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265章 防患于未然<br />
马蹄声远去,景朝神射手一击即走,果断、狠辣、决绝。<br />
陈迹回头看着城门楼上的箭孔,羽箭势大力沉,竟将城门楼上的木梁射劈了一条缝隙,而同样的崭新箭孔,城门楼上还有两个。<br />
景朝劝降,已不是第一次了。<br />
他转头看去,胡钧羡手里拿着劝降的绢布,默默望着远方景朝大营里。<br />
下一刻。<br />
胡钧羡将绢布扔进黑夜里,飘摇向远方:“若你是我,会不会开门献城?”<br />
陈迹不答,这不是他能回答的问题,也不该他来回答。<br />
胡钧羡见他不答,继续问道:“不献城,我胡某人以身殉国,自然可名垂千古,日后史官记载,定会说我胡某人忠义两全。献城,我胡某人被史官唾弃万年,身后固原百姓却可保全。换了你,你会怎么做?”<br />
陈迹沉默许久,仍不愿回答这个问题:“胡将军,我不过是陈家庶子,人微言轻,不如与周副总兵商议。”<br />
胡钧羡扶着墙垛,淡然道:“王道圣倒是没说错你,果然生了一副警惕性子,什么事都藏着掖着。你这种人,就该去京城那种石狮子都长着心眼的地方,不该留在边陲。”<br />
陈迹并不反驳。<br />
却听胡钧羡继续说道:“至于周游,他已经被我关在大牢里了。”<br />
陈迹微微一怔:“周副总兵所犯何事?”<br />
胡钧羡转身进了城门楼中,大马金刀的坐在椅子上,魁梧得像是一座山:“是我信错了他,这才使他有机会将粮秣付之一炬。”<br />
果然是周游假戏真做吗?<br />
陈迹迟疑问道:“周副总兵为何要反?”<br />
胡钧羡哂笑道:“我边军有一半甲士每日每夜都想反,他想反也不稀奇,不想反才稀奇。”<br />
陈迹愣住了,他没想到对方竟会这么说:“难不成胡将军也想反?”<br />
胡钧羡面无表情道:“这便不是你该关心的事了。”<br />
陈迹试探道:“胡将军,边军的粮食还能撑多久?”<br />
胡钧羡平静道:“把征来的骆驼杀了,再撑五日,把战马杀了,再多撑三日。”<br />
陈迹又问道:“援军何时能到?”<br />
胡钧羡道:“有可能二十日之内,也有可能永远都等不到。”<br />
陈迹陷入沉思,若这么看的话,不论胡钧羡开不开城门,固原都是要丢的。景朝只需再围固原十五日,届时边军连守城的力气都没了。<br />
此时,亲卫给两人端来茶水,胡钧羡拿起茶盏一饮而尽:“这几天离太子远些,景朝天策军入城,想必会第一时间缉拿所有边军将领和太子党羽,乔装成百姓或许能躲过一劫。言尽于此,也算是我对你老师有个交代。”<br />
说罢,他唤人拿来一份户籍文书:“这户籍文书可帮你掩人耳目,景朝天策军见了文书,只当你是普通固原百姓,不会多想。”<br />
陈迹心中一凛,胡钧羡要开门献城了,此番唤自己的前来,便是教自己如何躲过景朝大军的全城搜捕。<br />
可自己这里有四人,户籍文书却只有一份。<br />
他手里攥着户籍文书,起身告辞。<br />
正待他要退出城门楼离去,胡钧羡却忽然开口问道:“若是你老师王道圣在此,他会不会开门献城?”<br />
陈迹站在城门楼的门槛前回身,平静道:“老师如何抉择,我不知道……但我不会。”<br />
胡钧羡无声的审视着陈迹,陈迹回以目光,不避不让。<br />
十余息后,胡钧羡淡然道:“知道了,去吧。”<br />
待陈迹离开后,他起身来到墙垛边,满是老茧的手摩挲着更加粗糙的城墙砖石,长长叹息道:“固原啊固原……”<br />
……<br />
……<br />
陈迹纵马疾驰,十万火急。<br />
胡钧羡并未明说到底会不会开门献城,但陈迹心中隐隐有种感觉,对方会献城。<br />
若是到了那一刻,景朝是信守诺言不再屠城,还是遵循祖训屠城,谁也不敢确定。在此之前,陈迹还有事情要做。<br />
他伏低了身子穿行于固原的凌乱街道中,待回到龙门客栈门前,他翻身下马,拍了拍枣枣的脊背:“自己回马厩去吧。”<br />
说罢,枣枣叼着缰绳往后院走去,陈迹风尘仆仆的掀开门帘。<br />
