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
<p> 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br />
却说袁氏大手发力,煽动了豫州叛乱。<br />
豫州诸郡县虽未明着反叛朝廷,但却各自保持中立,以观望之态,拒绝向朝廷中枢发送钱粮锦绢。<br />
为了安抚豫州之民,曹操采纳了赵俨的建议,免除了豫州百姓的赋税。<br />
但这也使得本就缺粮的曹营雪上加霜。<br />
为此曹操不得不向刘备求助,刘备虽然同意每日输送一千斛粮食给曹营。<br />
但眼下仍有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亟待解决。<br />
那就是汝南黄巾军。<br />
豫州诸郡保持中立也就罢了,但这支号称三十万众的黄巾军,却是实打实的威胁到了许县。<br />
至晚宴时,曹操再次邀请刘备过来商议此事。<br />
“汝南贼势甚大,吕布剿贼不利,松散懈怠。”<br />
“吾本欲治其罪状,然今正值多事之秋,恐生他乱,故暂不予追究。”<br />
曹操在席间,阐述了宽释吕布在汝南作战不利的想法。<br />
现在前线已经够乱的了,他也怕把吕布逼反,乱上加乱。<br />
“虽然如此,汝南之贼袭扰我颍川诸县。”<br />
“我颍川兵少,不能分兵剿贼,故须从我前线再调派军队前去。”<br />
“今召玄德来此,正是为了商量此事。”<br />
时督军曹仁在侧,主动请缨道:<br />
“南方以大军方有目前之急,其势不能相救。”<br />
“袁氏树恩四世于豫州之民,其背叛固宜也。”<br />
“然贼兵方起,未能得其用。”<br />
“若以轻骑速击之,贼可破也!”<br />
曹仁的意思是袁氏老家就在汝南,所以汝南的百姓都愿意跟着袁氏走,不应该怪罪汝南百姓。<br />
现在应该趁着贼势还不够大,用轻骑快速南下,将之击破。<br />
等汝南黄巾声势壮大了,就何难平定了。<br />
曹操从其言,即付曹仁一千轻骑,前往汝南破贼。<br />
出动全骑是为了追求速度,但从长远来看,要想使汝南稳定。<br />
仅靠一千骑兵是不够的。<br />
这时,曹操再次将目光投向对面的刘备。<br />
嘴上虽不言,但意思已经溢于言表。<br />
玄德公,拉兄弟一把!<br />
刘备眉目分毫未动,但也在想,汝南若有失,沛国亦必受其影响。<br />
徐州无险可守,是在李翊的规划下,于徐州西面儿增添了沛土。<br />
这才拓宽了徐州西部的纵深。<br />
保汝南者,所以保沛土。<br />
念及此,刘备便顺势说道:<br />
“备遣吾二弟领一军,与曹子孝将军同去汝南平叛。”<br />
直接派出手下第一大将,刘备也算是诚意十足了。<br />
曹操果然大喜,又问何时可以出发。<br />
刘备表示马上就能走。<br />
于是,晚宴尚未结束,这边曹营的曹仁与刘营的关羽便直接离席而去。<br />
各自回营点了本部部曲,往汝南平叛去了。<br />
“子孝与云长合力,料汝南掀不起太大风浪来。”<br />
“……只是汝南黄巾贼甚众,只恐一时平定,将来又起。”<br />
曹操的意思就是让老刘帮忙帮到底,送佛送到西。<br />
既然已经合力抗袁平叛了,那索性就把汝南的问题给一发解决了。<br />
刘备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便问身侧的李翊道:<br />
“先生可还有甚法子?”<br />
李翊便道:<br />
“汝南贼势浩大,确实该平。”<br />
“只是我官渡前线,正与袁军主力对峙,不宜抽调太多人马南下。”<br />
“前日朝廷既收降张绣,可令其出兵协助朝廷平叛。”<br />
微微一顿,又道,“豫州诸郡叛乱,郭豫州难辞其咎。”<br />
“可令其自梁国出兵,亦去汝南平叛。”<br />
豫州刺史郭贡当然有义务出兵,虽然他实际控制的地盘只有梁国一地。<br />
但你既然挂了这个名,就得配合朝廷剿贼不是?<br />
至于毗邻汝南的陈国,则不做考虑。<br />
刘宠兵马本来就少,就别瞎折腾去汝南了,留足人手保护天子才是正事。<br />
靠着曹仁、关羽、张绣、郭贡已经有四路兵马了。<br />
但李翊还打算出第五路兵。<br />
“汝南反贼刘辟作乱,汝南太守吕布责无旁贷。”<br />
“今可再次下诏催促,令其出兵配合我朝廷兵剿贼。”<br />
吕布便是李翊打算出动的第五路兵。<br />
他的部曲战力还是很强的,尤其是打黄巾贼这种菜鸡,真如砍瓜切菜一般。<br />
曹操一捶案几,怒道:<br />
“前汝南有变时,吾便命吕布领兵平叛。”<br />
“彼初时尚剿贼甚力,但不过一月,便生懈怠之意!”<br />
“想其坐食朝廷俸禄,今朝廷有难,如何有脸袖手旁观?”<br />
刘备面上仍是一副寡淡的神色,眸光微转,沉吟道:<br />
“此必是吕布征战劳苦,谓我朝廷不加赏赐。”<br />
“故而心怀不满,不肯尽力剿贼。”<br />
由于这个位面的吕布没有偷袭徐州,所以刘备此时对吕布还是比较有好感的。<br />
吕布虽然私德有亏,但好歹除贼有功,此前征讨袁术时亦多出力。<br />
今为国家守汝土,确实不该冷落。<br />
曹操却是恨极了吕布,若没有他,他都压根儿没那么多糟心事。<br />
