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乾隆皇帝里的天才
<p> 第715章 乾隆·皇帝里的天才<br />
大秦。<br />
“确实是……福报。”<br />
嬴政嘴里念着福报二字,眼中是一片火热。<br />
若是他有此物……<br />
殿内三人感受到一阵恶寒。<br />
大可不必啊陛下!<br />
“确实是福报。”<br />
冯去疾几人瞪大眼睛看向身边的发言人。<br />
萧·牛马圣体·何。<br />
嬴政微微一笑。<br />
“卿,有大才。”<br />
……<br />
大汉。<br />
刘邦一会摇头一会拍大腿的。<br />
吕雉嫌弃的看着他。<br />
“有话你就说好了,做什么古怪模样?”<br />
刘邦长叹一声。<br />
“这东西要是给乃公……”<br />
吕雉话都没听完,一双凤目瞪得溜圆。<br />
“那萧何这辈子就有了。”<br />
溜圆的双眼又恢复平常。<br />
“你可放过萧何吧。”<br />
“再者说,要工作的……就你?”<br />
吕雉用眼睛上下打量了一下刘邦,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哼了一声。<br />
刘邦摸着胡子,沉默了一下,又道:<br />
“皇帝,最大的工作是传宗接代啊…”<br />
吕雉:……<br />
……<br />
大汉·文帝时期<br />
刘恒迎着春风拂面,听着一边的刘启唠叨着不公平。<br />
“启儿,不要总看着人有你无。”<br />
刘启停止磨叨。<br />
刘恒看着天幕里雍正,淡淡道:<br />
“将朝代的未来都扛在一人肩上,这不一定是好事。”<br />
“这种承负,没有羡慕的必要。”<br />
……<br />
大汉·景帝时期<br />
“朕才不羡慕呢。”<br />
刘启倚着软枕,长叹一声,真心实意道:<br />
“等你真坐上了这个位置,你就明白天下一肩挑的分量有多重了。”<br />
小刘彻明白但又不理解。<br />
刘启看着他,叹息道:<br />
“天幕指出了未来,所以心里有了底气。”<br />
“但你不知道,在天上那个东西没出来的时候,高祖、吕后、文帝……是多么的如履薄冰……”<br />
“所以对朕来说,单纯的寿命比一切里胡哨的东西都重要……”<br />
刘启抬头望着天幕,笑了笑。<br />
“我们,可是大汉天子。”<br />
……<br />
大唐。<br />
李世民一眼看出问题的本质。<br />
“断代。”<br />
李承乾也反应过来。<br />
“能用之人在逐渐减少?”<br />
李世民不置可否。<br />
“不如说,是后面那些皇帝的识人用人之能在逐步下降。”<br />
“牛马神……”<br />
李世民捻着胡须,微眯双眼。<br />
“福报……”<br />
如果清朝上层不拘泥满汉之别,冲着这个能力,只雍正一代就能开启苍龙丹凤所言的工业时代。<br />
……<br />
大明。<br />
朱元璋恨不得把进天幕里把这能力抢出来!<br />
“你这多适合咱啊!”<br />
马皇后给他夹了一筷子菜。<br />
平静道:<br />
“你有他那内政能力吗。”<br />
“给你那就真是给牛马了。”<br />
“闷头就知道干。”<br />
朱元璋嘴硬着:<br />
“别说那些,你就说咱是不是精力旺盛吧!”<br />
马皇后笑了。<br />
“所以说,你才是真牛马啊。”<br />
“就知道干活,活干得怎么样是完全不知道。”<br />
“多歇歇吧!”<br />
……<br />
大清·乾隆时期<br />
乾隆合上扇子。<br />
有一搭没一搭的敲着。<br />
“让和珅、刘墉、阿桂、福长安等人来见朕。”<br />
守在一旁的太监领旨退下。<br />
一旁的永琰回头看了眼离去的宦官身影,有些忐忑道:<br />
“汗阿玛……可是有何不妥?”<br />
乾隆看了他一眼,叹了口气。<br />
