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n\t却说赵云率军拿下桂阳,为齐军建下功业。<br /><br />中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br /><br />桂阳太守赵范,欲将寡嫂许配给赵云。<br /><br />赵范也是怀了自己的小心思。<br /><br />他想着,自己只不过是偏远小地的一地郡守。<br /><br />而赵云在齐国却是位高权重,若能攀上姻亲关系,将来也有升腾机会。<br /><br />只是不想赵云此人,正气过人,坚辞不受。<br /><br />经过一番周旋,桂阳到底还是被诸葛亮收回。<br /><br />只是降将赵范却不敢再与赵云接触。<br /><br />诸葛亮到时,念及赵云无妻,劝他将樊氏纳了。<br /><br />赵云担心对自己名誉不利,一口回绝了。<br /><br />诸葛亮面露难色,陷入沉思。<br /><br />赵云见此,乃问道:<br /><br />“莫非军师觉得有云此行,有甚不妥之处否?”<br /><br />诸葛亮一挥羽扇,目光望向北方。<br /><br />赵云恍然大悟,忙问:<br /><br />“中原有何事发生?”<br /><br />诸葛亮一颔首,目光看向赵云。<br /><br />从袖中取出一书来,赵云双手接过。<br /><br />原来此书竟是李翊写给刘备的谏书。<br /><br />赵云一时茫然,好奇问道:<br /><br />“丞相之谏书,如何在军师手中?”<br /><br />诸葛亮却道,“子龙不妨先看看书信内容,然后再与我议此事。”<br /><br />赵云点了点头,展开书帛一看。<br /><br />果然是李相爷的亲笔,其书略曰:<br /><br />——“臣翊诚惶诚恐谨奏:”<br /><br />“臣闻治国之道,必先庶民。”<br /><br />“自中平年来,海内板荡,天下丧乱三十余载。”<br /><br />“虽赖大王神武,王师悉定,渐复太平。”<br /><br />“然稽核户册,犹见生民百不遗一之惨状。”<br /><br />“臣回河北之后,遍历州郡,大觉男丁凋零。”<br /><br />“乡间多望门寡,市井遍刀镮妇。”<br /><br />“村落处,不乏有共妻之恶俗,大违礼道。”<br /><br />“以臣观之,天下间未嫁丧夫者,壮年守寡者,无夫无子者,其数不少。”<br /><br />“此辈茕茕孑立,形影相吊。”<br /><br />“或冻馁沟渠,或沦落风尘。”<br /><br />“寡居女子,民生维艰。”<br /><br />“力田不及男子,纺织难供衣食,多遭豪强侵凌。”<br /><br />“故臣斗胆请奏,许寡妇自择夫婿,严惩欺凌孤寡之徒。”<br /><br />“昔管仲治齐,设女闾安游女。”<br /><br />“今大王欲兴汉室,当正其道而行之。”<br /><br />”臣虽总领百僚,然礼俗之变,关涉国本,故冒死以闻。”<br /><br />“建安十二年秋,丞相臣翊顿首。”<br /><br />赵云是名武将,其实鲜少参与政事。<br /><br />但李丞相总是能整出一些新鲜事儿来,令赵云也为之一惊。<br /><br />现在他有些明白,诸葛亮手中为何会有李翊的谏书了。<br /><br />诸葛亮这才开口解释说:<br /><br />“李丞相所奏之事,是为移风易俗,国之大事。”<br /><br />“齐王千岁认为此事,关乎社会礼俗,不可不慎。”<br /><br />“故将此书发往各处,叫我等一一察之,然后上表提议。”<br /><br />李翊提出鼓励寡妇改嫁的政策,其实就是变相的鼓励生育,促进人口增长。<br /><br />诚然,在刘备与李翊的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共同努力下,齐国境内的人口没有大规模减少。<br /><br />但这只是跟乱世相比,跟真正的太平盛世相比。<br /><br />那还是生民百遗一的惨状。<br /><br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大一统王朝跟诸侯混战时代是有本质区别的。