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br/><br/> 「有!叫王二,王三,王四,王五。」<br/><br/> 方致远皱眉道:「早说这名要起好,你怎么还如此随意?」<br/><br/> 王大读过书了,连争辩都多了几分底气,答:「大人总说我名起得不好,可大字,又好念又好写,意也好,是大人的大,大夫的大,大家的大。不比大人给的字‘鸿渊’,不好写。」<br/><br/> 方致远答:「鸿渊哪里不是顺了你的‘大’字?鸿乃大雁,比鸿鹄之志,这鸿亦有‘大’之意。而渊,表‘深’,乃‘大’之状态,渊才渊博又有哪个离得开渊字?你爹娘又常念你命里缺水,这二字正好带水,何处不好了?要说笔数多,你如今也会写字了,还怕什么笔数多少?」<br/><br/> 王大充耳不闻,回道:「我就是喜欢这个‘大’字,一横一撇一捺,好得不得了。这鸡是我养的,取什么名字,自也是我来定,本还想叫《大学》《孟子》《论语》《中庸》呢,想想觉得小小生灵,哪里背负得起这些?就改了。」<br/><br/> 什么乱七八糟的,方致远听了要叫四书,觉得实在是太乱章法,比了一下,现在想来叫二三四五也不是不可。想王大昔日,不过是顽皮,自己说几句姑且还会听着,如今也有脾气了,到了孩童懂事的年纪,愈发冥顽不灵起来。方致远也没什么心思去规训他,想着有关雨霂在,至少大是大非上带不偏,便说道:「那还是叫二三四五吧。唉,我不同你讲了,你长大了,读了书,也有自己的主张了,好好养鸡。」说罢,拂袖而去。<br/><br/> 刚到书房,发现案上多了本册子,以前从未见过。拿在手里看了看,上好的面,上好的纸,单就这装订,怕是选了京里最好的铺子,简直没得挑。封面上写着《民约论卷一》,翻开来里面字迹工工整整,连注释的小字都写得娟秀。每节每段,排得极为标致,看着着实赏心悦目,方致远不禁称赞,又觉有愧,愧自己对不起她花的这心思。<br/><br/> 方致远拿着册子赶去找她,急得差点连门都忘扣了,忽停下,整个人一颤,等静下来了,竟是满心慌乱。她往日没愧对过些什么人,前儿做了那样绝情的事,也不知该如何赔罪才是。如今箭在弦上,怕是也想不通了,才稍整一下,就扣了门。关雨霂说了一声「进来吧」,说时还以为是筱秋,不想是方致远,有些不知其来意,便问:「大人可是要来寻什么东西?」<br/><br/> 「我来寻你。」<br/><br/> 「这……」本也是句寻常的话,却说得关雨霂无法作答。心里好些问话,好些想法,却不敢把任何一个当真。<br/><br/> 方致远拿着书,同她说:「这些日子,你帮我译了这么多,辛苦了。」<br/><br/> 关雨霂看他是来道谢的,便明白了,回:「不碍事,我本也无事做。拿去装订费了些时日,今日才送到大人手里,不要怪我晚了就是。」<br/><br/> 方致远一步上前,说:「我又怎么会怪你?」吓得关雨霂一步后退。<br/><br/> 方致远从她的举动里瞧出来了,知道她还怨着自己,便说:「我倒是怪我自己,是我做事太意气,对不住你。我倒是怕你怪我,怪我是个喜怒无常,无情无义的家伙。」<br/><br/> 「我又怎么会怪大人呢?大人那天为我端茶,我却没领情,想来都是我的不是。」<br/><br/> 「好了。我们不提旧话,你我虽做不得夫妻,可我方致远愿当你是个知己。」<br/><br/> 「我也一样。」<br/><br/> ***<br/><br/> 过了几日,见院中一人喜上眉梢,仰而呼天,关雨霂笑着走上去问是何事引得方侍郎如此欢喜。方致远一手拿起手中的信,另一手往信上拍了好几下,满是清脆之音。关雨霂扯着信的一角,刚想就着日光读几句,不料被他给收了回去。只瞧那人喜形于色,在院里大笑着来回踱步,边抖着信边说:「将至,将至!吾曾百函与释车,求火器一批,今来函,曰将至,即日入抚州南洋暖港!」<br/><br/> 作者有话要说:<br/><br/> 后面几个章节比较重要,我要好好想一下,大家明年见。