“玄德心肠忒也好了。”<br />
“须知彼若无吾等,尚不知飘零在何处。”<br />
“如今可安居于汝南否?”<br />
当初列强瓜分袁术领地,签订“《淮南条约》”时。<br />
如果不是刘备力主要把汝南分给吕布,曹操恨不得自己全占了。<br />
现在吕布这厮在天下第二大郡休养生息,竟还不知珍惜。<br />
光是想着吕布那张嘴脸,曹操都觉得可恨恶心。<br />
得亏晚宴还没开始,不然他全得吐出来。<br />
刘备好言劝道:<br />
“汝南贼势甚大,彼时吕布孤军作战,上不见援兵,下不见抚恤。”<br />
“心生怠意也属正常。”<br />
曹操翻了个白眼,冷声道:<br />
“玄德公心不必替吕布这厮说好话。”<br />
“此人狼子野心,诚难久养。”<br />
“今若非是要守御袁绍之攻,吾早已发兵将之擒杀,以雪偷家之仇。”<br />
淡淡一笑,扬唇道:<br />
“备却以为,吕布为人骁勇善战。”<br />
“早年在并州守御边关,抗击胡虏,也算于国有功。”<br />
“为人虽然粗中少亲,刚而无礼,但若能循循善诱,未尝不能为朝廷所用。”<br />
尽管李翊早在数年前就曾跟刘备讲过,吕布这人不能养在身边。<br />
但刘备相信自己的“魅力”,同时他也是真的馋吕布和他部曲。<br />
这样一支战力不俗的力量,留在汝南不用,委实可惜。<br />
“……玄德这般好心,只恐吕布这厮不肯领情。”<br />
曹操冷冷回道。<br />
刘备便侧过头问李翊道:<br />
“……先生,朝廷可还能拿出锦绢来犒赏吕布军否?”<br />
李翊摇了摇头,道:<br />
“今所以钱粮、器械,俱运往官渡。”<br />
“凡辎重所用,皆为战事服务。”<br />
“哪里有余钱赏赐吕布?”<br />
陈国虽然富,但现在凭空多了一个朝廷中枢需要供养,加剧了财政负担。<br />
更别提刘宠自己还有蹶张士需要养了。<br />
“……这样啊。”<br />
刘备蹙起眉,犯难道:<br />
“若吕布得不到赏赐,恐未必肯心出力剿贼。”<br />
李翊道:<br />
“此易事耳,彼时吕布穷途来投我徐州时,吾与之有些交情。”<br />
“今国家有急,待我书信一封,邀之出兵,与朝廷并力剿贼。”<br />
刘备一颔首,微微笑道:<br />
“既如此,便有劳先生了。”<br />
“今既有五路兵马,汝南黄巾虽众,料也不能成气候。”<br />
商议既定,李翊亲自提笔书信一封,遣快骑星夜送往汝南。<br />
至于官渡一线,仍旧继续与袁绍相持。<br />
不表。<br />
……<br />
公元200年开春,三月初五。<br />
荆州襄阳,刘表拜前南阳太守,樊亭侯蒯越为讨逆将军。<br />
水陆军并进,共起兵七万人。<br />
号七十万众,南下荆南平叛。<br />
另调集民夫五万人,自江夏取大小战舰四百余艘。<br />
襄阳自出运粮船六百余艘,为大军所用。<br />
消息传出,荆州震动。<br />
自张羡在荆南掀起叛乱后,刘表立马开始动员了自己所有能动员的资源。<br />
他这人在中原大战时,总是投机取巧,两边站对。<br />
但面对荆州内部事务,刘表却十分果决,几乎是不惜一切代价要将反贼压下去。<br />
此外,刘表对荆南的控制力一直都不是很强。<br />
张羡这次叛乱,正好给了刘表一个收服荆南的机会。<br />
正如同刘备当年收琅琊、广陵一样。<br />
刘表遣蒯越进攻张羡,大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很快将张羡的势力范围驱逐出荆北。<br />
就当刘表以为荆南快要被收服时,结果大军始终围攻不下长沙。<br />
七万大军,远征荆南,日费斗金。<br />
刘表望着这笔“账单”,焦虑万分。<br />
可不想在这时,又一个坏消息传来。<br />
孙策死后,孙权继位,在安抚完宗族兄弟之后,竟发兵攻取庐江!<br />
庐江虽不是刘表的领土,但庐江刘勋却是刘表的附庸。<br />
孙权打的不是刘勋,打的是刘表这荆州牧的老脸。<br />
面对孙权这趁人之危的无耻行径,刘表愤怒地叱道:<br />
“豚犬小儿,汝父兄尚非吾之敌手。”<br />
“汝牙口尚未长齐,焉敢侵吾境界?”<br />
于是,便打算命章陵太守黄射,领兵前去襄助刘勋,守御孙氏的进攻。<br />
时主簿蒯良在侧,见此急忙出言劝谏道:<br />
“使君息怒!”<br />
“今我大军困于荆南战事,吾弟异度领兵在长沙未归。”<br />
“南方局势尚不明朗,若冒然再起一大军,只恐拖累荆南战事。”<br />
“届时,荆南未平,庐江又失,反而不美。”<br />
此话果然奏效,蒯良成功劝住了刘表想要再派一军的冲动。<br />
哼!<br />
刘表闷哼一声,负手道:<br />
“那也断不能叫这碧眼儿趁乱劫我扬州西壤!”<br />
“子柔须明白,当初为了换取庐江之独立。”<br />
“我荆州向徐州做出了巨大妥协,是刘备于中斡旋,劝谏曹操。”<br />
“这才使得南庐江为我所有。”<br />
“今孙氏方死父兄,便欲侵我土地。”<br />
“属实是可恨!可怒!”<br />
真正令刘表感到愤怒的,不是孙氏在此时攻打他的小弟。<br />
而是河南方面对孙氏的姑息纵容!<br />
自己毕竟与孙氏有杀父之仇,两家关系本就不可能缓和。<br />