<br /><br />汉末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br /><br />李翊能保证人口不成负增长,那他就已经可以名垂青史了。<br /><br />怎么敢去跟太平盛世的大一统王朝去比总人口?<br /><br />话虽如此,<br /><br />李翊还是希望通过用政府“看得见的手”,进行市场干预。<br /><br />通过鼓励寡妇再嫁,来促进人口增长。<br /><br />之所以从寡妇入手,<br /><br />还是因为战争带走了大量男子的性命。<br /><br />许多女子甚至都还未过门,就成了寡妇。<br /><br />所以李翊在谏书中,不仅提出要鼓励寡妇改嫁,甚至提出应当对她们予以人文挂怀。<br /><br />她们的丈夫、孩子死在战场上,自己则变得无依无靠。<br /><br />本身就是弱势群体,不应该受到社会的歧视。<br /><br />诚然,汉朝对寡妇的态度比较宽容,毕竟这时候理学还没有兴起。<br /><br />但这并不代表寡妇在社会上就真的能够跟寻常女子同相同。<br /><br />诸如像赵云这一类的板正的传统男子而言,就是认为妇女改嫁是失节,而不愿意去娶。<br /><br />不到迫不得已,寡妇肯定不是他们的第一选择。<br /><br />“不知军师如何看待此事?”<br /><br />赵云心里明镜似的,诸葛亮将此书拿给自己看,肯定是意有所指。<br /><br />诸葛亮沉吟道:<br /><br />“李相在河北,因俗献策。”<br /><br />“齐王知其然,故颁此书于青、幽、辽东、淮南,及亮所督之荆州。”<br /><br />“盖吾等皆方岳重臣,熟知本邦民情。”<br /><br />“齐王唯恐风俗各异,激生变故,有损德誉。”<br /><br />“故令我等各陈所见,以定良策。”<br /><br />刘备可是一个仁德之君。<br /><br />此前诸葛瑾“生子不举”的行为,使得刘备专门下了命令,让父母不得抛弃新生子。<br /><br />这件事,是刘备为了维护父子之间的基本人伦。<br /><br />但也让刘备意识到了,在不同地方,真的会有不同的风俗。<br /><br />诸葛瑾是天下名士,他生子不举的行为,依然受到了许多人的追捧。<br /><br />再一次证明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br /><br />而李翊这次提出的政策,影响更大,让刘备不得不慎重。<br /><br />专门发书到了各个州郡的最高长官那里去。<br /><br />就是因为诸葛亮、陈登等人,了解当地的民俗。<br /><br />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来,发表自己的意见。<br /><br />刘备会自行斟酌,然后定下最后的政策。<br /><br />“……那不知李相这谏寡妇再适之策,军师以为何如?”<br /><br />赵云再次发问。<br /><br />诸葛亮搁羽扇,踱了两步,正色说道:<br /><br />“善哉此议!吾尝观荆襄之地。”<br /><br />“刘景升暗弱,德政不举,威刑不肃。”<br /><br />“有未嫁而寡者,父母驱之如秽物。”<br /><br />“夫死守节者,族中夺其田宅。”<br /><br />“流落市井者,多沦入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娼门女闾。”<br /><br />说着,一拍桌案,盛赞李翊说道:<br /><br />“李相此策,活民命于沟壑,仁也。”<br /><br />“增丁口实府库,智也。”<br /><br />“正风俗祛陋习,义也。”<br /><br />“如此仁智义之举,吾荆州不应犹豫,当率先响应才是!”<br /><br />诸葛亮本就视李翊为前辈恩师,而他的新政也符合自己的执政理念。<br /><br />所以,诸葛亮认为荆州不仅应该对此投赞成票,还应该率先响应才是!<br /><br />赵云见此,当即拊掌称善:<br /><br />“军师既明其理,云敢不从命?”