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偏偏文二夫人就有这份能耐,娘家这边包上厚礼,送给大小姑子的,看着很多,实际上拢共花不了几个钱。<br/><br/> 到底能成为文卓成妻子的文二夫人也不是个蠢人,面子上还算过得去,只要不同时将两份礼放在一起比较,谁都没法指摘。要是一直这样,也就相安无事了,坏就坏在这样的情形维持了几年之后,被文卓成发现了。<br/><br/> 夫妻夫妻,在没有出现信任危机时,很少有人会去防备自己的枕边人。缘于此,文二夫人的做法一直没漏破绽。常言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夜路走多了,总有一天会出状况。<br/><br/> 等文卓成意识到后,他将后宅费用彻底翻查了个遍,文二夫人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家用被限制,她再也不能随意在二房帐房上挂账。<br/><br/> 若只是节礼问题的话,文卓成还不至于如此做,文二夫人对娘家贴心贴肺,那可是涉及到方方面面,他都不知道这些年中,文二夫人往娘家贴了多少,总之数目不会小到哪去。<br/><br/> 当初可是差点闹到休妻的地步,要不是看在儿女的份上,兼且撇开文二夫人太顾娘家人这点外,其他方面都还不错,估计这个家早散了。<br/><br/> 自此后,文二夫人行事有所收敛,只是一个人的 xi_ng 子定格后,很难全盘推翻后重新塑造。文二夫人是变着法儿折腾,亏得那时她的儿子们也不小了,知道母亲再这样下去,父亲真要不能忍,他们就该没母亲了,这哪行?所以才有后来插手母亲行事的做法,直到他们成亲娶妻,家事由大少奶奶接管,才终于消停。<br/><br/> 听着母亲的抱怨,文俊浩颇为无奈。舅家也是官家,奈何经营不善,手头上总不大松快,也怪不得母亲总想往娘家送钱,只是做法有些过了,连他这个作为儿子作为外甥的人看了,都觉得有些肉痛,更不用说他父亲了。幸亏文家富裕,换成普通的官宦人家,估计早晚有一天会被拖垮,不怨父亲刚知晓情况时出离愤怒。<br/><br/> 第103章<br/><br/> 这样的事情只要明说,文卓成不可能不照顾亲家一二,偏偏文二夫人要暗着来,这就相当于在挑战文卓成的权威,放在锦朝,没几个男人能忍。<br/><br/> 文二夫人也是好命,文府未分家时,二房就有了自己的私产,这在大多数家族中可不算多见。很多人连孙子都有了,手上的私产都还寥寥无几。文卓成决定不走仕途后,经商的天分逐一展露,文老太爷极为满意,就同意他在经营公产到一定程度后,允许他将超出部分划为他的私产。<br/><br/> 文老太爷这一决定显见得极为明智,不止文府家业蒸蒸日上,文卓成的荷包也日渐充盈,造成了双赢的局面。刚开始反对的声音逐步消失,兄弟们虽眼红,却也服气。谁不服,谁就拿出更好的业绩出来,王老太爷此话一出,兄弟们就都偃旗息鼓。<br/><br/> 文卓成的兄弟半数都想走仕途,另半数就做什么的都有,经商没点天分,只能守成,想要开拓进取可没那么容易。<br/><br/> 也是这样,文二夫人程氏才有本钱一力支持娘家。程家一边用着文家的钱,一边却有些看不起文卓成这个女婿。概因文卓成弃文从商,商户在锦朝还算有地位,到底比不上士族阶层,程家人自觉高文家一等。<br/><br/> “俊浩,你大舅说整个靖王府都要迁居锦城,他们也会随行,你说咱家是不是也得动一动?”文二夫人眼带热切,同文家交往的夫人们不少也会在稍后启程,没道理文家纹丝不动。<br/><br/> “娘,这得父亲回来再说,儿子不敢妄动。”文俊浩看了边上的两个弟弟,见他们也是这个意思,顶着母亲的不满,执意开口。<br/><br/> “你们都是有儿有女的人,难道你们还做不得主?”