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p> 第634章 明之亡,实亡于神宗<br />
【近三十年未上朝的万历皇帝驾崩,享年五十八岁。】<br />
【而他到死,也都没有给元辅方从哲、这个国家拣选出合适的人才来补缺。】<br />
【而临死前,万历也对自己的这一生作出了相对客观的自我评价。】<br />
【遗诏中,他说:“嗣服之初,兢兢化理,期无负先帝付托。比缘多病,静摄有年,郊庙弗躬,朝讲希御,封章多滞,寮寀半空……夙夜思维,不胜追悔。”】<br />
……<br />
大汉。<br />
丞相府。<br />
在小山一般的竹简堆中。<br />
俊郎的男子抬头望天。<br />
年轻的容貌里透露出苍老的疲态。<br />
萧何深深的叹了口气。<br />
“是鸟之将死,其鸣也哀啊。”<br />
“你说他这是何苦来哉?”<br />
“也不是不懂啊,这不心知肚明吗。”<br />
“那内库里的钱留着又不能生钱,你早用在国家大事上还能有这些乱遭事?”<br />
一旁正襟危坐闭目养神的张良淡淡道:<br />
“此时大明的治理已经逐渐由文官来完成,皇帝的权责越来越少,逐渐成为一个大臣用来争取立法的工具和象征。”<br />
“这就导致一个问题,皇帝他也不是牵线木偶。”<br />
“他掌握着天下最大的道理。”<br />
“而当他开始决定摆脱束缚进行反击时,天下就不可避免的陷入沉沦之中。”<br />
萧何从竹简堆中探出头看向张良。<br />
挠了挠乱遭的头发。<br />
“你没回府啊?”<br />
张良:……<br />
他缓缓睁开眼睛。<br />
瞪着一双像兔子一样的眼睛,眼底下还挂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br />
他静静的看着萧何。<br />
萧何想起来了,是他拉着人家熬了三天四夜处理政务……<br />
“哈哈……嗯,年纪大了!记忆不太好了!哈哈哈哈!”<br />
一边笑着,年轻的脸又缩回竹简堆里。<br />
张良:……<br />
苍发白须的老人再次缓缓闭上双眼。<br />
一群混账!<br />
临华殿。<br />
“阿嚏!”<br />
刘邦揉了揉鼻子。<br />
“又是哪个老不死的在骂乃公?”<br />
吕雉轻飘飘的看了他一眼。<br />
“那可太多了。”<br />
刘邦:……<br />
……<br />
季汉·怀帝时期<br />
刘禅摸不透这个人。<br />
“能如此信任熊廷弼,说明他是有识人之能的。”<br />
“怎么不早用呢?”<br />
诸葛亮回想着大明立国之初的文官地位,和这一路的君臣较量。<br />
长叹一声:<br />
“因为他不想啊……”<br />
刘禅听不懂,他认真看着诸葛亮,郑重道:<br />
“相父教我。”<br />
诸葛亮沉吟片刻,意简言赅道:<br />
“万历不是一个懒惰的皇帝,而是一个蓄意罢工的皇帝。”<br />
“此时的明朝大臣早不是明太祖、明成祖时期那样谨小慎微了。”<br />
“当他们意见一致的时候,皇帝可以丢到一边,大家这个时候最不喜欢皇帝出来干预任何事。”<br />
“否则,他就是暴君。”<br />
“但当大臣们有意见分歧的时候,皇帝就被拿来做最后的裁决人。”<br />
“这个时候,他们最希望皇帝出来为自己撑腰。”<br />
“否则,就会被骂为懒惰的昏君。”“万历是个聪明的人。”<br />
“也是讨厌被束缚的人。”<br />
诸葛亮看清了这个皇帝的本质。<br />
“他其实就是个没长大、还被宠坏的孩子。”<br />
“偏偏这个孩子拥有着天下最大的权力。”<br />
“他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想干就不干。”<br />
“不想被束缚、不想承担责任。”<br />
“所以他逆反一切他不喜欢的事情。”<br />