<br /><br />此时,任是傻子也能听出来诸葛亮是什么意思了。<br /><br />人专程来找你说,李相推行新政,你又是本地高官,是不是该做出个表率?<br /><br />择日不如撞日,恰好新人也不算平民百姓。<br /><br />两家也可以说是门当户对。<br /><br />于是,赵云从诸葛亮之议,决意迎娶樊氏以正风俗。<br /><br />是日,孔明特设雅室于荆州别院。<br /><br />屏风后焚百合香,樊氏端坐其间。<br /><br />料子龙戎马半生,何曾与女子独处?<br /><br />只见他战袍未解先整冠,虎掌轻颤着捧茶盏。<br /><br />目光游移,竟似临敌阵。<br /><br />樊氏乃掩袖轻笑:<br /><br />“闻将军于百万军中,如入无人之境。”<br /><br />“血染白袍,尚不皱眉。”<br /><br />“妾身又非洪水猛兽,今日见我,怎反似遇十万大军乎?”<br /><br />赵云大窘,赧然道:<br /><br />“夫、夫人说笑了……”<br /><br />正尴尬间,忽闻羽扇轻摇声。<br /><br />孔明含笑入内:<br /><br />“佳偶天成,何须忸怩?”<br /><br />“子龙盖世英雄,亮观夫人亦是倾国倾城。”<br /><br />“正所谓美人配英雄,今日吉日,正好与你二人成了喜事。”<br /><br />于是取了鸳鸯锦帕为信,又唤赵范入内,与赵云冰释前嫌。<br /><br />赵范惶恐入内,跪地请罪。<br /><br />赵云扶他起身,柔声宽慰道:<br /><br />“往事如烟,当日云亦不当之处,还望贤弟多多包涵。”<br /><br />“今后两家结好,君为兄弟。”<br /><br />赵范泣谢,连连顿首。<br /><br />是夜,洞房花烛之时,樊氏泪眼婆娑,垂泪道:<br /><br />“妾本薄命人,蒙将军不弃……”<br /><br />子龙轻拭其泪,亦道:<br /><br />“云半生飘零,今得贤妻,是天怜我也。”<br /><br />正是:<br /><br />常山白龙解战袍,<br /><br />荆襄红烛映娇娆。<br /><br />银枪探得桃花径,<br /><br />一点朱砂落雪绡。<br /><br />……<br /><br />青州,临淄。<br /><br />时青州牧关羽,亦得刘备发来的李翊新政。<br /><br />关羽跪坐于案前,展卷细观。<br /><br />良久,凤目微睁,捋长髯沉吟道:<br /><br />“……寡妇改嫁本无妨,只是何须大张旗鼓?”<br /><br />“使国家出面,未免小题大做。”<br /><br />关羽是个极正之人,他倒不反对妇女改嫁。<br /><br />只是觉得专门专门让政府出面来鼓励此事,未免就有些过了。<br /><br />恰在此时,忽报太中大夫孔融至。<br /><br />自关羽到青州任职后,孔融因在青州政绩突出,便被一同带了去。<br /><br />只见孔融峨冠博带,手持《礼记》,未及行礼便疾声道:<br /><br />“君侯!李相此议,断不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可行!”<br /><br />“圣人云:一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br /><br />“妇人,从人者也,焉有再嫁之理?”<br /><br />孔融情绪十分激动。<br /><br />平时社会上,也有不少权贵娶了寡妇,孔融不会说什么。<br /><br />毕竟孔融也管不了人家要娶。<br /><br />但眼看李翊竟然要把寡妇再嫁给合法化,甚至出台相关政策,予以鼓励支持。<br /><br />让妇女改嫁成为社会风气。<br /><br />这是孔融作为孔子二十世孙万万不能接受的。<br /><br />“……君侯亦是熟读《春秋》之人。”<br /><br />“当知道《春秋》义理,宋共公卒,伯姬守节三十五年,圣人书‘葬宋共姬’以褒之。”<br /><br />“纪叔姬归于酅,守义不贰,春秋大其节。”<br /><br />“李相此举无疑是,欲坏礼教,率兽食人也。”