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张了张嘴想劝上一句,到底没能说出口,只得躬身退下。<br/><br/> 小莫子取了水替太子李霈擦拭身体,换上礼部特制太子服饰。东宫上下一派肃穆。<br/><br/> 陈太医背着药箱踱步到一僻静拐角处,见四周无人,忙摊开手掌将那揉搓成团的字条展开。上面写道:实情告与大殿下知。<br/><br/> 陈太医眉头一蹙。和其他朝臣一样,他首先怀疑的也是大殿下,虽然他心底对大殿下是钦佩的。但毕竟此前他是呼声最高的太子人选,太子出事,他自是得利之人。尤其在发现太子之死非同寻常之时,陈太医愈发犹疑。<br/><br/> 但这字条是小莫子趁人不备塞给他的,小莫子是卫皇后留下的人,忠心自不必怀疑。只是他一时没有搞明白为何要给他这样一张字条。<br/><br/> 宣明殿那里还需复命。陈太医一时也拿不准该如何答复皇帝。好在李淮心神不安,并未仔细询问,只知李霈确系已殒命,便打发了陈太医。<br/><br/> 陈太医离开宣明殿很远方才长舒了口气,转而又寻思起那字条上的内容来。<br/><br/> 他也只是一个太医,在宫中并无派系。虽说心疼小太子枉死,惦记着将消息传给卫家人。但眼下卫氏获罪,老太君尚在狱中,他又不好贸然与卫家联络。<br/><br/> 不过小莫子既然托他转告大皇子,难道是……陈太医左思右想也想不明白,犹豫着犹豫着,还是找个时机同大皇子见了一面。<br/><br/> 李霐听闻陈太医所言,当即蹙眉:“你是说太子的死并非溺亡?”<br/><br/> 陈太医点头:“虽未仔细勘验,但据老臣经验看来,的确不是溺亡。但反复把脉之下,虽初看是死于窒息,但又有那么点不对劲儿。总之小太子的死很是古怪。小莫子当是知晓老臣能看得出来,便给老臣塞了张字条,委托老臣转告大殿下。”<br/><br/> 李霐嘴角近乎崩成一条直线,眉头锁的死死的。<br/><br/> “连陈太医也看不出死因?”<br/><br/> 陈太医摇头:“惭愧。”<br/><br/> “那张字条……”<br/><br/> “老臣已经销毁。”<br/><br/> 李霐沉着脸点了点头,嘱咐道:“此事莫再同第二人提及。”<br/><br/> 陈太医躬身应下。<br/><br/> 回到寝殿,李霐的贴身内监张保双手托着托盘进来,道:“这是内务司送来的新衣,殿下试试?”<br/><br/> 李霐摆摆手:“先搁着吧。”<br/><br/> 张保扭头看了眼殿外,往前挪了一步道:“殿下还是试试吧,这是春季新衣,若有不合适的也好改改。”<br/><br/> 李霐闻言抬起头来,见张保冲他眨了眨眼,心下了然。咳了一声道:“好。”<br/><br/> 主仆俩转入内室,张保抖落开外衫,随手取了剪刀挑开绣线,仔细的从里面掏出一张字条来。<br/><br/> 一边将字条递给李霐一边嚷嚷道:“呦,奴才罪过,这衣裳脱了线了……”<br/><br/> “不妨事,明日送去内务司令其修补便是……”<br/><br/> 李霐展开字条,上书一行小字:入殓时偷尸交与高海。<br/><br/> 李霐猛地瞪大双眼,又借着烛火仔细看了看,果真没有看错。他忍不住轻声呢喃:“高海,高公公?”<br/><br/> 李霈夭折,若非有太子身份加持,此时当已收敛尸骨,葬于皇子陵。而今皇帝下令以太子之礼厚葬,这礼数便要周全。棺椁要在东宫停灵,待尸骨入殓后封棺,然后方才葬入皇陵。<br/><br/> 李霐顺手将字条折好塞入袖袋,匆匆去找了于先生。于先生看过后直接将字条烧毁,然后道:“冯大人如今任礼部侍郎,简在帝心,太子葬礼由冯大人主持,动手倒也方便。但事后高公公需要有一个出宫的理由,还望殿下帮着周旋一二。”<br/><br/> 李霐见他神色颇为淡定,一个大胆的想法忽然涌上心头,他忍不住倾身过去:“老师,太子弟弟他是不是,是不是……”<br/><br/> 于先生捋了捋胡子道:“太子殿下已经死了。”