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万历:事事由朕独断!
<p> 第620章 万历:事事由朕独断!<br />
{当时能够制止这场悲剧发生的,或许只有皇帝的生母李太后。}<br />
{但这位在张居正生前给予其无限信任和支持的老太太,在“倒张”事件中不见其人,也不闻其声。}<br />
{怎一个唉字了得。}<br />
{张居正所有财产查抄变卖后加起来,大约是二十几万两白银,不到严嵩的二十分之一。}<br />
{但至此,张居正全家家破人亡。}<br />
{朱翊钧曾对张居正承诺“只看顾先生的子孙”,真是悲讽。}<br />
……<br />
大汉·宣帝时期<br />
“寡恩。”<br />
刘病已知道老刘家的皇帝也寡恩,但除了某一位不能指名道姓可就是喜欢发猪瘟的皇帝以外!<br />
老刘家还是讲一下基本底线的。<br />
其余不说,张居正为国任事十年,纵有过错,也还不至于落到老母幽囚、弱子投缳的地步!<br />
更何况要开棺戮尸?!<br />
哪怕是通敌叛国谋反也不过如此了……<br />
……<br />
炎汉·灵帝时期<br />
殿内众人想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br />
因为这个结果很难不去联想霍家一事。<br />
虽然其中区别甚大,可结果也大差不差。<br />
“为革除积弊,创建新政,呕心沥血,鞠躬尽瘁……”<br />
皇甫嵩也不知是想起什么,开口感叹着:<br />
“受顾命于主少国疑之际,遂手揽大政。”<br />
“太仓粟可支数年,冏寺积金至四百余万。”<br />
“以此成君德,严考成,综名实,核地亩,洵经济之才也。”<br />
“可惜祸荫骖乘、威权震主,身死未几,而戮辱随之。”<br />
众人听得心里不是滋味儿。<br />
因为他们想到了诸葛亮。<br />
君德、名实、地亩、经济。<br />
至于威权……同样权力大的没边了!<br />
唯一不同的就是,诸葛亮哪怕大权在握依然谨守君臣之道。<br />
不以功耀自夸,不以年长为倚。<br />
而张居正则是操弄之权,钤制太过。<br />
众人视线不由自主的看向刘备与曹操。<br />
那么问题来了。<br />
所谓君臣相得,是不是要君臣合力促就呢?<br />
他们可还记得荀彧是如何死的……<br />
众人心中计较着。<br />
果然,还得是刘家天子!<br />
下限最低也不过刘后主了。<br />
突然好想好好图治大汉啊!<br />
……<br />
季汉·怀帝时期<br />
刘禅气的浑身发抖!<br />
他一边擦着眼泪,一边颤着嘴唇道:<br />
“旷古奇闻……旷古奇闻!”<br />
诸葛亮能想到张居正会被清算。<br />
因为新君亲政后打击贬斥乃至虐杀前朝重臣的事情其实在历代屡见不鲜。<br />
但只要不违背各种政治规则,大多能被时人所接受。<br />
比方说宋高宗赐死张邦昌。<br />
但张家的遭遇实在是人间惨案!<br />
一场常规的抄家居然抄成了饿死十七人、长子被逼自尽的惨案!<br />
霍家那是咎由自取,并且霍光的身后荣誉依然在身。<br />
“为什么?他为什么对功劳盖世的张居正居然如此恨之入骨?”<br />
刘禅实在想不明白。<br />
多好的大臣啊!<br />
能干活能治国,还能教人!<br />
妥妥低配相父!<br />
祭由寡人不好吗?总想着亲政干嘛!多累啊!<br />
“竟以为罪该断棺戮尸!”<br />
“不白之冤!”<br />
“不白之冤啊!”<br />
刘禅生气了!<br />
他以为宋朝皇帝就够过份了!<br />
范仲淹、狄青、王安石、宗泽、岳飞,除了宋高宗那个龟儿子,其余大臣也没落得如此下场!<br />
但明朝皇帝呢?<br />
就不算朱元璋这位超纲的“神仙”<br />
于谦、王越、张居正!小宗泽!小霍去病!小相父!<br />
全都冤辱没身!牵过于家!<br />
“天下怎会有如此险恶之人!”<br />
“难怪你被挖坟毁尸!”<br />
……<br />
