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我们永远缺失了一部分记忆
<p> 第734章 我们永远缺失了一部分记忆<br />
大秦。<br />
嬴政平静的看着天幕。<br />
他慢慢的抬起双手。<br />
左手横放右手竖放。<br />
两手指尖相抵。<br />
竖起的右手上下升起。<br />
横放的左手随着右手运动水平波浪起伏。<br />
手与手臂像杠杆一样联动起来。<br />
“这是什么?”<br />
“不需要人力就可以自主运动。”<br />
“你们不要说是什么天工之物。”<br />
“寡人不信。”<br />
那五人看着一脸肃穆却动作略显滑稽的皇帝,本应发笑的。<br />
但他们笑不出来……<br />
萧何现在就一个想法,他看了看身边的其余四人,对还在联动手臂的嬴政轻声道:<br />
“陛下……六国还要封吗?”<br />
嬴政停止手臂运动,缓缓放下。<br />
面色沉着,看向刘邦。<br />
“刘邦,你觉得呢。”<br />
被硬拉回来的刘邦只觉得这破事乃公不想觉得!<br />
他只想站起了指着嬴政鼻子大骂道!<br />
乃公现在又尔母婢的不是皇帝!<br />
你又拿乃公在火上烤!<br />
刘邦双手叠放,伏身叩首道:<br />
“燃眉之火,不可不救。”<br />
“且我大秦百工盛行,未必不能因循而成器。”<br />
“不可因千年之虑而束今日手脚。”<br />
嬴政波澜不惊的看了一眼刘邦,摆了摆手。<br />
“去做事吧。”<br />
刘邦死命按下将要翘起的嘴角,行礼告退。<br />
……<br />
大汉。<br />
刘盈与小刘恒刚迈进长华殿的宫门。<br />
就听见从殿内传来一阵阵的鬼哭狼嚎!<br />
“真是太神奇了!”<br />
“乃公当初要是有这东西还砍他母婢狗白蛇啊!”<br />
“直接就赤帝下凡!”<br />
“谁看着不纳头便拜啊!”<br />
“那项籍也得!唔!”<br />
正手舞足蹈滔滔不绝的刘邦被吕雉一把捂住嘴巴。<br />
既有熟透了的风情万种,又有清水芙蓉的容貌。<br />
吕雉微微一笑,吐气贴耳道:<br />
“再让朕听到你提项籍。”<br />
“半夜阉了你!”<br />
正沉迷女色的刘邦瞬间清醒了。<br />
他握住捂着自己嘴的滑嫩小手,义正言辞道<br />
“娥姁说的什么话?我不听懂。”<br />
“我从来不认识姓项的人。”<br />
吕雉轻哼一声。<br />
“这什么蒸汽机,你怎么看?”<br />
刘邦抬眼瞥向门外,看到一大一小两个崽子迈步而来,不置可否道:<br />
“怎么看?乃公想躺着看。”<br />
“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谁能说的清?”<br />
“清朝挨打是挨定了。”<br />
“朕除了替民生多坚难过一些,其余什么也做不了不是吗?”<br />
吕雉抿了抿嘴角,不情不愿道:<br />
“你确实心狠。”<br />
刘邦一把搂住吕雉,看着两个儿子行礼,摆了摆手让他们自己找地方坐,无所谓道:<br />
“什么心狠不心狠的。”<br />
“只是做好该做的事罢了。”<br />
“把天幕上的这些东西记下来,乃公就不信偌大的天下复刻不出来这玩意儿。”<br />
“就算乃公看不到,乃公的后人总能看到。”<br />
刘邦搂住吕雉坐会榻上,双脚往案几上一放。<br />
“急个屁啊。”<br />
……<br />
“当然急了!”<br />
刘彻叉着腰来回踱步着。<br />
卫子夫、小刘据、霍去病三人看着在殿内不停转圈走的刘彻,脑海中下意识浮现着大逆不道的想法。<br />
他/阿父/陛下好像转圈拉磨的驴。<br />
“武器装备是威圧天下的根本!”<br />
“这期间的人力物力数不胜数!耗费钱财更是无法言说!”<br />
“但你们看看!”<br />
刘彻一手叉腰一手指天。<br />
“这东西它自己就能动啊!”<br />
“自己就能动!”<br />
“这是不是说一天十二时辰它都不用休息?”<br />
“这要是用来锻造兵器是不是就能源源不断?!”<br />
卫子夫听不懂,但觉得有些过于夸张了。<br />
小刘据半懂不懂,只是好奇这东西真能十二个时辰不断运作吗?<br />
霍去病勉强跟上刘彻的想法。<br />
“不止……若是这种械物可以用来锻造兵器,也就能锻造农具……”<br />
刘彻一挥手,忍着不耐烦的情绪打断霍去病的话。<br />
“不是!”<br />
“子胥,你的想法还是在耕田上面转悠。”<br />
