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皇上还为此补偿了王家。”<br/><br/> 扇儿气道:“真是看错眼了,那王家公子竟如此没胆气。”<br/><br/> 一旁的长乐倒是一脸平静,她低头绣着帕子,闻言说道:“王家公子不入仕,他哪有机会面圣。这些事无非是那些大人们商议好的,我们只有听命的份儿。”<br/><br/> 扇儿道:“可公主还未及笄,哪能就成婚了。”<br/><br/> 长乐坦然道:“政治联姻而已,哪有那么多说法。连嫁娶之礼都没走完,区区一个东越的使者便能迎回上国的嫡长公主,可想而知,父皇有多心急淮中之事了。”<br/><br/> 扇儿哭道:“皇后娘娘尸骨未寒,皇上怎么能,怎么能……”<br/><br/> 长乐放下绷子,安慰道:“好了,我曾对母后说过,身为公主就该完成公主的使命。既然父皇叫我和亲,我又有什么好说的呢。”<br/><br/> 长乐很聪明。明明先前朝堂上还有一股强硬的势力抗衡,可这两日却突然转了风向,也就是说她此时离开皇宫是最好的选择。至于霈儿,相信外曾祖母一定会好好安排的。<br/><br/> 她知道,这宫里不只有侯府的人,还有舅舅很喜欢很推崇的那位长孙大人的人。他很厉害,一定会保护好霈儿的。<br/><br/> “沁儿,既然已成定局,你也下去收拾行装吧。不必太繁琐,只拿些应急的贵重东西便是。”<br/><br/> 沁儿虽不理解,但见公主神情泰然,一点不见焦急之色,紧张的心也跟着平静下来。<br/><br/> 是了,她只是个奴婢,那些事她管不了,但她能好好的照顾公主。此去东越路途遥远,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还不知要如何生活,多备些方便携带的金银饰物也好打赏下人,总不至于两眼摸黑。<br/><br/> 长乐和亲的事一敲定,各宫的风向也有所转变。因为这代表皇上对长乐公主不再宠爱了。毕竟和亲事关重大,便是最普通的公主也要有相应的大礼。而一个堂堂嫡长公主却像送礼一样被皇帝送去了东越,那些人心里有了其他想法也不足为奇。<br/><br/> “……宫里竟开始克扣永宁宫那边的用度了。”茴香小心的替崔贵妃揉捏着肩膀。<br/><br/> 崔贵妃已被确诊有孕,只是时日尚短,不曾对外公布,因此茴香平日伺候都十分小心。<br/><br/> 崔贵妃懒洋洋的歪在贵妃榻上,闻言嗤笑道:“一群蠢货罢了。长乐便是再失宠,那也是齐国的长公主,皇上虽同意和亲,但对长乐这么多年的宠爱总会让他心存愧疚。提点着咱们宫里的人,莫去凑这热闹。必要时候也须得替那边解解围,方能彰显本宫气度。”<br/><br/> 茴香恭声应是。<br/><br/> 崔贵妃轻抚小腹,意有所指道:“长乐公主出嫁,剩下一个三岁多的小皇子,难免受人磋磨啊。立嫡立长,若嫡和长都不在了……”<br/><br/> 茴香心中一动,手上的力道更轻了。<br/><br/> 第188章<br/><br/> 一场秋雨一场凉。<br/><br/> 长乐公主出嫁的那日,秋雨缠绵。岸边金柳枝条萧疏,柳叶儿随风飘到金水河上,随着波浪浮浮沉沉。<br/><br/> 她只带了沁儿屏儿两个宫女,桂嬷嬷,扇儿和小莫子被她留在宫里照顾李霈。<br/><br/> 萧瑟的秋风伴着冰凉的秋雨灌进马车里,长乐不由得紧了紧披风。<br/><br/> 沁儿道:“公主,天凉了,我们还是关上窗吧。”<br/><br/> 长乐摇摇头,吸了吸被风吹的发红的鼻子说道:“我从出生就在宫里了,还从未见过盛京城的模样呢。常听母后说护国寺的卤蹄髈很好吃,舅舅说清水街的煎羊肠也很好吃,远儿表弟还给我带了好多蜜饯果子。今天我出嫁,他们都不在。所以我想看看他们说过的那些东西,就好像他们还在我身边一样。”<br/><br/> 沁儿屏儿微微红了眼眶,低声抱怨:“皇上未免太狠心了。”<br/><br/> 长乐却道:“父皇也是爱我的,只是他更爱他自己。