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n\t李翊将刘备的手书缓缓收起,心中风起云涌。<br /><br />此刻,他总算明白为何刘备要严令张飞,务必亲手将此手书交给自己。<br /><br />万不许假手他人了。<br /><br />作为一个父亲、一个丈夫、一个君父,甚至一个男人。<br /><br />尤其是像刘备这样的男子,他是不会在人们面前展示自己脆弱的一面的。<br /><br />唯独在李翊面前,在这封手书中,刘备向他的子玉展示了自己脆弱的一面。<br /><br />他内心一定是无比煎熬、无比难受的。<br /><br />这封手书的行文模式,也不是往常刘备的风格。<br /><br />通常刘备在与李翊写信笺时,虽时时提及旧情,但多是作为一个君主正常聊工作。<br /><br />唯独这次不同以往,刘备放下了自己齐王的身份,放下了作为君主的架子。<br /><br />仅仅以一个老朋友、老兄弟的身份,跟李翊聊了聊自己的心里话。<br /><br />他对李翊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将内心里想说的话一股脑地全倒了出来。<br /><br />李翊指节轻叩刘备手书,帛上“如鱼得水”四字墨迹犹是那般亮眼。<br /><br />窗外春雨敲檐,击落冬雪,竟似当年徐州夜雨一般。<br /><br />“玄德公……”他长叹一声,惊得案头烛火摇曳。<br /><br />袁莹手执团扇,掩唇近前,轻声问:<br /><br />“……未知夫君意下如何?”<br /><br />呼。<br /><br />李翊长舒一口气,将书帛放在案上,答,“当问稚子本心。”<br /><br />在古代生活十几年,其实李翊的思想多少已经受到些影响了。<br /><br />但饶是如此,他相比本地土著而言,他的思想仍算开明。<br /><br />至少在择父方面,他觉得还是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孩子。<br /><br />如果孩子本身不愿意,那苦恼的不单单是孩子。<br /><br />还有父亲……<br /><br />于是转过身去,蹲下来与刘禅目光平视:<br /><br />“世子可愿拜我为父?”<br /><br />阿斗尚年幼,七岁的孩童此刻揪着衣带嗫嚅,不知如何作答。<br /><br />身后的张飞小声提醒道:<br /><br />“阿斗,忘了三叔昨夜与你说的话了么?”<br /><br />刘禅一抬眸,缓声道:<br /><br />“阿……阿斗……愿、愿意……”<br /><br />“王后之意?”<br /><br />李翊目光一转,又看向袁瑛。<br /><br />袁瑛素手抚过腰间玉佩——正是当年李翊所赠之信物。<br /><br />此玉本是一对,李翊将其分作两半,给与姊妹一人一个。<br /><br />持此玉佩,便无人敢来侵扰她们。<br /><br />“若无妹婿,妾与莹妹早殁于乱军之中矣。”<br /><br />“阿斗……”<br /><br />她突然哽咽,看向孩子。<br /><br />“这孩子自幼少见父颜,今能得天下奇才之教诲……”<br /><br />“呜……”<br /><br />话未尽,泪已湿了半幅罗帕。<br /><br />李翊见此,忽然拔剑。<br /><br />左右一惊,却见他将衣襟的袍袖给割了下来。<br /><br />李翊手持断帛,缓缓走至刘禅身前,沉声问:<br /><br />“再问一次——可愿?”<br /><br />袁瑛急推幼子后背,刘禅终于伏地叩首:<br /><br />“儿臣愿拜相父!”<br /><br />恰有春雷劈落,照得李翊面上阴晴不定。<br /><br />他缓缓蹲下身子,将那截青缎缠在刘禅腰间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语重心长地说道:<br /><br />“古有‘割袍断义’,今日本相‘系袍结亲’。”<br /><br />“此衣襟乃天子赐服,今系汝身。”<br /><br />“望汝记得,这衣带缠身,便如为父教诲当时刻在心。”<br /><br />“锦袍虽贵,终需束带方显威仪。”<br /><br />讲到这,李翊顿了顿。