刘彻按耐不住,继续转圈圈。<br />
“工业……你莫要忘了李世民得到的东西!”<br />
“乾隆盛世的描述还没过呢!”<br />
“工业……工业……”<br />
刘彻突然站定脚步。<br />
“百工?”<br />
“既有百家争鸣……不如朕也来个百工争鸣……”<br />
“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吧?”<br />
……<br />
大清·乾隆时期<br />
哒哒声随着手指敲打案几响遍暖阁。<br />
乾隆闭目不语。<br />
永琰一动不动。<br />
“多事之秋啊……”<br />
乾隆突然感叹一声。<br />
心中的疑惑也被解释了大半。<br />
他知道自己极端自负。<br />
但他不觉得这有什么错。<br />
恰恰相反,他觉得这是好事。<br />
毕竟他的一举一动都想着要为后世万代树榜样。<br />
所以一贯瞄准那些事关全局的最艰巨、最棘手的问题,主打不给后代子孙留麻烦。<br />
像是《贰臣传》这种调整对明末清初人物评价就属此类。<br />
毕竟这种直接违反祖宗定评的大事,后世子孙没有魄力、没有能力去办,承担此责任非他莫属。<br />
换言之,他信不过后面的皇帝。<br />
“八国联军……武器装备……工业时代……”<br />
乾隆从结果倒推,再结合天幕里的话,基本锁定了自己就是那个“胜负手”<br />
这一步下对了,可能就不会有什么八国联军。<br />
但问题是,这一步下不下呢?<br />
乾隆还是在犹豫。<br />
毕竟在他心里,海外诸国的威胁不算最大的。<br />
再看看吧,再看看。<br />
……<br />
【乾隆四十二年(1777)十月】<br />
【江西巡抚海成又报上来了一份跟“文字狱”有关的奏章。】<br />
【江西新昌有个举人叫王锡侯,根据《康熙字典》编了一部新的字典——《字贯》】<br />
【县令认为他擅自修订《康熙字典》属于大逆不道,从而上报。】<br />
【但海成把《字贯》拿过来一看,发现就是一本纯粹的字典。】<br />
【他给皇帝写了一份报告,说王锡侯只能算是“狂妄”,还算不上大逆不道,因此建议革去王锡侯的举人头衔,然后审理。】<br />
【同时,他还将《字贯》一并上呈。】<br />
……<br />
天幕上。<br />
白发苍苍的老皇帝戴着眼镜。<br />
他披着明黄褂子,盘腿坐在暖炕上,就着案几上的灯火,一字一句翻阅手里的书籍。<br />
一本本同样封皮的书籍散落在他身边。<br />
……<br />
【《字贯》总共有四十本,厚厚的一摞,全是枯燥乏味的文字注释。】<br />
【已经六十七岁高龄的乾隆在日理万机下,竟然真的打开仔细查阅,看看里边有没有违禁用语。】<br />
【他先读完序文,内容与海成奏章介绍的一样,后边就是字典正文,没什么可看的了。】<br />
【但在字典正文和序言之间,夹了一篇“凡例”】<br />
【这是所有字典都会有的,相当于查阅说明,是纯技术性的东西,告诉读者这个字典有多少部、字词按照什么规则排列等。】<br />
【海成审查的时候直接跳过去没看了。】<br />
【但乾隆连这页也不放过,仔细读了,果然找出了问题。】<br />
……<br />
天幕上。<br />
乾隆直勾勾的盯着书籍中的几字。<br />
『玄烨』『胤禛』『弘历』<br />
……北齐·文宣时期<br />
高洋一开始没反应过来,又看了一遍,反应过来了……<br />
他嘴角抽搐着,语气莫名道:<br />
“不是吧……”<br />
“这也行?”<br />
“你有病吧?”<br />
“吃饱了撑的吧!”<br />
李祖娥不明所以。<br />
高洋将手中的牛乳一饮而尽,抹了抹嘴给李祖娥讲解着。<br />
……<br />
【在这份“凡例”中,王锡侯告诉读者,由于本朝皇帝的名字分别是“玄烨”“胤禛”“弘历”,所以遇到这些字都需要“避讳”,少写一笔或者改成读音、字形类似的字。】<br />
【读者在本书中看到类似的不通顺的地方,需要自己加以注意。】<br />
【就是这么一条说明,王锡侯在提醒读者要避讳的时候,把玄烨、弘历等字正常写了一遍,自身却没有“避讳”。】<br />
【乾隆勃然大怒,立刻批示将王锡侯押送进京,交刑部严审治罪。】<br />
【同时下明旨严厉斥责海成玩忽职守,又下令将海成革职、交部议罪。】<br />
【审议的结果,刑部建议将王锡侯凌迟处死,家产没收,几个儿子统统处斩,其他近亲属各自处以重刑。海成斩首。】<br />