“还行,你没傻到家,还有几分直觉在。”<br />
“从太宗皇帝开始天幕的奖励就不对劲。”<br />
“那个威力绝伦的炮……剑……剑炮。”<br />
乾隆分不清那究竟是个什么鬼东西,随口定了个名字。<br />
“那剑炮本以为是为了对付多尔衮的,但后面圣祖爷的奖励更加不对劲。”<br />
乾隆从暖床上下来,永琰连忙上前搀扶。<br />
“随后朕突然想起了一件事。”<br />
永琰突然福至心临。<br />
“八国联军?”<br />
乾隆站定于门口,望着万里晴空。<br />
“明朝是怎么亡的?”<br />
没等永琰回话,乾隆自顾自道:<br />
“因为他们眼高于顶。”<br />
“其实,若当初他们用葡萄牙人训练火枪队,鹿死谁手犹未可知。”<br />
“但没有……”<br />
“……你说俄国为什么一定要不停侵入漠北和黑龙江?”<br />
永琰刚张嘴,乾隆又自顾自道:<br />
“你说英国为什么一定要来中国贸易?”<br />
“贸易战,朕又不是没打过……”<br />
“朕只是老了……”<br />
庭院响着漱漱风声。<br />
一两只庭燕划过……<br />
乾隆眯眼看着那低滑的燕子,轻声道:<br />
“要下雨了。”<br />
“让人把那燕子窝加固一下。”<br />
脱开永琰搀扶的手,乾隆向屋内走去。<br />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br />
……<br />
天幕上。<br />
乾清宫内。<br />
一封密匣自正大光明的匾额后面取出。<br />
侍卫将封函恭敬的捧到一位皇子面前。<br />
皇子打开封函,取出黄绸诏书打开,看了一眼便泣不成声。<br />
身边一位穿着蟒袍的亲王接过诏书,宣读道:<br />
“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秉性仁慈,居心孝友,圣祖仁皇帝于诸孙之中最为钟爱,抚养宫中,恩逾常格……”<br />
“今既遭大事,著继朕登极,即皇帝位。”<br />
……<br />
【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的第四子弘历继位,时年二十五岁,次年改元乾隆。】<br />
【诏书宣读完毕,乾隆“自昼至夜,号哭不止”,从头一天夜半到第二天太阳落山,哭不停声,水米没打牙,没吃一点东西。】<br />
【在当时非常讲究礼法。一个人在礼法上表现得怎么样,对父母孝顺不孝顺,葬礼上悲不悲痛,决定着社会上对自己的看法。】<br />
【《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在这些方面的表现那是无可挑剔。】<br />
【大殓之际,就是要把雍正装进棺材的时候,弘历“痛哭失声,擗踊无数”】<br />
【擗,捶胸。踊,顿足。】<br />
【就是说无数次挣扎跳跃,拦着说什么不让人盖上棺材盖。】<br />
【所以大臣们都说,这个新皇帝,真重感情,真孝顺。】<br />
【乾隆给满朝大臣留下了一个非常好的第一印象。】<br />
……<br />
大汉·宣帝时期<br />
刘病已打眼一瞧就知道这人绝非善类。<br />
“打蛇打三寸啊。”标准的儒家皇帝流程。<br />
回顾历代历史,皇帝交接班的那时候通常都是危机重重。<br />
而清朝建立以来,也只有乾隆的继位光明正大,水到渠成。<br />
而且,乾隆继位时才二十五岁,是当皇帝的最佳年龄。<br />
人在这个年龄,既有朝气和进取心,又已经完成了系统教育,正是施展才华的大好时机。<br />
“下一步……收买人心。”<br />
许平君好奇的看向刘病已。<br />
“病已,你在说什么?”<br />
刘病已将她搂进怀里,笑道:<br />
“我再说……雍正时期的弘历可能要挨打了。”<br />
……<br />
【孔子曰:“三年无改父之道可谓孝矣”】<br />
【那么按理,这个孝顺的新皇帝会全面继承雍正的既定方针。】<br />