【没有人知道,万历为什么爆发的这么厉害。】<br />
【但张居正十年苦心经营的功业摆在眼前,这是擦不掉的。】<br />
【所以“倒张”成了一块试金石,凡是张居正反对的,都要去赞成。凡是张居正赞成的,都要去反对。】<br />
【朝堂上下,阵营对立,非此即彼,不被贴上“君子”的标签,就是“小人”】<br />
【万历将张居正罢黜的大批慵懒之徒全部复职,又将张居正时期事实证明相当能干的一些文官武将放逐投闲。】<br />
【一代名将戚继光镇守蓟辽,十余年间,蒙古骑兵不敢在他面前轻举妄动。】<br />
【万历十一年(1583)二月,也就是张居正被褫夺谥号的前一个月,戚继光被弹劾在北方无功因而调任广东。】<br />
【万历十三年,又被弹劾,从而去职返乡。三年后抑郁而终,时年六十岁。】<br />
……<br />
{评价历史人物军事成就的时候,除了战绩以外,还有两個很重要的指标。}<br />
{就是能够提出新的非常重要的军事思想和能够以军事手段实现极为远大的政治抱负。}<br />
{元明清三代的第一流名将,可能也只有成吉思汗、徐达、戚继光和孙承宗四人。}<br />
{而作为中国古代第一流的军事家,戚继光在二十年间平定南倭北虏的不世战功,相较于他的两点杰出贡献甚至都不值得细说。}<br />
{一是戚继光的治军思想已经完全进入了近代军事理论体系阶段。}<br />
{长期脱产并进行规范军事训练。有着非常严明的等级指挥系统、装备齐全、令行禁止,这都是近现代正规军的体系。}<br />
{并且戚家军建设过程中还强调忠君爱国思想。}<br />
{戚家军的军歌《凯歌》就是戚继光治军思想与做法的高度概括。}<br />
{其次就是戚继光意识到了热兵器的作用并积极地加以完善利用。}<br />
{虽然北宋以来屡屡有火器投入战争的记载,但是总的来说,火器还是以重炮攻城为主,在野战中使用较少。}<br />
{但趁着西洋火器在嘉靖年间逐渐输入中国的机会,戚继光能跳出时代背景的限制,认识到火器的重要性,并积极加以改良和运用。}<br />
{戚家军成建制地使用鸟铳和虎蹲炮,在野战中发挥了极佳的效果。}<br />
{某种意义上讲,戚家军是一支逐步向热兵器过渡的近代军队。}<br />
{这样的部队去对付散兵游勇一般的倭寇或者是组织结构非常原始的蒙古骑兵,实在是有些欺负人了。}<br />
……<br />
大汉·武帝时期<br />
连一刻都没有为忠臣良将被清算的惨相而哀悼。<br />
刘彻立刻想到的是如何打造一支护国之军!<br />
那就是……<br />
“全编制的足额足饷并以极为严苛的军纪和训练培养出一支护国之军!”<br />
“哈哈哈哈!”<br />
刘彻放声大笑!<br />
“值了!”<br />
“你这大明朝还是有点用的!”<br />
“不,有用多了!”<br />
“哈哈哈哈!”<br />
卫子夫抱着怀中的小刘据。<br />
母子俩面无表情。<br />
这真是个天生的皇帝。<br />
……<br />
【替张居正说过公道话的潘季驯是治水大家,在“江陵柄政”时期受重用治黄河,此时也被勒令回家。】<br />
【后来黄河泛滥,朝廷只好又将他请了出来。】<br />
……<br />
天幕上。<br />
大明疆土面前,那道刚毅肃穆的高大身影消逝不见。<br />
背对天下的皇帝缓缓转身。<br />
不似幼冲时的憨掬灵慧。<br />
此时的皇帝似出笼猛兽。<br />
双眼中是无穷无尽的贪欲!<br />
“砰!”<br />
皇帝一手盖在疆域上。<br />
嘴角上扬。<br />
……<br />
【或许真的是被压制太过。】<br />
【万历亲政后,被压制的权力欲无所顾忌地得到释放。】<br />
【处理朝政时的口头禅是:】<br />
【“如今用人哪一个不是朕主张。”】<br />
【“朕亲览章奏,何事不由独断。”】<br />
【亲操政柄后,万历了很大的精力改变自己以往一切听凭元辅与太后吩咐的形象,强调“事事由朕独断”】<br />
【之后,他就把相当多的关注投入到“边事”上去,力图重振天朝雄风。】<br />
【而国力的强盛也使他有可能施展其抱负。】<br />