【乾隆下令“宽大处理”,王锡侯凌迟处死改为斩首,几个儿子改为斩监候、秋后处决,近亲属免罪。海成斩立决改斩监候。】<br />
……<br />
曹魏·(魏国统一时间线)<br />
曹操擦了擦嘴角的酒渍,又倒了杯酒。<br />
“明白了吗。”<br />
曹丕站在曹操身后,小曹叡坐在曹操身边,舔了舔小杯子里的酒。<br />
扭曲着脸推开酒杯,吐着舌头道:<br />
“这老皇帝是在杀鸡儆猴。”<br />
“他要天下官员都必须挨个扣字眼。”<br />
小曹叡擦了擦舌头,又吐槽道:<br />
“这人真是有病。”<br />
“按天幕说的,他应该知道海外诸国在做什么,但他就是不管。”<br />
“盯着这些东西搞个什么劲儿。”<br />
曹操看了他一眼,轻笑道:<br />
“你还没坐上那个位置。”<br />
“等你坐上就明白了。”<br />
……<br />
{就是这个时候,文字狱跟他妈疯了一样席卷天下,覆盖士人与平民。}<br />
{其实官员也知道文字狱这种事情实在是有点伤天害理。所以,只要不是真的发现赤裸裸的反清文字,相当部分官员不愿意搞得太过分,无非不拿文字狱来邀功请赏罢了。}<br />
{但王锡侯被处斩这事真的让官场震惊了,大家不震惊文字狱,毕竟这是乾隆的常规套路。}<br />
{但是江西巡抚因为一个不小心转眼就被免职下狱,几乎给问斩了,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br />
{以前无非是查出禁书有奖,没查出来也没啥。}<br />
{但现在乾隆明摆着告诉天下百官,你如果不走极端,稍微有一点不注意,随时就可能从高官厚禄沦为阶下囚,甚至掉脑袋。}<br />
{想想吧,这老头连厚厚的四十本字典的“凡例”都会仔细审阅,谁后脊梁不冒寒气啊。}<br />
{是啊,所以乾隆想要通过王锡侯案达到的效果,完成了。}<br />
{在这种恐惧的支配下,地方上大大小小的官员们被驱动起来。}<br />
{他们放下手头一切工作,疯狂查抄民间一切文字,日夜不停亲自阅读这些书籍的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给自己带来灾难的文字问题。}<br />
{真讽刺啊。}<br />
{这点精神头,全用在对付百姓身上了。}<br />
……<br />
【从王锡侯《字贯》案开始,文字狱大案的数量开始直线上升。】<br />
【数不清的图书被源源不断地送往北京,位于紫禁城武英殿前的字纸炉不分昼夜地燃烧。】<br />
【在军机要员的监督下,这些图书全部化为灰烬,与其一同消失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诸多记忆。】<br />
【而与此同时,在欧洲,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等思想启蒙书籍正在大力印刷销售。】<br />
【瓦特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将他的改良型蒸汽机批量化生产销往全国各地。】<br />
【法国人齐弗瑞则正在试图将改良型蒸汽机用于水上运输,世界上第一艘蒸汽驱动的轮船已经开始在里昂的颂恩河上实验。】<br />
【工业革命加海上霸权的时代正在开启。】<br />
【整个欧洲社会,都在为此而疯狂。】<br />
【而对这些事情,中国的精英们一无所知。】<br />
【他们在忙于创新查抄禁书的方法。】<br />
……<br />
大唐。<br />
李世民背负双手一言不发。<br />
李承乾看着沉思的阿耶,只觉得周身的气氛越来越压抑。<br />
“唉……”<br />
随着李世民的突然长叹,压抑的气氛随之不见。<br />
他拍了拍李承乾的肩膀,无奈道:<br />
“看来,朕是出不了长安了。”<br />
“那些仗,以后就由你来打好了。”<br />
李承乾一时没明白什么意思。<br />
李世民也没明说,只是说完之后就走出望云亭,冲身边的宦官道:<br />
“召集百官。”<br />
“太极殿议事。”<br />
……<br />
大宋·仁宗时期<br />
赵祯看着众臣,正色道:<br />
“朕打算效仿明成祖,派人下西洋。”<br />
众臣对视几眼。<br />
欧阳修率先垂范,行礼道:<br />
“陛下欲行教化与海外,臣等莫不尽心尽力。”<br />
一旁的武将们觑着眼看着这帮人。<br />
这么快就找好出师之名了?<br />
“唯有一点,这劳师之举若是被北辽所知,大举来犯又该如何是好。”<br />
