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偷带入僧客前院。后来寺中突然出现刺客,不过是为了掩盖卫皇后曾消失过一段时间的事实罢了。”<br/><br/> 她扬起下巴道:“若大家不信,将永宁宫伺候皇后的小莫子带出来审一审,真相自然大白。”<br/><br/> 卫昭双眸染墨,冷冷的看着崔夫人,忽地笑道:“夫人可真会开玩笑。”<br/><br/> 他抚掌一声,便有官差将一个男子推搡进来。<br/><br/> 原本麻木的崔贵妃在见到那男子时忽地惊叫起来:“表哥!”<br/><br/> 崔夫人心头一震,她明明将这人杀了,怎么会——<br/><br/> 她再次看向卫昭,便见那青年隽秀的脸上挂着冰冷的笑意。<br/><br/> 他说:“还不如实招来,究竟是谁祸乱宫闱,混淆皇嗣!”<br/><br/> 原本安静如鸡的人群忽地炸开了锅,这可是皇室的大瓜啊。<br/><br/> “我就说那崔夫人怎么突然攀诬上了卫皇后,原是替自个侄女遮掩呢。”<br/><br/> “也太恶毒了,居然敢往卫皇后身上泼脏水——”<br/><br/> 似是觉得证据还不够充分,卫昭又请那制香大师再验一个荷包。<br/><br/> 李淮脸色黑了又绿,绿了又白。当得知那荷包里的香料不仅会让他精神失控,还会损伤身体,甚至绝育后,他当场昏了过去。<br/><br/> 至于后面卫昭如何判处众人,他已无力去管了。<br/><br/> 崔夫人本也没想借此翻盘,她只想在卫昭心里狠狠的扎上一刀。她放声狂笑,指着卫昭道:“你卫氏也并非清白,世人会记住今天的!”<br/><br/> 沈愿怒拍惊堂木,喝道:“还不将人拉下去!”<br/><br/> 公堂散了,围观的百姓也散了。<br/><br/> 卫昭独自坐在阴影里,落日的余晖打在地上,灰尘浮在半空。<br/><br/> 余氏站在公堂外看了许久,直到天色昏暗。她缓步上前,轻声说道:“对不起。”<br/><br/> 卫昭没有回应。<br/><br/> 次日,李淮称病辍朝,太子监国,锦衣侯卫昭辅政。<br/><br/> 太子监国第一件事,判决一干人犯。判决书乃锦衣侯卫昭所书。<br/><br/> 陆鼎宋茂礼判斩刑,陆氏阖族流放三千里,三代不得入京。其次子陆承逸举报有功,不涉罪名。<br/><br/> 崔氏全族流放五千里,世代不得归京。首犯崔奉凌迟。<br/><br/> 判决当日执行。<br/><br/> 此外,崔夫人和崔贵妃被判游街,后赐白绫。崔皓被绑在闹市,每日酒肉飘香,他却不得进食,三日后被活活饿死。<br/><br/> 王奕不由叹道:“王家的好日子也要到头咯。”<br/><br/> 陈靖淮愣了一下,然后方才想起王家身上也背着一桩事儿呢。若非王家在长乐公主的婚事上不做争取,长乐公主或许还能拖上一拖,不至于和亲途中跌落悬崖,尸骨无存。<br/><br/> 再转头看向被削成人棍游街的崔奉,也不由替王奕捏了把汗:“他变了。”<br/><br/> 王奕却释然道:“逢此大难,谁能不变。这变化,也或许是件好事。”<br/><br/> 陈靖淮不懂。<br/><br/> 王奕道:“当今太子虽德行兼备,但未免刚直仁义。如今贵族世家已呈颓势,当乘胜追击,锦衣侯才是最合适的人。”<br/><br/> 陈靖淮转了转那颗对政事不敏感的脑袋,灵光一闪,道:“这样看来,锦衣侯算是被皇帝算计了吧。”<br/><br/> 王奕笑道:“不止算计了锦衣侯,连亲儿子都不放过啊。如今锦衣侯势大,太子势弱。君弱臣强,时间久了,再贤能的君主也会心生芥蒂。”<br/><br/> “可我瞧着锦衣侯不像弄权之人。”<br/><br/> 王奕笑得意味深长:“也许吧。”<br/><br/> 第222章<br/><br/> 卫氏被正名,卫儒卫暄的尸骨被迎回盛京。这一天是冬至,盛京城迎来了第一场大雪,热闹喧嚣的街道忽然安静了下来。