“哪怕那件事情是对的。”<br />
……<br />
【为了补救大明危局,万历皇帝最后也提出了一些措施,如简拔阁臣,查补官缺,废弃矿税,节省内廷开支,发内库帑金,以充辽东军资……】<br />
【这些几乎与先前大臣们要求他做的事情一模一样。】<br />
【可见,万历皇帝本身也知道这些措施很重要,只不过,朝臣势力与皇权早已势同水火,他不愿意向臣子们示弱。】<br />
【帝制时代,皇帝大权独揽,一旦病倒,政府的运作便失灵。】<br />
【对于万历这个不肯大权旁落、事事独断的人而言,尤其如此。】<br />
【故所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br />
……<br />
大明。<br />
朱元璋现在只感受到四个字。<br />
身!心!俱!疲!<br />
他第一次感觉到整个人居然能从内到外都疲惫不堪!<br />
“原来这就是唐太宗看到唐玄宗时的感受吗……”<br />
老朱整个瘫在椅子上。<br />
脑袋枕在靠背上,嘴里喃喃自语着。<br />
“不……前面还有一个朱祁镇……”<br />
“是宋太祖看到徽钦高三帝时的感受……”<br />
马皇后看着整个人冒着颓废二字的老朱,轻声道:<br />
“你想吃点什么?”<br />
朱元璋闭上眼睛,轻声呢喃道:<br />
“什么也不想吃……咱就静静。”<br />
马皇后抿了抿嘴唇,眼珠子一转,又轻声道:<br />
“不如做个甲鱼汤?”<br />
“就叫清炖万历?”<br />
朱元璋猛得睁开眼睛,腾的坐起身!<br />
恶狠狠道:<br />
“就这个了!就吃它!”<br />
……<br />
【明神宗·朱翊钧】<br />
【军事成绩:万历三大征,奠基大明霸主地位。】<br />
【萨尔浒之战,大明虚弱之始。】<br />
【评价b级·得三分】<br />
【制度建设:张居正所设立的考成法与一条鞭法等制度。但最后被万历半废不废,新政的制度成了藏污纳垢的保护伞。】<br />
【评价c级·得两分】<br />
……<br />
{高了,分高了。}<br />
{以万历三十年内阁大学士沈一贯的奏疏说,当时大明全国监察御史缺九个,两京尚书缺三个,侍郎缺十个,知府缺二十五个。偌大的明朝就是一个空架子。}<br />
{尤其是军备方面的问题,隆庆朝至张居正改革时期的各支火器部队,几乎都尽数裁撤,有些部队因为无钱维持,武器都荒废掉了。}<br />
{后来萨尔浒战役开打,明军参战部队中的很多火枪兵竟然是第一次摸火器。}<br />
{而后果最严重的还是海军的荒废。}<br />
{嘉靖年间起,明朝在抗倭战争中逐渐重建了强大的海军,并在万历三大征中,凭着强悍的海上力量吊打日本。}<br />
{放在海外贸易空前火爆的十六世纪晚期,强大的海军更该成为明王朝的重要财富保障。}<br />
{可就是在万历三大征打完后,万历皇帝却毫无压力地做出决定,裁撤!}<br />
{万历亲政时,曾经拥有两万人规模的天津海防营,到了万历去世时裁得只剩下两千五百人。}<br />
{曾经在万历三大征中立下大功的广东水师,最后几乎裁掉了百分之九十的战船与兵员,巨型的福船战舰几乎全被裁光。}<br />
{巡哨澎湖的福建水师,更裁得只剩二十艘小船和几百名士兵。}<br />
{为什么面对荷兰殖民者的侵扰,以及郑芝龙等民间海商崛起东南垄断贸易航线时,明朝却无能为力,甚至坐看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都是万历挖的坑!}<br />
……<br />
大秦。<br />
“这荷兰又是哪里啊?”<br />
嬴政突然觉得这天下好大啊!<br />
原来的六国之地还是太小了。<br />
“万里江山……何足道哉!”<br />
殿内五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毛骨悚然起来!<br />
陛下!您又想干什么!<br />
不可乱来啊!<br />