刹那间,客栈正堂内所有人目光看来,宛如一束束光打在陈迹身上。<br />
他不动声色的打量周遭,却见这正堂里坐了一半羽林军,还有一半则是来买卖消息的固原豪强,众人皆面带忧虑。见是陈迹回来,先前从他这里买过消息的李姓汉子起身,焦急问道:“今日可有什么消息要卖?”<br />
又有一人站起身来:“可知景朝动向?边军作何打算?”<br />
“固原能再撑几日?”<br />
众人七嘴八舌的问着,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br />
李玄原本还想问问陈迹被边军带走之后发生了何事、胡钧羡意欲何为、边军是否还有粮食,可现在却是一句话都插不上。<br />
陈迹拨开聚上来的人,径直往柜台走去:“劳烦让一让,我和你们一样,什么都不知道。”<br />
他挤过人群,来到掌柜面前。<br />
掌柜一身黑布衫,依旧沉稳的提着毛笔记账,饶有兴致道:“客官若是此时卖些有用的消息,恐怕能赚上好大一笔银子。这些人病急乱求医,恐怕愿意拿全部身家,换一条活路。”<br />
陈迹摇摇头:“现在不是赚银子的时候,掌柜,我有事要找胡三爷,您知不知他身在何处?”<br />
掌柜笑了笑:“客官这是想找我买消息?”<br />
陈迹看他一眼:“是。”<br />
掌柜摇摇头:“胡三爷就在天字乙号客房里,客官自去找他便是。”<br />
陈迹微微一怔,转身往楼上跑去。<br />
掌柜看着他的背影,而后对小五使了个眼色:“你来柜台盯着。”<br />
说罢,他趁人不注意,弯腰掀开柜台下的木板,缩身钻进地下密道之中。<br />
天字乙号房门前,陈迹轻轻用指节敲门。<br />
门开,胡三爷打开一条门缝,见是陈迹,当即探出头查看走廊左右,确定无人后低声道:“进来说吧。”<br />
待房门重新合上,胡三爷好奇询问:“找我何事?”<br />
陈迹压低了声音说道:“先前胡三爷曾说,可助我买人参,不知是真是假?”<br />
胡三爷笑了笑:“自然是真的。”<br />
陈迹深吸一口气:“但我等不得四日以后了,胡三爷可否将时间提前,那批人参我明天就要。”<br />
“这么急?”胡三爷皱起眉头,心念电转:“景朝天策军要打来了?!”<br />
陈迹沉默片刻:“抱歉,我不能说。”<br />
胡三爷平静道:“如今这固原城里,也就只有这一件事可称之为十万火急。但能让固原明天就破城的只有一个人,胡钧羡。胡钧羡想开门献城,对也不对?”<br />
陈迹漫不经心道:“胡将军忠君爱国,想来不会这么做的。”<br />
胡三爷笑了笑:“我比你更了解我那位堂兄,他巴不得景朝长驱直入,进京取了宁帝的脑袋。”<br />
陈迹一怔:“为何?”<br />
胡三爷四平八稳的坐在八仙桌旁,倒了两杯茶水:“坐下说吧。”<br />
陈迹坐下,却没动茶水。<br />
胡三爷看了一眼杯盏,而后开口说道:“胡钧羡原本一心修行,只在万岁军中挂了个参将的职。十六岁入先天境,二十七岁入寻道境,那会儿他心比天高,总觉得神道境的门槛距他只剩一步之遥。同僚间的应酬他一概不理,娶妻生子之事也一并抛诸脑后,可有人见不得胡家有可能出两位神道境的行官。”<br />
胡三爷继续说:“胡钧羡,还有钦天监那位胡钧焰,若两人都入神道境,怕是很多人就危险了。所以有人就想了个办法,打算除掉胡钧羡这个隐患。”<br />
陈迹好奇问道:“有人给他下毒?”<br />
胡三爷冷笑道:“哪用下毒那般波折?嘉宁二十二年,一封圣旨到胡家,封他为固原副总兵,官居正三品。”<br />
陈迹心中一寒。<br />
世子曾说过,官职一旦到了正三品,便与修行门径相悖,会驱散一身修行境界。<br />
胡钧羡不接旨便是抗旨不尊,可如果接了,胡钧羡接旨的刹那,一身修行化为乌有,从此只能踏踏实实做个普通人。<br />
这道封官的圣旨何其歹毒,却谁也挑不出毛病来。<br />
陈迹问道:“胡钧羡接了?”<br />
胡三爷感慨:“他若不接,胡家便要背上抗旨的罪名,他焉能坐视不理?你若是他,你恨不恨?”<br />
陈迹皱眉:“想晋升神道境,难如登天,胡钧羡也未必就能跨过那一步,何必呢?”<br />
胡三爷慢悠悠道:“防患于未然。”<br />