真要开战,刘表也就认了。<br />
但据刘表探听到的消息,朝廷先封了孙策为吴侯,使之合法据有了吴土。<br />
又将柴桑之地,封给孙氏。<br />
柴桑连接荆、扬二州,河南这不摆明了是让孙氏来攻他的荆州吗?<br />
刘表也是后知后觉,发现自己又被徐州给摆了一道。<br />
当初李翊负责谈判磋商,同意让庐江独立出去,从而间接成为荆州附庸。但李翊却并未对当时的潜在威胁孙氏做出明确要求。<br />
刘表自己也低估了孙氏的力量,先是孙策攻破江夏,将当中财物劫掠一空。<br />
后虽为刺客所杀,然孙氏却借着这场大胜,实力极速壮大。<br />
俨然成为了刘表东面的一大强敌。<br />
刘表这才惊讶的发现,他兜兜转转,左右逢源。<br />
努力为荆州营造的外交环境,竟不知不觉间树敌越来越多。<br />
首先是西边的益州刘璋,<br />
早在兴平元年,刘焉死时,刘璋继位。<br />
刘表便趁着新君上位未稳之际,策反刘璋部将。<br />
并接纳了大量益州的“政治逃犯”,这其中就包括甘宁。<br />
此举,使得荆州与益州交恶。<br />
然后是南边的交州,<br />
考虑到周围到处都是强敌,刘表便想挑一个软柿子捏。<br />
多次派兵侵扰交州边境,以此试探交州牧张津的态度。<br />
不想张津竟是个硬骨头,立马派兵反击,还杀了荆州使者。<br />
由此,荆州又与交州关系恶化。<br />
西边、南边都得罪了。<br />
结果北边最为强大的河南,又对荆州态度暧昧。<br />
看似友好,结果又暗中策反了自己在南阳扶持的军阀张绣。<br />
又在自己的东面扶植了自己的树敌——孙吴。<br />
现在,自己的荆州内部更是后院起火,荆南反叛。<br />
望着这样的外交局势与南部叛乱,刘表直感觉度日如年,如坐针毡。<br />
一系列烦心事聚在一起,使得刘表感觉自己直接折寿了十年。<br />
“子柔是智者,今荆州遭劫,君必有良策教我?”<br />
刘表一脸真诚地望着蒯良,刻意将“荆州”二字的声调扬高。<br />
言外之意,荆州非我刘景升一人之荆州,荆州有失,你们这些世家大族照样受害。<br />
蒯良当然明白此理,要不然刘表怎么能够轻松组建出七万大军来打荆南?<br />
因为这是荆州的内部事务,各大家族都不敢置身事外。<br />
“愚以为庐江之务,还是须上奏朝廷。”<br />
“请朝廷来裁决此事,为我等主持公道。”<br />
朝廷?<br />
刘表眉头皱起。<br />
朝廷现在不就是被曹操、刘备控制着的吗?<br />
找朝廷,那便是找曹刘咯?<br />
“若非朝廷纵容孙氏在吴地发展,彼又如何能够威胁到我之庐江?”<br />
“当初徐州同意庐江独立时,要我荆州拿出百万斛粮食来!”<br />
“今好在只输送了五十万斛,我当停止供应,叫河南知道。”<br />
“吾亦非是好欺负的!”<br />
因为百万斛粮食是分期供应的,所以目前只向河南输送了五十万粮食。<br />
并且由于荆南战事的爆发,刘表早就已经将之停了。<br />
“诶,不可!”<br />
蒯良急忙出声劝阻:<br />
“正因如此,使君才更应该将剩下五十万斛粮食如约交付。”<br />
“一来,取信于天下。”<br />
“二来,为使君解除孙氏之患。”<br />
哦?<br />
刘表眉梢一挑,顿时来了兴趣。<br />
“依照子柔所言,如何为我解除孙氏之患?”<br />
荆州与孙氏的仇恨,已历十年。<br />
刘表从未将孙氏放在眼里过,直到孙策的江夏大捷,才使得其对孙氏引起重视。<br />
但考虑到刘表的外交政策,向来是不亲自下场。<br />
所以对待孙氏,始终是以守为攻。<br />
如果能借助外力,便灭掉困扰自己的这个宿敌。<br />
那多少钱,刘表都愿意。<br />
“今袁氏与曹刘相持于官渡,就目前的局势来看,短时间内是分不出胜负了。”<br />
蒯良有条不紊地为刘表分析。<br />
“河北谷多人众,河南兵劲粮少。”<br />
“今两地相持,难分胜负,时日一长,粮食必缺。”<br />
“我荆州养民多年,谷物堆积如山,此所谓奇货可居,价高者得。”<br />
刘表不觉一怔,扶了扶额,再问:<br />
“君可细说,吾愿闻其详!”<br />
“孙氏攻打庐江,可使朝廷下诏,勒令停战。”<br />
“如不肯停战,再请朝廷出兵。”<br />
刘表眉头皱起,缓缓抬眸:<br />
“条件便是荆州交割剩下那五十万斛粮食?”<br />
“……正是。”<br />
蒯良点了点头,扯出一抹温和的笑容:<br />
“听闻豫州诸郡反叛,拒向朝廷中枢交纳锦绢粮赋。”<br />
“既然如此,我等为何不能坐地起价?”<br />
这五十万斛粮食本来就是要交给河南的。<br />
但既然河南、荆州都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那我荆州为什么就不能把这剩下的五十万斛粮扣下,当作谈判的筹码?<br />
蒯良的话还在继续,对这项计划接着补充说明:<br />
“不过这剩下的五十万斛粮食,也不宜马上交割。”<br />
“须得等到朝廷出兵,然后再依次上交。”<br />
“若庐江之围解除,可交三十万斛粮。”<br />
“若朝廷军兵临吴土,可将剩下二十万斛粮一并交付。”<br />
因为古代发动一场战事非常麻烦,要动用很多资源。<br />