<br /><br />将青缎结得更紧了些,沉声说道:<br /><br />“若他日行差踏错,为父解此衣带时,便是恩断义绝之日。”<br /><br />这话说得很沉重,连张飞听到这里时,心尖儿都跳了一下。<br /><br />刘禅虽不能完全明事理,但这个年纪已有自己的心智。<br /><br />或许在他看来,这只是大人们在“教”他做一下事。<br /><br />但直觉告诉他,这件事非常重要,会影响自己的一生。<br /><br />李翊俯身逼视,语气加重:<br /><br />“既认相父,可知规矩?”<br /><br />孩童瑟缩着点头,略作沉吟,又挺直腰板:<br /><br />“儿臣……儿臣明白……!”<br /><br />“善!”<br /><br />李翊突然提高声量,“既然如此,日后逃学嬉戏之举,万不可再行。”<br /><br />“否则不用汝父,吾之戒尺亦不长眼。”<br /><br />话落,又一指门外,那里是李治、李平在院子里玩耍。<br /><br />“不信,你去问这二子。”<br /><br />“当年逃学嬉游,手还在否?”<br /><br />刘禅闻言,轻咽了口口水,连道再不敢了。<br /><br />袁瑛见此,突然上前,将刘禅往李翊跟前轻轻一推:<br /><br />“先生尽管管教,这孩子如有不到之处,该罚也得罚。”<br /><br />常言道,至亲规过,虽善而见恶。<br /><br />外人劝善,虽苛而蒙纳,此乃人情之常也。<br /><br />意思就是,<br /><br />有的人啊,明知道家里人是为你好,但你就是会觉得他们烦。<br /><br />而同样的行为,换成是外人,就会觉得他们是在关心你。<br /><br />袁瑛就是这样典型的例子。<br /><br />刘备要是严加管教孩子,袁瑛就会觉得你当父亲的不关心儿子。<br /><br />换成是李翊严加管教,她就会觉得这是在关心阿斗。<br /><br />这叫安全岛效应。<br /><br />次日。<br /><br />寅时三刻,十二名玄甲力士已列阵阶前。<br /><br />各执金钺、玉斧、彤弓等仪仗用品。<br /><br />阿斗正式开始拜李翊为相父。<br /><br />袁瑛亲自为刘禅梳着角髻,以五色丝缠发,低声道:<br /><br />“阿斗,好孩子。”<br /><br />“你相父是青云之士,天下士人之冠冕。”<br /><br />“既然拜其为父,见之当见汝父,切不可失了礼数。”<br /><br />微微一顿,又道,“日后当好生跟着相父学习课业,不能再似往常那般贪玩好游。”<br /><br />袁瑛颇有一种要送儿子“出嫁”的感觉,恨不得把这辈子想说的话全说了。<br /><br />很快,李翊正襟危坐于案上。<br /><br />刘禅赤足踏着素席,趋步走近。<br /><br />袁莹手捧铜盆,向行洗手礼。<br /><br />然后行献贽礼。<br /><br />刘禅将自己作为世子的一些贵重物品,精挑细选出来。<br /><br />当然大部分都是昨晚袁瑛这个母亲替他把关,帮忙拣选出来的。<br /><br />李翊目光扫过礼品,仅仅只取了束脩一条。<br /><br />余者令袁瑛收回,此谓“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取薄纳厚”之意。<br /><br />然后是授戒礼。<br /><br />刘禅跪在地上,向李翊恭敬行礼:<br /><br />“请相父训诫!”<br /><br />李翊手执戒尺,轻击刘禅左肩,即戒骄矜。<br /><br />又轻击其右肩,即戒怠惰。<br /><br />最后轻点其眉心,即戒愚昧。<br /><br />此为三戒礼。<br /><br />诸礼行罢,李翊正式成为刘禅的相父。<br /><br />既收阿斗为义子,李翊端坐于案前,唤刘禅至跟前来。<br /><br />“……阿斗,为父现在要教你的第一件事,就是责任。”<br /><br />“什么是责任?”阿斗问。<br /><br />“责任是贯彻汝之一生的物什,吾不愿强加于汝身。”<br /><br />“奈何汝须明白,自汝降生以来,便有此责任在两肩之上。”<br /><br />“此汝父与吾所必须教你之事。”<br /><br />言罢,李翊命人取来纸笔,令阿斗执笔写字。