(本章完)</p>
马蹄声远去,景朝神射手一击即走,果断、狠辣、决绝。<br />
陈迹回头看着城门楼上的箭孔,羽箭势大力沉,竟将城门楼上的木梁射劈了一条缝隙,而同样的崭新箭孔,城门楼上还有两个。<br />
景朝劝降,已不是第一次了。<br />
他转头看去,胡钧羡手里拿着劝降的绢布,默默望着远方景朝大营里。<br />
下一刻。<br />
胡钧羡将绢布扔进黑夜里,飘摇向远方:“若你是我,会不会开门献城?”<br />
陈迹不答,这不是他能回答的问题,也不该他来回答。<br />
胡钧羡见他不答,继续问道:“不献城,我胡某人以身殉国,自然可名垂千古,日后史官记载,定会说我胡某人忠义两全。献城,我胡某人被史官唾弃万年,身后固原百姓却可保全。换了你,你会怎么做?”<br />
陈迹沉默许久,仍不愿回答这个问题:“胡将军,我不过是陈家庶子,人微言轻,不如与周副总兵商议。”<br />
胡钧羡扶着墙垛,淡然道:“王道圣倒是没说错你,果然生了一副警惕性子,什么事都藏着掖着。你这种人,就该去京城那种石狮子都长着心眼的地方,不该留在边陲。”<br />
陈迹并不反驳。<br />
却听胡钧羡继续说道:“至于周游,他已经被我关在大牢里了。”<br />
陈迹微微一怔:“周副总兵所犯何事?”<br />
胡钧羡转身进了城门楼中,大马金刀的坐在椅子上,魁梧得像是一座山:“是我信错了他,这才使他有机会将粮秣付之一炬。”<br />
果然是周游假戏真做吗?<br />
陈迹迟疑问道:“周副总兵为何要反?”<br />
胡钧羡哂笑道:“我边军有一半甲士每日每夜都想反,他想反也不稀奇,不想反才稀奇。”<br />
陈迹愣住了,他没想到对方竟会这么说:“难不成胡将军也想反?”<br />
胡钧羡面无表情道:“这便不是你该关心的事了。”<br />
陈迹试探道:“胡将军,边军的粮食还能撑多久?”<br />
胡钧羡平静道:“把征来的骆驼杀了,再撑五日,把战马杀了,再多撑三日。”<br />
陈迹又问道:“援军何时能到?”<br />
胡钧羡道:“有可能二十日之内,也有可能永远都等不到。”<br />
陈迹陷入沉思,若这么看的话,不论胡钧羡开不开城门,固原都是要丢的。景朝只需再围固原十五日,届时边军连守城的力气都没了。<br />
此时,亲卫给两人端来茶水,胡钧羡拿起茶盏一饮而尽:“这几天离太子远些,景朝天策军入城,想必会第一时间缉拿所有边军将领和太子党羽,乔装成百姓或许能躲过一劫。言尽于此,也算是我对你老师有个交代。”<br />
说罢,他唤人拿来一份户籍文书:“这户籍文书可帮你掩人耳目,景朝天策军见了文书,只当你是普通固原百姓,不会多想。”<br />
陈迹心中一凛,胡钧羡要开门献城了,此番唤自己的前来,便是教自己如何躲过景朝大军的全城搜捕。<br />
可自己这里有四人,户籍文书却只有一份。<br />
他手里攥着户籍文书,起身告辞。<br />
正待他要退出城门楼离去,胡钧羡却忽然开口问道:“若是你老师王道圣在此,他会不会开门献城?”<br />
陈迹站在城门楼的门槛前回身,平静道:“老师如何抉择,我不知道……但我不会。”<br />
胡钧羡无声的审视着陈迹,陈迹回以目光,不避不让。<br />
十余息后,胡钧羡淡然道:“知道了,去吧。”<br />
待陈迹离开后,他起身来到墙垛边,满是老茧的手摩挲着更加粗糙的城墙砖石,长长叹息道:“固原啊固原……”<br />
……<br />
……<br />
陈迹纵马疾驰,十万火急。<br />
胡钧羡并未明说到底会不会开门献城,但陈迹心中隐隐有种感觉,对方会献城。<br />
若是到了那一刻,景朝是信守诺言不再屠城,还是遵循祖训屠城,谁也不敢确定。在此之前,陈迹还有事情要做。<br />
他伏低了身子穿行于固原的凌乱街道中,待回到龙门客栈门前,他翻身下马,拍了拍枣枣的脊背:“自己回马厩去吧。”<br />
说罢,枣枣叼着缰绳往后院走去,陈迹风尘仆仆的掀开门帘。<br />
刹那间,客栈正堂内所有人目光看来,宛如一束束光打在陈迹身上。<br />