所以蒯良才说只要庐江之围解除了,就能交三十万斛粮。<br />
孙氏一旦退兵,就很难马上再发动第二场战事。<br />
毕竟战争,不是儿戏。<br />
刘表不置可否,静静思考此计的可行性。<br />
良久,才轻叹一声:<br />
“子柔此计甚好,若能不费一兵一卒,灭除孙吴。”<br />
“莫说五十万斛粮,便是再出五十万斛亦不足惜。”<br />
“……只是。”<br />
刘表话锋一转,面上带了几分迟疑。<br />
“既然曹刘与袁氏相持于官渡,又如何能够分兵灭孙吴呢?”<br />
“……公言差矣。”<br />
蒯良扬眉一笑:<br />
“袁绍尽起河北之兵南下,是因其周无强敌,故不须留重兵守土。”<br />
“然河南之地,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各地都须留兵守御。”<br />
“因此在南方,只要曹刘愿意,是能够分兵出来过江灭吴的。”<br />
说到这儿,蒯良近身上前,向刘表透露了南方的几个军工细节。<br />
“听闻广陵太守陈登,手中有两万兵。”<br />
“曹操亦在庐江留有万人守备,命刘馥安定淮安诸县。”<br />
“若是能使刘馥、陈登出兵,在配合刘勋自己的部曲。”<br />
“岂非能解庐江之围么?”<br />
刘表闻言大喜,若蒯良的计划能够成功,那的确扫除他一心腹大患。<br />
说白了,<br />
庐江、广陵之所以不出兵,无非是曹刘没办法两线作战罢了。<br />
河南将所有能动用的资源都用到了官渡前线去,哪里还敢分兵作战?<br />
可如果刘表愿意负担这笔费用,那未尝不能够换取广陵、庐江的出兵。<br />
“善!即照子柔之意办理!”<br />
刘表喜出望外,立即遣使北上,备言合作灭吴事宜。<br />
这种自己的钱,流别人血的事儿,刘表是最喜欢的。<br />
在派遣完使者之后,刘表又下令,命章陵太守黄射即刻领军去往江夏。<br />
蒯良大惊,忙问:<br />
“主公既已决定上奏朝廷,办理庐江之事。”<br />
“如何又劳师动众,另起大军?”<br />
刘表抚须带笑,轻轻拍了拍蒯良的肩膀。<br />
“吾不仅要从章陵派遣一军去往江夏,我还要命黄祖在江夏整军备战!”<br />
这……<br />
蒯良更加不能理解,刘表到底在想什么。<br />
“现在使者方去,主公此举,莫非是断定曹刘不从。”<br />
“而欲提前准备?”<br />
“……不然。”<br />
刘表挥了挥手,眸底一深:<br />
“我派军出去,正是为了配合曹刘出兵南下。”<br />
这……<br />
蒯良又是一怔,暗道主公你何时这么仗义了?<br />
你要是打算自己出兵的话,那还拉河南下场干鸡毛啊?<br />
曹操、刘备野心都不小,真让他们下场了,荆州方面就得做好割肉的准备。<br />
若不是刘表的死保荆州的外交政策,蒯良压根不会献出此策。<br />
“子柔有所不知,若河南果真出兵南下,与孙氏交战。”<br />
“彼时曹刘又忙于官渡战事,南方不能分出太多兵来。”<br />
“应能够勉强与孙氏相持,我便趁势出兵,抢占扬州之土!”<br />
蒯良闻言大惊,忙道:<br />
“主公如此,岂不开罪曹刘?”<br />
刘表此举等于是拿曹操、刘备打工仔,工具人了。<br />
按蒯良的想法,应该是我出钱,你出人。<br />
待占了扬州之土后,两家再谈判怎么分。<br />
但表哥你这样不讲武德,趁着曹刘与孙氏交战之际,抢占扬土土地。<br />
那曹刘岂肯甘休?<br />
“……开罪?”<br />
刘表眉梢轻挑,冷声笑道:<br />
“今是吾荆州与河南商定好的,我出钱粮,河南出兵替我解庐江之围。”<br />
“又未说清楚扬州归属于谁。”<br />
“况当初刘备许诺将扬州西壤的表奏权予我,后一拖再拖。”<br />
“以致我费无数钱粮,竟只得了半个庐江。”<br />
“徐州如此可恨,又何必与它情面?”<br />
“况真开罪曹刘又如何?袁公已同意与我结盟。”<br />
“只要官渡之战,袁公取胜。”<br />
“曹刘自顾河南之土尚且无暇,又哪里有余力兼顾我荆州作为?”<br />
蒯良无言以对。<br />
在刘表看来,官渡之战终将会是袁氏取胜。<br />
而他已经与袁氏结盟了,等于有了一个保障。<br />
现在又能用曹刘之兵,为他扫除孙氏之威胁,简直两全其美。<br />
要说内疚,那刘表当然不会有。<br />
如果不是曹刘在瓜分袁术遗产时,姑息纵容孙氏,现在刘表还没这麻烦呢。<br />
那刘表现在反过来算计你曹刘,也就别抱怨了。<br />
……<br />
扬州,庐江。<br />
却说孙权新君登位,内有宗族叛乱,外有强权环伺。<br />
为此,孙权纳兄长孙策之言。<br />
以师礼事张昭,举为文臣领袖。<br />
以兄礼事周瑜,举为武将渠魁。<br />
有了这两人的压制,孙氏内部的不安暂时稳住。<br />
考虑到孙氏特殊的授兵制度,孙权唯恐自己年少,不能服众。<br />
故与周瑜等人相商,起兵攻庐江,不为扩土,只为立威。<br />
大军很快杀至庐江。<br />
刘勋虽号称有两万兵马,但多是收拢的江淮贼寇。<br />
士气低迷,战力不足。<br />
与孙吴军交战数场,不能取胜,只能退回庐江请求援军。<br />
孙权乃领兵将庐江围住,一面又遣人时时关注北方的战况。<br />