【满朝大臣都这么想。】<br />
【然而事实的发展却远远出乎人们的预料。】<br />
【雍正驾崩后第二天,八月二十五日,乾隆就迫不急待发布谕旨,驱逐了雍正皇帝豢养在禁苑、宫中和他说禅论道、炼制丹药的僧人、道士。】<br />
【在谕旨中,乾隆说:“皇考万几余暇,闻外省有炉火修炼之说,圣心虽知其非,聊欲试观其术,以为游戏消闲之具。因将数人置于西苑空闲之地。圣心视之如俳优人等耳,未曾听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药。”】<br />
【意思就是,我爹闲着没事的时候听说外面有人会炼丹术,虽然明知这事很荒唐,但是就为了取个乐儿,找了几个道士,在西苑竖炉炼丹。】<br />
【我爹不过把这些道士当作排遣取乐的优伶小丑,从来没有听取过他们一句进言,也从来没有吃过他们给的一粒丹药啊!】<br />
……<br />
大明·正德时期<br />
朱厚照盘着手里的铁丸,一脸怪异。<br />
“他这不是纯纯的此地无银三百两吗?”<br />
“本来大家都不知道雍正是怎么死的,这道谕旨却泄露了秘密。”<br />
“几乎就是明确告诉大家,大行皇帝就是乱吃丹药死的。”<br />
“他为什么如此迫不及待的来揭父亲的短呢?”<br />
“宫廷秘事,竟让寻常百姓知道?真是匪夷所思……”<br />
朱厚熜看了一眼天幕里一脸纯良之色的皇帝,又看了一眼玩世不恭的皇兄,叹气道:<br />
“此一时彼一时啊皇兄。”<br />
“乾隆的这个政策做得非常正确。”<br />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即位,自然要纠正旧统治时期的弊端,推陈出新。”<br />
“所以这道谕旨,与其说是违背,其实是创新。”<br />
“他在透露出一个信号。”<br />
朱厚照颠了颠手里的铁丸,好奇道:<br />
“什么信号?”<br />
朱厚熜抬头道:<br />
“他不是大行皇帝,不搞神鬼之道。”<br />
“他不是大行皇帝……”<br />
朱厚照撇了撇嘴。<br />
“雍正有什么不好?比我爹靠谱多了。”<br />
朱厚熜嘴角抽搐。<br />
皇兄……真孝顺啊。<br />
……<br />
【但这道谕旨其实只是开了一个小头,接下来,乾隆和雍正对着干的事,一件接着一件。】<br />
【雍正时期有一件很受诟病的事,“好祥瑞”。】<br />
【据《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在位期间,中国历史上所有的祥瑞品种差不多都出齐了,什么嘉禾、瑞茧、蓍草、灵芝、麒麟、凤鸟、黄河清,卿云现,一样接一样出现在官员的奏折里,雍正皇帝说,出现这些现象,证明老天爷对自己的统治很满意。】<br />
【乾隆继位七天后宣布:“凡庆云、嘉谷一切祥瑞之事,皆不许陈奏。”】<br />
……<br />
大宋·真宗时期<br />
在这方面,赵恒能理解雍正。<br />
不为其他,就为证明自己!<br />
而且……搞祥瑞是很劳民的。<br />
乾隆这点做的有道理。<br />
……<br />
大清·乾隆时期<br />
屁股还没坐稳,乾隆就看到这一幕。<br />
说来他都脑瓜子疼。<br />
不知道他阿玛在想什么。<br />
总喜欢跟人证明什么?<br />
您是天子啊!<br />
是,祥瑞当然是对篡位传闻的一种变相的回应,毕竟如果是篡位的,上天能支持我吗?<br />
可是天下人又不都是傻子,搞这一套太小儿科,太可笑!<br />
反而会让人觉得暴露了心虚本质。<br />
“跟他们证明不着。”<br />
……<br />
【当然,赶道士,禁祥瑞,这些还都是小举动。更大的举措,还在后边。】<br />
【雍正十三年十月八日,乾隆发出了一道谕旨,震动天下。】<br />
【“允禩、允禟等孽由自作,得罪已死,其子孙仍是天潢支派,若俱屏弃宗牒之外,与庶民无异。当初办理此事诸王大臣再三固请,实非我皇考本意。其作何处理之处,着诸王满汉文武大臣各抒已见,确议具奏。”】<br />