<br /><br />孔融越说越是激愤,又压低声音道:<br /><br />“且其引管仲‘女闾’为例,殊不知管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尚被孟子斥为‘功烈如彼其卑’!”<br /><br />“料李相功勋卓著,恐也未必功过于管子罢?”<br /><br />时有关平在侧,他曾经跟了李翊两年,深知李翊为人。<br /><br />见孔融对李翊出言不逊,当即出声反驳道:<br /><br />“孔大夫此言才是过重吧?”<br /><br />“管仲虽然功盖寰宇,助桓公春秋首霸。”<br /><br />“然李相爷又何尝不是辅佐大王,扫清六合,席卷八荒?”<br /><br />“今天下九州得其五,料管仲辅桓公时,亦未必有此武功。”<br /><br />“况乎文治?”<br /><br />话到此处,孔融当即在这里打断关平。<br /><br />“汝谈文治?”<br /><br />“李相废《春秋》义理,坏纲常人伦,当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br /><br />适才关平提及李翊武功之时,孔融无法反驳。<br /><br />而当谈及文治时,孔融知关平肯定会谈李翊屯田、度田、修河渠等一系列文治。<br /><br />真要让关平举例出来,辩论上将会对孔融十分不利。<br /><br />所以不等关平举例,孔融便出声打断了。<br /><br />他认可李翊的文治武功,但对于李翊想要推行的《新政》,坚决反对。<br /><br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李翊走到哪里都是主角,旁人很容易受到他的影响。<br /><br />关平也不例外,他内心里非常崇拜李翊。<br /><br />对李翊的任何措施,都无脑支持。<br /><br />即便有他看不懂的,也会自己去脑补。<br /><br />反正李相英明神武,他肯定不会出错的。<br /><br />于是,全然不惧孔融是前辈长者,当即出声反驳:<br /><br />“今是汉朝,不是春秋战国。”<br /><br />“孔大夫岂可以春秋之义,加于汉礼呢!”<br /><br />你!!<br /><br />孔融气得胡子倒竖,一甩衣袖,“简直强词夺理!”<br /><br />说着,又将目光看向关羽,有些埋怨地说道:<br /><br />“关将军看看,令郎这两年跟李相学成什么样了?”<br /><br />“当年我劝将军将令郎交予老夫来带,将军非是不肯,执意将他交给李相带。”<br /><br />“瞧瞧,这才两年,竟不识《春秋》了!”<br /><br />老子天天读《春秋》,结果儿子不认《春秋》,这事儿要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事传出去,必惹人笑话。<br /><br />关羽面色铁青,一言不发。<br /><br />正争论时,恰逢主簿王脩也来了。<br /><br />孔融如获至宝,当即拉上王脩,谓他说道:<br /><br />“叔治来得正好,适才老夫正与君侯商议李相新政之时。”<br /><br />“不知叔治有何看法?”<br /><br />此前说过,孔融之所以打仗菜,就是因为他选将的标准太严格了。<br /><br />又有出身好,又要学问好,又要会打仗。<br /><br />依照这个标准,何难提拔出优秀将领来,故而被黄巾军暴打。<br /><br />但王脩完美符合了以上三个条件,被孔融举了孝廉。<br /><br />也就是说,王脩相当于是孔融的门生故吏。<br /><br />如今面对这种抉择大事,王脩没理由不帮前老板说话。<br /><br />更何况王脩与孔融是一类人,都是极致传统的。<br /><br />见孔融发问,王脩当即陈述自己的意见:<br /><br />“……昔晋文公纳怀嬴,孔子称其‘谲而不正’。”<br /><br />“卫宣夫人改嫁齐侯,时人谓之祸起于姜。”<br /><br />“今正值乱世,多有战死,而使妇人守寡者。”<br /><br />“故其改嫁,并无不妥。”<br /><br />“只是以此颁布法律,鼓励再嫁,未免太过。”