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人的时候小家伙们不约而同地选了司南,只有小崽叫唐玄“爹爹”,所以分给了唐家。<br/><br/> 小狗子隔着车门冲小崽挤眉弄眼,“崽儿啊,你一个人坐那么大车,不孤单,不寂寞,不害怕吗?”<br/><br/> 小崽冲他举了举手里的毛绒绒。<br/><br/> 他才不是一个人,还有条条崽呢!<br/><br/> 孩子们嘻嘻哈哈一通笑。<br/><br/> 百姓们也在热热闹闹地讨论着。<br/><br/> “真真是看花了眼,到底哪个更俊哦!”<br/><br/> “哪个都比寻常人俊上十分,这要给我家做女婿,还真不好选啊!”<br/><br/> “选什么选,两个都要!”<br/><br/> “不不不,我不贪心,随便哪个,一个就成。”<br/><br/> “呸!做梦去吧,梦里什么都有。”<br/><br/> 大伙一通笑。<br/><br/> 皆真心实意祝福这对新人,并没有因为他们都是男人而说三道四、嗤之以鼻。<br/><br/> 满庭芳。<br/><br/> 红绸高挂,繁花似锦。<br/><br/> 司南险些以为满京城的花都堆在这里了,放眼看去,庭院中,走廊上,梁柱下,甚至高台、屋顶、墙壁,皆插着各式各样的花。<br/><br/> 高滔滔笑吟吟地迎上来,爽快道:“我让高人算过了,你俩阳气太旺,应当摆着鲜花调和。”<br/><br/> 唐玄嘴角一抽:“你管这……叫‘摆些’?”<br/><br/> 高滔滔抿嘴笑,“多摆些,更吉利。”<br/><br/> 说到底,就是希望他们好。<br/><br/> 这些花都是赵宗实亲自到花市上挑的,一盆盆让人运回来,高滔滔指挥着家将们摆上。<br/><br/> 去年十一月,赵允让薨逝,夫妇二人为父守丧,已经闭门谢客许久了,这是第一次出门,为的就是唐玄和司南的婚事。<br/><br/> 唐玄嘴上不客气,心里却感动。<br/><br/> 高滔滔的几个孩子都来了,小崽俨然一副小主人的样子,带着未来的宋神宗和王爷公主们四处参观。<br/><br/> 官家和皇后也来了。<br/><br/> 司南和唐玄拜高堂的时候,官家如定海神针一般端坐首位,十分心安理得。<br/><br/> 皇后不好意思,让了让司旭和月玲珑。<br/><br/> 月玲珑笑笑亲自扶着她坐到上位,夫妇二人屈居下首。<br/><br/> 高堂拜官家和皇后,这是太子才有的待遇。<br/><br/> 有人杵了杵包拯,“您不说点什么吗?”<br/><br/> 包拯白了那人一眼,“你当我是没头脑的二愣子吗?”<br/><br/> 人家一家团圆和和美美,轮得到他说三道四?<br/><br/> 啧!<br/><br/> 行完礼,就开吃。<br/><br/> 非常奇特的“草地婚宴”,不,现在叫“花丛宴”更合适些。<br/><br/> 各式各样的食物置于花丛中,人们或坐或站,可以守在一个桌子前吃,也可以端着碗碟,像西式婚礼那般边走边吃。<br/><br/> 考虑到官家和朝中重臣,司南特意将他们的席面安排在九尺高台上,台上搭了花棚、摆上食案,还有宫人伺候,一来象征九五至尊的地位,二来和园中的一帮年轻人分隔开。<br/><br/> 至于那些有官身又不够格和官家同席的,则安排在了凉亭中。比如司马光、王安石等朝中新贵,还有回京参加制科考试的苏轼、苏辙兄弟。<br/><br/> 全是大宋朝冉冉升起的新星。<br/><br/> 官家却抿着嘴,暗搓搓地表达不满。<br/><br/> 他根本不想“高高在上”好吗?<br/><br/> 他也想下去和年轻人们一起流窜吃饭!<br/><br/> 下面热闹极了,小伙子们笑闹着灌司南酒。唐玄宠得不行,能挡的挡回去,挡不住的替他喝。<br/><br/> 大伙肆无忌惮地说着俏皮话。<br/><br/> 唐玄宽容又大度,从始至终带着笑。<br/><br/> 凉亭中。<br/><br/> 司马光板着脸,冷哼:“成何体统!”