【因为八王爷允禩曾积极争夺储位。九王爷允禟是允禩最得力的助手。】<br />
【雍正登基后,这两个人处处和雍正对着干,所以后来雍正给他们改名叫“阿其那”和“塞思黑”,意思猪和狗,把他们关起来秘密处死,这样还不解恨,后来又干脆把他们的子孙后代开除宗籍,不承认他们是皇族。】<br />
【乾隆这道谕旨的意思就是说,允禩等人,虽有罪但已死,他们的子孙毕竟是爱新觉罗家族的血。如果开除于宗籍之外,与普通百姓一样,实在不妥。】<br />
【而当初之所以这么处理是因为办理这件事的大臣们使坏,不是我爹本意。】<br />
【现在,就这件事到底如何处理为,请大家拿出一个方案给我。】<br />
……<br />
大唐·高宗时期<br />
李治第一个反应是雍正不够狠。<br />
第二个反应是雍正太狠了。<br />
不够狠,不斩尽杀绝。<br />
太狠了,继位是正常继位,只诛首恶就够了。<br />
“确实有些感情用事。”<br />
说完雍正,李治坐直身体正视乾隆。<br />
“这个人……”<br />
怎么说呢,跟他见过的一切皇帝都不一样。<br />
或者说……其手段光明正大的不像三国以后的皇帝。<br />
反而有几分汉家天子模样。<br />
“拉拢满人贵族。”<br />
长孙无忌一句点透。<br />
李治下意识的点点头。<br />
这才是乾隆真正的目的,自己即位年轻,满朝老臣。<br />
他也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稳住被他爹伤透心的满人贵族。<br />
毕竟,皇权稳固的基础是皇家。<br />
一方面解除恩怨,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以后有利于统治、赢得同族之心,顺便给自己留个好的名声。<br />
“好聪明的手段。”<br />
……<br />
【不久后,乾隆又进行了第三项大的政策调整,这就是废除了雍正的“奏开垦”政策。】<br />
【奏开垦,是雍正鼓励各省百姓开荒种地,增加粮食产量。】<br />
【他规定,以各地开荒亩数做为衡量地方官的政绩指标,就是说,哪个省开垦的荒地多,就升哪个省的官。】<br />
【有王安石与张居正的前例,结果可想而知。】<br />
【为了拼政绩,各地官员纷纷虚报开荒数字,本来只开了一千亩,他们报上去一万亩。】<br />
【结果他们升官发财拍拍屁股走人了,但留下的乱摊子却要百姓负担。】<br />
【新开出土地,就要纳税。】<br />
【本来有一千亩,却要纳一万亩的税,百姓受得了吗。】<br />
【乾隆当皇子的时候就听到人们对此议论纷纷,所以他即位后马上下诏,“凡造报开垦亩数,务必详加查核,不得丝毫假饰。”】<br />
【就是说,对以前捏报的数字,你给我一一核实,把水份挤掉,减轻老百姓的负担。】<br />
……<br />
季汉。<br />
刘备现在是一脸疑惑和迷茫啊。<br />
听完诸葛亮的解释,他心里就一个想法。<br />
这种孩子怎么教出来的?<br />
“贵族、百姓,全都笼络了一遍。”<br />
“就差汉人士绅了。”<br />
虽然做法很打他父亲的脸,但全都是利于集权之举。<br />
“天才啊……”<br />
当皇帝的天才。<br />
有的人一上手你就知道适不适合干这行。<br />
不可否认雍正的眼界又远又高。<br />
但问题是他太急了,当然,也有年龄问题。<br />
而急就会出错。<br />
雍正的种种政策都好、都对,但也把能得罪的人都得罪了一遍。<br />
这个时候新皇帝怎么做?<br />
傻的就是继续推动政策,继续搞对立。<br />
平常的就是先按兵不动,观察一下情况,但时间越久对皇帝越不利。<br />
聪明的就像乾隆这样。<br />
先孝顺一波,然后立马切割、拉拢。<br />
至于后面是不是继续做这事,先不谈。<br />
先把态度拿出来。<br />
简单说,就是装怂。<br />
然后你就发现,历史上那些能把大臣玩的欲仙欲死的皇帝,都是先装怂。<br />