赵祯犹豫了一下,试探道:<br />
“不是有百年和平吗?朕看辽国很信守承诺啊?”<br />
文臣武将俱都沉默了。<br />
赵祯看着众人不言,也明白自己有些幼稚了。<br />
“唉……从长计议吧。”<br />
……<br />
大明。<br />
“干他娘!”<br />
朱元璋一拍桌子,满脸怒色。<br />
“怎么海外诸国突然就弄什么工业时代了?!”<br />
“来个前因后果都没有!”<br />
“咱难道还能大海捞针不成!”<br />
马皇后轻轻抚着他后背,缓声道:<br />
“你先别急,急也没用。”<br />
“目前看来还得是两条腿走路。”<br />
朱元璋与朱标看向马皇后。<br />
马皇后竖起两根手指。<br />
“一是海禁,二是西域。”<br />
“海路陆路,双向出使海外。”<br />
“咱们大明对外实在一无所知,不能这样下去了。”<br />
朱元璋与朱标对视一眼,同声道:<br />
“百年之计。”<br />
……<br />
【浙江巡抚下令政府所有教职人员返回老家,深入亲戚朋友家中,宣传交出违禁图书的必要性,并且把缴书的成绩作为将来升官的依据。】<br />
【受此启发,各地官员也纷纷让下属深入穷乡僻壤、山村农户,挨家挨户搜查藏书。】<br />
【整个大清王朝几乎被翻了个底朝天。】<br />
【理所当然的,民间也跟着陷入了恐慌。】<br />
【家家户户都深知,藏有可能带有违禁文字的书籍随时会给自己带来杀身灭族之祸。】<br />
【不用等到官吏前来查抄,很多人就自己在家里先找一遍,把能找到的书籍不加区分一律烧毁,以免给自己带来灾难。】<br />
……<br />
大汉·文帝时期<br />
刘恒闭上眼睛,强压着怒火。<br />
六国文化为何在咸阳宫被付之一炬后就烟消云散了?<br />
就是因为秦始皇禁六国史书!<br />
民间惶恐!<br />
“乾隆毁掉的,不仅是违禁思想。”<br />
刘恒睁开双目,森然道:<br />
“而是思想文化本身。”<br />
……<br />
【根据历史学家的估计,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官方共销毁了大约十五万册图书。】<br />
【而民间因为恐慌而自行销毁的图书数量则完全不可估计。】<br />
【此外,在被销毁的书单中,还有明代大量的军事书籍。】<br />
【因为这类书籍里边关于汉族和少数民族作战的记载实在是太多了,很容易就可以找到文字犯忌讳的地方。】<br />
【满洲人警惕汉人利用这些兵法和科技,清朝的时候,民间练武都只许练拳脚不准练兵器,各种兵书自然也需要加以禁绝。】<br />
【兵法之类的东西烧了也就烧了,问题是军事书籍中间还有许多军事科技的记载,也随之消失。】<br />
……<br />
大宋。<br />
“砰!”<br />
赵匡胤面无表情的捶翻手边石桌。<br />
这些都只是明面上的损失,真正的损失是潜在的!<br />
军事科技不仅是用来打仗,它也是一个国家科技知识的重要载体!<br />
历史上诸多重要的技术进步都来自军事领域!<br />
军事科技的失传,对一个国家的文明进步同样也是巨大的损失!<br />
这是传承!<br />
是南北朝与五代十国都没达成的毁灭!<br />
“战争在思想文化领域延伸,以军事暴力为后盾向思想文化开刀。”<br />
赵匡胤怒气难遏!<br />
“其根本目标就是消灭因战争所带来的合法性质疑!”<br />
“你可真是……”<br />
赵匡胤突然灵光一现,下半句话怎么也没说出口。<br />
因为他突然发现,除了汉朝以外。<br />
历朝历代对前朝都是这么做的。<br />
只是没做的像乾隆那么绝罢了。<br />
……<br />
【消灭记忆的工作做得很细,连地方志也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和重新编辑。】<br />
【乾隆亲自审查过新编的地方志,确保关于入关屠杀等各种对清朝不利的记录都被删除得干干净净。】<br />
【参加过抗清斗争或者卷入过“文字狱”的文人言行也不准出现在地方志中。】<br />
【明朝编写的大批地方志于是失传。】<br />
【由于我们已经看不到这些文献,也就不知道我们今天对明朝的认识有哪些缺失。】<br />
【就好像一个失去某些记忆的人。】<br />
【他当然不会知道自己到底忘记了什么。】<br />
元宵节快乐!<br />
根据自古以来的习俗,元宵节当然是要去热闹的地方玩了!<br />
拜托,古代这天都不宵禁的。<br />
别在家里待着了!<br />