这时,人报周瑜有军事要务求见。<br />
……<br />
(本章完)</p>
却说袁氏大手发力,煽动了豫州叛乱。<br />
豫州诸郡县虽未明着反叛朝廷,但却各自保持中立,以观望之态,拒绝向朝廷中枢发送钱粮锦绢。<br />
为了安抚豫州之民,曹操采纳了赵俨的建议,免除了豫州百姓的赋税。<br />
但这也使得本就缺粮的曹营雪上加霜。<br />
为此曹操不得不向刘备求助,刘备虽然同意每日输送一千斛粮食给曹营。<br />
但眼下仍有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亟待解决。<br />
那就是汝南黄巾军。<br />
豫州诸郡保持中立也就罢了,但这支号称三十万众的黄巾军,却是实打实的威胁到了许县。<br />
至晚宴时,曹操再次邀请刘备过来商议此事。<br />
“汝南贼势甚大,吕布剿贼不利,松散懈怠。”<br />
“吾本欲治其罪状,然今正值多事之秋,恐生他乱,故暂不予追究。”<br />
曹操在席间,阐述了宽释吕布在汝南作战不利的想法。<br />
现在前线已经够乱的了,他也怕把吕布逼反,乱上加乱。<br />
“虽然如此,汝南之贼袭扰我颍川诸县。”<br />
“我颍川兵少,不能分兵剿贼,故须从我前线再调派军队前去。”<br />
“今召玄德来此,正是为了商量此事。”<br />
时督军曹仁在侧,主动请缨道:<br />
“南方以大军方有目前之急,其势不能相救。”<br />
“袁氏树恩四世于豫州之民,其背叛固宜也。”<br />
“然贼兵方起,未能得其用。”<br />
“若以轻骑速击之,贼可破也!”<br />
曹仁的意思是袁氏老家就在汝南,所以汝南的百姓都愿意跟着袁氏走,不应该怪罪汝南百姓。<br />
现在应该趁着贼势还不够大,用轻骑快速南下,将之击破。<br />
等汝南黄巾声势壮大了,就何难平定了。<br />
曹操从其言,即付曹仁一千轻骑,前往汝南破贼。<br />
出动全骑是为了追求速度,但从长远来看,要想使汝南稳定。<br />
仅靠一千骑兵是不够的。<br />
这时,曹操再次将目光投向对面的刘备。<br />
嘴上虽不言,但意思已经溢于言表。<br />
玄德公,拉兄弟一把!<br />
刘备眉目分毫未动,但也在想,汝南若有失,沛国亦必受其影响。<br />
徐州无险可守,是在李翊的规划下,于徐州西面儿增添了沛土。<br />
这才拓宽了徐州西部的纵深。<br />
保汝南者,所以保沛土。<br />
念及此,刘备便顺势说道:<br />
“备遣吾二弟领一军,与曹子孝将军同去汝南平叛。”<br />
直接派出手下第一大将,刘备也算是诚意十足了。<br />
曹操果然大喜,又问何时可以出发。<br />
刘备表示马上就能走。<br />
于是,晚宴尚未结束,这边曹营的曹仁与刘营的关羽便直接离席而去。<br />
各自回营点了本部部曲,往汝南平叛去了。<br />
“子孝与云长合力,料汝南掀不起太大风浪来。”<br />
“……只是汝南黄巾贼甚众,只恐一时平定,将来又起。”<br />
曹操的意思就是让老刘帮忙帮到底,送佛送到西。<br />
既然已经合力抗袁平叛了,那索性就把汝南的问题给一发解决了。<br />
刘备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便问身侧的李翊道:<br />
“先生可还有甚法子?”<br />
李翊便道:<br />
“汝南贼势浩大,确实该平。”<br />
“只是我官渡前线,正与袁军主力对峙,不宜抽调太多人马南下。”<br />
“前日朝廷既收降张绣,可令其出兵协助朝廷平叛。”<br />
微微一顿,又道,“豫州诸郡叛乱,郭豫州难辞其咎。”<br />
“可令其自梁国出兵,亦去汝南平叛。”<br />
豫州刺史郭贡当然有义务出兵,虽然他实际控制的地盘只有梁国一地。<br />
但你既然挂了这个名,就得配合朝廷剿贼不是?<br />
至于毗邻汝南的陈国,则不做考虑。<br />
刘宠兵马本来就少,就别瞎折腾去汝南了,留足人手保护天子才是正事。<br />
靠着曹仁、关羽、张绣、郭贡已经有四路兵马了。<br />
但李翊还打算出第五路兵。<br />
“汝南反贼刘辟作乱,汝南太守吕布责无旁贷。”<br />
“今可再次下诏催促,令其出兵配合我朝廷兵剿贼。”<br />
吕布便是李翊打算出动的第五路兵。<br />
他的部曲战力还是很强的,尤其是打黄巾贼这种菜鸡,真如砍瓜切菜一般。<br />
曹操一捶案几,怒道:<br />
“前汝南有变时,吾便命吕布领兵平叛。”<br />
“彼初时尚剿贼甚力,但不过一月,便生懈怠之意!”<br />
“想其坐食朝廷俸禄,今朝廷有难,如何有脸袖手旁观?”<br />
刘备面上仍是一副寡淡的神色,眸光微转,沉吟道:<br />
“此必是吕布征战劳苦,谓我朝廷不加赏赐。”<br />
“故而心怀不满,不肯尽力剿贼。”<br />
由于这个位面的吕布没有偷袭徐州,所以刘备此时对吕布还是比较有好感的。<br />
吕布虽然私德有亏,但好歹除贼有功,此前征讨袁术时亦多出力。<br />
今为国家守汝土,确实不该冷落。<br />
曹操却是恨极了吕布,若没有他,他都压根儿没那么多糟心事。<br />
“玄德心肠忒也好了。”<br />
“须知彼若无吾等,尚不知飘零在何处。”<br />
“如今可安居于汝南否?”<br />
