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宇文士及思量片刻,道:“能撑许久,却又不能太久。”<br/><br/> 李世民微微一挑眉,道:“此言何意?”<br/><br/> “我军钢铁意志绝非寻常人马能敌,便连殿下亦是身先士卒,同将士们同甘苦共患难,便连这漫漫寒冬也已然熬过,余下时日又何愁撑不下去?”宇文士及言及此,微微一顿,道,“然而我军虽能心志长存,在长久的缺粮少食之境,却也禁不起小小的釜底抽薪。”<br/><br/> 李世民听闻此言,徐徐一笑道:“仁人所指,可是‘军心’二字?”<br/><br/> “正是。”宇文士及一拱手,道,“然而这军心如何,却又深系于粮草。”<br/><br/> “仁人所言,本王自然明白。近日筹粮虽已日渐艰难,然而便只还剩的一口,便也要在此坚守下去。”李世民的目光微微投向远方,隔着大帐却仿佛已看到血雨腥风的战场,“要知道,我等尚能四处筹粮,而那宋金刚孤城死守,却已然走投无路。我等有多艰难,那宋军只怕却是十倍于我。”<br/><br/> 宇文士及闻言,豁然明白,不由道:“故秦王这些时日只守不攻,便是待他弹尽粮绝的那一日?”<br/><br/> 李世民颔首道:“严冬之际,大雪冰封,实不利于强攻。这般死守虽是苦了些,待到宋军气数殆尽之时,却能以最小的代价一举将其击溃。”<br/><br/> 宇文士及心中愕然。诚然李世民所言不假,然而一支人马,能在粮草不足的情形之下熬过这漫漫长冬。不仅是全军将士,便纵李世民本人,若非又异乎常人的心志毅力,又怎敢下这般赌注?<br/><br/> 纵然平日里在朝中便听闻秦王年少有为,天纵英才,然而此时此刻,宇文士及才当真觉得,此人当真是非比寻常。<br/><br/> 不仅非比寻常,更竟有些高深莫测。这一冬以来,他将如此算盘按压在心中,直到今日才终是吐露出来。然而即便如此,他仍能凭借着魄力与威信,无数次压下军中将士们请战的意图,强令他们苦守,却也不得不教人佩服。<br/><br/> 正沉吟之际,又听李世民道:“眼看着寒冬江过,我料这落雪消融后不久……宋金刚必将有所动向。倒时无论他是战是逃,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本王都自当奉陪。”微微一顿,“你速吩咐下去,这几日军事操练,不得有半分怠惰!”<br/><br/> 宇文士及一怔,却也很快会意,拱手道:“臣遵旨。”<br/><br/> ————<br/><br/> 果然不出李世民所料,时至四月,天地冰雪消融,方有春暖花开之势,宋金刚便因粮草不济,而率军从柏壁向北撤退。<br/><br/> 李世民听闻此消息,当即调动全军火速追击。然而赶至柏壁时,宋军已然离城。心知宋军撤离极快,若带着粮草辎重,定然追赶不上,李世民未有耽搁,留下粮草辎重并军中老弱病残,带着余下人马,以一昼夜两百余里的速度强行,马不停蹄地追赶而去。<br/><br/> 由于行军过快,辎重越落越远,一日之后,全军上下俱是滴水未进。小憩之时,宇文士及心中忧虑,对李世民道:“殿下,此番击溃宋金刚,已可谓是大功一件。此时粮草已断,若再追击下去,只怕……”<br/><br/> “还未交战,何来击溃之说?”李世民冷笑一声,打断道,“本王待了整整一个长冬才有了如此良机,怎可轻易放过?”说罢已然翻身上马,道,“再追!”<br/><br/> 帐中人马虽已疲累不堪,然而见身为秦王的李世民尚且如此不顾身,心内深受鼓舞,便也匆匆上马随他而去,不敢有丝毫怠惰。<br/><br/> 如此这般,唐军紧紧地咬着宋军,日夜兼程,两日之后,终是在雀鼠谷追上了亦是疲敝不堪的宋金刚人马。李世民指挥若定,同宋军一日八战,每战皆胜,宋金刚损兵数万,入夜之后终是不敢再迎,带着残兵败将仓皇往介休而去。<br/><br/> “报!”