(本章完)</p>
大秦。<br />
“确实是……福报。”<br />
嬴政嘴里念着福报二字,眼中是一片火热。<br />
若是他有此物……<br />
殿内三人感受到一阵恶寒。<br />
大可不必啊陛下!<br />
“确实是福报。”<br />
冯去疾几人瞪大眼睛看向身边的发言人。<br />
萧·牛马圣体·何。<br />
嬴政微微一笑。<br />
“卿,有大才。”<br />
……<br />
大汉。<br />
刘邦一会摇头一会拍大腿的。<br />
吕雉嫌弃的看着他。<br />
“有话你就说好了,做什么古怪模样?”<br />
刘邦长叹一声。<br />
“这东西要是给乃公……”<br />
吕雉话都没听完,一双凤目瞪得溜圆。<br />
“那萧何这辈子就有了。”<br />
溜圆的双眼又恢复平常。<br />
“你可放过萧何吧。”<br />
“再者说,要工作的……就你?”<br />
吕雉用眼睛上下打量了一下刘邦,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哼了一声。<br />
刘邦摸着胡子,沉默了一下,又道:<br />
“皇帝,最大的工作是传宗接代啊…”<br />
吕雉:……<br />
……<br />
大汉·文帝时期<br />
刘恒迎着春风拂面,听着一边的刘启唠叨着不公平。<br />
“启儿,不要总看着人有你无。”<br />
刘启停止磨叨。<br />
刘恒看着天幕里雍正,淡淡道:<br />
“将朝代的未来都扛在一人肩上,这不一定是好事。”<br />
“这种承负,没有羡慕的必要。”<br />
……<br />
大汉·景帝时期<br />
“朕才不羡慕呢。”<br />
刘启倚着软枕,长叹一声,真心实意道:<br />
“等你真坐上了这个位置,你就明白天下一肩挑的分量有多重了。”<br />
小刘彻明白但又不理解。<br />
刘启看着他,叹息道:<br />
“天幕指出了未来,所以心里有了底气。”<br />
“但你不知道,在天上那个东西没出来的时候,高祖、吕后、文帝……是多么的如履薄冰……”<br />
“所以对朕来说,单纯的寿命比一切里胡哨的东西都重要……”<br />
刘启抬头望着天幕,笑了笑。<br />
“我们,可是大汉天子。”<br />
……<br />
大唐。<br />
李世民一眼看出问题的本质。<br />
“断代。”<br />
李承乾也反应过来。<br />
“能用之人在逐渐减少?”<br />
李世民不置可否。<br />
“不如说,是后面那些皇帝的识人用人之能在逐步下降。”<br />
“牛马神……”<br />
李世民捻着胡须,微眯双眼。<br />
“福报……”<br />
如果清朝上层不拘泥满汉之别,冲着这个能力,只雍正一代就能开启苍龙丹凤所言的工业时代。<br />
……<br />
大明。<br />
朱元璋恨不得把进天幕里把这能力抢出来!<br />
“你这多适合咱啊!”<br />
马皇后给他夹了一筷子菜。<br />
平静道:<br />
“你有他那内政能力吗。”<br />
“给你那就真是给牛马了。”<br />
“闷头就知道干。”<br />
朱元璋嘴硬着:<br />
“别说那些,你就说咱是不是精力旺盛吧!”<br />
马皇后笑了。<br />
“所以说,你才是真牛马啊。”<br />
“就知道干活,活干得怎么样是完全不知道。”<br />
“多歇歇吧!”<br />
……<br />
大清·乾隆时期<br />
乾隆合上扇子。<br />
有一搭没一搭的敲着。<br />
“让和珅、刘墉、阿桂、福长安等人来见朕。”<br />
守在一旁的太监领旨退下。<br />
一旁的永琰回头看了眼离去的宦官身影,有些忐忑道:<br />
“汗阿玛……可是有何不妥?”<br />
乾隆看了他一眼,叹了口气。<br />
“还行,你没傻到家,还有几分直觉在。”<br />
“从太宗皇帝开始天幕的奖励就不对劲。”<br />
“那个威力绝伦的炮……剑……剑炮。”<br />