<br/><br/> <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 节日快乐。<br/><br/> 第19章章十九<br/><br/> 陛下圣明,我朝居上国之位久矣,愿闻《黔之驴》?黔地本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虎见之,觉其身形健硕,庞然大物也,初以为神。每窥于蔽林之间,憫然不敢相近,莫提相知。后观数日,只见其以草为食,只闻其鸣之呦呦,渐渐不觉其神。是日也,虎稍近益狎,蓄意挑衅。驴不胜怒而蹄之。虎因喜,乃道:「技止此耳!」因不费周折,断其喉,尽其肉,乃去。<br/><br/> 神论,一属天意,二属历史,三属其形。我朝天命所归,坐拥人间地利人和,上有贤君平定四海,下有能臣文武韬略,普天之下,论富庶之地,莫若苏杭,论人杰地灵,莫若京师,乃属天命。我朝传位不过六代,然治也。对内沿袭古法以固江山,对外恩威并施以留威严,根基稳固不若初升之东日。前朝垂千百祀,大业弥固,吾等用之获利,实属幸。再论其形,吾曾往抚州海关,外洋经商者无不称其占尽洋利,外来商旅无不携洋元之量多,白银之量少,单单贸易足以见其形。我朝扬天威,故以为神;我朝历千古,故以为神;我朝货倾销,故以为神。然真神焉?臣不以为然。<br/><br/> 今时过境迁,臣游历八方,有见布匹质既美价复廉,纺织器具无需人力俱用火轮、水轮,有见商船万四千百三十即行驶如飞,有见一物可观千里望敌营。其技灵巧,臣未尝见于我朝,乃叹泱泱大国亦有技不如人之日。夫临文史而嗟悼,望昔日万国来朝,遣唐使济济,盛世昭昭。海纳百川,此古唐所以隆致治之业,改弦易辙,此朝廷所以福民生之理。臣乃进一言,师夷长技,开馆讲学之事,刻不容缓。臣尝百函连夜至抚州,经暖港至各国,求火器一批,今来函,曰将至,望获兵部快批遣至工部速拆解,以供研究。<br/><br/>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我朝非黔之驴,藩国亦非黔之虎,臣不过陈情相告。臣为官五年,不过俯仰之间,感人生之须臾,忧大器之晚成。惟陛下听臣微志,采择而施行之,其智而明者誓据天下之奇巧,据天下之奇巧者誓拥四海之雄图,而拥四海之雄图者所伏者必众,臣朝得见,夕死可矣。<br/><br/> 作者有话要说:<br/><br/> 20141225<br/><br/> 嗯,居然更了。第一次写这么长的古文,我本以为这篇要写很久的。<br/><br/> 不要因为是古文而不读啊,这篇很重要的!<br/><br/> 《黔之驴》出自柳宗元。<br/><br/> 20141229<br/><br/> 毕竟不是古人写的,我觉得还是比较好读懂:D<br/><br/> 给不想看古文的同学一点简单的翻译:<br/><br/> 陛下圣明啊,我朝居上国之位久矣,您可有听说过《黔之驴》这篇文章?黔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后来被人引入了。本地的老虎没见过驴,以为是什么神物,所以一开始十分小心,静静地窥探着驴的一举一动。后来日子久了,老虎靠近了挑衅,惹得驴踢了它一下。虎见了十分高兴,觉得驴就只有这点本事,所以把它给吃了。(黔驴技穷出处,出自柳宗元。柳宗元还写过两篇寓言,也很有意思。)<br/><br/> 被称作是神,需要天意/天命,需要历史副证,需要一个对外表现出来的良好的样子。我们南梁很好,天时地利人和都有,您作为皇帝平定了四海剿除了倭寇,而我们作为臣子辅助您治国。普天之下,要说富庶的地方,没有哪里比得上苏杭,要说人杰地灵,没有哪里比得上京师。这就是我所说的天命。尽管在陛下之前的皇帝不<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