他不动声色的打量周遭,却见这正堂里坐了一半羽林军,还有一半则是来买卖消息的固原豪强,众人皆面带忧虑。见是陈迹回来,先前从他这里买过消息的李姓汉子起身,焦急问道:“今日可有什么消息要卖?”<br />
又有一人站起身来:“可知景朝动向?边军作何打算?”<br />
“固原能再撑几日?”<br />
众人七嘴八舌的问着,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br />
李玄原本还想问问陈迹被边军带走之后发生了何事、胡钧羡意欲何为、边军是否还有粮食,可现在却是一句话都插不上。<br />
陈迹拨开聚上来的人,径直往柜台走去:“劳烦让一让,我和你们一样,什么都不知道。”<br />
他挤过人群,来到掌柜面前。<br />
掌柜一身黑布衫,依旧沉稳的提着毛笔记账,饶有兴致道:“客官若是此时卖些有用的消息,恐怕能赚上好大一笔银子。这些人病急乱求医,恐怕愿意拿全部身家,换一条活路。”<br />
陈迹摇摇头:“现在不是赚银子的时候,掌柜,我有事要找胡三爷,您知不知他身在何处?”<br />
掌柜笑了笑:“客官这是想找我买消息?”<br />
陈迹看他一眼:“是。”<br />
掌柜摇摇头:“胡三爷就在天字乙号客房里,客官自去找他便是。”<br />
陈迹微微一怔,转身往楼上跑去。<br />
掌柜看着他的背影,而后对小五使了个眼色:“你来柜台盯着。”<br />
说罢,他趁人不注意,弯腰掀开柜台下的木板,缩身钻进地下密道之中。<br />
天字乙号房门前,陈迹轻轻用指节敲门。<br />
门开,胡三爷打开一条门缝,见是陈迹,当即探出头查看走廊左右,确定无人后低声道:“进来说吧。”<br />
待房门重新合上,胡三爷好奇询问:“找我何事?”<br />
陈迹压低了声音说道:“先前胡三爷曾说,可助我买人参,不知是真是假?”<br />
胡三爷笑了笑:“自然是真的。”<br />
陈迹深吸一口气:“但我等不得四日以后了,胡三爷可否将时间提前,那批人参我明天就要。”<br />
“这么急?”胡三爷皱起眉头,心念电转:“景朝天策军要打来了?!”<br />
陈迹沉默片刻:“抱歉,我不能说。”<br />
胡三爷平静道:“如今这固原城里,也就只有这一件事可称之为十万火急。但能让固原明天就破城的只有一个人,胡钧羡。胡钧羡想开门献城,对也不对?”<br />
陈迹漫不经心道:“胡将军忠君爱国,想来不会这么做的。”<br />
胡三爷笑了笑:“我比你更了解我那位堂兄,他巴不得景朝长驱直入,进京取了宁帝的脑袋。”<br />
陈迹一怔:“为何?”<br />
胡三爷四平八稳的坐在八仙桌旁,倒了两杯茶水:“坐下说吧。”<br />
陈迹坐下,却没动茶水。<br />
胡三爷看了一眼杯盏,而后开口说道:“胡钧羡原本一心修行,只在万岁军中挂了个参将的职。十六岁入先天境,二十七岁入寻道境,那会儿他心比天高,总觉得神道境的门槛距他只剩一步之遥。同僚间的应酬他一概不理,娶妻生子之事也一并抛诸脑后,可有人见不得胡家有可能出两位神道境的行官。”<br />
胡三爷继续说:“胡钧羡,还有钦天监那位胡钧焰,若两人都入神道境,怕是很多人就危险了。所以有人就想了个办法,打算除掉胡钧羡这个隐患。”<br />
陈迹好奇问道:“有人给他下毒?”<br />
胡三爷冷笑道:“哪用下毒那般波折?嘉宁二十二年,一封圣旨到胡家,封他为固原副总兵,官居正三品。”<br />
陈迹心中一寒。<br />
世子曾说过,官职一旦到了正三品,便与修行门径相悖,会驱散一身修行境界。<br />
胡钧羡不接旨便是抗旨不尊,可如果接了,胡钧羡接旨的刹那,一身修行化为乌有,从此只能踏踏实实做个普通人。<br />
这道封官的圣旨何其歹毒,却谁也挑不出毛病来。<br />
陈迹问道:“胡钧羡接了?”<br />
胡三爷感慨:“他若不接,胡家便要背上抗旨的罪名,他焉能坐视不理?你若是他,你恨不恨?”<br />
陈迹皱眉:“想晋升神道境,难如登天,胡钧羡也未必就能跨过那一步,何必呢?”<br />
胡三爷慢悠悠道:“防患于未然。”<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