<br/><br/> 宫里传了圣旨,追封卫儒为忠国公,卫暄为建威大将军。其子卫远袭镇国侯爵位,世袭罔替。<br/><br/> 一门两候,尊荣至极。<br/><br/> 卫老太君<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看着两幅并排的棺木,眼中早已没有了泪水。她只是柔柔的说:“终于回家了。”<br/><br/> 卫昭跪在棺木前,笑中含泪:“爹,你儿子又名声在外了。那些酸儒整日围在府外头,就差把你儿子捧上天了,多威风!还有大哥,前些日子有人送礼送了一把落雕弓,那弓弦一拉嗡嗡作响,听着就振奋人心。我呢就忍痛割爱,把那把弓送给你了,你可别总说我什么都偏心二哥。”<br/><br/> 卫老太君也笑:“他就这么点儿喜好。”<br/><br/> 祖孙俩像话家常一样说了些话,回应他们的只有跳动的烛火。<br/><br/> 沉寂了一瞬,卫昭忽然道:“祖母,我想把霈儿记在我名下。”<br/><br/> 很久,卫老太君点头道:“好。”<br/><br/> 似是想起什么,她说:“王家那孩子,挺好的。退婚时候他闹了一场,被王家关了起来。后来传回长乐‘死讯’,那孩子就自请除族了。我托人打听过,那孩子离了王家便往长乐坠崖的地方去了,在那附近的村子当了个教书先生,逢人便打听长乐的消息……”<br/><br/> 卫昭静静听着,片刻后说道:“祖母,我知道怎么做。”<br/><br/> 卫老太君目光落在他腰间的暮寒剑上,幽幽叹道:“长孙恪住在咱们府上时,暮寒剑的戾气已被磨平了,可现在,我又看到它了。”<br/><br/> 卫昭下意识的收紧手掌。<br/><br/> 老太君仍兀自说道:“时间会沉淀一切,但我想,他并不希望你变成曾经的他。”<br/><br/> ————<br/><br/> 卫昭摄政后,废除丞相制,提了四位大臣辅政,以秦盛为首,冯遇,王奕,程士询次之,将丞相权责分散,避免权臣独揽朝纲。<br/><br/> 废除通察府,一应权责交还大理寺和刑部,起复陈靖淮为刑部侍郎。<br/><br/> 又彻查户部吏部,革除一批尸位素餐的官员。开恩科,广纳贤臣。<br/><br/> 民间对锦衣侯褒声一片。<br/><br/> 但贵族世家们却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几乎每天夜里,都有不怕死的前去侯府行刺。<br/><br/> 只可惜卫昭死不了,那些贵族们反而遭到更疯狂的报复。尤以王家为首。<br/><br/> 王家家主头发都快愁白了,去求王奕,奈何人家早早就从族里分了出去,宗族之法还约束不得他。<br/><br/> 王家主就叹道:“早知卫氏还能峰回路转,当时便是拼上这把老骨头也得跟皇帝周旋着。这可好,王家退婚那会儿被指不仁不义,这会儿还要承受锦衣侯的报复。那卫昭只要动动手指,连皇权都能颠覆了!惹上这活祖宗,可真真是愁死我喽。”<br/><br/> “但卫家不会反。”幕僚倾身过去:“卫昭为卫氏正名,也必将受名声所累。如今文人士族支持卫昭,无非是被卫氏忠魂所染。可若卫氏弄权祸乱江山呢?”<br/><br/> 王家主眯眼道:“这怎么说?”<br/><br/> 幕僚笑眯眯的捋了捋胡子:“太子李霐虽势力不足,但其人宽厚有德行,在民间也颇受文人推崇。一个是权臣,一个是东宫正统。无论卫氏有多忠肝义胆,但不要忘了,这天下终究还是李家的天下。”<br/><br/> 这时幕僚便出了个主意:“老爷,卫昭自摄政以来,排除异己,手段残酷。如今太子年轻,皇帝病重,锦衣侯手握重兵,把持朝纲,众臣敢怒不敢言。长此以往,必生祸端啊。”<br/><br/> 王家主‘嘶’了一声,蓦地瞪大双眼,不住的拍打着手掌:“好,好办法啊!”<br/><br/> 隆冬时节,寒风凛冽。<br/><br/> 崔家<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