文二夫人这明显是有些无理取闹,文卓成作为一家之主,他不下令,文俊浩他们哪敢擅自行动。<br/><br/> “成了成了,你们下去吧。”文二夫人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有些不合规矩,挥挥手示意儿子们下去,让她一个人静静。<br/><br/> “大哥,这不会是母亲<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自己想的吧,会不会是有人在她耳边煽风点火?”文五爷文俊杰在文二夫人亲生的三个儿子中,排行最小,却是主意最多的。他对母亲的 xi_ng 子知之甚详,没人在背后怂恿,母亲想不出这么个馊主意。<br/><br/> 文俊浩脸色变了变,对着两个弟弟说出了自己的猜测:“听母亲的意思,应该是舅家谁提起了此事。”<br/><br/> 文二爷文俊熙点头附和,越长大,他们几兄弟越不满舅家的行事。要不是为了不让母亲夹在中间为难,他们都有些不乐意走舅家。<br/><br/> “确实有些久了,爹也该回家了。”文俊杰抬头看着晴朗的天空,抛下这么句话,没再说什么,随即转道自己的小院。<br/><br/> “大哥,你说五弟怎么看着总让人觉得有些神神叨叨的,他是从哪里得来的消息?”文俊熙表示怀疑。<br/><br/> “你还不清楚五弟的 xi_ng 子,他既然这么说,估 m-o 着爹差不多已经在路上了。”文俊浩无奈摇了摇头,不是文俊杰多神棍,而是只要文卓成消息没有闭塞,这个时候确实该启程返家。<br/><br/> 对于京城这边的事,季宣和夫夫所知甚少,说句不客气的话,他们完全没放在心上。<br/><br/> 送行时,季宣和还在想着,等他到了一定年纪致仕之后,动身前往锦城定居,方便同二舅来往。谁想世事无常,原本可能要很多年后才能施行的方案,二舅那头先有了苗头。<br/><br/> 文卓成踏上归程时,季宣和还没收到五郡王爷将常年定居锦城的消息。去年会议上,商定的只是王爷们每年在锦城住个三五月处理事务,谁想变化来得如此之快,这才过去半年,就有了新的决定。<br/><br/> 靖王爷八风不动,就一直安居在京城,安王爷已经挪过一次窝,这短短几年间再挪一次,就有些劳师动众了。幸好锦安郡官员没有锦文郡那么冗长,再搬一次并没有预想中那么繁琐。昌宁府城离锦城也不算太远,行动起来反倒比锦文郡更加利索。<br/><br/> 安王府有了新动向,自然要下发文书,免得底下官员连述职都找不对地方,纯粹是浪费时间。<br/><br/> “宣和,五郡王爷都迁到锦城,锦城势必成为新的权力中心,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文家、季家和邵家都有可能迁居锦城,这对我们来说,未必就是好事。”邵云辰看得很明白,虽说他家已经分宗立户,亲情却不是说断就能断的,要是父母让他们做什么事,很容易就让季宣和陷于两难中。<br/><br/> 分宗不等于断亲,季宣和这一脉和云州府城那一脉不再是是同族人,他的直系血亲却是打断骨头连着筋,除非被除名或者下断绝文书,不然这亲缘关系无可更改。<br/><br/> 现在还好,季家远离权力中心,安心地窝在应州府城,就算季宣和的父母真在锦城安家落户,也妨碍不到他们。问题就出在,季宣和没可能一直在应州府任知府,总有一天会进入上层人士的视线,只是时间早晚罢了。<br/><br/> 原本季宣和想得挺好,最多到时候他去锦安郡王城昌宁府城当官,和季家不会有什么交集,眼下却不得不考虑到这点,这算不算无端起祸事?<br/><br/> 要真这样,季宣和更愿意看到自己二舅也出现在锦城中,总不能坏处他全占,好处一点都不给<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