<br/><br/> 李霐瞪着眼睛看着他,似乎从老师那双看透世间苍凉的双眸里<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看到了一点星火。<br/><br/> 太子死了,但霈儿还活着。<br/><br/> 得知李淮要东宫为小太子殉葬,在宫中荣养的高海求见了李淮。<br/><br/> 主仆俩多年未见,如今高海万事不管,倒养了一副洒脱心性。而李淮这几年却肉眼可见的憔悴了不少。<br/><br/> 甫一见面,不胜唏嘘。<br/><br/> 见到高海的瞬间,李淮恍惚间似又回到了当初,阴沉的脸色也缓和了许多。<br/><br/> “高公公,许久不见,身子骨可还好?”<br/><br/> 高海忙道:“托皇上洪福,给老奴一个安身立命之所,老奴不胜感激。”<br/><br/> 李淮笑道:“高公公侍奉朕多年,尽心尽力,劳苦功高,这也是你该得的。”<br/><br/> 高海躬着身子拢着手干笑两声,一时无话。<br/><br/> 气氛稍有凝滞。<br/><br/> 高海犹豫了一下,上前一步跪倒,拜了一拜,道:“老奴斗胆,请皇上收回殉葬之命。”<br/><br/> 李淮脸色一沉:“圣旨已下,你要朕食言?”<br/><br/> 高海道:“皇后生前仁德,一向反对殉葬之制。小太子之死虽乃宫人疏忽之责,惩处当事之人实属应当。但东宫上下近百位宫人,多半都是无辜受累,未免残酷。若皇后在天有灵,一定不忍皇上如此作为。”<br/><br/> 李淮回手打翻了砚台,赤着双目怒指高海:“大胆奴才!”<br/><br/> 高海以头抢地,痛哭道:“还请皇上收回成命,以安皇后在天之灵啊!”<br/><br/> 李淮揉捏着眉心,只觉心头压着一股燥郁之气,压的他喘不过气来。迷蒙间他似乎看到了淑宁。她总是穿着浅蓝衣衫,像一朵木兰花,清淡典雅。<br/><br/> 她敦厚仁慈,将后宫打理的很好,将他的子女也教养的很好。<br/><br/> 高海见李淮有些出神,又道:“皇后笃信佛教,若皇上痛心小太子之死,老奴斗胆请命,入护国寺替小太子诵经祈福。”<br/><br/> 李淮垂眸看了眼高海,神色有些复杂。他是高海带大的,但比起自己来,高海却更亲近皇后。也或者说,他更希望的是帝后和睦。李淮并非不懂他的心思。<br/><br/> 这也是为何高海屡次逾矩,他都能容忍的原因。<br/><br/> 他叹了口气,终于妥协了。<br/><br/> “好,封棺后,高公公就出发吧。”<br/><br/> 高海再拜倒:“多谢皇上成全。”<br/><br/> 回到景园北住所没过多久,高海就收到一个大箱子。来人说这是圣上赐下来的。<br/><br/> 高海谢了恩,打发了伺候他的小内监,将门窗关好,然后抖着手打开了箱子。便见里面缩着一个小小的人儿。暖黄的烛火下,他眉眼精致柔和,像极了卫皇后。<br/><br/> 高海小心翼翼的将李霈抱了出来,忍不住老泪纵横。<br/><br/> “娘娘若在天有灵,真不知要心疼成什么样子。”<br/><br/> 他哆嗦着从袖袋里取出一个青花瓷瓶,倒出里面的药丸,用水化开,小心的给李霈喂下。<br/><br/> 这一夜高海都不敢闭眼,生怕错过了李霈苏醒的时候。<br/><br/> 这药丸是和一封密信一起送到他手里的。初看时密信中内容实在骇人听闻。但他仔细分辩过,这字迹确系卫老太君无疑。因为老太君字迹遒劲,自有风骨,皇后最喜临摹老太君的字。也只有皇后能模仿出三四分风韵来。<br/><br/> 信中说,太子服下假死药丸,会有人偷龙转凤将太子从棺椁中偷出来,高海只要在第三日日落前给太子服下解药便可。今日正是第<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