<br /><br />“现在,汝当修书致歉汝父。”<br /><br />见幼童懵懂,乃抚其首叹道:<br /><br />“痴儿,岂不闻‘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br /><br />“父之爱子,非止舐犊之情。”<br /><br />“汝父乃万民君父,非独汝之父也。”<br /><br />“其日理万机犹念汝学业,其心可鉴。”<br /><br />话落,李翊取来一面铜镜,照住刘禅,问:<br /><br />“此何人也?”<br /><br />刘禅怯道:<br /><br />“是……是儿臣?”<br /><br />“错!”<br /><br />李翊将镜子置于案上,铿然有声:<br /><br />“此乃未来齐王!”<br /><br />“我大齐之万里疆土,他日皆系于汝肩。”<br /><br />“大齐千万子民,亦汝之子民。”<br /><br />“若汝德不配位,将来何以继大统?”<br /><br />讲到这里,李翊的语气变得异常严肃,似乎对此事非常看重。<br /><br />几位“小母”也都场,甄宓也不例外。<br /><br />她望着李翊的神情,惊讶地发现,李翊眸中竟有一丝……一丝恐惧?<br /><br />甄宓掩住嘴唇,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br /><br />那个意气风发、算无遗策的天枢先生,此刻在提到阿斗能不能继承大统一事时。<br /><br />内心里竟流露出了一丝恐惧?<br /><br />李翊的话还在继续。<br /><br />只见他手执礼剑,铿然作声。<br /><br />“汝父课业之严,实为宗庙计也。”<br /><br />“血脉所系,社稷所托,岂可不慎乎?”<br /><br />“若德不配位——”<br /><br />讲到这儿,剑锋忽一指窗外,“则祸起萧墙,甚于魏师百万!”<br /><br />见幼主茫然,李翊又叹口气,俯身解喻道:<br /><br />“外寇犹可堑壕御之,内蠧实难堤防。”<br /><br />“譬若金城汤池,自毁则童孺可陷。”<br /><br />“非是汝相父大言欺人。”<br /><br />“吾视天下鼠辈,如同草芥耳。”<br /><br />“外贼虽有百万,亦弹指可灭,不足为惧。”<br /><br />“然,吾不惧外敌,唯患内忧耳。”<br /><br />“阿斗,你能明白相父的意思么?”<br /><br />李翊语重心长地问。<br /><br />刘禅惶然拜道:<br /><br />“儿臣定当勤勉,不负相父教诲。”<br /><br />李翊见此,眉头紧皱,只是叹了口气:<br /><br />“储贰之教,非徒立志可成。”<br /><br />“吾辈唯尽人事,以听天由命耳。”<br /><br />这下,殿内的人都不淡定了。<br /><br />凡是与李翊相处过的人,都不敢相信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自己的耳朵。<br /><br />他们从未想过这辈子,居然能听到李相爷喊出听天由命这句话来。<br /><br />李翊的意思,就是他会尽力而为。<br /><br />大家一起努力去尝试,努力让阿斗成为一个合格的创二代。<br /><br />李翊聪明一世,可唯独在这件事上,他没办法对未来做出判断。<br /><br />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br /><br />因为没有人能够预料一个孩子的未来轨迹。<br /><br />生老病死,心态变化,这些都是有影响的。<br /><br />而偏偏刘禅的身份摆在这里,由不得李翊不努力。<br /><br />因为一旦他失败了,那么他与刘备合力建立起来的齐国江山。<br /><br />将很有可能陷入一场浩劫中去。<br /><br />倒不是说这场浩劫便挺不过去,但它肯定是要远比曹操难对付的多的。<br /><br />正如李翊所说的那样。<br /><br />外敌从来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人内斗!