乾隆分不清那究竟是个什么鬼东西,随口定了个名字。<br />
“那剑炮本以为是为了对付多尔衮的,但后面圣祖爷的奖励更加不对劲。”<br />
乾隆从暖床上下来,永琰连忙上前搀扶。<br />
“随后朕突然想起了一件事。”<br />
永琰突然福至心临。<br />
“八国联军?”<br />
乾隆站定于门口,望着万里晴空。<br />
“明朝是怎么亡的?”<br />
没等永琰回话,乾隆自顾自道:<br />
“因为他们眼高于顶。”<br />
“其实,若当初他们用葡萄牙人训练火枪队,鹿死谁手犹未可知。”<br />
“但没有……”<br />
“……你说俄国为什么一定要不停侵入漠北和黑龙江?”<br />
永琰刚张嘴,乾隆又自顾自道:<br />
“你说英国为什么一定要来中国贸易?”<br />
“贸易战,朕又不是没打过……”<br />
“朕只是老了……”<br />
庭院响着漱漱风声。<br />
一两只庭燕划过……<br />
乾隆眯眼看着那低滑的燕子,轻声道:<br />
“要下雨了。”<br />
“让人把那燕子窝加固一下。”<br />
脱开永琰搀扶的手,乾隆向屋内走去。<br />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br />
……<br />
天幕上。<br />
乾清宫内。<br />
一封密匣自正大光明的匾额后面取出。<br />
侍卫将封函恭敬的捧到一位皇子面前。<br />
皇子打开封函,取出黄绸诏书打开,看了一眼便泣不成声。<br />
身边一位穿着蟒袍的亲王接过诏书,宣读道:<br />
“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秉性仁慈,居心孝友,圣祖仁皇帝于诸孙之中最为钟爱,抚养宫中,恩逾常格……”<br />
“今既遭大事,著继朕登极,即皇帝位。”<br />
……<br />
【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的第四子弘历继位,时年二十五岁,次年改元乾隆。】<br />
【诏书宣读完毕,乾隆“自昼至夜,号哭不止”,从头一天夜半到第二天太阳落山,哭不停声,水米没打牙,没吃一点东西。】<br />
【在当时非常讲究礼法。一个人在礼法上表现得怎么样,对父母孝顺不孝顺,葬礼上悲不悲痛,决定着社会上对自己的看法。】<br />
【《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在这些方面的表现那是无可挑剔。】<br />
【大殓之际,就是要把雍正装进棺材的时候,弘历“痛哭失声,擗踊无数”】<br />
【擗,捶胸。踊,顿足。】<br />
【就是说无数次挣扎跳跃,拦着说什么不让人盖上棺材盖。】<br />
【所以大臣们都说,这个新皇帝,真重感情,真孝顺。】<br />
【乾隆给满朝大臣留下了一个非常好的第一印象。】<br />
……<br />
大汉·宣帝时期<br />
刘病已打眼一瞧就知道这人绝非善类。<br />
“打蛇打三寸啊。”标准的儒家皇帝流程。<br />
回顾历代历史,皇帝交接班的那时候通常都是危机重重。<br />
而清朝建立以来,也只有乾隆的继位光明正大,水到渠成。<br />
而且,乾隆继位时才二十五岁,是当皇帝的最佳年龄。<br />
人在这个年龄,既有朝气和进取心,又已经完成了系统教育,正是施展才华的大好时机。<br />
“下一步……收买人心。”<br />
许平君好奇的看向刘病已。<br />
“病已,你在说什么?”<br />
刘病已将她搂进怀里,笑道:<br />
“我再说……雍正时期的弘历可能要挨打了。”<br />
……<br />
【孔子曰:“三年无改父之道可谓孝矣”】<br />
【那么按理,这个孝顺的新皇帝会全面继承雍正的既定方针。】<br />
【满朝大臣都这么想。】<br />
【然而事实的发展却远远出乎人们的预料。】<br />
