们一个个都紧盯着上头人派发的各种物资,不抽查个几遍不算完。<br/><br/> 忙过了春耕这段时间,季宣和稍微松快了几分。府务永远是处理不完的,端看处于应州府金字塔顶端的季宣和如何选择。常言道: xi_ng 格决定命运,季宣和不怎么爱揽权,该他的权力他却也不会随意放手。为了能让自己轻松一些,季宣和没有死抓着权力不放,他将能分出去的府务都派给了底下官差,顺便提拔了一些自己人在各个职位上作为他的眼睛。<br/><br/> “二舅,保重!”季宣和站在城门前,眼眶微红,二舅此去估计再难相见,饶是季宣和心 xi_ng 刚毅,也抵不住分别时沉郁的气氛。<br/><br/> “保重!”文卓成眼含不舍,却毅然转身,登上马车绝尘而去,将送行的人全部抛在身后。<br/><br/> 直到车队的身影完全消失在官道尽头,季宣和才收回视线。他昂起头,眨了眨眼睛,将伤感的情绪赶出脑海。<br/><br/> 邵云辰静静地立在边上,等季宣和情绪宣 xi-e 完毕,才适时开口:“宣和,不出意外,二舅还能活很多年,到时候等你致仕,咱们可以在锦城定居,再请二舅过来时不时住上些时日,顺便捎带上我舅家,亲人间就不用相隔两地老死不相往来,你觉得我说的法子可行 xi_ng 高吗?”<br/><br/> 季宣和知道邵云辰是认真的,只是他说的太过遥远,几十年后的事谁能说的准?他拉着邵云辰步上马车,珍惜眼前人才最为紧要。等有序的马蹄声传进耳朵,季宣和又开始沉浸在自己的思绪当中。<br/><br/> 二舅跟随商队而行,安全有保障,季宣和不用为此太过担心。其他都好说,各郡间往来只会更加频繁,理想的情况是各郡之间的关口完全开放,到了那时,锦朝才真正算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怕就怕鞭长莫及,二舅遭遇什么祸事,他也帮不上忙。<br/><br/> 算了,不想了,二舅快知天命之年,到现在都活的很好,想来以后也会如此。季宣和将不好的思绪揉成一团给抛到脑后,凡事向前看总没错的。<br/><br/> 回到家里,小家伙们围在季宣和夫夫身边,眼巴巴地看着他们。<br/><br/> “爹,辛表哥他们走了吗,是不是以后都见不到了?”季宁悠大一些,已经知道什么是离别,他问出口更像是在确认什么。<br/><br/> 考虑到送行比较伤感,邵云辰就没带上两孩子。他控制好神情,尽量让自己看起来自然一些:“嗯,短时间内见不到小哥哥了,想见,那就要等你们以后长大了。”<br/><br/> “哦,这样啊。”季宁悠轻声嘀咕。<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