<br /><br />自己人如果团结一致,不管来多少敌人,他都会被打倒。<br /><br />可自己人一旦开始内耗,不用外敌出手,它便会自己瓦解。<br /><br />这才是李翊所恐惧的点。<br /><br />因为这种事,庙算如他也不可能避免。<br /><br />从古至今,也还没见着那个王朝完美避开过这一点。<br /><br />讲完大道理之后,李翊便督促刘禅开始写信向父亲道歉。<br /><br />然后又转过来开导袁瑛。<br /><br />“王后,恕臣僭越。”<br /><br />“只是臣适才所言之事,未知王后明白否?”<br /><br />袁瑛抬眸,泪痕犹新:<br /><br />“妾非是不知大丈夫当心怀天下,然阿斗终究是骨肉。”<br /><br />李翊又将案上的铜镜取来,置于其前。<br /><br />“请王后观此。”<br /><br />镜中映出袁瑛憔悴玉容,李翊以指轻点:<br /><br />“此非寻常妇人,乃齐国国母也。”<br /><br />又取金印示之,苦口婆心地说道:<br /><br />“此印亦非寻常饰物,乃万民之托。”<br /><br />“王后与玄德公,譬如日月并悬。”<br /><br />“王上临朝理政,王后母仪六宫。”<br /><br />“若因私情废公义,则朝野何依?万民何仰?”<br /><br />袁瑛素手微颤,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br /><br />李翊冲一旁的袁莹使了个眼色,袁莹会意,捧着一本古书便走了出来。<br /><br />来到姊姊跟前,柔声说道:<br /><br />“阿姊,你看这里。”<br /><br />袁莹以手指典籍。<br /><br />“昔卫姬谏齐桓公罢游猎,樊姬阻楚庄王纳郑女,皆不以私情害国事。”<br /><br />“今阿姊贵为王后,作为国母,当母仪天下。”<br /><br />“倘若将来因溺爱,致世子荒废学业,他日史笔如刀……”<br /><br />话未毕,袁瑛已掩面而泣。<br /><br />“妾知罪矣!”<br /><br />李翊与袁莹对视一眼。<br /><br />袁莹竟俏皮地嘟了嘟嘴,露出了一抹计谋得逞的笑容。<br /><br />李翊瞪了她一眼,转而仍旧叹道:<br /><br />“非敢言罪。”<br /><br />“唯愿王后忆当年寿春城破时,玄德与君夫妻结发之情。”<br /><br />“岂不闻苏子卿有言,‘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br /><br />见袁瑛怔忡,复又道:<br /><br />“夫妻纵有龃龉,然共抚储君以安社稷,方不负同甘共苦之义。”<br /><br />“惟愿王后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思之,慎之。”<br /><br />袁瑛连连点头,虽不知她听没听得进去。<br /><br />有可能下次遇到这种情况,她还是会扑上去。<br /><br />但李翊相信,在扑上去之前,至少她会谨言慎行,不会再似这次一般莽撞了。<br /><br />窗外忽闻更鼓之声,李翊取锦帕递给袁莹。<br /><br />袁莹上前,为姊姊拭泪。<br /><br />“明日当修书与玄德公,臣愿作释冰人。”<br /><br />“然阿斗学业——”<br /><br />李翊也担心他教育阿斗,袁瑛这个当母亲的会来捣乱。<br /><br />所以提前给她打好预防针。<br /><br />袁瑛突然正襟危坐,道:<br /><br />“妾当每日亲督其课。”<br /><br />“善!”<br /><br />李翊欣然,让侍女伺候袁瑛回屋歇息去了。<br /><br />转而回到内室,对诸位夫人感慨道:<br /><br />“家国之事,终需内外同心。”<br /><br />“尔等如今可明白吾为何叫你们读《孙子兵法》了么?”<br /><br />“有谁能找到对应其篇?”<br /><br />出乎意料的是,竟是麋贞最先翻开,找到了兵法中的《九地篇》。<br /><br />但不是很感确认,问道:<br /><br />“不知夫君想说的,是否是这句——”<br /><br />“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br /><br />这句话的意思,指挥者需要通过管理和教育,使全军上下团结一致。