我享受了长公主的尊荣,也该担起长公主的责任。这是我给父皇的交代。”<br/><br/> 李淮没有去送长乐,他知道他在害怕。他害怕面<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对长乐,害怕面对她那双平静的眼睛,那双和淑宁一模一样的眼睛。好像心中的所有阴暗都在那双明亮的眼睛里无所遁形,让他狼狈不堪。<br/><br/> 但他坚持自己没有错,在国事面前,任何人都要让步。尤其卫儒隐瞒了他那么重要的事情,他功高震主,他包藏祸心,他该死!<br/><br/> 朱笔在奏折上晕染开一片红色,他低头看去,见那奏章上写的是立太子一事。<br/><br/> 这件事自三年多以前便断断续续一直被提及。他始终未确定太子人选,也让朝堂人心浮动。尤其是那几家有意储君之位的,更是损失惨重,这让他感到兴奋。眼下各家看似销声匿迹,储位之争似乎已没什么悬念,但暗地里的波涛谁又能看得清呢。<br/><br/> 而大皇子也表现出他沉稳机变的处事能力,颇得朝中大臣青睐。但六皇子……<br/><br/> 李淮想到边关的卫儒,还有盛京城里把控一切的卫老太君,微微勾起了唇。<br/><br/> 斩草需除根。<br/><br/> “皇上欲立六皇子为储?!”<br/><br/> 这件事看似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非嫡即长。六皇子乃中宫嫡出,是最有资格继储君位的。大臣们也只是认为六皇子年纪尚幼,虽即储君位,却暂不能承担重责,须聘名师大儒教导。<br/><br/> 比起冯贵妃的吃惊,大皇子李霐却更多了几分担忧。<br/><br/> “母妃这些日子务必警醒着些,不管是对永宁宫还是琼华宫。儿臣担心有人会从中做手脚。”<br/><br/> 冯贵妃一下子惊醒过来,是了,五皇子的夭折是她心里不可磨灭的伤痕。宫里的人为了利益什么事儿做不出来。六皇子年纪还小,孤身在这皇宫之中,身边都是豺狼虎豹,谁知道会发生些什么。<br/><br/> 而他的长子,那么优秀,又曾是呼声最高的储君人选。长子嫡子,如此敏感的身份,一旦六皇子有失,第一个被怀疑的绝对是他们。<br/><br/> 谢家虽败了,但谢家在淮中还有根基,若韩庆以此为由支持谢家,谢贵妃在宫里少不了里应外合。赵家萧家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一旦有了空隙,必会想方设法钻进来掺上一脚。还有崔家和郑家……<br/><br/> 冯贵妃第一次觉得身处宫中竟是如此令人恐惧的事情。<br/><br/> 李霐见冯贵妃脸色发白,忙劝慰道:“儿臣也只是提醒母妃小心谨慎,事情也许并未像我们想的那样坏。”<br/><br/> 冯贵妃握着李霐的手,她说:“霐儿,你要答应母妃,不管最后是不是你当皇帝,都不要用那些下作手段去害人知道么?因果轮回,会有报应的。”<br/><br/> 李霐笑着握住冯贵妃冰凉的手,轻声安慰:“母妃,先生教过儿臣为臣之道,也教过儿臣为君之道。儿臣想,不管为君还是为臣,只要无愧于心,无愧于民,君行君道,臣尽臣责,这便是好的结果。无愧先生教导,无愧母妃期望,亦无愧儿臣之宏愿。”<br/><br/> 冯贵妃泪盈于睫,不住的点头:“好好好,我儿明理知事,母妃有这样的儿子,真是前世积福了。”<br/><br/> 李霐也道:“儿臣有您这样的母亲,才是儿臣前世积德呢。”<br/><br/> 冯贵妃破涕为笑,有些嗔怪的瞪了李霐一眼:“莫取笑人,你母妃是个什么人我心里还是有谱的。”<br/><br/> 商户之女,不通文墨,嚣张跋扈。<br/><br/> 冯贵妃是个好脸面的人,回过头去看过去的自己时也少不得心虚了几分。自从五皇子夭折后,她甚至开始反思是不是过去的跋扈让她无意中害了什么人,又或<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