当初列强瓜分袁术领地,签订“《淮南条约》”时。<br />
如果不是刘备力主要把汝南分给吕布,曹操恨不得自己全占了。<br />
现在吕布这厮在天下第二大郡休养生息,竟还不知珍惜。<br />
光是想着吕布那张嘴脸,曹操都觉得可恨恶心。<br />
得亏晚宴还没开始,不然他全得吐出来。<br />
刘备好言劝道:<br />
“汝南贼势甚大,彼时吕布孤军作战,上不见援兵,下不见抚恤。”<br />
“心生怠意也属正常。”<br />
曹操翻了个白眼,冷声道:<br />
“玄德公心不必替吕布这厮说好话。”<br />
“此人狼子野心,诚难久养。”<br />
“今若非是要守御袁绍之攻,吾早已发兵将之擒杀,以雪偷家之仇。”<br />
淡淡一笑,扬唇道:<br />
“备却以为,吕布为人骁勇善战。”<br />
“早年在并州守御边关,抗击胡虏,也算于国有功。”<br />
“为人虽然粗中少亲,刚而无礼,但若能循循善诱,未尝不能为朝廷所用。”<br />
尽管李翊早在数年前就曾跟刘备讲过,吕布这人不能养在身边。<br />
但刘备相信自己的“魅力”,同时他也是真的馋吕布和他部曲。<br />
这样一支战力不俗的力量,留在汝南不用,委实可惜。<br />
“……玄德这般好心,只恐吕布这厮不肯领情。”<br />
曹操冷冷回道。<br />
刘备便侧过头问李翊道:<br />
“……先生,朝廷可还能拿出锦绢来犒赏吕布军否?”<br />
李翊摇了摇头,道:<br />
“今所以钱粮、器械,俱运往官渡。”<br />
“凡辎重所用,皆为战事服务。”<br />
“哪里有余钱赏赐吕布?”<br />
陈国虽然富,但现在凭空多了一个朝廷中枢需要供养,加剧了财政负担。<br />
更别提刘宠自己还有蹶张士需要养了。<br />
“……这样啊。”<br />
刘备蹙起眉,犯难道:<br />
“若吕布得不到赏赐,恐未必肯心出力剿贼。”<br />
李翊道:<br />
“此易事耳,彼时吕布穷途来投我徐州时,吾与之有些交情。”<br />
“今国家有急,待我书信一封,邀之出兵,与朝廷并力剿贼。”<br />
刘备一颔首,微微笑道:<br />
“既如此,便有劳先生了。”<br />
“今既有五路兵马,汝南黄巾虽众,料也不能成气候。”<br />
商议既定,李翊亲自提笔书信一封,遣快骑星夜送往汝南。<br />
至于官渡一线,仍旧继续与袁绍相持。<br />
不表。<br />
……<br />
公元200年开春,三月初五。<br />
荆州襄阳,刘表拜前南阳太守,樊亭侯蒯越为讨逆将军。<br />
水陆军并进,共起兵七万人。<br />
号七十万众,南下荆南平叛。<br />
另调集民夫五万人,自江夏取大小战舰四百余艘。<br />
襄阳自出运粮船六百余艘,为大军所用。<br />
消息传出,荆州震动。<br />
自张羡在荆南掀起叛乱后,刘表立马开始动员了自己所有能动员的资源。<br />
他这人在中原大战时,总是投机取巧,两边站对。<br />
但面对荆州内部事务,刘表却十分果决,几乎是不惜一切代价要将反贼压下去。<br />
此外,刘表对荆南的控制力一直都不是很强。<br />
张羡这次叛乱,正好给了刘表一个收服荆南的机会。<br />
正如同刘备当年收琅琊、广陵一样。<br />
刘表遣蒯越进攻张羡,大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很快将张羡的势力范围驱逐出荆北。<br />
就当刘表以为荆南快要被收服时,结果大军始终围攻不下长沙。<br />
七万大军,远征荆南,日费斗金。<br />
刘表望着这笔“账单”,焦虑万分。<br />
可不想在这时,又一个坏消息传来。<br />
孙策死后,孙权继位,在安抚完宗族兄弟之后,竟发兵攻取庐江!<br />
庐江虽不是刘表的领土,但庐江刘勋却是刘表的附庸。<br />
孙权打的不是刘勋,打的是刘表这荆州牧的老脸。<br />
面对孙权这趁人之危的无耻行径,刘表愤怒地叱道:<br />
“豚犬小儿,汝父兄尚非吾之敌手。”<br />
“汝牙口尚未长齐,焉敢侵吾境界?”<br />
于是,便打算命章陵太守黄射,领兵前去襄助刘勋,守御孙氏的进攻。<br />
时主簿蒯良在侧,见此急忙出言劝谏道:<br />
“使君息怒!”<br />
“今我大军困于荆南战事,吾弟异度领兵在长沙未归。”<br />
“南方局势尚不明朗,若冒然再起一大军,只恐拖累荆南战事。”<br />
“届时,荆南未平,庐江又失,反而不美。”<br />
此话果然奏效,蒯良成功劝住了刘表想要再派一军的冲动。<br />
哼!<br />
刘表闷哼一声,负手道:<br />
“那也断不能叫这碧眼儿趁乱劫我扬州西壤!”<br />
“子柔须明白,当初为了换取庐江之独立。”<br />
“我荆州向徐州做出了巨大妥协,是刘备于中斡旋,劝谏曹操。”<br />
“这才使得南庐江为我所有。”<br />
“今孙氏方死父兄,便欲侵我土地。”<br />
“属实是可恨!可怒!”<br />
真正令刘表感到愤怒的,不是孙氏在此时攻打他的小弟。<br />
而是河南方面对孙氏的姑息纵容!<br />
自己毕竟与孙氏有杀父之仇,两家关系本就不可能缓和。<br />
真要开战,刘表也就认了。<br />
但据刘表探听到的消息,朝廷先封了孙策为吴侯,使之合法据有了吴土。<br />
又将柴桑之地,封给孙氏。<br />