<br /><br />从而形成整体性的强大威力。<br /><br />他所强调的,就是一个团体需要领导者来对底下人,加强管理与教育。<br /><br />并且还专门强调了,这种团结不是自愿的。<br /><br />而是受客观形势所迫使的,大家在特定的情况下。<br /><br />就需要团结起来,一起面对挑战。<br /><br />“正是、正是!”<br /><br />李翊大喜,他将此兵书看了不下八百遍,早已烂熟于心、倒背如流。<br /><br />“不想竟是夫人最先背熟。”<br /><br />李翊手执麋贞的素手,这位自己的结发之妻。<br /><br />她是一位非常传统古典的女子,李翊其实跟她没有太多共同语言。<br /><br />但她有一点很好,就是很听话。<br /><br />李翊让背《孙子兵法》,她就真的老老实实去背。<br /><br />但有一人,天性就不爱学习。<br /><br />那就是骷髅王之女。<br /><br />“莹儿,怎么回事,不把为夫之话放在心上?”<br /><br />李翊板着个脸,沉声问。<br /><br />袁莹闻言撇了撇嘴:<br /><br />“妾身最厌这些之乎者也嘛……”<br /><br />“再说,有夫君这等经天纬地之才。”<br /><br />袁莹突然上前挽住李翊手臂,杏眼流转。<br /><br />“妾便读尽天下书,还能聪明过你去?”<br /><br />说着,将前两日绣好的荷包系在丈夫腰间,娇声道:<br /><br />“倒不如多绣几个香囊,助夫君提神醒脑。”<br /><br />甄宓掩口轻笑,却见李翊皱着眉,有点儿对这丫头束手无策。<br /><br />正要开口,忽被袁莹打断道:<br /><br />“宓妹妹评评理,可是夫君讲《庄子》时自己说的——”<br /><br />她突然板起张脸,模仿李翊的神态,有模有样地说道:<br /><br />“——‘巧者劳而智者忧’,妾这是成全夫君呢!”<br /><br />李翊摇头叹道:<br /><br />“罢罢罢,倒是为夫着相了。”<br /><br />又看向室外,问:<br /><br />“阿斗的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书信还未写好吗?”<br /><br />“一会儿可就到晚膳时间了。”<br /><br />李翊的规矩很严,该学习时学习,该吃饭休息时就吃饭休息。<br /><br />劳逸两者,绝对不能够颠倒。<br /><br />此前李治就因为贪玩,没回来吃晚饭。<br /><br />等错过晚点时,李翊便不许下人再给他饭吃。<br /><br />到深夜,李治饿得大吵大闹。<br /><br />当母亲的心疼,袁莹起来为孩子煮面,麋贞也送去糕点。<br /><br />有下人及时报给李翊,李翊立马亲自出面制止。<br /><br />不仅将煮好的饭食,下令全部倒掉。<br /><br />还将麋贞、袁莹给一起罚了。<br /><br />严令说,没有到第二日的早膳时间,任何人不得给李治饭吃。<br /><br />为此,袁莹还闹了几天脾气。<br /><br />但至此以后,李治再也不敢错过饭点了。<br /><br />基本上养成了按时吃饭的习惯。<br /><br />“或许是阿斗不会写呢。”<br /><br />甄宓一语道破玄机。<br /><br />众人皆是醍醐灌顶。<br /><br />是啊,阿斗一个七岁的小孩儿,字都认不全,如何去写道歉信呢?<br /><br />“罢,待吾去来。”<br /><br />李翊转身走出内室。<br /><br />麋贞忙在身后招呼:<br /><br />“夫君,一会儿就吃晚膳了,可别耽误太久。”<br /><br />李翊不来,没人敢动筷子。<br /><br />所以李翊吃不吃饭,是关系着全相府的人能不能按时吃上饭。<br /><br />“阿斗,信笺写好了么?”<br /><br />李翊背着手走出来,温声问道。<br /><br />“……相父、我、我不知这个‘愚’字怎么写。”<br /><br />李翊更不答话,蹲下身来,看一眼书信。