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王对孙氏的宠爱有目共睹,爱屋及乌,甚至在她去世了好几年后的今日,仍然连她的母家都十分照顾。<br/><br/> 就是这照顾,照顾出了如今的祸事。<br/><br/> 说起来,这孙家的家风实在有问题,上梁不正,下梁更歪,孙氏未出阁时候那个泼妇劲儿,都是在娘家耳濡目染出来的。<br/><br/> 孙氏有个弟弟,叫孙决,如今三十多岁,生的也没姐姐好,人坏脸都带相儿,其人贼眉鼠眼尖嘴猴腮,一看就是个猥琐下流鸡鸣狗盗的主儿,品行更是不端,仗着自己姐姐是深得宠爱的肃亲王妃,在京城里一向横行霸道,至今不知道收敛。<br/><br/> 四九城老少爷们恨他恨的牙痒痒,又碍着肃亲王皇亲国戚权势滔天,敢怒不敢言。只能私下送这孙子一雅号,人称“断子公”。<br/><br/> ——合起孙决的名字,真应了那个词儿,断子绝孙。<br/><br/> 张阁老府上早就跟肃亲王府断了亲戚,如今人们提起肃亲王的小舅子,说的就是这“断子公”孙决。<br/><br/> ———————————————————————————————————————<br/><br/> 话说回易姑娘失踪那日傍晚,孙决去正乙祠戏楼听戏,正巧看上了出来帮忙的易家的姑娘,*熏心,当时命人把女孩儿强抢了回去。<br/><br/> 易姑娘宁死不从,孙决和姑娘争执之间,推了这姑娘一把——就这一下儿,易姑娘一头撞上了里屋儿的桌子角,头破血流,当场就断了气儿。<br/><br/> 孙决是个软蛋,一见出了人命,当场就慌了神儿,忙命人连夜将尸体运出了城,埋在了城西梅园儿之下。<br/><br/> 没想到,那办事儿的家丁第一次半夜埋人,在黑漆漆的夜里面对着死尸,自个儿吓破了胆儿,草草挖了个浅坑随手一扔就跑回去复命了。<br/><br/> 因此,易姑娘的尸体被埋的极浅,没过几天,就被刨食的野狗翻了出来。<br/><br/> 此事案发。<br/><br/> ————————————————————————————<br/><br/> 孙决的脑子和脸一样惨不忍睹,闻讯如狗急跳墙,愣是拿不出什么像样的躲祸主意。<br/><br/> 但是他在京城横行霸道这么多年,一向仗着肃亲王府的名义为非作歹,从来没人跟他叫板,这次他依样行事,只能虚张声势地命人以肃亲王府的名义去威胁官府早日结案。<br/><br/> ——这没脑子的玩意儿以为人命关天的案子也能这么糊弄过去,没成想,这次却踢到了铁板。<br/><br/> 这块铁板硬朗的货真价实,上牙硬啃都能把你满嘴俐齿崩成渣渣。他不是别人,乃是宋国公世子,萧禹。<br/><br/> 萧禹世子好听戏,是个出名的戏迷。<br/><br/> 没有君子不养艺人。<br/><br/> 陈紫云所在的福庆班儿,一直是这位萧世子在背后力捧,谁敢动福庆班儿的人,就是打他宋国公世子的脸。<br/><br/> 本朝开朝之初,太/祖皇帝论战功封功臣,除了自己家的叔伯弟兄们封了爵位较高的亲王郡王,公侯伯之类的勋爵确实封了不少,可是传到今上这代,这群勋贵中,没落了的有一些,子嗣凋敝无人承爵的有一些,犯事儿被抄家灭族的也有一些……如此掐指算下来,勋贵之中这么多年一直恩宠不绝子孙不凋的,当属爵位最高的宋国公。<br/><br/> 这代宋国公少年时候乃是今上的伴读,一起长大的交情,是皇帝绝对信任的权臣。肃亲王多年不领兵,空占了个有兵权的名声,而实际代为控制军权的,就是这位宋国公,足见今上对这位少时候的玩伴有多么推心置腹了。他的儿子,也就是宋国公世子,在今上眼里,与亲侄子没有什么区别。<br/><br/> 这宋国公世子,便是萧禹。