柴桑连接荆、扬二州,河南这不摆明了是让孙氏来攻他的荆州吗?<br />
刘表也是后知后觉,发现自己又被徐州给摆了一道。<br />
当初李翊负责谈判磋商,同意让庐江独立出去,从而间接成为荆州附庸。但李翊却并未对当时的潜在威胁孙氏做出明确要求。<br />
刘表自己也低估了孙氏的力量,先是孙策攻破江夏,将当中财物劫掠一空。<br />
后虽为刺客所杀,然孙氏却借着这场大胜,实力极速壮大。<br />
俨然成为了刘表东面的一大强敌。<br />
刘表这才惊讶的发现,他兜兜转转,左右逢源。<br />
努力为荆州营造的外交环境,竟不知不觉间树敌越来越多。<br />
首先是西边的益州刘璋,<br />
早在兴平元年,刘焉死时,刘璋继位。<br />
刘表便趁着新君上位未稳之际,策反刘璋部将。<br />
并接纳了大量益州的“政治逃犯”,这其中就包括甘宁。<br />
此举,使得荆州与益州交恶。<br />
然后是南边的交州,<br />
考虑到周围到处都是强敌,刘表便想挑一个软柿子捏。<br />
多次派兵侵扰交州边境,以此试探交州牧张津的态度。<br />
不想张津竟是个硬骨头,立马派兵反击,还杀了荆州使者。<br />
由此,荆州又与交州关系恶化。<br />
西边、南边都得罪了。<br />
结果北边最为强大的河南,又对荆州态度暧昧。<br />
看似友好,结果又暗中策反了自己在南阳扶持的军阀张绣。<br />
又在自己的东面扶植了自己的树敌——孙吴。<br />
现在,自己的荆州内部更是后院起火,荆南反叛。<br />
望着这样的外交局势与南部叛乱,刘表直感觉度日如年,如坐针毡。<br />
一系列烦心事聚在一起,使得刘表感觉自己直接折寿了十年。<br />
“子柔是智者,今荆州遭劫,君必有良策教我?”<br />
刘表一脸真诚地望着蒯良,刻意将“荆州”二字的声调扬高。<br />
言外之意,荆州非我刘景升一人之荆州,荆州有失,你们这些世家大族照样受害。<br />
蒯良当然明白此理,要不然刘表怎么能够轻松组建出七万大军来打荆南?<br />
因为这是荆州的内部事务,各大家族都不敢置身事外。<br />
“愚以为庐江之务,还是须上奏朝廷。”<br />
“请朝廷来裁决此事,为我等主持公道。”<br />
朝廷?<br />
刘表眉头皱起。<br />
朝廷现在不就是被曹操、刘备控制着的吗?<br />
找朝廷,那便是找曹刘咯?<br />
“若非朝廷纵容孙氏在吴地发展,彼又如何能够威胁到我之庐江?”<br />
“当初徐州同意庐江独立时,要我荆州拿出百万斛粮食来!”<br />
“今好在只输送了五十万斛,我当停止供应,叫河南知道。”<br />
“吾亦非是好欺负的!”<br />
因为百万斛粮食是分期供应的,所以目前只向河南输送了五十万粮食。<br />
并且由于荆南战事的爆发,刘表早就已经将之停了。<br />
“诶,不可!”<br />
蒯良急忙出声劝阻:<br />
“正因如此,使君才更应该将剩下五十万斛粮食如约交付。”<br />
“一来,取信于天下。”<br />
“二来,为使君解除孙氏之患。”<br />
哦?<br />
刘表眉梢一挑,顿时来了兴趣。<br />
“依照子柔所言,如何为我解除孙氏之患?”<br />
荆州与孙氏的仇恨,已历十年。<br />
刘表从未将孙氏放在眼里过,直到孙策的江夏大捷,才使得其对孙氏引起重视。<br />
但考虑到刘表的外交政策,向来是不亲自下场。<br />
所以对待孙氏,始终是以守为攻。<br />
如果能借助外力,便灭掉困扰自己的这个宿敌。<br />
那多少钱,刘表都愿意。<br />
“今袁氏与曹刘相持于官渡,就目前的局势来看,短时间内是分不出胜负了。”<br />
蒯良有条不紊地为刘表分析。<br />
“河北谷多人众,河南兵劲粮少。”<br />
“今两地相持,难分胜负,时日一长,粮食必缺。”<br />
“我荆州养民多年,谷物堆积如山,此所谓奇货可居,价高者得。”<br />
刘表不觉一怔,扶了扶额,再问:<br />
“君可细说,吾愿闻其详!”<br />
“孙氏攻打庐江,可使朝廷下诏,勒令停战。”<br />
“如不肯停战,再请朝廷出兵。”<br />
刘表眉头皱起,缓缓抬眸:<br />
“条件便是荆州交割剩下那五十万斛粮食?”<br />
“……正是。”<br />
蒯良点了点头,扯出一抹温和的笑容:<br />
“听闻豫州诸郡反叛,拒向朝廷中枢交纳锦绢粮赋。”<br />
“既然如此,我等为何不能坐地起价?”<br />
这五十万斛粮食本来就是要交给河南的。<br />
但既然河南、荆州都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那我荆州为什么就不能把这剩下的五十万斛粮扣下,当作谈判的筹码?<br />
蒯良的话还在继续,对这项计划接着补充说明:<br />
“不过这剩下的五十万斛粮食,也不宜马上交割。”<br />
“须得等到朝廷出兵,然后再依次上交。”<br />
“若庐江之围解除,可交三十万斛粮。”<br />
“若朝廷军兵临吴土,可将剩下二十万斛粮一并交付。”<br />
因为古代发动一场战事非常麻烦,要动用很多资源。<br />
所以蒯良才说只要庐江之围解除了,就能交三十万斛粮。<br />
孙氏一旦退兵,就很难马上再发动第二场战事。<br />
毕竟战争,不是儿戏。<br />