<br /><br />眉头渐渐皱成了一个川字。<br /><br />先不说行文流不流畅了,单说这字体,就简直是鬼画符!<br /><br />“阿斗,自明日起,你先从练字开始。”<br /><br />李翊正色说道,“人家说,见字如见人。”<br /><br />“字可以不美,但不能不正。”<br /><br />“汝父写得一手好字,汝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是。”<br /><br />“相父这里都还有些汝父寄过来的竹帛,汝不妨模仿一下汝父的字体。”<br /><br />言罢,李翊转身来到刘禅身后。<br /><br />握住他的手,教他写字。<br /><br />同时代他写请罪书。<br /><br />一边写,一边为他讲解为什么要这样说话。<br /><br />并耐心地为阿斗解释,每一个字的含义,平时行文中应该怎么用。<br /><br />《请罪书》写好以后,李翊即使人星夜发回下邳去。<br /><br />刘备得其书时,正在批阅奏折。<br /><br />侍从将书信送上,刘备只淡淡回了一句。<br /><br />“——知道了,将书信置下。”<br /><br />待侍从们走后,刘备乃急忙将书信展开来看。<br /><br />其书略曰:<br /><br />“臣禅顿首再拜父王王上:”<br /><br />“儿臣愚钝,不识父王教诲之深意,屡逃课业,使父王忧劳。”<br /><br />“今蒙相父训导,方知父王日理万机,犹念儿臣学业,实乃望儿成才,以继大统。”<br /><br />“儿臣年幼无知,不解父王苦心,反生怨怼,此乃大不孝也。”<br /><br />“父王乃齐国万民之君,肩负社稷之重,儿臣本当勤学修身,以分父忧。”<br /><br />“却因贪玩懈怠,致父王失望。”<br /><br />“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思及此,儿臣羞愧难当。”<br /><br />“今相父严加管教,儿臣始知学问之重、责任之大。”<br /><br />“自今以后,必当勤勉向学,不负父王期望。”<br /><br />“伏惟父王宽宥儿臣之过,儿臣定当痛改前非,以慰父心。”<br /><br />“儿臣禅惶恐再拜。”<br /><br />“建安十四年春月。”<br /><br />刘备看罢书信,已经猜到是李翊帮他写的了,虽然字迹有所不同,行文结构也刻意改变。<br /><br />但以刘备对李翊的了解,还是猜了出来。<br /><br />不禁感慨道,“子玉有心了。”<br /><br />饶是知道真相,可刘备依然很感动。<br /><br />他乐于见着幼子能明事理,于是提笔回信,殷殷叮嘱。<br /><br />发回河北,其书略云:<br /><br />“吾儿阿斗亲启——”<br /><br />“见汝手书,墨迹虽稚。”<br /><br />“然字里行间,已见悔悟之意,为父甚慰。”<br /><br />“汝自幼失恃,长于乱军之中。”<br /><br />“为父征战四方,忧于国事,未能朝夕相伴,实乃吾平生之大憾。”<br /><br />“今托付子玉先生教诲,非为苛责,实盼汝能承继大业,不负先贤之志。”<br /><br />“子玉先生,才略冠世,德行为师,汝当以父事之。”<br /><br />“谨遵训导,勤习文武。”<br /><br />“他日若成大器,方不负为父与相父一片苦心。”<br /><br />“天寒岁暮,望自珍重。”<br /><br />“父,玄德手书。”<br /><br />……<br /><br />(相传此为《刘备家书》,是后世保存完好的刘备真迹之一)<br /><br />(后世有裴松之对此点评道:<br /><br />“帝王之家,虽权柄在握,然父子之情,未尝异于庶民。”<br /><br />“盖乱世枭雄,于马背上得天下,故于膝下孺子,愈显温情。”<br /><br />“其明知书出翊公代笔,仍作回音,非独全相父体面,实乃借机抒父子之怀。”<br /><br />“帝王心术在此,天伦至性亦在此。”<br /><br />“此昭武所以异于古今帝王者也。”)<br /><br />……<br /><br />接下一段时间,刘禅便待在河北相府,跟着李治、李平一起学习。<br /><br />学习环境对孩子的心态影响是巨大的。