【雍正驾崩后第二天,八月二十五日,乾隆就迫不急待发布谕旨,驱逐了雍正皇帝豢养在禁苑、宫中和他说禅论道、炼制丹药的僧人、道士。】<br />
【在谕旨中,乾隆说:“皇考万几余暇,闻外省有炉火修炼之说,圣心虽知其非,聊欲试观其术,以为游戏消闲之具。因将数人置于西苑空闲之地。圣心视之如俳优人等耳,未曾听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药。”】<br />
【意思就是,我爹闲着没事的时候听说外面有人会炼丹术,虽然明知这事很荒唐,但是就为了取个乐儿,找了几个道士,在西苑竖炉炼丹。】<br />
【我爹不过把这些道士当作排遣取乐的优伶小丑,从来没有听取过他们一句进言,也从来没有吃过他们给的一粒丹药啊!】<br />
……<br />
大明·正德时期<br />
朱厚照盘着手里的铁丸,一脸怪异。<br />
“他这不是纯纯的此地无银三百两吗?”<br />
“本来大家都不知道雍正是怎么死的,这道谕旨却泄露了秘密。”<br />
“几乎就是明确告诉大家,大行皇帝就是乱吃丹药死的。”<br />
“他为什么如此迫不及待的来揭父亲的短呢?”<br />
“宫廷秘事,竟让寻常百姓知道?真是匪夷所思……”<br />
朱厚熜看了一眼天幕里一脸纯良之色的皇帝,又看了一眼玩世不恭的皇兄,叹气道:<br />
“此一时彼一时啊皇兄。”<br />
“乾隆的这个政策做得非常正确。”<br />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即位,自然要纠正旧统治时期的弊端,推陈出新。”<br />
“所以这道谕旨,与其说是违背,其实是创新。”<br />
“他在透露出一个信号。”<br />
朱厚照颠了颠手里的铁丸,好奇道:<br />
“什么信号?”<br />
朱厚熜抬头道:<br />
“他不是大行皇帝,不搞神鬼之道。”<br />
“他不是大行皇帝……”<br />
朱厚照撇了撇嘴。<br />
“雍正有什么不好?比我爹靠谱多了。”<br />
朱厚熜嘴角抽搐。<br />
皇兄……真孝顺啊。<br />
……<br />
【但这道谕旨其实只是开了一个小头,接下来,乾隆和雍正对着干的事,一件接着一件。】<br />
【雍正时期有一件很受诟病的事,“好祥瑞”。】<br />
【据《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在位期间,中国历史上所有的祥瑞品种差不多都出齐了,什么嘉禾、瑞茧、蓍草、灵芝、麒麟、凤鸟、黄河清,卿云现,一样接一样出现在官员的奏折里,雍正皇帝说,出现这些现象,证明老天爷对自己的统治很满意。】<br />
【乾隆继位七天后宣布:“凡庆云、嘉谷一切祥瑞之事,皆不许陈奏。”】<br />
……<br />
大宋·真宗时期<br />
在这方面,赵恒能理解雍正。<br />
不为其他,就为证明自己!<br />
而且……搞祥瑞是很劳民的。<br />
乾隆这点做的有道理。<br />
……<br />
大清·乾隆时期<br />
屁股还没坐稳,乾隆就看到这一幕。<br />
说来他都脑瓜子疼。<br />
不知道他阿玛在想什么。<br />
总喜欢跟人证明什么?<br />
您是天子啊!<br />
是,祥瑞当然是对篡位传闻的一种变相的回应,毕竟如果是篡位的,上天能支持我吗?<br />
可是天下人又不都是傻子,搞这一套太小儿科,太可笑!<br />
反而会让人觉得暴露了心虚本质。<br />
“跟他们证明不着。”<br />
……<br />
【当然,赶道士,禁祥瑞,这些还都是小举动。更大的举措,还在后边。】<br />
【雍正十三年十月八日,乾隆发出了一道谕旨,震动天下。】<br />
【“允禩、允禟等孽由自作,得罪已死,其子孙仍是天潢支派,若俱屏弃宗牒之外,与庶民无异。当初办理此事诸王大臣再三固请,实非我皇考本意。其作何处理之处,着诸王满汉文武大臣各抒已见,确议具奏。”】<br />
【因为八王爷允禩曾积极争夺储位。九王爷允禟是允禩最得力的助手。】<br />