……<br />
(本章完)</p>
【近三十年未上朝的万历皇帝驾崩,享年五十八岁。】<br />
【而他到死,也都没有给元辅方从哲、这个国家拣选出合适的人才来补缺。】<br />
【而临死前,万历也对自己的这一生作出了相对客观的自我评价。】<br />
【遗诏中,他说:“嗣服之初,兢兢化理,期无负先帝付托。比缘多病,静摄有年,郊庙弗躬,朝讲希御,封章多滞,寮寀半空……夙夜思维,不胜追悔。”】<br />
……<br />
大汉。<br />
丞相府。<br />
在小山一般的竹简堆中。<br />
俊郎的男子抬头望天。<br />
年轻的容貌里透露出苍老的疲态。<br />
萧何深深的叹了口气。<br />
“是鸟之将死,其鸣也哀啊。”<br />
“你说他这是何苦来哉?”<br />
“也不是不懂啊,这不心知肚明吗。”<br />
“那内库里的钱留着又不能生钱,你早用在国家大事上还能有这些乱遭事?”<br />
一旁正襟危坐闭目养神的张良淡淡道:<br />
“此时大明的治理已经逐渐由文官来完成,皇帝的权责越来越少,逐渐成为一个大臣用来争取立法的工具和象征。”<br />
“这就导致一个问题,皇帝他也不是牵线木偶。”<br />
“他掌握着天下最大的道理。”<br />
“而当他开始决定摆脱束缚进行反击时,天下就不可避免的陷入沉沦之中。”<br />
萧何从竹简堆中探出头看向张良。<br />
挠了挠乱遭的头发。<br />
“你没回府啊?”<br />
张良:……<br />
他缓缓睁开眼睛。<br />
瞪着一双像兔子一样的眼睛,眼底下还挂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br />
他静静的看着萧何。<br />
萧何想起来了,是他拉着人家熬了三天四夜处理政务……<br />
“哈哈……嗯,年纪大了!记忆不太好了!哈哈哈哈!”<br />
一边笑着,年轻的脸又缩回竹简堆里。<br />
张良:……<br />
苍发白须的老人再次缓缓闭上双眼。<br />
一群混账!<br />
临华殿。<br />
“阿嚏!”<br />
刘邦揉了揉鼻子。<br />
“又是哪个老不死的在骂乃公?”<br />
吕雉轻飘飘的看了他一眼。<br />
“那可太多了。”<br />
刘邦:……<br />
……<br />
季汉·怀帝时期<br />
刘禅摸不透这个人。<br />
“能如此信任熊廷弼,说明他是有识人之能的。”<br />
“怎么不早用呢?”<br />
诸葛亮回想着大明立国之初的文官地位,和这一路的君臣较量。<br />
长叹一声:<br />
“因为他不想啊……”<br />
刘禅听不懂,他认真看着诸葛亮,郑重道:<br />
“相父教我。”<br />
诸葛亮沉吟片刻,意简言赅道:<br />
“万历不是一个懒惰的皇帝,而是一个蓄意罢工的皇帝。”<br />
“此时的明朝大臣早不是明太祖、明成祖时期那样谨小慎微了。”<br />
“当他们意见一致的时候,皇帝可以丢到一边,大家这个时候最不喜欢皇帝出来干预任何事。”<br />
“否则,他就是暴君。”<br />
“但当大臣们有意见分歧的时候,皇帝就被拿来做最后的裁决人。”<br />
“这个时候,他们最希望皇帝出来为自己撑腰。”<br />
“否则,就会被骂为懒惰的昏君。”“万历是个聪明的人。”<br />
“也是讨厌被束缚的人。”<br />
诸葛亮看清了这个皇帝的本质。<br />
“他其实就是个没长大、还被宠坏的孩子。”<br />
“偏偏这个孩子拥有着天下最大的权力。”<br />
“他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想干就不干。”<br />
“不想被束缚、不想承担责任。”<br />
“所以他逆反一切他不喜欢的事情。”<br />
“哪怕那件事情是对的。”<br />
……<br />
【为了补救大明危局,万历皇帝最后也提出了一些措施,如简拔阁臣,查补官缺,废弃矿税,节省内廷开支,发内库帑金,以充辽东军资……】<br />