快出去玩!<br />
(本章完)</p>
大秦。<br />
嬴政平静的看着天幕。<br />
他慢慢的抬起双手。<br />
左手横放右手竖放。<br />
两手指尖相抵。<br />
竖起的右手上下升起。<br />
横放的左手随着右手运动水平波浪起伏。<br />
手与手臂像杠杆一样联动起来。<br />
“这是什么?”<br />
“不需要人力就可以自主运动。”<br />
“你们不要说是什么天工之物。”<br />
“寡人不信。”<br />
那五人看着一脸肃穆却动作略显滑稽的皇帝,本应发笑的。<br />
但他们笑不出来……<br />
萧何现在就一个想法,他看了看身边的其余四人,对还在联动手臂的嬴政轻声道:<br />
“陛下……六国还要封吗?”<br />
嬴政停止手臂运动,缓缓放下。<br />
面色沉着,看向刘邦。<br />
“刘邦,你觉得呢。”<br />
被硬拉回来的刘邦只觉得这破事乃公不想觉得!<br />
他只想站起了指着嬴政鼻子大骂道!<br />
乃公现在又尔母婢的不是皇帝!<br />
你又拿乃公在火上烤!<br />
刘邦双手叠放,伏身叩首道:<br />
“燃眉之火,不可不救。”<br />
“且我大秦百工盛行,未必不能因循而成器。”<br />
“不可因千年之虑而束今日手脚。”<br />
嬴政波澜不惊的看了一眼刘邦,摆了摆手。<br />
“去做事吧。”<br />
刘邦死命按下将要翘起的嘴角,行礼告退。<br />
……<br />
大汉。<br />
刘盈与小刘恒刚迈进长华殿的宫门。<br />
就听见从殿内传来一阵阵的鬼哭狼嚎!<br />
“真是太神奇了!”<br />
“乃公当初要是有这东西还砍他母婢狗白蛇啊!”<br />
“直接就赤帝下凡!”<br />
“谁看着不纳头便拜啊!”<br />
“那项籍也得!唔!”<br />
正手舞足蹈滔滔不绝的刘邦被吕雉一把捂住嘴巴。<br />
既有熟透了的风情万种,又有清水芙蓉的容貌。<br />
吕雉微微一笑,吐气贴耳道:<br />
“再让朕听到你提项籍。”<br />
“半夜阉了你!”<br />
正沉迷女色的刘邦瞬间清醒了。<br />
他握住捂着自己嘴的滑嫩小手,义正言辞道<br />
“娥姁说的什么话?我不听懂。”<br />
“我从来不认识姓项的人。”<br />
吕雉轻哼一声。<br />
“这什么蒸汽机,你怎么看?”<br />
刘邦抬眼瞥向门外,看到一大一小两个崽子迈步而来,不置可否道:<br />
“怎么看?乃公想躺着看。”<br />
“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谁能说的清?”<br />
“清朝挨打是挨定了。”<br />
“朕除了替民生多坚难过一些,其余什么也做不了不是吗?”<br />
吕雉抿了抿嘴角,不情不愿道:<br />
“你确实心狠。”<br />
刘邦一把搂住吕雉,看着两个儿子行礼,摆了摆手让他们自己找地方坐,无所谓道:<br />
“什么心狠不心狠的。”<br />
“只是做好该做的事罢了。”<br />
“把天幕上的这些东西记下来,乃公就不信偌大的天下复刻不出来这玩意儿。”<br />
“就算乃公看不到,乃公的后人总能看到。”<br />
刘邦搂住吕雉坐会榻上,双脚往案几上一放。<br />
“急个屁啊。”<br />
……<br />
“当然急了!”<br />
刘彻叉着腰来回踱步着。<br />
卫子夫、小刘据、霍去病三人看着在殿内不停转圈走的刘彻,脑海中下意识浮现着大逆不道的想法。<br />
他/阿父/陛下好像转圈拉磨的驴。<br />
“武器装备是威圧天下的根本!”<br />
“这期间的人力物力数不胜数!耗费钱财更是无法言说!”<br />
“但你们看看!”<br />
刘彻一手叉腰一手指天。<br />
“这东西它自己就能动啊!”<br />
“自己就能动!”<br />
“这是不是说一天十二时辰它都不用休息?”<br />
“这要是用来锻造兵器是不是就能源源不断?!”<br />
卫子夫听不懂,但觉得有些过于夸张了。<br />
小刘据半懂不懂,只是好奇这东西真能十二个时辰不断运作吗?<br />
霍去病勉强跟上刘彻的想法。<br />
“不止……若是这种械物可以用来锻造兵器,也就能锻造农具……”<br />
刘彻一挥手,忍着不耐烦的情绪打断霍去病的话。<br />
“不是!”<br />
“子胥,你的想法还是在耕田上面转悠。”<br />
刘彻按耐不住,继续转圈圈。<br />
“工业……你莫要忘了李世民得到的东西!”<br />