【雍正登基后,这两个人处处和雍正对着干,所以后来雍正给他们改名叫“阿其那”和“塞思黑”,意思猪和狗,把他们关起来秘密处死,这样还不解恨,后来又干脆把他们的子孙后代开除宗籍,不承认他们是皇族。】<br />
【乾隆这道谕旨的意思就是说,允禩等人,虽有罪但已死,他们的子孙毕竟是爱新觉罗家族的血。如果开除于宗籍之外,与普通百姓一样,实在不妥。】<br />
【而当初之所以这么处理是因为办理这件事的大臣们使坏,不是我爹本意。】<br />
【现在,就这件事到底如何处理为,请大家拿出一个方案给我。】<br />
……<br />
大唐·高宗时期<br />
李治第一个反应是雍正不够狠。<br />
第二个反应是雍正太狠了。<br />
不够狠,不斩尽杀绝。<br />
太狠了,继位是正常继位,只诛首恶就够了。<br />
“确实有些感情用事。”<br />
说完雍正,李治坐直身体正视乾隆。<br />
“这个人……”<br />
怎么说呢,跟他见过的一切皇帝都不一样。<br />
或者说……其手段光明正大的不像三国以后的皇帝。<br />
反而有几分汉家天子模样。<br />
“拉拢满人贵族。”<br />
长孙无忌一句点透。<br />
李治下意识的点点头。<br />
这才是乾隆真正的目的,自己即位年轻,满朝老臣。<br />
他也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稳住被他爹伤透心的满人贵族。<br />
毕竟,皇权稳固的基础是皇家。<br />
一方面解除恩怨,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以后有利于统治、赢得同族之心,顺便给自己留个好的名声。<br />
“好聪明的手段。”<br />
……<br />
【不久后,乾隆又进行了第三项大的政策调整,这就是废除了雍正的“奏开垦”政策。】<br />
【奏开垦,是雍正鼓励各省百姓开荒种地,增加粮食产量。】<br />
【他规定,以各地开荒亩数做为衡量地方官的政绩指标,就是说,哪个省开垦的荒地多,就升哪个省的官。】<br />
【有王安石与张居正的前例,结果可想而知。】<br />
【为了拼政绩,各地官员纷纷虚报开荒数字,本来只开了一千亩,他们报上去一万亩。】<br />
【结果他们升官发财拍拍屁股走人了,但留下的乱摊子却要百姓负担。】<br />
【新开出土地,就要纳税。】<br />
【本来有一千亩,却要纳一万亩的税,百姓受得了吗。】<br />
【乾隆当皇子的时候就听到人们对此议论纷纷,所以他即位后马上下诏,“凡造报开垦亩数,务必详加查核,不得丝毫假饰。”】<br />
【就是说,对以前捏报的数字,你给我一一核实,把水份挤掉,减轻老百姓的负担。】<br />
……<br />
季汉。<br />
刘备现在是一脸疑惑和迷茫啊。<br />
听完诸葛亮的解释,他心里就一个想法。<br />
这种孩子怎么教出来的?<br />
“贵族、百姓,全都笼络了一遍。”<br />
“就差汉人士绅了。”<br />
虽然做法很打他父亲的脸,但全都是利于集权之举。<br />
“天才啊……”<br />
当皇帝的天才。<br />
有的人一上手你就知道适不适合干这行。<br />
不可否认雍正的眼界又远又高。<br />
但问题是他太急了,当然,也有年龄问题。<br />
而急就会出错。<br />
雍正的种种政策都好、都对,但也把能得罪的人都得罪了一遍。<br />
这个时候新皇帝怎么做?<br />
傻的就是继续推动政策,继续搞对立。<br />
平常的就是先按兵不动,观察一下情况,但时间越久对皇帝越不利。<br />
聪明的就像乾隆这样。<br />
先孝顺一波,然后立马切割、拉拢。<br />
至于后面是不是继续做这事,先不谈。<br />
先把态度拿出来。<br />
简单说,就是装怂。<br />
然后你就发现,历史上那些能把大臣玩的欲仙欲死的皇帝,都是先装怂。<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