【这些几乎与先前大臣们要求他做的事情一模一样。】<br />
【可见,万历皇帝本身也知道这些措施很重要,只不过,朝臣势力与皇权早已势同水火,他不愿意向臣子们示弱。】<br />
【帝制时代,皇帝大权独揽,一旦病倒,政府的运作便失灵。】<br />
【对于万历这个不肯大权旁落、事事独断的人而言,尤其如此。】<br />
【故所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br />
……<br />
大明。<br />
朱元璋现在只感受到四个字。<br />
身!心!俱!疲!<br />
他第一次感觉到整个人居然能从内到外都疲惫不堪!<br />
“原来这就是唐太宗看到唐玄宗时的感受吗……”<br />
老朱整个瘫在椅子上。<br />
脑袋枕在靠背上,嘴里喃喃自语着。<br />
“不……前面还有一个朱祁镇……”<br />
“是宋太祖看到徽钦高三帝时的感受……”<br />
马皇后看着整个人冒着颓废二字的老朱,轻声道:<br />
“你想吃点什么?”<br />
朱元璋闭上眼睛,轻声呢喃道:<br />
“什么也不想吃……咱就静静。”<br />
马皇后抿了抿嘴唇,眼珠子一转,又轻声道:<br />
“不如做个甲鱼汤?”<br />
“就叫清炖万历?”<br />
朱元璋猛得睁开眼睛,腾的坐起身!<br />
恶狠狠道:<br />
“就这个了!就吃它!”<br />
……<br />
【明神宗·朱翊钧】<br />
【军事成绩:万历三大征,奠基大明霸主地位。】<br />
【萨尔浒之战,大明虚弱之始。】<br />
【评价b级·得三分】<br />
【制度建设:张居正所设立的考成法与一条鞭法等制度。但最后被万历半废不废,新政的制度成了藏污纳垢的保护伞。】<br />
【评价c级·得两分】<br />
……<br />
{高了,分高了。}<br />
{以万历三十年内阁大学士沈一贯的奏疏说,当时大明全国监察御史缺九个,两京尚书缺三个,侍郎缺十个,知府缺二十五个。偌大的明朝就是一个空架子。}<br />
{尤其是军备方面的问题,隆庆朝至张居正改革时期的各支火器部队,几乎都尽数裁撤,有些部队因为无钱维持,武器都荒废掉了。}<br />
{后来萨尔浒战役开打,明军参战部队中的很多火枪兵竟然是第一次摸火器。}<br />
{而后果最严重的还是海军的荒废。}<br />
{嘉靖年间起,明朝在抗倭战争中逐渐重建了强大的海军,并在万历三大征中,凭着强悍的海上力量吊打日本。}<br />
{放在海外贸易空前火爆的十六世纪晚期,强大的海军更该成为明王朝的重要财富保障。}<br />
{可就是在万历三大征打完后,万历皇帝却毫无压力地做出决定,裁撤!}<br />
{万历亲政时,曾经拥有两万人规模的天津海防营,到了万历去世时裁得只剩下两千五百人。}<br />
{曾经在万历三大征中立下大功的广东水师,最后几乎裁掉了百分之九十的战船与兵员,巨型的福船战舰几乎全被裁光。}<br />
{巡哨澎湖的福建水师,更裁得只剩二十艘小船和几百名士兵。}<br />
{为什么面对荷兰殖民者的侵扰,以及郑芝龙等民间海商崛起东南垄断贸易航线时,明朝却无能为力,甚至坐看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都是万历挖的坑!}<br />
……<br />
大秦。<br />
“这荷兰又是哪里啊?”<br />
嬴政突然觉得这天下好大啊!<br />
原来的六国之地还是太小了。<br />
“万里江山……何足道哉!”<br />
殿内五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毛骨悚然起来!<br />
陛下!您又想干什么!<br />
不可乱来啊!<br />
……<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