“乾隆盛世的描述还没过呢!”<br />
“工业……工业……”<br />
刘彻突然站定脚步。<br />
“百工?”<br />
“既有百家争鸣……不如朕也来个百工争鸣……”<br />
“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吧?”<br />
……<br />
大清·乾隆时期<br />
哒哒声随着手指敲打案几响遍暖阁。<br />
乾隆闭目不语。<br />
永琰一动不动。<br />
“多事之秋啊……”<br />
乾隆突然感叹一声。<br />
心中的疑惑也被解释了大半。<br />
他知道自己极端自负。<br />
但他不觉得这有什么错。<br />
恰恰相反,他觉得这是好事。<br />
毕竟他的一举一动都想着要为后世万代树榜样。<br />
所以一贯瞄准那些事关全局的最艰巨、最棘手的问题,主打不给后代子孙留麻烦。<br />
像是《贰臣传》这种调整对明末清初人物评价就属此类。<br />
毕竟这种直接违反祖宗定评的大事,后世子孙没有魄力、没有能力去办,承担此责任非他莫属。<br />
换言之,他信不过后面的皇帝。<br />
“八国联军……武器装备……工业时代……”<br />
乾隆从结果倒推,再结合天幕里的话,基本锁定了自己就是那个“胜负手”<br />
这一步下对了,可能就不会有什么八国联军。<br />
但问题是,这一步下不下呢?<br />
乾隆还是在犹豫。<br />
毕竟在他心里,海外诸国的威胁不算最大的。<br />
再看看吧,再看看。<br />
……<br />
【乾隆四十二年(1777)十月】<br />
【江西巡抚海成又报上来了一份跟“文字狱”有关的奏章。】<br />
【江西新昌有个举人叫王锡侯,根据《康熙字典》编了一部新的字典——《字贯》】<br />
【县令认为他擅自修订《康熙字典》属于大逆不道,从而上报。】<br />
【但海成把《字贯》拿过来一看,发现就是一本纯粹的字典。】<br />
【他给皇帝写了一份报告,说王锡侯只能算是“狂妄”,还算不上大逆不道,因此建议革去王锡侯的举人头衔,然后审理。】<br />
【同时,他还将《字贯》一并上呈。】<br />
……<br />
天幕上。<br />
白发苍苍的老皇帝戴着眼镜。<br />
他披着明黄褂子,盘腿坐在暖炕上,就着案几上的灯火,一字一句翻阅手里的书籍。<br />
一本本同样封皮的书籍散落在他身边。<br />
……<br />
【《字贯》总共有四十本,厚厚的一摞,全是枯燥乏味的文字注释。】<br />
【已经六十七岁高龄的乾隆在日理万机下,竟然真的打开仔细查阅,看看里边有没有违禁用语。】<br />
【他先读完序文,内容与海成奏章介绍的一样,后边就是字典正文,没什么可看的了。】<br />
【但在字典正文和序言之间,夹了一篇“凡例”】<br />
【这是所有字典都会有的,相当于查阅说明,是纯技术性的东西,告诉读者这个字典有多少部、字词按照什么规则排列等。】<br />
【海成审查的时候直接跳过去没看了。】<br />
【但乾隆连这页也不放过,仔细读了,果然找出了问题。】<br />
……<br />
天幕上。<br />
乾隆直勾勾的盯着书籍中的几字。<br />
『玄烨』『胤禛』『弘历』<br />
……北齐·文宣时期<br />
高洋一开始没反应过来,又看了一遍,反应过来了……<br />
他嘴角抽搐着,语气莫名道:<br />
“不是吧……”<br />
“这也行?”<br />
“你有病吧?”<br />
“吃饱了撑的吧!”<br />
李祖娥不明所以。<br />
高洋将手中的牛乳一饮而尽,抹了抹嘴给李祖娥讲解着。<br />
……<br />
【在这份“凡例”中,王锡侯告诉读者,由于本朝皇帝的名字分别是“玄烨”“胤禛”“弘历”,所以遇到这些字都需要“避讳”,少写一笔或者改成读音、字形类似的字。】<br />
【读者在本书中看到类似的不通顺的地方,需要自己加以注意。】<br />
【就是这么一条说明,王锡侯在提醒读者要避讳的时候,把玄烨、弘历等字正常写了一遍,自身却没有“避讳”。】<br />
【乾隆勃然大怒,立刻批示将王锡侯押送进京,交刑部严审治罪。】<br />
【同时下明旨严厉斥责海成玩忽职守,又下令将海成革职、交部议罪。】<br />
【审议的结果,刑部建议将王锡侯凌迟处死,家产没收,几个儿子统统处斩,其他近亲属各自处以重刑。海成斩首。】<br />
【乾隆下令“宽大处理”,王锡侯凌迟处死改为斩首,几个儿子改为斩监候、秋后处决,近亲属免罪。海成斩立决改斩监候。】<br />
……<br />
曹魏·(魏国统一时间线)<br />