<br /><br />关羽丹凤眼半阖,沉吟半晌,缓声说道:<br /><br />“二公所言……不无道理……”<br /><br />手指轻叩案几,“寡妇确实不该受欺辱,但要国家专门立法鼓励再嫁……”<br /><br />言及此,摇了摇头,“未免矫枉过正。”<br /><br />关平忍不住插嘴:<br /><br />“可是父亲,李相此举,本意是为了保护寡妇。”<br /><br />“就在上月前,北海还传出,有豪族欺母子孤寡,强占其田产之事。”<br /><br />关羽抬手止之:<br /><br />“此事,关某已将犯事之人正法。”<br /><br />微微一顿,又道:<br /><br />“非是某不通情理,实是礼法不可轻废也。”<br /><br />次日,青州投出了反对票。<br /><br />尽管关羽本人与李翊关系很不错,尤其李翊还帮他带过两年儿子。<br /><br />按理说,以两人的交情,关羽应该支持李翊推行新政才是。<br /><br />只是关羽从小接受到的教育,使他不能忍受让政府出面,大肆鼓励妇人再嫁。<br /><br />为此,关羽还专门亲书致李翊,写道:<br /><br />“羽拜上丞相:<br /><br />“寡妇可怜,然纲常更大。”<br /><br />“青州地僻,恐难从命。”<br /><br />“他日把酒,再叙衷肠。”<br /><br />青州、荆州都是大州。<br /><br />这两个地方投出的票,权重是很高的。<br /><br />至于哪里权重低呢?<br /><br />……<br /><br />平州,辽东。<br /><br />吕布自破高句骊后,自以为傲睨得志,每日与众将饮酒。<br /><br />待酒醉之后,则回去点选妇人侍寝。<br /><br />每日非三五女共事不欢,日日如此。<br /><br />这日,吕布也得到了李翊的《劝行寡妇再嫁疏》。<br /><br />他正与诸将饮宴,观此书后,大笑道:<br /><br />“妇人改嫁有何稀奇?本侯府中……”<br /><br />目光忽又瞥见一旁刘晔的眼色,乃改口说道:<br /><br />“咳咳……此乃利国良策也!”<br /><br />话落,举杯问众将道:<br /><br />“诸君以为如何?”<br /><br />吕布手下之人,出自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边地。<br /><br />本就不受礼法约束,对于李翊的新政,大多莫不关心。<br /><br />侯成捻须道:<br /><br />“并州旧俗,本就不禁再醮。”<br /><br />“李相欲鼓励妇人改嫁,并无不妥。”<br /><br />宋宪举杯笑言:<br /><br />“温侯前月才赏末将三个寡妇……这种好事儿,当然要支持!”<br /><br />虽然辽东诸将,对于李翊的新政都表示无所谓。<br /><br />但他们犯不着去得罪李翊,所以都表示支持。<br /><br />至于吕布,他则是想着自己的女儿就在河北。<br /><br />那他更应该讨好李翊,好让他照顾好自己女儿了。<br /><br />于是击案定音:<br /><br />“既然诸公都无意见,那就速速赞成!”<br /><br />乃亲自执笔批阅,忽想起些什么,唤过文书:<br /><br />“再加一句——平州特献战马百匹贺新政。”<br /><br />诸人之中,只有魏夫人不开心。<br /><br />因为新政的推行,会使得大量的女子出嫁。<br /><br />毕竟这个时代的寡妇,很多都是未开苞的妙龄少女。<br /><br />她这个夫君本就好色,一旦新政得以实施。<br /><br />那吕布岂不更加有理由,可以肆无忌惮的纳妾了?<br /><br />魏氏乃私下找到吕布,劝谏道:<br /><br />“齐王将此疏发来,必是希望辽东仔细斟酌。”<br /><br />“然夫君遽定此事,是否再议!”<br /><br />按理说,妇人本不该议政。<br /><br />只是吕布这人耳根子软,大多时候都听老婆的。<br /><br />这就导致魏夫人,甚至很多小妾都敢时不时地向吕布提意见。