前锋小校飞速赶回,对李世民道,“殿下,宋金趁着夜色逃走,是否追击?”<br/><br/> 李世民方经历了八场苦战,衣发之上尽是血迹。他闻言默然片刻,将手中血迹斑斑的长剑收入剑鞘,慢慢道:<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不追了,今夜大家歇息歇息罢。”<br/><br/> 宇文士及在一旁,听闻他声音有些嘶哑,不由转头望去。然而李世民面容隐没在夜色之中,模糊不堪,教人看不分明。<br/><br/> “殿下?”见对方久未开口,他不由低低地唤了一声。<br/><br/> “今夜……便驻军雀鼠谷,明日一早,强攻介休。”李世民慢慢道,说罢已然率先打马,回身而走。<br/><br/> 然而还未及提一提马缰,眼前一黑,人已经栽了下去。<br/><br/> ————<br/><br/> 李世民醒来的时候,人已经躺在了营帐之中。他稍稍动了动,只觉得周身软绵得近乎脱力。挣扎着坐起身来,伸手按了按前额,才恍然记起自己栽下马的情形。<br/><br/> 觉出有些熬不住的时候,本想堵着一口气撑到营帐里,不想还是……<br/><br/> 念及此,不由自嘲地笑了笑。<br/><br/> 正此时,宇文士及掀帐而入,手中还端着一个大碗,见了李世民喜道:“殿下醒了?”<br/><br/> 李世民看着他低低地“嗯”,却蓦地被他碗中的香气夺取了所有的注意,不由得道:“这是……羊肉?”<br/><br/> “正是。”宇文士及笑道,“有人在山下捉到一只山羊,今日大伙儿可算是开了荤。”<br/><br/> 李世民笑了笑,道:“这几日也算是苦了大家,待到回京之后,定当犒赏三军。”<br/><br/> 宇文士及将羊肉汤放在他面前,道:“殿下金玉之躯,这几日亦是颗米未进,衣不解甲,臣心下着实佩服!”<br/><br/> 李世民垂眼看着那碗汤,脑中隐约浮现出这两日种种,亲身经历时并不觉如何,回忆起来,却当真有些拿命在赌的意思。<br/><br/> 然而却又是什么,支撑或者说是逼迫着自己发疯一般地强行?<br/><br/> 答案于自己,是不言而喻的。纵然并非有心为之,实则为了那般缘故,却已是近乎本能地,以 xi_ng 命相赌。<br/><br/> ——大哥,为了你的一句嘱托,世民可以连命都不要。<br/><br/> ——你若得知,怕是只会觉得我傻罢。<br/><br/> ——然而明知如此,我却还……<br/><br/> 李世民垂下眼,看着汤碗里自己模糊的投影,轻轻笑了笑。然后他端起碗,却是忽然站起身来。<br/><br/> 周身的力道还未曾恢复,起身时不由微微一晃。宇文士及见状急忙上前搀扶,道:“殿下,这是要去何处?”<br/><br/> “仁人,替我把貂裘拿来。”李世民站定了身子,道,“本王要去帐外同将士们一同用膳。”<br/><br/> 宇文士及微微一怔,却也明白他此举一来是为了安定人心,弥补方才坠马可能引发的军心动荡。二来亦是为了鼓舞士气,为了明日攻取介休之战。<br/><br/> 即便分明知道他仍在硬撑,却也只能速速取来貂裘,同他一道出了帐。<br/><br/> ————<br/><br/> 一月之后,宋金刚自介休打败于李世民,突围而逃的消息传回马邑,咄苾闻讯当即收拾行囊,返回突厥。<br/><br/> 刘武周亲自相送,极尽谄媚之能事,恳求突厥派兵相援。咄苾不动声色地点点头,笑道:“本王自当转告可汗。”<br/><br/> 离了马邑之后,一路策马驱驰,返回突厥。咄苾未作停顿,当即便来到处罗可汗帐外求见。<br/><br/> 处罗可汗斜倚在帐中的矮桌边,身上裹着厚厚的毛毯。见了咄苾,道:“听说刘武周败了?”<br/><br/> “正是。”咄苾颔首道,“宋金刚人马已败<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