【因而,“万历三大征”就成为他最受赞许的政绩。】<br />
(本章完)</p>
{当时能够制止这场悲剧发生的,或许只有皇帝的生母李太后。}<br />
{但这位在张居正生前给予其无限信任和支持的老太太,在“倒张”事件中不见其人,也不闻其声。}<br />
{怎一个唉字了得。}<br />
{张居正所有财产查抄变卖后加起来,大约是二十几万两白银,不到严嵩的二十分之一。}<br />
{但至此,张居正全家家破人亡。}<br />
{朱翊钧曾对张居正承诺“只看顾先生的子孙”,真是悲讽。}<br />
……<br />
大汉·宣帝时期<br />
“寡恩。”<br />
刘病已知道老刘家的皇帝也寡恩,但除了某一位不能指名道姓可就是喜欢发猪瘟的皇帝以外!<br />
老刘家还是讲一下基本底线的。<br />
其余不说,张居正为国任事十年,纵有过错,也还不至于落到老母幽囚、弱子投缳的地步!<br />
更何况要开棺戮尸?!<br />
哪怕是通敌叛国谋反也不过如此了……<br />
……<br />
炎汉·灵帝时期<br />
殿内众人想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br />
因为这个结果很难不去联想霍家一事。<br />
虽然其中区别甚大,可结果也大差不差。<br />
“为革除积弊,创建新政,呕心沥血,鞠躬尽瘁……”<br />
皇甫嵩也不知是想起什么,开口感叹着:<br />
“受顾命于主少国疑之际,遂手揽大政。”<br />
“太仓粟可支数年,冏寺积金至四百余万。”<br />
“以此成君德,严考成,综名实,核地亩,洵经济之才也。”<br />
“可惜祸荫骖乘、威权震主,身死未几,而戮辱随之。”<br />
众人听得心里不是滋味儿。<br />
因为他们想到了诸葛亮。<br />
君德、名实、地亩、经济。<br />
至于威权……同样权力大的没边了!<br />
唯一不同的就是,诸葛亮哪怕大权在握依然谨守君臣之道。<br />
不以功耀自夸,不以年长为倚。<br />
而张居正则是操弄之权,钤制太过。<br />
众人视线不由自主的看向刘备与曹操。<br />
那么问题来了。<br />
所谓君臣相得,是不是要君臣合力促就呢?<br />
他们可还记得荀彧是如何死的……<br />
众人心中计较着。<br />
果然,还得是刘家天子!<br />
下限最低也不过刘后主了。<br />
突然好想好好图治大汉啊!<br />
……<br />
季汉·怀帝时期<br />
刘禅气的浑身发抖!<br />
他一边擦着眼泪,一边颤着嘴唇道:<br />
“旷古奇闻……旷古奇闻!”<br />
诸葛亮能想到张居正会被清算。<br />
因为新君亲政后打击贬斥乃至虐杀前朝重臣的事情其实在历代屡见不鲜。<br />
但只要不违背各种政治规则,大多能被时人所接受。<br />
比方说宋高宗赐死张邦昌。<br />
但张家的遭遇实在是人间惨案!<br />
一场常规的抄家居然抄成了饿死十七人、长子被逼自尽的惨案!<br />
霍家那是咎由自取,并且霍光的身后荣誉依然在身。<br />
“为什么?他为什么对功劳盖世的张居正居然如此恨之入骨?”<br />
刘禅实在想不明白。<br />
多好的大臣啊!<br />
能干活能治国,还能教人!<br />
妥妥低配相父!<br />
祭由寡人不好吗?总想着亲政干嘛!多累啊!<br />
“竟以为罪该断棺戮尸!”<br />
“不白之冤!”<br />
“不白之冤啊!”<br />
刘禅生气了!<br />
他以为宋朝皇帝就够过份了!<br />
范仲淹、狄青、王安石、宗泽、岳飞,除了宋高宗那个龟儿子,其余大臣也没落得如此下场!<br />
但明朝皇帝呢?<br />
就不算朱元璋这位超纲的“神仙”<br />
于谦、王越、张居正!小宗泽!小霍去病!小相父!<br />
全都冤辱没身!牵过于家!<br />
“天下怎会有如此险恶之人!”<br />
“难怪你被挖坟毁尸!”<br />
……<br />
【没有人知道,万历为什么爆发的这么厉害。】<br />
【但张居正十年苦心经营的功业摆在眼前,这是擦不掉的。】<br />