<br /><br />虽然很多时候,她们都是为了借吕布州牧的身份,替家族牟利罢了。<br /><br />只是这一次,吕布的态度异常坚决。<br /><br />他也非常清楚,该如何说服夫人。<br /><br />“啰嗦!玲绮还在河北呢!”<br /><br />“汝不替辽东子民着想,如何不替咱们女儿想想?”<br /><br />魏氏这才恍然大悟,乃不再对新政有何异议。<br /><br />平州方面,乃给出赞成票。<br /><br />……<br /><br />剩下的,只有淮南,豫州了。<br /><br />淮南陈登与李翊是过命之交,他能够全并淮南之地,多赖李翊相助。<br /><br />如今李翊想要推行新政,他自无反对之理。<br /><br />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代表淮南投出了赞成票。<br /><br />至于豫州方面,其实豫州本不是刘备的政治、经济中心。<br /><br />更多为战略之地,尤以沛国为重。<br /><br />而自老沛相陈珪病逝后,辛毗接替沛相。<br /><br />辛毗本就是河北旧臣,又曾在相府中用事,相当于是李翊的门生故吏。<br /><br />他自然也无反对之理,当即表示。<br /><br />或许此行会引得沛地一部分人的不满,但他身为沛相,一定会全力支持李丞相的新政的。<br /><br />如此一来,各州郡的意见相继给出。<br /><br />除青州外,基本上都对李翊表示支持。<br /><br />望着案上各地发回来的卷牍,刘备不禁发出一声感慨:<br /><br />“李相之德,何其广被!”<br /><br />“虽遭物议,然四方牧守竟相拥戴。”<br /><br />刘备感慨,自己这位丞相人缘儿可真好。<br /><br />他推行的这项新政,其实是要顶着很大压力的。<br /><br />但各地的最高长官,都愿意支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持李翊,帮他去压服底下人。<br /><br />这就不单单是政策明度的问题了,更能说明李翊跟同事们的关系处的相当不错。<br /><br />这种关系,不同于“结党营私”。<br /><br />因为他们并不是一个单位的同事,严格意义上讲是没有直接的利益交互的。<br /><br />今却愿意为其压服手下人,足见其魅力十足。<br /><br />老魅魔此刻感慨小魅魔的魅力。<br /><br />他并不嫉妒李翊,<br /><br />因为刘备清楚,李翊这样一个魅力十足的人,不照样被自己给“魅惑”了吗?<br /><br />刘备十分豁达地看待这个问题。<br /><br />这时,以鲁肃为首的徐州众高官齐齐来到。<br /><br />徐州之众,有新官有旧官。<br /><br />旧官大多与李翊共事过,代表人物如鲁肃、简雍等人。<br /><br />而新官诸如华歆、王朗等辈,甚至有人都没见过李翊的面。<br /><br />他们之中,分作两派。<br /><br />旧官大多支持李翊的新政,而新官们反对。<br /><br />刘备目光环视一圈,不见了徐州牧张飞,乃问简雍道:<br /><br />“……如何不见了益德?”<br /><br />这……<br /><br />简雍一顿,乃道:<br /><br />“三将军说,说新政之事,当由大王亲自裁决。”<br /><br />“他不便参与。”<br /><br />其实张飞原话说的是,“俺最怕那啰嗦事来。”<br /><br />“徐州众官,为此小事,争论不休。”<br /><br />“劳简先生代我奏明王兄,就说俺不参与此事。”<br /><br />只不过公众场合,简雍稍稍地简化了一下。<br /><br />“胡闹!”<br /><br />刘备面露不悦之色,忍不住责备道:<br /><br />“这黑厮,愈发惫懒。”<br /><br />“身为州牧,竟不参与此事来。”<br /><br />刘备有些恨铁不成钢地骂道。<br /><br />要知道,<br /><br />刘备可是一直想把张飞培养成召虎那样武能马上打天下,文能治国安邦的全才。<br /><br />如今张飞武艺不曾落下,但在政事一途,全不长进。