曹操擦了擦嘴角的酒渍,又倒了杯酒。<br />
“明白了吗。”<br />
曹丕站在曹操身后,小曹叡坐在曹操身边,舔了舔小杯子里的酒。<br />
扭曲着脸推开酒杯,吐着舌头道:<br />
“这老皇帝是在杀鸡儆猴。”<br />
“他要天下官员都必须挨个扣字眼。”<br />
小曹叡擦了擦舌头,又吐槽道:<br />
“这人真是有病。”<br />
“按天幕说的,他应该知道海外诸国在做什么,但他就是不管。”<br />
“盯着这些东西搞个什么劲儿。”<br />
曹操看了他一眼,轻笑道:<br />
“你还没坐上那个位置。”<br />
“等你坐上就明白了。”<br />
……<br />
{就是这个时候,文字狱跟他妈疯了一样席卷天下,覆盖士人与平民。}<br />
{其实官员也知道文字狱这种事情实在是有点伤天害理。所以,只要不是真的发现赤裸裸的反清文字,相当部分官员不愿意搞得太过分,无非不拿文字狱来邀功请赏罢了。}<br />
{但王锡侯被处斩这事真的让官场震惊了,大家不震惊文字狱,毕竟这是乾隆的常规套路。}<br />
{但是江西巡抚因为一个不小心转眼就被免职下狱,几乎给问斩了,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br />
{以前无非是查出禁书有奖,没查出来也没啥。}<br />
{但现在乾隆明摆着告诉天下百官,你如果不走极端,稍微有一点不注意,随时就可能从高官厚禄沦为阶下囚,甚至掉脑袋。}<br />
{想想吧,这老头连厚厚的四十本字典的“凡例”都会仔细审阅,谁后脊梁不冒寒气啊。}<br />
{是啊,所以乾隆想要通过王锡侯案达到的效果,完成了。}<br />
{在这种恐惧的支配下,地方上大大小小的官员们被驱动起来。}<br />
{他们放下手头一切工作,疯狂查抄民间一切文字,日夜不停亲自阅读这些书籍的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给自己带来灾难的文字问题。}<br />
{真讽刺啊。}<br />
{这点精神头,全用在对付百姓身上了。}<br />
……<br />
【从王锡侯《字贯》案开始,文字狱大案的数量开始直线上升。】<br />
【数不清的图书被源源不断地送往北京,位于紫禁城武英殿前的字纸炉不分昼夜地燃烧。】<br />
【在军机要员的监督下,这些图书全部化为灰烬,与其一同消失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诸多记忆。】<br />
【而与此同时,在欧洲,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等思想启蒙书籍正在大力印刷销售。】<br />
【瓦特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将他的改良型蒸汽机批量化生产销往全国各地。】<br />
【法国人齐弗瑞则正在试图将改良型蒸汽机用于水上运输,世界上第一艘蒸汽驱动的轮船已经开始在里昂的颂恩河上实验。】<br />
【工业革命加海上霸权的时代正在开启。】<br />
【整个欧洲社会,都在为此而疯狂。】<br />
【而对这些事情,中国的精英们一无所知。】<br />
【他们在忙于创新查抄禁书的方法。】<br />
……<br />
大唐。<br />
李世民背负双手一言不发。<br />
李承乾看着沉思的阿耶,只觉得周身的气氛越来越压抑。<br />
“唉……”<br />
随着李世民的突然长叹,压抑的气氛随之不见。<br />
他拍了拍李承乾的肩膀,无奈道:<br />
“看来,朕是出不了长安了。”<br />
“那些仗,以后就由你来打好了。”<br />
李承乾一时没明白什么意思。<br />
李世民也没明说,只是说完之后就走出望云亭,冲身边的宦官道:<br />
“召集百官。”<br />
“太极殿议事。”<br />
……<br />
大宋·仁宗时期<br />
赵祯看着众臣,正色道:<br />
“朕打算效仿明成祖,派人下西洋。”<br />
众臣对视几眼。<br />
欧阳修率先垂范,行礼道:<br />
“陛下欲行教化与海外,臣等莫不尽心尽力。”<br />
一旁的武将们觑着眼看着这帮人。<br />
这么快就找好出师之名了?<br />
“唯有一点,这劳师之举若是被北辽所知,大举来犯又该如何是好。”<br />
赵祯犹豫了一下,试探道:<br />
“不是有百年和平吗?朕看辽国很信守承诺啊?”<br />
文臣武将俱都沉默了。<br />