<br/><br/> 王安石顺了顺乱蓬蓬的头发,笑眯眯道:“大喜的日子,君实兄别这么大火气。”<br/><br/> 司马光没理他,端着身<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板,没好气地吃了口红烧肉。<br/><br/> 不远处,还有一个人在专心吃肉,那就是率性洒脱、才华满腹的苏轼。<br/><br/> 这位先生一边吃一边评价,完了还邀请旁边的弟弟一同品评。<br/><br/> 苏辙是庶出,从小跟在苏轼身边,对兄长向来敬重,这次却破天荒地没理他。<br/><br/> 他在静静地聆听高台上大佬们的谈话。<br/><br/> 欧阳修晃着杯中的葡萄酒,对旁边的富弼说:“前些日子听小南哥儿说,这种葡萄皮厚,味酸,味道不美,却最适合酿酒。不需要良田沃土,山沟沟里就能种……”<br/><br/> 富弼一听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京北、京南十余县多山地,少良田,农人生活困苦,若能广而种之,酿出美酒,销往东西二京,不失为惠民之策。”<br/><br/> “不止东西二京,北辽,西夏,高丽,岛国,皆可卖。”说话的是张方平。<br/><br/> 包拯点头附和:“甚是。”<br/><br/> 自从包拯把张方平从三司使的位置上参下来,这还是头一回俩人在公共场合一起喝酒聊天。<br/><br/> 更好笑的是,包拯参完张方平,把下一任三司使又参倒了,官家不知道怎么想的,让他当了三司使。<br/><br/> 为此,欧阳修还编了个“蹊田夺牛”的典故来损包拯。<br/><br/> 张方平怔了怔,大方地露出笑模样,“包三司现官现管,少不得要操些心了。”<br/><br/> “应该的。”包拯不会说什么客气话,只朝他举了举杯。<br/><br/> 张方平喝尽杯中酒。<br/><br/> 两个人的恩怨就这么了了。<br/><br/> 官家甚是欣慰。<br/><br/> 这小南哥儿,当真是个福星!<br/><br/> 司南和唐玄过来敬酒,官家高兴,满饮一杯,众人皆随。<br/><br/> 蝶恋花穿着漂亮的花衣裳,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为好友贺喜。<br/><br/> 虞美人也重新抬出搁置许久的琴,抚上一曲。<br/><br/> 这场婚礼热闹又温馨,顺利又圆满,在每个人心里都留下了温暖的记忆。<br/><br/> 宴罢,官家和皇后回宫,司南和唐玄也去回郡王府,说好了两家各住半月。<br/><br/> 百姓们夹道欢送,争先恐后地往花车上扔贺礼,或是一两张绣帕,或是五彩丝绦,甚至还有婴儿穿的红肚兜。<br/><br/> 不知是谁扔的,好巧不巧糊在了司南脸上。<br/><br/> 司南不仅不害臊,还拿在手里晃了晃,笑呵呵道:“多谢那位大婶,我会努力的!”<br/><br/> 众人哄堂大笑。<br/><br/> 唐玄揉了揉司南的头顶,笑而不语。<br/><br/> 届时倒要看看,谁更“努力”。<br/><br/> 官家正抄着手,欣慰地瞧着,冷不丁瞧见一位老妪挤到车前,手高高地扬起来,握着一条藏青色的抹额。<br/><br/> 官家忙朝亲卫摆了摆手,“当心些,别冲撞了老人家,让她过来,问问是不是有话说。”<br/><br/> 亲卫依言放行。<br/><br/> 老妪凑到车前,殷切道:“下月是官家万寿,这是我家儿媳缝的,是粗物,官家别嫌弃……”<br/><br/> 有老妪带头,更多人围过来,纷纷把准备好的小物送给官家。<br/><br/> 官家四月过寿辰,城中年长的老人家总会自发地给他准备寿礼,只是从来没机会送出去过。<br/><br/> 尽管送不出去,还是会准备,因为官家也时时惦记着这些老人们,逢年过节,酷暑严冬都有补给。<br/><br/> 这一年算是幸运,借着司南和唐玄成亲的机会,百<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