<br /><br />徐州乃是齐国核心之地,如此重要的地方,刘备专门将之交给了张飞。<br /><br />用意已十分明显,就是为了培养他。<br /><br />可是张飞到底是辜负了刘备对他的殷切期望。<br /><br />身为省一把手,又是自己的王弟,在面对这影响全国的政策时,竟选择了回避!<br /><br />这令刘备如何不怒?<br /><br />“……仲康,你去将那黑厮捉来见我!”<br /><br />刘备当即命许褚,带虎卫去拿张飞。<br /><br />众人面面相觑,大气也不敢出。<br /><br />这算是刘备的“家事”了,众官皆不敢多言。<br /><br />“诸公且坐罢。”<br /><br />刘备脸色稍缓,示意众人坐下。<br /><br />众人谢恩,各自按次序落座。<br /><br />“诸公写上来的文书,寡人都一一看过了。”<br /><br />“有人劝我不推行此政,有人劝我推行此政。”<br /><br />“反对者,多以魏国举例。”<br /><br />“魏政暴虐,曹操有令——”<br /><br />“使寡妇必配将士,不从者没为官婢。”<br /><br />“致有‘夺生人妻’之惨剧,道路闻啼哭之声。”<br /><br />早在李翊推行此政之前,曹操就已经推行此政了。<br /><br />对于曹操这样的人来说,属于是虱子多了不怕痒痒。<br /><br />反正都已经是废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墟了,再破烂一些又有何妨?<br /><br />所以曹操全无心理负担,强制寡妇改嫁。<br /><br />这就导致了许多良家女子,丈夫还在的,都被强制婚配给了别人。<br /><br />因为底下官员,要充政绩。<br /><br />比如在裴松之注引的《魏略》中,就提到了这样一则惨剧。<br /><br />原文叫,“初畿在郡,被书录寡妇。是时他郡或有已自相配嫁,依书皆录夺,啼哭道路。”<br /><br />“畿但取寡者,故所送少;及赵俨代畿而所送多。”<br /><br />“文帝问畿:‘前君所送何少,今何多也?’畿对曰:“臣前所录皆亡者妻,今俨送生人妇也。”<br /><br />“帝及左右顾而失色。”<br /><br />大致意思就是杜畿在河东郡任职时,曾奉命登记辖内的寡妇名册。<br /><br />因为朝廷都是直接把妇人聚在一起,以便安排改嫁。<br /><br />当时其他郡县为了凑数,有些已经自行改嫁的寡妇也被强行给登记夺回了,这就导致妇女们沿途哭嚎不绝。<br /><br />唯有杜畿只登记真正的寡妇,所以上报名单很少。<br /><br />后来赵俨接替杜畿,上报的名单却多出数倍。<br /><br />曹丕便质问杜畿说:“为何你当初上报的那么少,现在赵俨上报的这么多?”<br /><br />杜畿回答说:<br /><br />“臣当初登记的都是已故将士的遗孀,如今赵俨送来的可是活人的妻子啊!”<br /><br />此言一出,曹丕在内的文武的大臣,全都脸色大变。<br /><br />这就是曹操为了促进人口增长,而推行的暴政。<br /><br />他的举措带有强制性,使得很多人的老婆被夺走,改嫁他人。<br /><br />所以我们常调侃说曹魏爱人妻,这算是一语双关。<br /><br />曹操简直古代堪称ntr的集大成者。<br /><br />本位面的曹操依然没有心理负担,为了对抗强大的齐国,也是强令寡妇改嫁。<br /><br />致使民怨沸腾,惹得人人唾骂。<br /><br />曹操不要脸,他只关注人口增长。<br /><br />但刘备要脸,他对此事极为慎重。<br /><br />“诸卿以为如何?”<br /><br />刘备平静地问众人道。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More+

正义利剑

佚名

官途:从基层科长到权力巅峰

佚名

全民:亡灵召唤师,一人即天灾

佚名

官场:平步青云

佚名

新生,我要造福一方

佚名

继父是恶毒驸马(古言h)(继父女)

公子缺斤少两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