刘表不置可否,静静思考此计的可行性。<br />
良久,才轻叹一声:<br />
“子柔此计甚好,若能不费一兵一卒,灭除孙吴。”<br />
“莫说五十万斛粮,便是再出五十万斛亦不足惜。”<br />
“……只是。”<br />
刘表话锋一转,面上带了几分迟疑。<br />
“既然曹刘与袁氏相持于官渡,又如何能够分兵灭孙吴呢?”<br />
“……公言差矣。”<br />
蒯良扬眉一笑:<br />
“袁绍尽起河北之兵南下,是因其周无强敌,故不须留重兵守土。”<br />
“然河南之地,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各地都须留兵守御。”<br />
“因此在南方,只要曹刘愿意,是能够分兵出来过江灭吴的。”<br />
说到这儿,蒯良近身上前,向刘表透露了南方的几个军工细节。<br />
“听闻广陵太守陈登,手中有两万兵。”<br />
“曹操亦在庐江留有万人守备,命刘馥安定淮安诸县。”<br />
“若是能使刘馥、陈登出兵,在配合刘勋自己的部曲。”<br />
“岂非能解庐江之围么?”<br />
刘表闻言大喜,若蒯良的计划能够成功,那的确扫除他一心腹大患。<br />
说白了,<br />
庐江、广陵之所以不出兵,无非是曹刘没办法两线作战罢了。<br />
河南将所有能动用的资源都用到了官渡前线去,哪里还敢分兵作战?<br />
可如果刘表愿意负担这笔费用,那未尝不能够换取广陵、庐江的出兵。<br />
“善!即照子柔之意办理!”<br />
刘表喜出望外,立即遣使北上,备言合作灭吴事宜。<br />
这种自己的钱,流别人血的事儿,刘表是最喜欢的。<br />
在派遣完使者之后,刘表又下令,命章陵太守黄射即刻领军去往江夏。<br />
蒯良大惊,忙问:<br />
“主公既已决定上奏朝廷,办理庐江之事。”<br />
“如何又劳师动众,另起大军?”<br />
刘表抚须带笑,轻轻拍了拍蒯良的肩膀。<br />
“吾不仅要从章陵派遣一军去往江夏,我还要命黄祖在江夏整军备战!”<br />
这……<br />
蒯良更加不能理解,刘表到底在想什么。<br />
“现在使者方去,主公此举,莫非是断定曹刘不从。”<br />
“而欲提前准备?”<br />
“……不然。”<br />
刘表挥了挥手,眸底一深:<br />
“我派军出去,正是为了配合曹刘出兵南下。”<br />
这……<br />
蒯良又是一怔,暗道主公你何时这么仗义了?<br />
你要是打算自己出兵的话,那还拉河南下场干鸡毛啊?<br />
曹操、刘备野心都不小,真让他们下场了,荆州方面就得做好割肉的准备。<br />
若不是刘表的死保荆州的外交政策,蒯良压根不会献出此策。<br />
“子柔有所不知,若河南果真出兵南下,与孙氏交战。”<br />
“彼时曹刘又忙于官渡战事,南方不能分出太多兵来。”<br />
“应能够勉强与孙氏相持,我便趁势出兵,抢占扬州之土!”<br />
蒯良闻言大惊,忙道:<br />
“主公如此,岂不开罪曹刘?”<br />
刘表此举等于是拿曹操、刘备打工仔,工具人了。<br />
按蒯良的想法,应该是我出钱,你出人。<br />
待占了扬州之土后,两家再谈判怎么分。<br />
但表哥你这样不讲武德,趁着曹刘与孙氏交战之际,抢占扬土土地。<br />
那曹刘岂肯甘休?<br />
“……开罪?”<br />
刘表眉梢轻挑,冷声笑道:<br />
“今是吾荆州与河南商定好的,我出钱粮,河南出兵替我解庐江之围。”<br />
“又未说清楚扬州归属于谁。”<br />
“况当初刘备许诺将扬州西壤的表奏权予我,后一拖再拖。”<br />
“以致我费无数钱粮,竟只得了半个庐江。”<br />
“徐州如此可恨,又何必与它情面?”<br />
“况真开罪曹刘又如何?袁公已同意与我结盟。”<br />
“只要官渡之战,袁公取胜。”<br />
“曹刘自顾河南之土尚且无暇,又哪里有余力兼顾我荆州作为?”<br />
蒯良无言以对。<br />
在刘表看来,官渡之战终将会是袁氏取胜。<br />
而他已经与袁氏结盟了,等于有了一个保障。<br />
现在又能用曹刘之兵,为他扫除孙氏之威胁,简直两全其美。<br />
要说内疚,那刘表当然不会有。<br />
如果不是曹刘在瓜分袁术遗产时,姑息纵容孙氏,现在刘表还没这麻烦呢。<br />
那刘表现在反过来算计你曹刘,也就别抱怨了。<br />
……<br />
扬州,庐江。<br />
却说孙权新君登位,内有宗族叛乱,外有强权环伺。<br />
为此,孙权纳兄长孙策之言。<br />
以师礼事张昭,举为文臣领袖。<br />
以兄礼事周瑜,举为武将渠魁。<br />
有了这两人的压制,孙氏内部的不安暂时稳住。<br />
考虑到孙氏特殊的授兵制度,孙权唯恐自己年少,不能服众。<br />
故与周瑜等人相商,起兵攻庐江,不为扩土,只为立威。<br />
大军很快杀至庐江。<br />
刘勋虽号称有两万兵马,但多是收拢的江淮贼寇。<br />
士气低迷,战力不足。<br />
与孙吴军交战数场,不能取胜,只能退回庐江请求援军。<br />
孙权乃领兵将庐江围住,一面又遣人时时关注北方的战况。<br />
这时,人报周瑜有军事要务求见。<br />
……<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