【所以“倒张”成了一块试金石,凡是张居正反对的,都要去赞成。凡是张居正赞成的,都要去反对。】<br />
【朝堂上下,阵营对立,非此即彼,不被贴上“君子”的标签,就是“小人”】<br />
【万历将张居正罢黜的大批慵懒之徒全部复职,又将张居正时期事实证明相当能干的一些文官武将放逐投闲。】<br />
【一代名将戚继光镇守蓟辽,十余年间,蒙古骑兵不敢在他面前轻举妄动。】<br />
【万历十一年(1583)二月,也就是张居正被褫夺谥号的前一个月,戚继光被弹劾在北方无功因而调任广东。】<br />
【万历十三年,又被弹劾,从而去职返乡。三年后抑郁而终,时年六十岁。】<br />
……<br />
{评价历史人物军事成就的时候,除了战绩以外,还有两個很重要的指标。}<br />
{就是能够提出新的非常重要的军事思想和能够以军事手段实现极为远大的政治抱负。}<br />
{元明清三代的第一流名将,可能也只有成吉思汗、徐达、戚继光和孙承宗四人。}<br />
{而作为中国古代第一流的军事家,戚继光在二十年间平定南倭北虏的不世战功,相较于他的两点杰出贡献甚至都不值得细说。}<br />
{一是戚继光的治军思想已经完全进入了近代军事理论体系阶段。}<br />
{长期脱产并进行规范军事训练。有着非常严明的等级指挥系统、装备齐全、令行禁止,这都是近现代正规军的体系。}<br />
{并且戚家军建设过程中还强调忠君爱国思想。}<br />
{戚家军的军歌《凯歌》就是戚继光治军思想与做法的高度概括。}<br />
{其次就是戚继光意识到了热兵器的作用并积极地加以完善利用。}<br />
{虽然北宋以来屡屡有火器投入战争的记载,但是总的来说,火器还是以重炮攻城为主,在野战中使用较少。}<br />
{但趁着西洋火器在嘉靖年间逐渐输入中国的机会,戚继光能跳出时代背景的限制,认识到火器的重要性,并积极加以改良和运用。}<br />
{戚家军成建制地使用鸟铳和虎蹲炮,在野战中发挥了极佳的效果。}<br />
{某种意义上讲,戚家军是一支逐步向热兵器过渡的近代军队。}<br />
{这样的部队去对付散兵游勇一般的倭寇或者是组织结构非常原始的蒙古骑兵,实在是有些欺负人了。}<br />
……<br />
大汉·武帝时期<br />
连一刻都没有为忠臣良将被清算的惨相而哀悼。<br />
刘彻立刻想到的是如何打造一支护国之军!<br />
那就是……<br />
“全编制的足额足饷并以极为严苛的军纪和训练培养出一支护国之军!”<br />
“哈哈哈哈!”<br />
刘彻放声大笑!<br />
“值了!”<br />
“你这大明朝还是有点用的!”<br />
“不,有用多了!”<br />
“哈哈哈哈!”<br />
卫子夫抱着怀中的小刘据。<br />
母子俩面无表情。<br />
这真是个天生的皇帝。<br />
……<br />
【替张居正说过公道话的潘季驯是治水大家,在“江陵柄政”时期受重用治黄河,此时也被勒令回家。】<br />
【后来黄河泛滥,朝廷只好又将他请了出来。】<br />
……<br />
天幕上。<br />
大明疆土面前,那道刚毅肃穆的高大身影消逝不见。<br />
背对天下的皇帝缓缓转身。<br />
不似幼冲时的憨掬灵慧。<br />
此时的皇帝似出笼猛兽。<br />
双眼中是无穷无尽的贪欲!<br />
“砰!”<br />
皇帝一手盖在疆域上。<br />
嘴角上扬。<br />
……<br />
【或许真的是被压制太过。】<br />
【万历亲政后,被压制的权力欲无所顾忌地得到释放。】<br />
【处理朝政时的口头禅是:】<br />
【“如今用人哪一个不是朕主张。”】<br />
【“朕亲览章奏,何事不由独断。”】<br />
【亲操政柄后,万历了很大的精力改变自己以往一切听凭元辅与太后吩咐的形象,强调“事事由朕独断”】<br />
【之后,他就把相当多的关注投入到“边事”上去,力图重振天朝雄风。】<br />
【而国力的强盛也使他有可能施展其抱负。】<br />
【因而,“万历三大征”就成为他最受赞许的政绩。】<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