赵祯看着众人不言,也明白自己有些幼稚了。<br />
“唉……从长计议吧。”<br />
……<br />
大明。<br />
“干他娘!”<br />
朱元璋一拍桌子,满脸怒色。<br />
“怎么海外诸国突然就弄什么工业时代了?!”<br />
“来个前因后果都没有!”<br />
“咱难道还能大海捞针不成!”<br />
马皇后轻轻抚着他后背,缓声道:<br />
“你先别急,急也没用。”<br />
“目前看来还得是两条腿走路。”<br />
朱元璋与朱标看向马皇后。<br />
马皇后竖起两根手指。<br />
“一是海禁,二是西域。”<br />
“海路陆路,双向出使海外。”<br />
“咱们大明对外实在一无所知,不能这样下去了。”<br />
朱元璋与朱标对视一眼,同声道:<br />
“百年之计。”<br />
……<br />
【浙江巡抚下令政府所有教职人员返回老家,深入亲戚朋友家中,宣传交出违禁图书的必要性,并且把缴书的成绩作为将来升官的依据。】<br />
【受此启发,各地官员也纷纷让下属深入穷乡僻壤、山村农户,挨家挨户搜查藏书。】<br />
【整个大清王朝几乎被翻了个底朝天。】<br />
【理所当然的,民间也跟着陷入了恐慌。】<br />
【家家户户都深知,藏有可能带有违禁文字的书籍随时会给自己带来杀身灭族之祸。】<br />
【不用等到官吏前来查抄,很多人就自己在家里先找一遍,把能找到的书籍不加区分一律烧毁,以免给自己带来灾难。】<br />
……<br />
大汉·文帝时期<br />
刘恒闭上眼睛,强压着怒火。<br />
六国文化为何在咸阳宫被付之一炬后就烟消云散了?<br />
就是因为秦始皇禁六国史书!<br />
民间惶恐!<br />
“乾隆毁掉的,不仅是违禁思想。”<br />
刘恒睁开双目,森然道:<br />
“而是思想文化本身。”<br />
……<br />
【根据历史学家的估计,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官方共销毁了大约十五万册图书。】<br />
【而民间因为恐慌而自行销毁的图书数量则完全不可估计。】<br />
【此外,在被销毁的书单中,还有明代大量的军事书籍。】<br />
【因为这类书籍里边关于汉族和少数民族作战的记载实在是太多了,很容易就可以找到文字犯忌讳的地方。】<br />
【满洲人警惕汉人利用这些兵法和科技,清朝的时候,民间练武都只许练拳脚不准练兵器,各种兵书自然也需要加以禁绝。】<br />
【兵法之类的东西烧了也就烧了,问题是军事书籍中间还有许多军事科技的记载,也随之消失。】<br />
……<br />
大宋。<br />
“砰!”<br />
赵匡胤面无表情的捶翻手边石桌。<br />
这些都只是明面上的损失,真正的损失是潜在的!<br />
军事科技不仅是用来打仗,它也是一个国家科技知识的重要载体!<br />
历史上诸多重要的技术进步都来自军事领域!<br />
军事科技的失传,对一个国家的文明进步同样也是巨大的损失!<br />
这是传承!<br />
是南北朝与五代十国都没达成的毁灭!<br />
“战争在思想文化领域延伸,以军事暴力为后盾向思想文化开刀。”<br />
赵匡胤怒气难遏!<br />
“其根本目标就是消灭因战争所带来的合法性质疑!”<br />
“你可真是……”<br />
赵匡胤突然灵光一现,下半句话怎么也没说出口。<br />
因为他突然发现,除了汉朝以外。<br />
历朝历代对前朝都是这么做的。<br />
只是没做的像乾隆那么绝罢了。<br />
……<br />
【消灭记忆的工作做得很细,连地方志也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和重新编辑。】<br />
【乾隆亲自审查过新编的地方志,确保关于入关屠杀等各种对清朝不利的记录都被删除得干干净净。】<br />
【参加过抗清斗争或者卷入过“文字狱”的文人言行也不准出现在地方志中。】<br />
【明朝编写的大批地方志于是失传。】<br />
【由于我们已经看不到这些文献,也就不知道我们今天对明朝的认识有哪些缺失。】<br />
【就好像一个失去某些记忆的人。】<br />
【他当然不会知道自己到底忘记了什么。】<br />
元宵节快乐!<br />
根据自古以来的习俗,元宵节当然是要去热闹的地方玩了!<br />
拜托,古代这天都不宵禁的。<br />
别在家里待着了!<br />
快出去玩!<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