<br /><br />此前在下邳,刘禅接触的孩子比较少,如张苞等辈,也不需要学王室中的东西。<br /><br />但李翊家教很严,从小便让孩子们学习古之经典。<br /><br />阿斗跟他们在一起,便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br /><br />因为你周围的“同学”都在认真学习时,你就很难不认真学。<br /><br />经过半月时间的观察,李翊发现刘禅在学习方面的天赋确实远不如李治、李平。<br /><br />这两孩子几乎都能够举一反三,刘禅虽不算愚笨。<br /><br />但跟自己这两个亲生的比起来,就显得有些迟钝了。<br /><br />学习这方面,真的很讲究天赋。<br /><br />如果天赋不够,就只能靠努力勤奋来凑了。<br /><br />但阿斗……<br /><br />能让他认真把该学的都学了就已经非常不错了。<br /><br />想让他自发的主动去学,那聪明如李翊也对此无计可施。<br /><br />不过李翊教学也注重劳逸结合,并非是一味地让孩子们闷头去学。<br /><br />该玩时就要痛快去玩,玩累了再好好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休息。<br /><br />休息好之后,再去学习。<br /><br />这一日,刘禅课业既毕。<br /><br />与李治携家仆数员,微服出游。<br /><br />二人各跨小驴,自园门溜出。<br /><br />时值上巳佳节,邺城万人空巷,车水马龙。<br /><br />李治摇手一指瑶台,那里聚满了人群。<br /><br />他眉宇间傲色隐现,说道:<br /><br />“昔年此地尚是马厩,父亲命引漳水为池,方有今日之盛。”<br /><br />刘禅澹澹道:<br /><br />“我在下邳,不见输此邺城。”<br /><br />李治忙道:<br /><br />“下邳亦多赖我父建设之功!”<br /><br />两个小孩儿争论着,入了一家酒肆坐下。<br /><br />一名家仆慌忙地走过来,在李治面前弯腰道:<br /><br />“……公子、您、您可不能喝酒啊!”<br /><br />李治勃然变色道:<br /><br />“大人喝得?吾为何喝不得?”<br /><br />“吾非男儿乎?”<br /><br />“况家母亦时常饮酒,怎偏吾喝不得?”<br /><br />“这、这不是您还小嘛!”<br /><br />“胡说!”<br /><br />李治啐了他一口,将倒满酒的一只碗递给刘禅。<br /><br />“阿斗别理他,我们只管喝我们的。”<br /><br />“这,相父要是知道了,会不会责罚啊?”<br /><br />刘禅还是很怕李翊的。<br /><br />“嘿,你不说我不说,谁会知道?”<br /><br />李治嘿嘿一笑,又瞪了眼那名家仆。<br /><br />“你会说吗?”<br /><br />“这、小人……小人……”<br /><br />那名家仆暗暗叫苦,不知该如何处理此事。<br /><br />李治已经将第一碗酒吞下肚了。<br /><br />“……咳咳……咳……”<br /><br />李治连咳嗽两声,发觉胸中豪气顿生。<br /><br />一指城墙道:<br /><br />“他日我若能继得父业,当将此城扩建三十里!”<br /><br />刘禅吮着蜜饯含糊说道:<br /><br />“表兄何苦再造?现下这些……”<br /><br />小手划拉一圈,“不都是咱家的么?”<br /><br />邻座老丈闻言,顿时呛酒,偷忍不住眼打量这对锦衣童子。<br /><br />忽然,肆外传来一阵骚动。<br /><br />一群凶神恶煞的河北官兵,押解着一群人走来。<br /><br />这些官兵显然是刚从战场上回来的。<br /><br />……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More+

官途:从基层科长到权力巅峰

佚名

正义利剑

佚名

全民:亡灵召唤师,一人即天灾

佚名

新生,我要造福一方

佚名

官场:平步青云

佚名

继父是恶毒驸马(古言h)(继父女)

公子缺斤少两
合作伙伴