<br/><br/> 萧禹闻此消息勃然大怒,立刻命人好生调查了此事的前因后果,待到听明此事与孙决有关,更是怒气滔天。<br/><br/> 萧禹怒极之下,一封折子将肃亲王小舅子仗势欺人、肃亲王府包庇杀人罪犯之事告到了御前。<br/><br/> 此事终于大白于天下。<br/><br/> <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 此案前因后果曲折离奇,背后故事复杂,又从上到下牵扯了皇亲国戚以及还不太被俗世所接受的伶人,一时惹得满朝哗然。<br/><br/> 皇上更是因为此事在民间的恶劣影响,龙颜大怒。<br/><br/> ☆、第5章<br/><br/> 群臣哗然不是白哗的,龙颜大怒也不是白怒的——怒完了没有点儿效果,这皇上当得多憋屈多没面子。<br/><br/> 原先那糊涂透顶的京兆尹被火速下了大狱,新上任的这位雷厉风行、公正不阿,本着“皇亲国戚犯法也要与庶民同罪”的原则,雷霆手段抓了那位“断子公”,送去跟他的前任做伴儿去了。<br/><br/> 孙决所犯的案子闹到了御前,该关关,该杀杀,已经完全没有转圜的余地了。<br/><br/> 现在难处理的是肃亲王府的问题。<br/><br/> 孙决多年来打着肃亲王府的旗号狐假虎威、狗仗人势,在外面为非作歹,坚决以抹黑肃王府为己任——也不知道这货到底跟姐夫府上有多大仇儿。<br/><br/> 此事论起来,要说跟肃亲王府没关系,他也确实没关系——孙决自称是肃亲王要京兆尹给他平事儿,说句大不敬的话,他若自称是皇上要平事儿,你京兆尹也信?还不是你京兆尹乱拍马屁。<br/><br/> 此事若说跟肃亲王府有关系,他也就是有关系——你堂堂肃亲王,连个小舅子都管不住,有什么脸面忝居亲王高位?<br/><br/> 肃亲王毕竟是皇亲,又是今上的亲弟弟。<br/><br/> 鉴于他是个只知道吃喝玩儿乐的闲散王爷,有军权的时候指哪打哪,没军权的时候从来不参与皇权朝政,只因为生活上的奢靡荒唐,皇上是不会动他的。<br/><br/> 可是此事人命关天,不让肃亲王府长些教训是不行的。<br/><br/> 这里面就有门道了——说轻了不足以平民怨,说重了又打老鼠伤了玉瓶,得不偿失。<br/><br/> 肃亲王李熹深谙皇家规矩,又是根老油条儿,听说此事,一方面嫌麻烦,另一方面深感丢脸,直接两腿一伸,回府躺上床装病去了。<br/><br/> 还有一个郁闷的人便是王府二世子李明遥。<br/><br/> 惹事生非的是他亲舅舅,攀扯这事儿的人是因为看他不顺眼——而且这事儿做的多缺德啊,惹得外面民怨沸腾,唾沫星子如果有形儿,早就化成铁铲子精去刨孙家的祖坟了。<br/><br/> 李二世子那作了古的亲娘孙王妃此时都被连累了——她当年骂娘卷街的彪悍事迹,被好事者编成了评书在茶馆儿里见天儿的说,每天一段儿,场场爆满。<br/><br/> 何止一个丢脸。<br/><br/> 李明遥最近连王府大门儿都不乐意出,生怕一出门儿,轻则被人寻开心调侃几句;重则有激愤的,很可能拿二世子的脑袋当西瓜劈。<br/><br/> 老爹装病,弟弟躲羞,最后被迫出来平息众怒的,还是肃亲王世子,倒霉催的李明远。<br/><br/> 摊上这么一个没溜儿的亲爹,白得这么一个怂到根儿上的弟弟,再加上那门子跟他并没有什么卵关系,却屎壳郎打灯笼一样找死还要连累他的便宜亲戚,李明远一想王府里的这些破事儿,只觉得自己从脑袋仁儿到头发丝儿,没有一处不是生生的疼。<br/><br/> 李世子难过,李世子郁闷,李世子心里苦。<br/><br/> 苦也没办法,<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